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婚姻家庭阻力大,原生家庭让我自卑不敢恋爱

时间:2022-10-27 04:46:08来源:法律常识

周末,我和两个朋友在视频号直播「空无一物」播客的「性格」话题,在最后一部分,我们提到了关于「性格与择偶」之间的联系,评论区有位朋友给我们留下了自己的困扰,Ta说:


“因为家庭背景原因,在亲密关系里一直很自卑,阻碍了自己向对方公开分享更多生活的细节,我该怎么办?”


当时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勾起了很多我曾经在恋爱时的回忆、感受、我对自己家庭的回忆,因此ta的问题瞬间让我产生了共鸣感。


我在直播时谈了我自己的遭遇和后来的改变,没想到那天直播,我们曾邀请过的嘉宾《好好思考》的作者成甲老师,恰好听到了我这一段分享。


第二天他给我发了私信,感谢我愿意这么坦诚真实的去分享,因此也给我更大的动力去写下这篇文章。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里,因为自己的出身背景不如对方而感到自卑,或者因为你伴侣的背景与你并非门当户对且感情遭遇家庭反对而感到苦恼,那么可以听听我的故事,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你重新审视这个难题。



(1)


我谈过得恋爱挺多的,但是我在现任男友Ai之前,从来没和任何一位交往的伴侣分享过关于我原生家庭的背景。


理由很简单,我的出身背景条件几乎比不过我交往过的所有人,甚至和周围许多朋友的家庭相比,也算不上好,因此一度导致我很自卑。


在聊这个话题前,曾经有不少人接触到我的文字或者跟我对话时,都会说一句: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教授还是什么工作?感觉一定有很高的认知水平才能培养出你这样思想的人吧?”


我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其实内心挺复杂的,但还是会回一句:


“我父母不是高知份子,他们只是普通的打工者。”


在这个问题之前,我没提过我的原生家庭,很早以前我会为我的家庭不如他人而感到自卑、羞赧,可如今不会了。


今天我会借着这个问题,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家庭背景。


我的母亲从出身那一刻起,因性别为女,被她的母亲遗弃在了农村,甚至送给了其他的人家当童养媳养着。童养媳这个词我想00后可能已经很难理解了,但它一直都还存在着。我的太婆(外婆的母亲)就是童养媳。



我的外婆总共有三个孩子,她非常渴望拥有男孩,然而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也就是我的姨妈,她选择养在身边,第二孩子没想到还是女儿,也就是我母亲,于是她决定送走,直到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三个孩子,终于是个男孩,我的舅舅,外婆高兴坏了,几乎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好资源都给那个男孩。


而我妈因为生产的顺序问题,却成了三个孩子里唯一一个遭到自己母亲遗弃的存在,姨妈、舅舅和外婆外公在杭州城里衣食无忧的成长着,对于那个跟自己有着血缘关系却从小被送去农村的妹妹/姐姐,又能亲近到哪里去呢?


所幸,当太婆发现她女儿将老二送去当童养媳后,非常愤怒,于是跑去人家家里,把我母亲接回来养在自己身边。


命运从一开始就未必是公平的,从出生那刻起,就为三个人往后的人生写下了注定不同的故事脚本。


母亲从小在农村帮着太婆做一些农活,直到她16岁那年,告诉太婆自己想去城里找自己的父母,想要给自己讨个公道,她知道她的父亲是共产党,因立下过战功,在城里还是个派出所的所长。


她有一个弟弟和姐姐从小在城里生活,接受着城市的教育,而她不过是个被母亲遗弃了的女孩,从小生长在乡下,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机会。



母亲当年的性格,跟我如今颇有几分相似。


我为她感到欣慰的是她并没有选择妥协于命运的安排,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要进城去找她的父母讨公道,想问问他们为什么要抛弃她。


后来,她如愿的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也对我母亲心生愧疚,而我母亲希望接受教育,他也答应了。


