时间:2022-11-14 10:16:53来源:法律常识
在家庭生活中,“大爷”和“孙子”是血脉相连,血肉相传的祖孙关系,是不会变也不能变的基因传承。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向别人借过钱,也都曾或多或少将钱借给别人过。在这个问题上不少人既当过“大爷”,也做过“孙子”。人人混迹社会,个个概莫能外,这乃正常现象。然而,不正常的是:不讲诚信、不守信誉、不遵规则、不履契约的“四不”“老赖”大有人在,他们使这种“大爷”和“孙子”的关系发生了颠倒。他们借钱时当“孙子”,对借钱方毕恭毕敬,奉为挚友;一旦钱款到手,目的达到,则一付“老赖”式的“大爷”作派,将借钱时信誓旦旦许下的诺言置之脑后,百般狡辩,拒不履约,拒不还钱。如果朋友不肯借钱,则怨天尤人,责怪朋友,甚至树为仇敌,与其“断交”。那么不肯借钱的朋友,究竟值不值得来往?我的答案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救急不救穷。如果说借钱人或其家人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受损亟需用钱整修;如果家人生命垂危亟需手术救治;如果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亟需花钱应对等等,这时你经济拮据,需要向朋友借钱。如果朋友有钱且暂时没有开支意向,从道义上说理应借给你钱以救急。这样的救人于水火的朋友情深义重,值得深交。如果他身有闲钱“见死不救”,你反复诉求他仍无借意,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但是如果你用借来的钱去还债、放贷、买车、购房、炒股、买基金、做生意或高消费等,那就不属于救急的范畴而另当别论。
诚信很重要。如果说你曾经向朋友借了钱,在约定的时间内故意久拖不还,也不及时说明情况。在朋友多次催款仍无动于衷,借故不还,且多次出现逾期赖帐甚至老帐未还又借新帐等情况,再向朋友借钱而朋友执意不借,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旦失信于人,将会影响终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不还,再借更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况下,不是你愿不愿意跟朋友交往的问题,而是朋友看透了你的“老赖”本性而不愿再与你交往的问题。但前提是你得把借款还给朋友。否则,有可能吃官司落下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朋友有难处。如果你向朋友借钱,朋友没有钱借给你,朋友也可能有难处。比如说最近手头紧,身上没有余钱;外面借出的多笔钱没收回来,心里正在为此事发毛;近期遇到需要开支钱的项目很多,眼下正在筹钱拟制预算;事先答应了其他人借钱的请求,突然把钱借给你担心引发别人误解;夫妻或父子之间因为花钱或借钱正在闹别扭,生闷气,此时向外借钱不合时宜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应当加深了解,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千万不要冤枉朋友,怨恨他人,作践自已。
借钱上过当。有的朋友曾经吃过借钱给别人、却总是收不回钱的大亏。为了收回借款,有的人甚至低三下四,三番五次象“孙子”一样看借钱人脸色催帐还钱,有时还要请借钱人喝茶吃饭送礼品,花自已的钱索要自已的钱。然而借钱人要么耍赖不接电话,要么当“大爷”说没钱了事,态度生硬,言语恶毒,甚至威胁债主。我有一个朋友A曾经放弃利息将数十万元借给他的一位朋友周转生意资金。后来他的这位朋友生意做赔了,朋友A自已付息偿还银行贷款多年。当他向借款人催还借款时,起初还有电话联系,久了则更换手机号,拉黑朋友圈,来了个“金蝉脱壳”人间蒸发。快十年了朋友A仍未收回一分钱借款,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此后发出了“老婆和钱,概不外借”的誓言。
借钱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不要因为向朋友借钱未果而因此结下梁子,种下仇恨,那样会有失身份而让自已形象跌份。希望被借人和借钱人尽量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你是被借人,现有闲钱在手,当别人登门求助时,应该解囊相助,乐施援手;如果你现无闲钱,面对求助者应耐心解释,求得理解。如果你是借款人,借到钱后应立好字据、算好利息、如期还款,如果到期实在无钱可还,应及时联系被借人说明原由,确定下次还款期限;如果你未从他人处借到钱款,则不要心生猜忌、积下怨气,埋下仇恨,多感谢朋友曾经给你带来的好处;多关心朋友现在遇到的难处;多体谅朋友目前可能面对的苦处……只要大家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信朋友之间的友谊之舟会破浪远航,朋友之间的友谊之树会四季长青。未来真正遇到这样的朋友,你是“深交”还是“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