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的关系是什么,家庭会成为爱情的坟墓,还是性别关系的最终归属者

时间:2022-10-27 02:52:11来源:法律常识

最近,我们似乎被“枕边人杀人”事件新闻刷屏了:杭州杀妻分尸、南京女大学生李某月在云南被男友杀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亲密关系暴力严重。

一组数字十分耐人寻味:在巴基斯坦这样的相对欠发达地区,有50%被杀的妇女是被自己的丈夫所杀;但在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比例甚至比巴基斯坦比例会更高,高达62%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能并不能相应的让两性关系更趋于平等,甚至可能趋于更加不平等和恶劣

那么,在人类社会里,到底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两性关系、婚姻与家庭结构?

不同的社会形态会对性别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婚姻与家庭是爱情的归宿,还是资源与权力的分配?

未来的人类还需要婚姻和家庭吗?

我们从人类学家的视角来看看性别、婚姻和家庭之间的联系。

周如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公共领域的出现,是男女关系变化的关键

我们今天惯常见到的“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性别分工,并非是过往人类社会永恒的状态。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男性群体该做什么,女性群体应该做什么,哪个性别群体占据统治地位、拥有更多的权力、资源与地位,其实是随着社会阶段的变化而改变的。

所以,男性与女性之间这种关系结构,是自然形成的人类属性呢,还是一种后天由人类所建构出来的文化、制度?这是性别研究者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人类学家一直在关注性别的话题。但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当中,性别几乎很少出现平等的理想状态

这是因为,当家庭领域和公共领域没有出现分化的时候,男女的性别关系是比较平等的。

但当公共领域和家庭领域开始出现分化的时候,从事公共领域就可以给这个群体带来更高的声望、权力与资源,从而带来了男女的两性关系的变化。

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性别关系

在狩猎采食社会当中,性别是相对平等的,只有当男性贡献的生计比女性更多的时候,才会出现男性社会地位高于女性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狩猎采食社会:是指生活在大部分或所有的食物都是通过觅食(采集野生植物和追捕野生动物)的社会。

随后人类来到了园艺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里,女性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有了母系血亲和从妻居(婚后丈夫到妻子家中定居)的习俗,人类随之进入母系社会。

园艺社会:园艺型社会是农业社会的前身,它的食物取得方式是将森林或是丛林中清出一个区域做为园地,以其中长成的水果及蔬菜为主要食物来源。

在这个时期,女性肯定比男性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男女的不平等地位并没有在这个时期的成为社会问题。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假想:

在女性社会地位更高的社会,男女的关系反而相对平等;

但在男性地位更高的社会当中,男性可能更多地对女性形成压制和压迫?

这是一个思考。

然后我们进入了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时期。因为耕地需要更多的劳力,所以男性成为了家庭和社会当中的主要劳动力。

而”女织“则意味着女性则被留在家庭,越来越成为一种家庭内部的角色。但同时期的男性已经开始超越了家庭事务,进入到一个相对公共的领域当中。

我们发现在农业社会当中,男女之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逐渐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而中国父权社会的性别关系问题,某种意义上就是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相伴随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不平等。

最近百年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但在工业社会当中,中产阶级以上的中上层,女人仍然按照传统观念待在家里不外出劳动;

而在底层人民的生活当中,因为经济的压力,男人、女人、孩子都要去劳作,两性关系反而相对更加平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工业社会当中的劳作以及生产关系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整体提升了。

原因可能是,首先她们的灵活与智慧,使得她们可以在工业生产中获得自己的价值;

同时,由于工业社会的生产工具的升级,不再像农耕社会那么依赖体力劳动,女性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灵巧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社会所带来的制度和文化的延续——亲属制度和婚后的从夫居的居住方式,又阻碍了女性社会地位上升。

也就是在工业社会当中,当女性已经某种意义上被生产力逐渐解放出来的时候,依然受到了作为制度的婚姻与居住格局的限制。

所以,当全球已经进入到工业化文明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女性的地位正在上升,但是在父权社会这种男人统治的政治制度下,女性和她们基本的人权仍然处在一个从属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父权对女性非常强烈的暴力与伤害。