于是,
16岁的母亲进入了一所小学,开始跟小学生们一起学习识字,在此前她只是个文盲。


至于她的姐姐,因为她是个乡下人,没少奚落和欺辱她,好在她的弟弟对她还算不错,偶尔会偷偷塞糖给这个乡下来的姐姐。


母亲在跟我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我很心疼她,甚至在写这段的时候,眼泪没忍住地往下流,她的命运是不公的,她这辈子受到的来自原生家庭的苦难同样如针刺在我心尖。


三个孩子出生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姐姐和弟弟都接受了不错的教育,以至于家里出了大学生,而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含金量远比如今高得多,这一层学历身份为他俩日后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也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至于我的母亲,努力学习发疯一样去追赶,可是因为年纪的缘故,最终的学历也不过是个初中生,随后进入社会,她所经历的很多工作几乎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2)



我的父亲,他的命运同样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他本身的家庭不错,在杭州城里有个大宅,他的奶奶曾经是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长,爷爷同样是个文学家,可惜他父亲和他的叔叔毕业于黄埔军校,随后服务于国民党。



后来的历史,如大家在教科书里学的一样。大宅被抄,爷爷是党国的情报局特务,随蒋逃去台湾,中途回来却被人举报抓入大牢。而他所在的监狱是当年末代皇帝所被关押的那所监狱。


他的母亲(我的奶奶)随后便选择在那个动荡的时候改嫁,带着他从城里去了农村,嫁给了一个农民。


他的后爹是个性格非常暴躁的人,让我父亲天天上山放羊,砍柴,做农活,一旦做错事了就直接拿手里的皮鞭、藤条往他身上狠狠地抽打,所以这种暴戾的家庭环境,让我父亲的脾性也变得无比恶劣。


记得小时候,我但凡做错事,或者考得不好,他一定会动手,而且会当着一堆人的面直接狠狠打我。可他给我的理由就是:


“我对你下手远不如你爷爷当年对我的狠劲,你现在还能吃好喝好,你该心存感激,我那个时候哪里有你这般的条件?有本事你自己出去赚。”


那个时候,我内心对他有很深的恐惧和怨恨,总期盼着自己能够快点长大,快点经济独立。


我很早就说过,杭州的确是我的故乡,可我不愿意回杭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一些糟糕的回忆就会涌入我的脑海。


不过,父亲也是个不甘心之人,他在这种暴力和变动的环境中成长着,可他内心始终没有放弃重新回城里的念头,也是在成年左右,他的母亲企图阻拦他回城,可他还是摆脱了阻扰,重新回到了杭州城里。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浓烈又沉重的悲剧色彩,我甚至无法想象这样的故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会怎样,我觉得我会窒息。


他们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帮我完成了从农村到了城市的重要变迁。


我后来在看一些关于阶层调查研究的资料时,才深刻意识到——


所谓的阶层跃迁是要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我父母虽然背景不好,可是他们却帮我实现最难的那一步,让我拥有了城镇户口,能在城里接受教育。


虽然我那一代教育资源不如今天丰富,可同样大多数孩子的受教育起点差距并不大。那时候国际学校是极少数存在,不如今天这般有钱人都希望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我的小学虽然是公立学校,但是在当地也颇有名气,如今更是重点小学。在00年电脑算得上是个奢侈品,可那时候我们小学就有计算机房,计算机房间挂着红福条写着:计算机从娃娃抓起——邓小平




我的计算机启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老师会教我们怎么做PPT、Word,会组织班里一起用局域网打CS,会教我们如何做一个网页,包括信息技术的学习等等,至于英语学习则是从三年级开始教授。


所以,我真的很庆幸我的父母能够挣扎着进城,把户口从农村变为城市,即便他们都是城里的打工者,但却在起点上给了我极大的机会和便利性,让我能够接触到前沿的教育资源。



(3)



