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14:02:08来源:法律常识
01
我叫小静,今年32岁,结婚6年,目前婚姻关系紧张。
我们有一个5岁的孩子。
我与老公是相亲活动认识的,谈了6个月,就走入了婚姻。
婚后不久,我就怀孕了。
随着怀孕,我们之间的一些差异就开始出现。
我是个很爱干净的人,而老公是个不那么讲究的人。
比如我经常收拾,他回家裤子衣服袜子随便丢,我说过很多次,他都置若罔闻。
比如我花钱比较节约,而他花钱大手大脚,除了每个月给家用,工资基本月光。
怀孕时,我的反应特别大,我连说他的力气都没有。
唠叨多了,我累,他也烦。
02
孩子慢慢长大,我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对于老公只有唠叨和埋怨。
而他似乎早已习惯。
我们经常吵架,一吵架老公就摔门出去,我只能在家里流泪。
我怪自己瞎了眼,怎么选了这个“三观不合”的玩意做老公。
结婚多年,我们仅有的感情,早就吵吵闹闹磨灭干净,只剩下一地鸡毛。
我甚至萌生过离婚的念头,可是话到嘴边就说不出来,想想孩子,还是算了。
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内心虽有不甘,只能这样勉强过下去。
这样的心态,一直折磨着我,吞噬着我仅有的气力。
直到我参加了一个“亲密关系”的课程,我才真正了解了“婚姻的真相”。
给我打开了一扇门。
03
经朋友介绍,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亲密关系”的课程。
在课程里面,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有着婚姻、亲密关系困扰的朋友们。
原来不止我一个,有这方面的问题啊。
看来是个普遍问题,而课程的内容,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
我才知道之前,我从父母处,从社会上接触到的很多关于婚姻的认知,并不完全对。
下面我将一些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04
一、婚姻的真相:
1、婚姻是不是用来“过好的”,而是用来“过不好的”
因为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才是婚姻的常态,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才是婚姻的内容。
2、伴侣不要做“同床异梦”的人,要做共同在婚姻中修行的“同窗”
夫妻成长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造成认识不同,唯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自己要学习,更要陪着对方练习。
3、任何一个团体中都需要不同声音,亲密关系同样需要
所以“三观不一致”才是真相,期望“三观一致”就好像“追求灵魂伴侣”一样滑稽且可笑。
任何婚姻都需要不同的配料和组合,这样生活才更有滋味。而夫妻需要做得是核对需求,达成共识。
4、婚姻最深的功课就是不可能拥有任何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无论在什么关系中,你就你,对方就是对方,即使在婚姻里,你也不可能拥有对方。
04
如果一段关系有裂缝了,你不想放弃,还想修补,那么你应该这么做。
二、重建亲密关系的秘诀:
1、流动:让爱流动起来,爱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
2、承诺:念头是种子,生活是我们耕耘的土地。爱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决定。
3、爱是在行动中创造出来的:你改变了!世界就美好了!
无论你之前伤得多重,都要和对方去玩。
身体就是潜意识,沟通方式中,语言文字能传递7%、语气语调能传递38%,肢体能传递55%
4、爱是创造出来的
放下我们的观点,放下期待,在爱的状态。
不加拣择的感受,不加指责的表达,不加防御的行动
5、自我负责、自我痛惜:自我关怀、接纳,自我欣赏,与对方确认需求
05
三、改善关系的切入点:
1、找出对方缺点下面隐藏的自己的需求
2、找出对方元气下面隐藏的创伤与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期待
3、探讨合作共赢的方案
4、摘下标签,重新认识眼前的人
5、持续行动和增进感情的积累
关于改善关系的行动:有意识想去做,有意愿就开始做,有意志力就持续地做。
06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千奇百怪。
当冲突变成负荷,如果负荷无法清理,最终就会变成伤害。
当我明白了这些道理,我试着通过冲突,让我和老公自己变得更亲密。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用欣赏的眼光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老公。
我发现我们都有很多可爱之处,之前一直都忽略了。
比如我看到了老公为家庭的奔波劳碌,体恤他的辛苦,知道他对家的需求。
我看到了自己对家庭的重视,和对老公的期待。
渐渐地我的心境改变了,我的心态变了,我的行为也改变了。
我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合理地分配给自己、孩子、老公,有计划按每天的安排。
我对老公的唠叨、抱怨少了,去理解他的辛苦和满足他的需求。
换了沟通的方式。
而老公也感受到我的变化,慢慢地被我影响。
07
半年过去了,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家里欢声笑语又响了起来。
经历这段,我明白了,婚姻是一门夫妻都要学习的大课。
期待对方改变,而自己不改变,是天方夜谭。
婚姻的社会功能只是用来传宗接代,保护财产。
如果你还像给婚姻这桌菜,增加些不一样的菜色,那就得夫妻双方相互搭配,共同创造。
愿每一对夫妻,都能看到婚姻的真相,看到自己的真相,也要看到对方的真相。
走向圆融共育、共同成长。
关于婚姻的真相,你看懂了吗?
@成长教练詹siru0002
很多人都说,婚姻中两人要“三观一致”,要找到那个“灵魂伴侣”,可是有多大可能呢?
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三观不一致”,却能因为这些不同,烹饪出各色生活美味。
与其求和等,不如一起做“同窗”,好好研读“婚姻”这么大课,让幸福从我们手里创造出来。
你说是吗?
朋友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