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还不上以后怎么办,网贷逾期后压力很大

时间:2022-11-15 12:25:10来源:法律常识

近年来,各类网贷平台迅速增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这些网贷平台乱象丛生,有的甚至出现了高利贷、“套路贷”、暴击逼债等违法犯罪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借贷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安定。

据了解,网贷平台的客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超前消费人群。如学生族,刚工作的年轻人,以及部分低收入家庭。二是网络赌博人群。怀着赌徒心理,为了翻本,不惜一切筹集资金作为赌资。三是初级创业人群。因缺少流动资金,经不起市场行情波动,生意不好时靠借贷维持经营。

各类网贷平台迅速增多


这些人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景气,万一再遇上生活的重大变故,就很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无力偿还网络贷款。一开始,网贷公司还会跟你好好沟通协商,后来就加入了各种催债手段,再往后可能会更加野蛮暴力。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该如何解决网贷公司疯狂催债的问题。

1、如果遭遇催债人员威胁“你已触犯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我们会依法向你追究刑事责任”,千万不用害怕,他们是在吓唬你。首先,你肯定不会构成诈骗罪。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没有诈骗的主观目的,也没有想过不还钱,只是暂时还不上钱而已,网贷公司人员也并非基于你的欺骗后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交付贷款。因此,你的行为并不符合《刑法》第266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其次,你也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为在申请贷款时,你是基本具备还款能力的,只是由于后来经济状况恶化导致无力还款,不代表你有诈骗的主观故意,从根本上就不可能构成《刑法》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第三,你和网贷公司之间的关系就是民间借贷合同关系。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不存在谁可以追究谁刑事责任的问题。追究犯罪嫌疑人法律责任的只能是国家专门机关,比如:诈骗案件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

2、如果遭遇“套路贷”、爆通讯录、堵门、殴打等暴力讨债,要及时报警。首先,国家严厉打击“套路贷”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虚假诉讼或者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款。其次,对于爆通讯录、堵门、殴打等行为,是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益的违法行为,绝不允许用在民间借贷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之中。第三,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取缔网贷平台,但借贷人所欠的合法债务并不能免除,还是要偿还的。因此,欠债后你还是不能逃匿,不能拒接对方电话,不能玩人间失踪,而应该与对方协商,制定分期还款计划。

拒绝高利贷


3、遭遇过高的借贷利息要坚决予以拒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在民间借贷中,年利率不超过24%的利息均受保护;超过24%不到36%的利息看作自然债务,给了的不用还,没给的不能再要;超过36%的部分一律不保护,已经给了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因此,你可以跟网贷公司协商,确实是因为自己手头没有钱,只能承诺打工分期还本金,争取尽量能够免除利息。对方一开始肯定是不会同意,但若你能坚持拖一段时间,说不定对方为了尽早收回本金也就同意了。实在不行,你就答应支付利息,但年利率一定不要超过24%,最底线是年利率36%。因为24%的年利率是受法律支持的,是你应该偿还的利息。

4、不要对家人隐瞒你无力偿还网贷的情况。你的家人以及特别要好的亲戚、朋友,他们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你最大限度的支持,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对你度过漫无天日的还债历程有很大帮助。所以,你要彻底坦白,一次性说清楚到底向多少个网贷平台借过钱,每一个平台借了多少,利息多少,一共还了多少,还剩下多少钱没还等等。千万不要说一半留一半,否则后患无穷。

向左走,向右走


5、何以解忧?唯有辛勤劳动,不要总想着一夜暴富。俗话说,那些快速致富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就算你用违法犯罪的方法赚到了钱,但你一旦被抓到后其代价是你承担不起的,可以说一辈子都毁了。既没有钱,也失去了自由,还背上了犯罪分子的骂名。若干年,等你坐完牢出来,你可能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深陷网贷困境的小伙伴们,希望你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到。只要你能勇敢面对现实,不逃避、不放弃,一定能早日还清欠款,获得解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我们能够把压力变成动力,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通过合法的途径赚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令人满意的事业。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