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不良批转试点“周年记”:逾60亿“欠款”挂牌转让,精准估值重要性凸显

时间:2022-11-14 17:18:34来源:法律常识

新华财经北京3月2日电(翟卓) 2021年1月,银保监会正式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拓了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个人不良贷款合规处置的新路径。目前试点落地已满一年,不良处置效果成效几何?

总体来看,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实践中,平安银行利用试点渠道加速抛售不良,其余机构仍多以试水为主,在18家具有试点资质的银行中,还有5家尚未开展首次尝试。而从受让方看,“5大AMC”表现相对谨慎,地方资管公司参与积极性反而更高。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试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估值技术将日益受到重视,银行参与的积极性也将逐步提升。措施到期后,试点期的限制条件有望进一步拓宽,如城农商行等均有可能被纳入其中,未来个贷不良资产市场将是一片投资蓝海。

多数机构仍以“试水”为主 平安银行“拔得头筹”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自去年3月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完成首单业务,个贷批量转让试点正式破冰起,截至2022年3月1日,一年内试点机构共有57个零售资产包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未偿本息金额合计65.41亿元,其中未偿本金21.21亿元,利息44.20亿元。

上述资产共涉及借款人12458户,户均欠款金额55.16万元;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44.1岁,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1403.4天(约3.84年)。整体来看,57个资产包平均逾期金额较大、时间较久、清收起来相对困难。

不过具体来看,各资产包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最大的一个资产包总规模达11.46亿元,为平安银行转让的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包;而最小的一个仅为55.55万元,“试水”性质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不仅在单笔金额上“拔得头筹”,其转让的资产笔数及规模也均居试点机构首位。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平安银行共挂牌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包转让27笔,占总体比例47.4%;涉及金额68.72亿元,占总规模达95.32%。

根据此前披露的财报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约211.15亿元,上述批量转让数额已相当于前者的32.55%。

平安银行方面表示,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首次放开,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处置个贷不良速度,卸下包袱从容出发;还可助力银行快速回笼低效资金,从消费端发力并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清收及重组、自主核销、对外转让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

“相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批量转让对银行拨备的消耗更低,同时转让后还可释放清收业务资源以集中使用,加之还具有税前抵扣的财务优势,在内部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完成后,预计商业银行将有足够的积极性推进该项业务。”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

截至目前,除平安银行外,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分别完成挂牌转让5笔、4笔,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兴业均挂牌3笔,另还有5家银行各完成1笔业务尝试。

而从受让方看,根据银登中心披露的转让结果公告,57个资产包中已有22个完成交割,共15家资产管理公司完成竞标,其中地方资管公司积极性相对较高,广西广投以5个项目居于首位,涉及未偿本息合计1.98亿元;5家全国性AMC的表现则略偏谨慎。

具体来看,在“五大AMC”中,东方资管、中国华融以及银河资产分别完成一个项目竞标,分别涉未偿本息1773.45万元、458.19万元以及58.51万元,合计占22个已交割资产项目金额(3.34亿元)的6.85%。

此外,从银登中心28日发布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中也可以发现,截至目前已有4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开户,占59家地方AMC中占比达到83%,整体积极性较高。

另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日,试点机构共有228个对公不良贷款单户转让资产包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其中2021年内有89个资产包完成交割,涉及未偿本息合计69.13亿元,其中未偿本金56.37亿元,利息12.76亿元。

共寻精准估值定价路径 探索不良批转市场蓝海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开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整体来看,仍位于初期的探索实践阶段。与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达3.13万亿的总额相比,不到70亿元的个贷批量转让规模也有着较大发展空间。

分析认为,估值定价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如曾刚表示,从去年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结果看,最终成交价的平均水平大约在本金的40%,参照无抵押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成交水平(一般在8%-15%区间),现有成交水平或存在较大高估。

而针对该问题形成的原因,曾刚认为,一是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公允的定价基准;二是试点首年,部分机构从拓展业务、开拓市场等角度出发,在一些项目上以“必得”的态势进行报价;三是多数资产包规模较小,资管公司在竞价时大幅溢价受让付出的绝对成本也并不高。

上海某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也提到,试点初期,个贷资产包拍卖的成交价格略高是在预期之内。“通过拿下头几笔不良资产包,AMC能够率先获得经验、培养团队及巩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在银行不良资产供给将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这样的经验无疑是AMC优先看重的。”

以建设银行披露的三期结果为例,2021年9月8日,该行本金1360万元的北京区包历经22轮竞价、以本金5.2折成交;9月9日本金6679万元的大湾区包经过48轮竞价、以本金4.2折成交;9月10日本金5065万元的综合跨区包历经48轮角逐,最终以本金的4.4折成交;三期本息综合回收率达到43.96%,创同业个贷批量转让试点工作以来的历史新高。

“不过随着业务逐渐成熟,不良资产包价格已呈现均值回归的态势,后续成交价格大幅偏离实际价值的情况将越来越罕见,后期可能按照本金的一折更为正常,买卖双方都将更加重视估值,以求在公允价值水平上成交。”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而除了估值定价难度较大外,在资产公司实操人员看来,目前试点工作中还存在贷款个人信息提供不充分、银行业务信息不标准等难题。

如国厚资产提到,此前AMC长期深耕对公业务,缺乏个贷领域业务开展经验,如在落地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征信对接、信息披露、舆情引导等相关问题,都需要银行、AMC和监管部门多方沟通,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个贷不良批转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根据《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工作的暂定施行期限为至2022年12月31日。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在需求、供给、预期“三重压力”的持续影响下,试点措施到期后可能会有更新规范与延续支持,同时在个人不良贷款类别、转让机构类型、受让机构类型上或还会有所拓宽。例如,未来一些符合相关要求的城农商银行,或也会有参与个人不良批量转让的机会。

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未来不良资产包转让需求的释放,有望成为其业务“蓝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