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模式有哪些,旧社会时代的婚姻

时间:2022-10-27 14:02:10来源:法律常识

我是杨先生,以最真实的角度,记录10后、30后、50后、80后的往事回忆!感谢阅读,如果您喜欢,可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过去普通百姓的真实往事!

以前结婚的形式和步骤有哪些?什么叫议婚?它要做什么?招亲是什么?童养媳的人有多苦?今天,我们通过县志和百科,一起看看旧时代的中国婚姻制度,以下内容,摘抄自县志及百科,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均有不同,故县志记载也有所不同,还请各位斟酌来看。

一、联姻

联姻,即通婚结成姻亲关系,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结婚。

解放前,男女的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定夺下来,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一切皆由父母或长辈决定。联姻在程序上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

议婚

议婚,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之一,亦称议亲,商议婚娶的最初阶段,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三阶段。由男方和女家提亲开始,经过换帖、卜吉、合婚、相亲等程序,到订婚为止。由父母作主选择对象,请一位媒人说合,然后女方开出年庚送给男方,男家将男女年庚请算命先生“合八字”,认为八字相合后才考虑婚配,并封给媒人红包,以前媒人是一个职业,和现在的婚介所或婚恋网站有点相似。当然,也要看是否门当户对,这个和八字一样重要。其实慢慢我发现,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因为原生家庭很大程度影响了一个人的三观,而夫妻之间三观相合,是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

定婚

定婚,一般指订婚。 又称婚约,依照我国民间习俗,通常结婚前先有订婚之仪式:订立婚书、交换礼物、或立媒人等双方确定联姻后,男家的家庭要筹备衣料、首饰、食物等作为彩礼,并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俗称“下聘”,女家收下的话,便意味着婚姻确定。随后男女填写庚书交换,庚书作为联姻的依据,比较像现在民政局的结婚证。

定婚后,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会有不同,像我们县里部分地方的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内,禁止和至亲以外的人见面,不出家门,每日由族中姐妹陪伴在闺房纳鞋,给长辈们各做一双。其间,姑娘每天要“哭唱”两次,“哭唱”内容大体上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表示对父母依依不舍,不“哭”则有不孝之嫌。当然,哭唱只是部分地区的习俗,并非所有地区都如此。

结婚

由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俗叫“报日子”。婚前一天,男家必须备齐礼品,请来乐倌吹吹打打送到女家,俗称“上头”。

结婚这一天,选好良辰吉时,男家派轿到女家,由媒人陪接,新郎不需要过去,有的地方新郎则要亲自去接新娘,所以当年接新娘,男方不是一定要过去的。当然,接新娘这只是大部分区域民俗如此,在有一些地区,是由女家直接送新娘到男家完婚的。

网络图片

上轿前,新娘要修眉刮脸,谓之“开面”。然后用红巾遮面上轿。一般由长兄或堂兄背新娘入轿,由乐倌吹喇叭、笛子在前引路,轿子、送亲队伍和嫁妆依次在后紧随。有些地区,用牛马驮嫁妆。送亲队伍到男家门前住轿,男家要向送亲的派红包(利市),否则送亲人不开轿门。

然后由男家生子最多的妇人牵引新娘入门。入门时,师爷佬吆唱赞歌,杀雄鸡,将鸡血淋于门上,以示驱邪接福。然后到厅堂或到宗族的祠堂里与新郎拜堂成亲。主家设宴招待宾客,新郎新娘要向客人敬酒,然后站立一旁,以示敬客,待到席散方能入新房休息。

新房床上撒上红枣、生花生、豆粒等果品,或者让男孩子在床上跳床,以祈“早生贵子,子孙连绵”。晚上,至亲好友聚在新房内“闹洞房”,直至深夜方散。次日新娘要早起,端水端茶侍候长辈,长辈送回“利市”。第三日,新郎伴新娘回娘家,俗称“三朝回门”。至此,婚嫁礼仪才告结束。

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提倡移风易俗,婚姻自主,文明婚嫁,婚嫁礼仪从简。举办集体婚礼和旅行结婚等模式一度盛行。例如我父母在八十年代结婚时,为了避免过度花费,选择了去华东旅游结婚,不摆酒,只派喜糖给工友,这在当时还是很潮流的做法。但在部分农村,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60年代要求的“三大件”(衣车、单车、手表),已被电视机、电冰箱、组合音响等高档用品所替代;摆酒,少则几席,多则达几十席,酒宴多在酒店举行。

八十年代的婚纱照,图片严禁盗用

60年代至70年代,接新娘用自行车,80年代兴用小汽车,一般用三到六辆,更多的是一辆小轿车作为新娘婚车,后边跟几辆皮卡之类的货车,浩浩荡荡穿街过市,记住,一定要穿过市区,这样才显示气派,否则就白办了。办一场婚事,少则花费五、六千元,多则万元以上。

八十年代的迎亲队伍,图片禁止盗用


二、其他婚姻形式

招亲

亦称“招郎入舍”。解放前,有的寡妇因有土地而缺劳动力,或眷恋亲人不忍离家;有的独生女儿则因不愿外嫁而招郎入舍。寡妇纳婿不举行婚礼仪式,入门男子在女方家落户,并有遗产继承权和赡养老人的义务。闺女招郎上门要举行婚礼,所养儿女必须跟女方姓。解放后,有的男青年自愿到女家落户。我留在湖南的亲人,就有招女婿入赘的,孩子跟母亲姓。

再嫁

封建礼教提倡妇女守节,夫丧不得再嫁;即使要改嫁,只能在三更半夜人静时,从后门走出,至村外约定地点,由新夫领回去成亲。解放后,此种陋习已废除。

童养媳

旧时,贫苦的劳动人家或因天灾人祸,或因儿女过多而无法抚养,忍痛将年幼的女儿给人做童养媳。收养童养媳的男方、有因子弟丑陋或生理不全的,也有因家庭缺少人手,或因家贫娶不起亲的。童养媳长大后成亲时,男方不用送礼金给女方,婚礼仪式比较简单。解放后,领养童养媳的劣俗已被取缔。

作者简介:

杨先生,80后旅游从业者,早期在某论坛撰写连载小说。现在扎根头条,收集整理编写10后、30后、50后、80后真实生活回忆系列。

自我评价:追求实话实说,如实记录,文字一定要真实!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