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上孩子怎么判,离婚诉讼中孩子抚养权相关规定

时间:2022-10-29 04:07:12来源:法律常识


目前很多网友在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属和抚养费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关于离婚时孩子抚养权归属以及抚养费支付的数额相关法律常识。

一、 抚养权归属认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本法条中已经明确规定了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应由母亲来直接抚养但是在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这条单指母方);(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以下情节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3)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这条指父方或母方)。当然个人身体原因,决定以后是否可以生育也是能否主张到孩子抚养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因为孩子年满八周岁就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部分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要具体同哪一方生活,人民法院在认定抚养权归属时会优先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因此想要获得孩子抚养权,建议如下:(1)多与孩子交流是前提。谁能够把握孩子的生活,谁就会有主动权。毕竟法院在判的时候考虑的是父母谁和孩子生活的时间长,谁能够给孩子更加舒适与安逸的生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避免产生隔阂;(2)个人素质高低是基础。男女双方的素质决定了拥有孩子的抚养权,在确保能给孩子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3)父母照看孩子是关键。法院在判的时候根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情况而定,所以平时就要注意多多让自己的父母帮忙照看孩子;(4)财产收入情况是保障。一般作为家庭女性是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需要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

如果在离婚之后,双方都同意变更抚养权的,那么双方签订抚养权变更协议即可,签字就生效,不用办理其他手续。如果和对方协商不成,那需要证明对方有虐待或者殴打孩子等严重损害孩子利益的事实才可以,否则想要变更抚养权很难被法院支持。但如果孩子满8周岁,孩子表示愿意随另一方生活,而且另一方有抚养条件,这种情况下诉讼到法院,胜诉的概率会很大。

二、 抚养费履行方式

对于子女抚育费的多少,主要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照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当然有条件的,也可以协商一次性给付抚养费(必须给付方确有经济能力一次性给付为前提)或者免除另一方支付抚养费义务(必须以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完全有能力独立抚养孩子为前提)。

抚养费一般需要给付到孩子年满18周岁止,但是如果孩子年满16周岁后有独立的能力进行工作赚钱来维持基本生活,那么父母就可以不再给付孩子抚养费;当然一些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因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父母如果有给付能力的,仍需要给付孩子抚养费至孩子毕业工作为止。在给付孩子抚养费的过程中如果有以下三种情形,孩子是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的:(1)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抚养费数额的;(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最后强调,支付孩子抚养费是父母法定的义务,对孩子定期探视也是父母的法定权利,双方都不能以探视权的行使来作为索要或拒付孩子的抚养费的条件。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