虽说如此,可是我的自卑几乎伴随着我整个学生时代。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发一张表格,搜集家庭背景。表格里清楚写着父母的年龄、学历和职业。


当时,我看着手里的表,一阵羞赧抑制不住涌上心头。同桌几个同学填写的信息几乎都是中专、大专、大学、老师、工程师、企业主……


可我在写这些信息的时候,需要用手牢牢挡住自己的纸条,担心同学们来看我的纸条,写完立刻对折,拿铅笔盒压住,等着老师说上交。


我父母生我时年纪很大,接近40岁,因此看着周围同学的父母年龄时,我甚至会为此感到羞耻,一度抱怨为什么把我生得那么晚。


而职业和学历这一栏,我只能写着:

工人-高中

工人 -初中


虽然我不理解为何要有这部分信息采集,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让我面红耳赤,为自己家庭的背景自卑不已。


除了学校这一层以外,在我们的大家庭同样遭遇过类似经历,因为父母的工作收入和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很多时候外婆家里的脏活累活都会压在他们身上。


三个家庭里,我姨妈家收入在90年代就很好,姨夫的认知和收入也不错。舅舅和舅妈都是当时的大学生,舅舅曾经还是科长,收入更不用说。


从小我表姐就可以在那个时代天天上100块一节的钢琴课,每次我去他们家,都会忍不住羡慕她所拥有的丰富的物质资源,也渴望自己能拥有学习一门优雅乐器的机会。



小时候,不懂事,会拉着母亲说“我也想学。”母亲每次都会对我说:“我们家没有你姨妈和舅舅他们家那样的条件。你还是读好书吧。”


带着无尽的落寞和失望,我挺早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家庭背景远不如班上大多数的同学们,甚至远不如自己的亲戚,那时候,渴望靠自己改变的念头无比强烈。


在这种「极度自卑」的状态下,我认清了一件事,那就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成绩、你的分数。只有好的分数,才能让老师、同学、亲戚们不敢欺辱你、低看你,甚至还会众星捧月。


学生时代我的成绩的确是挺好的,而且打小作业本一定是被人拿去抄,考试的时候,一定会被周围同桌问答案,作文可以拿去评奖,校三好之类的荣誉没少拿。


一个好的成绩,帮助一个家境清寒的我,某种程度上洗刷了一些自卑感,让父母去看家长会的时候脸上添光,免于家庭聚会吃饭时被亲戚们嘲笑。




(4)



成年后,成绩的重要性在逐渐减弱,而随着成长的发生,我明白了「金钱」成了当年的「分数」,如果你想要被人看得起,你就需要拥有更多的财力。


于是,为了渴求更好的资源,我选择了去一线城市——北京,变本加厉地想要去证明自己,把骨子里的自卑感给剥掉。


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却在亲密关系里犯了很大的错误,踩了许多的坑。


当一个人被「自卑感」裹挟前进的时候,做许多事情都很容易动作变形,在感情这件事上表现地尤为深刻。


我曾经挑选约会对象的时候,会很在意头衔、职业这类标签,我可以不在乎长相,只看这个人的背景是否是投行、VC、咨询、某大厂,而这种「标签式择偶」带来的一个恶果是将你推入另一个困境。


我发现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感情,我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的自卑感去选择了所谓的伴侣,从而获得自信。


“看,我约会的人都是xxx。”那时候的我,内心一个邪恶地声音在蛊惑着我,告诉我下一次不妨试着约会xx身份的人。


虽然是看标签择偶,可也会有真正动心的时候。当认真进入关系的时候,那个「自卑」的我再次出现,因为我发现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他们自身的实力都是我无法企及的。


这种恋爱状态下,我做不到坦诚,反而「自信」的感觉逐渐消失,「自卑」的心理越来越严重,我逐渐在恋爱里变成了回避型人格的人,甚至会通过比较和贬低对方,来掩盖我内心深处的「自卑」。



所幸,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和经历的不断积累,我读了很多的书籍、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听了无数的真实人生故事和思考,我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当那些社会光环消失,我是否会一如既往地去爱他,欣赏他?