父权与暴力

比如,父权社会当中,女性结婚以后往往和丈夫居住在一起,远离了她自己的直系亲属和血亲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她的社会支持变得相对薄弱,遇到问题时就很难寻求到有力的社会帮助。

家庭暴力常常和女性以及亲属支持关系的距离有关,因此女性更容易遭受到父权以及家庭的暴力侵害。

比如最近,我们似乎被“枕边人杀人”事件新闻刷屏了:

杭州杀妻分尸、南京女大学生李某月在云南被男友杀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亲密关系暴力同样严重。

我给大家一组数字——很多人可能可以理解在巴基斯坦这样的相对欠发达地区,有50%被杀的妇女是被自己的丈夫所杀;但是你是否可以理解甚至在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比例(62%)甚至比巴基斯坦比例会更高。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能并不能相应的让性别关系更趋于平等,甚至可能趋于更加不平等和恶劣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全世界女性为主的贫困家庭正在增加

导致贫困的一半原因是因为家庭发生变迁,比如男性的迁移、离婚、离弃、丈夫的死亡和未婚妈妈;另外一半的原因,是因为长期依赖于福利系统和家庭以及亲戚。

所以在我们看来,男女性别的不平等,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生理问题,也并非只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私人问题,它更多跟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背后的结构性不平等息息相关。

所以性别既是生理的,但更是社会的,但本质上它是关乎政治的,是关于权力的。


婚姻的特征事实上已经被颠覆了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人类学研究的话题是婚姻制度。婚姻作为一种文化制度,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究竟什么是婚姻?我们来看一个学院派的定义。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对婚姻这么定义的——

婚姻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的联合,这样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才能够被认为是父母双方或者是一方的合法后代。

皇家人类学会对婚姻的定义

这里面有一些关键概念——

第一,它必须是基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事实上今天婚姻的实践已经完全打破了这种想象。

第二,一定要生孩子。今天的婚姻一定要跟孩子相关吗?

第三,这个孩子的合法性身份是婚姻的主要目标。但今天有多少人的婚姻跟要不要孩子或者说要几个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围绕着人类学关于婚姻的经典定义,英国著名人类学者埃德蒙·利奇(Edmund Leach)曾经说过,这些主要特征,今天都已经被事实上颠覆了。

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大家对于婚姻的理解正在发生一个全球性的革命,它是伴随着平权运动尤其是性别运动而发生的。

皇家人类学会说婚姻是“between a man and a woman”,为什么一定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美剧《摩登家庭》,描述了三个美国家庭: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家庭、同性恋家庭、跨国且年龄相差大的重组家庭

比如说2001年,荷兰成为了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截止到现在,全球已经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同性婚姻,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承认在其他同性恋合法的国家取得的婚姻证明是有效的。

我们对于婚姻的想象,除了是不是一定在男女两性之间,数量上也可以去讨论一下。

根据人类学的研究,我们人类在历史上经历过一个群婚年代,也就是两个部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合作,从而产生部落联盟。

这样的后代繁衍之后,人类进入到一个多偶婚时代,之后才到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单偶婚,也就是一夫一妻制。

事实上,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了大量其他婚俗的存在。

多头婚姻

比如一夫多妻制。前段时间刚刚去世的澳门赌王何鸿燊,坊间喜闻乐见的就是他和四个妻子的故事。

他为什么可以娶四个老婆,是因为在澳门地区1970年代才废除了大清婚姻律例,而大清婚姻律例当中曾经提到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个合法妻子。

现在很多男性好像非常向往这种传统的一夫多妻制,但其实根据人类学研究,我们发现男女之间的平衡比例使得一夫多妻事实上并不经常出现,它往往出现在资源、权力比较充裕的社会上层阶级。

所以我们看到古代的那些大户人家才是一夫多妻,而事实上很多底层人还是在打光棍儿。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性别关系、婚姻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权力关系和资源分配。

