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22:30:09来源:法律常识
男方看起来儒雅、稳重,女方看起来甜美、可爱,然而结婚才2年的他们经常因为特别琐碎的事情吵架,平均每周大概都会吵架1—2次,每次吵架基本上当天就结束,事后大家都忘了吵架的原因。
她觉得先生问题很多,对自己不好,常常忽视自己,害怕老公出轨;他觉得她时而是天使,时而是恶魔……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 婚姻家庭专家李建学老师为您解读。
两年前30多岁的丁先生夫妻来找我做婚姻心理咨询咨询,先生看起来儒雅、稳重,太太看起来甜美、可爱。太太主诉男方问题多多,而且屡教不改,不听话,有时候吵架还会动手打人,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让先生变得“听话”。
听到这里,我微微一笑。太太继续说,先生的性格特别不好,有很大问题,希望能够把先生的性格调整得好一点。
说到这里,我看了一下先生,先生的表情很无奈。
我问先生:“当太太这样说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先生苦笑了一下说道:“她老说我有问题,我倒觉得问题在她身上,就拿昨天的事来说吧,我姐姐要过来玩几天,提前打了电话给我,当我告诉她这件事的时候,她当即就发飙了,说为什么我姐姐不是找她而是找我,她说她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是因为平时我对她不尊重,所以她们才看不起她,才敢这样无视她的存在,就这样又开始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你说我委屈不委屈?”
先生刚说到这里,太太抢过话头说道:“难道不是这样嘛?要不是他不尊重我,对我不好,她们能这样嚣张,这么侮辱我吗?所以这次就希望李老师能帮我们评评理,看看到底是他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我点头道:“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看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看看到底是谁的问题多一些。”
他们经常因为特别琐碎的事情吵架
在咨询的过程中,当我问及他们吵架的频率以及之后的情况时,太太主动回答,夫妻俩平均每周大概都会吵架1—2次,每次吵架基本上当天就结束,很多时候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论,结果争着争着便会升级到吵架,两人越吵越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动手,一般能从晚上一直吵到凌晨2、3点钟,吵到最后吵不动了,往往以一场酣畅淋漓的性爱来结束这场战争。
第二天早上醒来恢复以往的恩爱,好像昨晚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争论——吵架——性爱——和好,这样的模式一再重复。
彼此都心力交瘁,所以他们夫妻决定来我们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的婚姻心理咨询帮助。
当我问到他们一般都会因为什么样的小事争吵,希望他们举个例子时,两人几乎同时摇着头说不记得了,就知道是特别琐碎的小事。当问起谁是战争的主动发起者,两人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认可说基本上全是女方发起的,而且动手打人也是女方在先。了解到这些信息,我觉得此时与他们单独沟通可能会更好。
她觉得先生问题很多,对自己不好
当我与太太咨询时,太太更多地是说到先生的不好,比如她有时候打电话让先生带点水果回家,家里的存货已经不多了,但往往先生不是忘记了,就是没买到,这让她非常愤怒。
还说有时候先生就算在家,也不怎么和她说话,自顾自地玩手机、玩ipad,就是不理她,她就会觉得特别受侮辱,自己一个大活人在这里,居然还没有手机、ipad好吗?他宁可玩这些没生命的破机子也不和她聊天说话。
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很不受重视,被忽略,不被尊重,觉得先生不爱她。
她说每到这时,内心的情绪就很难控制,就很容易发狂,就像有个无底洞一样,感觉人生没有意义,心里没着没落似的。这个时候她就想和先生吵架,控诉先生对自己的不好,必须要先生一遍又一遍的赌咒发誓一辈子只爱她一个。当先生真的这么做,一遍又一遍地赌咒发誓只爱她一个后,她的内心才能稍稍平复些。有时候又感觉自己很可怜,没人疼没人爱,即便先生现在算是爱她的,那么以后还会一如既往的爱吗?若他以后碰到别的女孩,喜欢上别人,那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当问到太太为什么会这么想时,太太说到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最近换了一个新的女秘书,这个新秘书看起来温柔大方,和先生站在一起很登对,她感觉很不舒服,总想让先生炒掉那个女秘书。但先生总说是她想太多了,他和那个秘书什么事都没。有时候一想到这里,她就觉得先生哪哪都不对劲,感觉先生好像随时都准备离开她似的。
为此她总是时不时地来场“自杀”游戏,威胁先生如果离开她,她就让他后悔一辈子。甚至有一次先生只是出差到外地几天,因为正在洗澡没接到她电话,她就发了疯似地在半个小时内连打了几十个电话给先生,要不是先生及时出来回复她,并一再保证身边没别人,她差点就坐了当晚的飞机赶去先生所在的城市。有时候想想,她也觉得自己很疯狂,可是当情绪来的时候,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问到先生有没有对太太特别好的时候,太太说到一件事让她感觉很温暖,例如她冬天容易手脚冰凉,先生有时候会弄热水帮她洗脚。她说自己情绪好的时候,也会觉得先生确实对她挺不错的。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太太有兄弟姐妹4个,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从小到大她都感觉父母更爱弟弟多一些,她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好,很少回家,偶尔回家也会和家人吵架。
他觉得她时而是魔鬼,时而是天使
先生在单独咨询时说,面对太太经常性的“发疯”真的感觉很累,好像在哄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小女孩似的,必须要时刻把她捧在手心里,稍有不慎她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威胁自杀。
特别是每当晚上吵完架太太像没事人一样要求性爱让他最痛苦了,他情绪调整不过来,但还得装作很兴奋的样子勉力而为。
不过她状态好的时候,又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温柔、可爱,让你想不爱她都难。说到太太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先生说太太不但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与姐弟、同事、朋友的关系都不怎么样,很多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好,到最后都会一个个地疏远她。
所以先生有时候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太太要那么紧紧地抓住自己,因为她身边关心她的人太少太少了。
咨询评估与咨询方案
了解这些信息后,我把下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给太太看,让她做一下自我测评。
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征状如下:
1. 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2. 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 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 image )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4. 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5. 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6. 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7. 长期感到空虚。