(5)


在结束上一段恋情后,我经历过较长的空窗期,直到遇见了Ai,我曾经从未想过要将社交软件上的人作为自己的伴侣相处,因为我始终不信任人性。


虽然我在认识现任时,是因为标签,但并不是因为希望交往,而是学习目的。他的标签真的很简单,身高、职业(音乐)、国家、年龄。



当时的我,在择偶这件事上,有职业偏见、年龄偏见,更不可能去和对方进入深度的关系。


开始我们就像是网友聊天那般,分享着一些有趣的经历、故事和想法,本以为会有年龄代购、职业代购,但随着话题的深入,我经常会被他一些有趣的观点和想法打动,从而愿意更深入的与他对话。


我们的内心仿佛搭建起了一座桥梁,通往彼此心灵深处。



什么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与他家境悬殊的呢?


有一次,他跟我分享自己在中国的乌龙事件,他说他经历过一次“相亲”,差点被自己父亲坑去给人家当女婿。


那时候,他们去广州出差,他父亲和一个工厂老板有合作,大家吃饭的时候,老板看着Ai就跟他父亲说:“要不定个亲,就明天。”


他父亲听不懂中文,埋头顾着吃饭,为了表示友好,直接说:“okok。”


老板很开心,一堆人纷纷起身开始敬酒,而Ai和他父亲还没反应过来。直到第二天,几辆豪车停在他们酒店门口,几个人为Ai开车门,一路送到工厂老板的大别墅里。


这时候老板的女儿穿着华丽从楼梯走下来,老板拉住Ai和他父亲说:“等这两个孩子结婚了,我的工厂可以给你儿子,让你儿子接管。”Ai和他爸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连连解释。



按照中国的「门当户对」的规矩,我很早就理解虽然他父母是白手起家的商业,但是家庭背景跟我远不是一个层级的。


他的爷爷为政府工作,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公出差来到中国,见证过中国的腾飞,而他父亲的兄弟姐妹同样是诸如工程师、医生、律师等身份。


至于母亲,光是日本家庭的背景,也足以获得更多资源。因为拉美的日本移民和中国的移民会有所不同,许多中国人是通过蛇头进入到拉美,从相对底层干起,但是这里的日本人都是政府派遣,因此他外公,同样是个商人,从事花店经营,而他母亲也很早便开始经商。


记得我们逛超市,甚至在海边逛街,超市的货架上就是他父亲品牌的婴儿车,而人来人往的街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手里推着他父亲品牌的婴儿车。


回到「门当户对」的逻辑,我们都清楚一个家境不错背景的人,会同样选择类似条件的人缔结婚姻,比如工厂老板的女儿于Ai而言,一定是相当合适的结婚对象。


上下游生产商、制造商、经销商合并,家族强强联合,从资产重组最大化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可是,外部条件的高度拟合,其优先级和重要性真的远高于双方高度契合的内部灵魂吗?


或许曾经的我,听到这个乌龙故事,骨子里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可恰恰是此刻的我,听完非但没有自卑感,还忍不住一直哈哈大笑,调侃Ai错过继承工厂,抱住富婆大腿的机会,没有半分嫉妒感。



(6)



从天然的背景角度思考,我父母的背景层次直接决定我和他不可能门当户对,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打工者,而他的父母都是商人,在许多商人眼里,资源的强强联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隐瞒我的背景和家庭条件,坦诚地告诉了对方可对方从没有因为我原生家庭问题而选择离开我,甚至在他听完我母亲的遭遇时,告诉我说,他很想给我母亲一个拥抱。