其次年龄的差别也进一步促进了一夫多妻制。另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关于继承的问题——他的大老婆去世或者没有生儿子只能再续弦,以及包括生育、政治或经济的考量。

往往你会发现,这种婚姻和夫妻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工具化的倾向,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去批判和反思的。

除了一夫多妻制,在传统时代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婚姻现象,叫做一妻多夫制。它现在相对比较少,主要分布在印度地区,是一种非常弹性的婚姻制度。

从人类学者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上性别的多元、婚姻制度的多元, 并非我们通常所以为的,牢不可破的一夫一妻关系统摄了整个人类历史,未来新的婚姻观时代一定会来临。


阻碍男女平等的根本是家庭、亲属和血统制度

除了性别关系与婚姻关系,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系统会将男女的性别关系牢牢地嵌固其中,这就是家庭制度、亲属制度和血统制度。

所谓家庭制度,也就是结婚之后男生和女生怎么居住。

我们注意到,传统的中国家庭更多的是“从夫居”,也就是一个女性结婚之后,必须搬到男性的家族当中去居住,她必须要脱离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且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是一种扩展性家庭

而且,她搬到男性的家庭里居住,还不能和男方的父母分家,一旦分家也会被认为是不孝。

通常在这个过程当中,女性将会遭受到大量的不公。这种层层叠加的制度,造成了对于女性的结构性压迫。

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从扩展性家庭走向核心家庭,即“父母子”三角结构,是现代社会家庭的最小单元,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释放了女性的权利。

工业主义与家庭组织

事实上随着现在的工业化大生产,我们对于婚姻家庭的理解正在发生一些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让我们感到欣喜,有些让我们感到忧虑。

工业化社会当中,核心家庭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家庭形式,成为了社会的基本细胞,而核心家庭更有利于男女平等关系的建设。

当然很多已婚夫妻是不得已远离了自己的父母,这背后也体现着很多当代青年的无奈。

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小镇青年,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必须要来到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工作。

而工作将会决定我们居住的地方,使我们越来越远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族和我们的村庄。

另一方面,我们居高不下的房价,某种意义上也帮助我们保持这种核心性家庭的居住制度。

除了家庭这一座大山的压迫之外,亲属制度也是一种制度性约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血统论

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网红叫papi酱,她在网络当中有着女权主义的人设,但是她生了孩子还是跟她的先生姓,引起了网友的争议。这背后其实也隐含着一个男女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根源,就是孩子究竟该跟谁来姓。这就涉及到人类学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词汇——血统。

血统 Descent

血统就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发生关系并且组成家庭产生婚姻时,他们生的后代应该怎么来定义的问题。

血统中有一个词叫单系继嗣,就是指血统继承原则只能够有单一的顺序,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都叫做单系继嗣。

而如果这个孩子生下来,他可以跟爸爸姓,也可以跟妈妈姓,这个叫做双系继嗣,或者叫两可继嗣。

但是,大部分人类的文化当中都是父系继嗣,也就是单系继嗣当中的父系血统,中国就是非常典型的父系血统。

这种父系继嗣可以追溯到农耕文明时代,它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传统。

而一旦成为了传统,它就具有一定的惯性和合法性。在我们看来,这种传统就是今天女性权力不平等的结构性历史性根源之一。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男女平等的时候,不能忽视对血统问题的审视和讨论。我们可能要先去讨论这个孩子可不可以跟母亲姓?这可能是我们讨论男女平等关系比较重要的一环。

周如南在造就演讲

无论是性别、婚姻还是家庭,当我们在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性别本质上也是关于权力的,而婚姻本质上也是社会结构性的。

婚姻是在保护我们的性别关系和情感,还是对我们造成了叠加的不平等?

最终我们终将构建一个家庭,而家庭制度将会引导我们走向何方?

家庭将会成为爱情的坟墓,还是终将成为性别关系的最终归属?

我们要去思考这些问题。


感谢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 | 柴朝宸;视频 | 黄烨

版面 | 王海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