8. 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9. 短暂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以上9点,满足其中的5条或更多便可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太太看后坦言自己确实存在这些问题,而且绝对不少于5条。先生评估后惊讶地说:“没想到她居然每一条都有,她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李老师,你一定要帮帮她。”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类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疾病,因为当事人缺乏自知力,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问题。他们往往因为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就如丁太太。她来咨询婚姻问题,如果诊断不够准确,没有针对性,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本身对关系不确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认知。在咨询中,当其极度崇拜咨询师时,就会盲目地幻想,把咨询师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人;不过有时候她又会把咨询师贬得一文不值,她会说你不好,你不是一个好人,但攻击的同时她又离不开你,她可能天天说你不好,但是天天又想找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不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对待亲密关系中的人,他们的困扰最主要的表现在关系上。
▼ 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① 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
这种人会以一种疯狂努力的方式去避免真正的或是想象出来的被抛弃的可能性。
如文中的丁太太,由于缺乏安全感,她极度害怕被先生忽略和抛弃,却又总是抑制不住地想象着随时可能被抛弃。为了避免这种随时可能的被抛弃,她要么宁愿先放弃这段关系,要么会在关系中努力地去做,做什么呢?控制!
争取让所有的事件自己都能够把控到,争取让所有的人都被自己控制住,一旦有一些事件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是一些环节是她不知道的,比如先生出差时没接到自己的电话,这就相当于他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她就会变得很慌张,她的电话就会不断来,她要详细地知道你现在哪儿,你在干什么,你和谁在一起,你心中此刻是否有她。因为随时都有被抛弃感,所以她要努力做到全面的控制。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在与人的相处时象八爪鱼一样地抓住你不放,他周围的人甚至会感受到爱如潮水一样把你淹死,他是对你好,打着对你好的大旗,但是你是那么的不舒服和充满压抑感。
打着旗号是对你好,她也坚定地认为这是为你好,做很多的事就是为不被忽略,这后面的动机是她害怕被抛弃、被忽略。这种被抛弃、被忽略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是子虚乌有的,但无论这是不是现实存在的她都会很在意,很紧张,所以她会很努力地去做一些事情来预防她担心的事情发生。
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要努力地变成一种控制性人格,脾气暴躁,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达不到就不行,打着爱的旗号,以关心别人名义来控制别人,极度没有安全感,其结果是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混乱。
②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
在亲密关系中,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反复跳跃,和他相处的人是备受煎熬的,尤其是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更是在折磨中跟他相处。
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可能会被他想象成完美的人,但是很快又会被否定。他在极端的完美与贬低之间的过程中来回转换。最典型的就是和咨询师的关系,他一会儿说你特别厉害,特别崇拜;但有可能过几天就会将你贬低得一无是处,觉得你什么都没帮到他。
但他在转换的过程中,他是不会离开你的,他不是说我恨你就离开你,他是不离开你的,他会一边贬低你,一边又依赖你。一会儿觉得你完美,一会儿又觉得不好,关系上极不稳定。
如果我们看到身边有这样的人,就要小心和他在关系方面的问题了。
③ 我一直在怀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对自我的认同,这种认同是个性稳定性的特征,我们知道一个人最稳定的部分就是个性,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生活、对人生、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态度不是那么轻易就转变的,所以有的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自己的认知也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认知,如果一会儿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一会儿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上有一些障碍了,个性相对来说就不是很稳定。对自我的形象也是,一会儿觉得自己长得好,一会儿又觉得不好,反复之间,没有了客观的评估,这是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显著的表现。
我们的个性一般不会因一点小事情而改变自己对生活的价值观及人生的认知。除非是遇到大的突发的事件,有新的感悟,重新领悟人生,再去排列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再去认知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在大的地震灾害中失去了亲人的人,他会去重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时候你会发现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改变。
所以我们才说,经历了重大事件的人们,在经历这些事情以后会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一个新的理解,重新去排列自己对人的理解。
如果他的生活中没有这么大的应激状态,但还总是怀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他的人格是否不稳定,是否有问题。
④ 我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我不够好