一次我和他家庭意外的搞笑照片


因此,我认为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绝对不会因为背景出身这类外力因素而夭折。



如果你的伴侣会因为你的家庭背景、资产、父母背景来评价你,甚至对你们是否能在一起而感到「为难」,以此为由,那么我认为这种感情直接放弃会更好。


我不再为家庭感到自卑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我明白了很重要的一个道理:


在一段关系里,你的态度,你的性格,你做事的决心毅力,你的思考方式,你的行为模式都会决定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都会决定你的伴侣会以怎么样方式和态度来对待你。


我走得脚疼他不嫌弃地帮我足底马杀鸡


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人会贬低自己的伴侣?为什么有些人做不到尊敬自己的伴侣?甚至恶语相向?


因为在关系里,同样存在着权力结构。对于能力比你强的人,你愿意去尊重ta,而对于一个能力不如你的,你就会很容易去忽视ta,甚至低看ta。


我的父亲可以因为母亲学历没自己高,而嘲笑我母亲“头发长,见识短,没文化。”


当这种真实的案例出现在我身上时,我就更明白了我要寻找怎样的伴侣,我自己又该成为怎样的人。


我要找的人,他需要有高认知和素质,他懂得怎么去尊重一个人,懂得怎么去尊重伴侣,懂得如何沟通,懂得感恩。


肤浅地用社会标签来择偶之人,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者,一定不会是我要寻找的人。


而于我而言,我清楚人和人之间的尊重,并不是求来的,而是需要靠自己去赢得别人的尊重。


Ai曾经告诉我说,即便我没有钱,经济实力不强,他也会很欣赏我,喜爱我。因为他在我身上看到了一种韧劲,不管我身处在哪里,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形式、观点和极强的行动力,光是这一点,他就很敬佩我。


他也曾对我说过让我很感动的话:


“You save me. I learned a lot from you. Please never give up what you are trying to do now and help more people.”(你救了我,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请永远都不要放弃你现在努力做的事情,去帮助更多人。)


他于我而言,也是如此。他的行为、品格、思考方式同样让我无比青睐,这种彼此的欣赏会远超过原生家庭对关系的阻力。



(7)


写到最后,我希望对还在因原生家庭问题而挣扎的朋友们说句心里话:


当你成年,甚至踏入了社会,离开家庭给予的经济支持后,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家庭很难再去影响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影响到自己。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破茧的过程,无论你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好,与他人不断交流也罢,倾听各种打破你原有认知水平的声音,你都需要逐渐去形成一套自己的一套思考的习惯、思考方式,将这些与你的伴侣分享并开启深层次对话,我相信你们的关系很难因外力而崩坏破裂。


而此刻拥有强大认知和思想武器的你,你脑海里的知识都将成为你的底气和信心,这种底气和自信绝对不会是来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青少年时期的我,早几年的我,会因为原生家庭问题产生关系里的自卑感,会避而不谈自己的家庭,可如今我的坦荡恰恰在于我有了更多的阅历和知识。


我明白我的上一代做了哪些事,做到了怎样的程度,而不会去思考上一代 留下来的困境与难题,到了我这一辈,我不可能改变家庭背景,我只能去思考我该怎样作出决策,去影响下一辈。


我的父母从农村来到了城市,而我从杭州前往北京(一线城市),随后又努力挣脱束缚,去到了东京。


我毕业后的人生一直都在一线城市,无论是北京、东京、上海,还是如今暂住利马(秘鲁的首都)。


利马海边夜晚


这是我用自己的方式谱写我这一代的人生,它早就和我的原生家庭脱离了关系,到今天我完全不会因为父母比不过周围小孩父母而自卑。


相反我会感激他们,谢谢他们曾经的努力争取,为我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以至于今天我能够有幸看到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了更深的对于人生的思考。


我无疑是幸运的,可同样,即便是你的家境是在农村,也不意味着你需要在亲密关系里自卑。


因为自信和底气的来源绝对不该是你的家庭,而是你自己,你最大的资本同样是你自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