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20:54:10来源:法律常识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看一档法制栏目,讲述的是一对父母因为孩子的抚养费引发纠纷的问题。原本夫妻二人离婚时讲好女儿跟母亲,父亲每年支付一定的抚养费(当时说定每年两万)。
然而两年过去了,父亲只是当时离婚之后支付了女儿一年的抚养费,现在已经拖欠了新的一年的抚养费。
女儿考上初中之后,母亲要求女儿给父亲打电话要抚养费,没想到到父亲却因为母亲私自将女儿改为母姓而不支付抚养费。
看过这个栏目之后,我跟朋友们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位朋友认为不管跟父母双方哪一方的姓氏,在女儿未成年之前他们都有抚养的义务,所以还是要支付抚养费的。
而另外朋友则提出孩子不跟随父亲的姓氏,父亲是没有义务支付抚养费的。而且孩子的姓氏是母亲私自修改的,并没有跟父亲商量,所以这个抚养费父亲有权利不给。那根据法律来讲这件事情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我们上文提到母亲给孩子修改姓氏是私自修改的,并没有和孩子父亲商量。而父亲认为前妻私自将孩子修改为母姓,并且孩子不跟自己姓。
并且以此为理由拒绝支付女儿的抚养费。以多次索要抚养费无果母亲女儿的名义起诉父亲,在法庭上母亲提到给女儿修改为母姓是因为父母离婚之后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指点和嘲笑。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女儿能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母亲才将女儿的姓氏修改,并为女儿转校,提供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那孩子不跟父姓,父亲就可以拒绝支付抚养费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管女儿跟随母姓还是跟随父姓,父母都有责任将女儿抚养成人。
支付抚养费是为了能够让女儿生活条件较好,能够健康成长。并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只有在父母双方将孩子改为继父或继母的姓氏时,才责令改回原姓。
根据法律规定,父亲必须要给女儿支付抚养费。那具体费用应该给多少呢?
在夫妻二人当初离婚时,口头协定支付女儿抚养费用为每年两万元,经过这次抚养费支付纠纷之后,母亲提出父亲在给女儿支付抚养费时,费用应当适当提高。
母亲给出理由: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生活费越来越多,并且根据女儿的学习情况还报了课外辅导班,为了不让女儿落后他人还报了很多特长兴趣班。
这些辅导班的费用也应当由父亲支付一部分。父亲提出这些辅导班并没有必要报,所以他不承认支付这一部分费用。
在我国法律中提到,抚养费应当包括孩子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以及医疗费用。但是像上述中提到的这场纠纷一样,很多孩子现在都在上课外辅导班,那么离婚之后这些额外的补习班费用应该算入抚养费中吗?
根据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对抚养费的给予数额进行解释。
1.抚养费到底应该根据什么给?在相关规定里我们可以看到抚养费中提到的教育费用指的是孩子上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年级所用到的花销,但是这里面并不包含孩子课外补习班的费用。
支付抚养费应当以实际为准则,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孩子每年的实际花费以及父母双方的支付能力确定抚养费数额。
但是还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私立学校产生的昂贵费用以及为了上一所好高中产生的借读费用并不包含在抚养的教育费用中。
2.怎么计算抚养费?抚养费的计算应当分为三种情况,当父母双方有固定收入时,抚养费应当在父母双方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当父母双方无固定收入时,抚养费应当依据总收入来进行支付。
如若在父母双方中出现特殊情况,可适据情况进行抚养费的调整。计算抚养费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上文提到的那部法律中了解具体情况。
3.抚养费支付数额。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抚养数额可以适当增加,如若孩子在生活中费用不足以支持现在的生活,就可以适当增加抚养费。并且,抚养费应当依据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支付。父母双方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增加抚养费。
父母离婚后支付抚养费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抚养费应该支付到什么时候呢?在我国法律中,孩子在十六周岁以下父母必须支付抚养费,十六到十八周岁可适当支付,而十八周岁以上父母可以选择不支付。
在法律中提到父母给予子女抚养费应当到孩子成年,但是现在出于实际情况考虑很多孩子在16周岁以后就要独自赚钱的能力,并且能够满足自我生活需要。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考虑不支付抚养费。
而当孩子年满18周岁以后,如果还处于上学的年纪,那么原则上父母是应该支付抚养费用的。或者如果产生意外事故孩子无劳动能力且收入不足以支持生活。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父母还是需要给予抚养费用的。
抚养费用的给予以及是我的多少,应当根据法律和现实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父母给予子女抚养费的初衷就是要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随着离婚率升高,子女抚养费纠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一定要切记,无论父母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给予孩子抚养费都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能够满足孩子的正常生活即可。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这些纠纷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利益以及心理健康,让孩子在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受到保护的条件下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