当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而出现了不好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内疚的情绪;然后我们会怪自己没有做好,怪自己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好了,这就是自责;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开始了自虐的行为。这一类人在内心里对自己的认知是相互冲突的,他认为自己是应该受到一定惩罚的,所以他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自我毁灭其实就是自虐。
自虐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我不够好,所以我要采取行动来惩罚自己,有什么方法呢,就是直接伤害自己;
二、我为了达到毁灭自己、惩罚自己的目的,我自己不动手对自己这样做,而是对别人动手,以达到因别人受到我的伤害而反过来伤害我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借了别人的钱不还,等着别人来找我,打我、骂我,这就是一种自虐;
三、第三种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乱,很没有趣,有些事情在理论上和客观现实上他完全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就会把事情做砸,总是会发生一些事件,使这个事情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这种事件循环性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生,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隐藏性的自我毁灭的倾向。
⑤ 我要死给你们看,这样你们才会关注我
这类人的表现行为就是反复地发生自杀行为,或者表现一种自杀的姿态。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想好了要自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一次就可以做到,或者是他确实在心理层面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在一定的时间内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是这一类人是反复地将自杀表演给别人,甚至是表演给自己看,表演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你们关心我、关注我,只有这样你们才会重视我,才会觉得我的存在。
这一类人再严重一些就会变成表演性的人格障碍,所以经常“狼来了……狼来了……”让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在自杀死亡者里面有一部分人是不经意地自杀成功的,其实他们是“误杀”了自己,死亡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本意,他们只是在表演而已,希望采取极端行为和态势来引起关注,这是这类人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⑥ 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这一类的人情绪是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烦恼,心境长期不稳定。我们一般人的情绪情感空间可划分为3:7,就是说3分是负面的,7分是正面的,不开心只是一个时间段。
但这一类人的心境的情绪反应极度不稳定,容易被激惹,一会儿焦虑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儿脾气暴躁又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儿又开心得不得了几个小时,他的情绪反应不是持续几天的反应。情绪根本无法控制,属于情绪失控的状态,这也是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标准之一。
他会感觉很空虚,而且持续很长时间无法释怀,长期的空虚和孤独感不以时间为转移,不以所在的环境为转移,内心里总是充满了空虚,不用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方式来缓解。即便他处人群中,内心始终也会有长期的空虚感。
⑦ 偏执、分离,但我不是精神分裂
短暂的应激及有关的应激观念,遇到一些事件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这个极端的思想和很多人都不一致,这一类的人会演变成偏执性的人格障碍。或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分离性的症状,心理学上叫做“解离性人格”。
就精神分裂症来说,精神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外面的一个行为的自我表现与内在的一个空间自我是分裂的。而解离性人格是分离的,它有时候又合在一起,所以不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又不能诊断为神经症,神经症主导是两种观念不相上下,两个自我,两个观念互相冲突;精神分裂是二种力量互不来往;而这种解离性人格,他时而合并,时而分开,合并也好,分开也好,大多倾向于偏执或者解离状态。
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大都有一个童年被虐待的经历,或被忽略,或被强行离开照料、爱护自己的亲人。童年遭受到情绪极不稳定的父母的影响,导致人格的部分分裂,无法将好与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产生统一和综合的观念。
从而,对于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期待,而这两者都不是现实的,只好在这两极震荡——形成一种极其不稳定的人格。
丁先生夫妻在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共同确定了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随着咨询的进展,先生对太太有了更多的了解,先生知道太太的性格与其早年经历有关,她任性、控制、反复无常、无理取闹并不是刻意而为,是一种病态反应,而他和自己的纠结更多源于他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先生也懂得了,在太太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只要他能给予爱的承诺和保证,太太都可以慢慢安静下来。
由于丁先生的理解、配合,太太也增加了治疗的信心。在咨询过程中,通过咨询技术让她回到当年,修复其早年创伤后,生活中她与父母姐弟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随后半年的咨询中,通过认知疗法、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积极心理疗法、意象疗法、心理剧技术、空椅子技术的综合运用,她的认知得到调整,情绪得到很好的改善。
特别是多次综合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她与内在的小孩对话,运用意象疗法让她心中的天使与魔鬼对话后,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她心智的渐渐成熟,她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式慢慢被更多的灰色地带和弹性思维所取代,她也慢慢明白了有时候自己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世界,也渐渐知道了自己喜欢把责任推给他人和客观环境而不从自身找问题的特点,更多的了解了自己性格的弱点。
由于她感知他人的能力、自我觉察的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得到提高,她整个人也越来越平和,情绪越来越稳定,最终夫妻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本文是听说吧心理李建学老师原创,已做原创保护,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