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封建的婚姻家庭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专题讲座

时间:2022-10-30 07:38:12来源:法律常识

古代结婚为什么讲究门当户对

古人结婚往往讲究门当户对,而当今很多青年则提倡自由恋爱,视传统文化为糟粕。但是这些年轻人往往忽视了一点,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

古代的“门当户对”,就等级来分,皇族、大臣、地方官员、富豪、地主,再到普通百姓,按照排序,维护统治阶层的血统,弄个“龙配龙、凤配凤”,皇家公主嫁给大臣的儿子算是下嫁,然后上行下效,就此生发开来,普通百姓只能在自己层面找对儿,不敢奢望。

古代婚姻是以道德、伦理为基础,以孝、敬为理念的,离婚是大不孝、辱祖之事。夫有夫道,妇有妇道,父母有父母的道,子女有子女的道,各行其道,这样模式构成家兴旺,人幸福,社会安定。

其实,“门当户对”真有这些道理。“门当户对”,多些共同点,少些差异性,减少了摩擦,便于夫妻相处和亲属往来。可以这么说,家庭算是最小的经济体,一种资源对等的组合,有其稳定性,“门当户对”是一句最精辟的经济学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穷小子娶到白富美,女屌丝嫁给高富帅,其结果都不会是那么浪漫化,那么理想化,他们或因价值观的不同而分手,或因物质条件或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而告吹。

如今的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吃饭睡觉乃至上厕所都抱着手机,两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离婚也是习以为常,常态化,离婚一次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离婚两次甚至多次的也多了起来。以前都是城市离婚率高,而现在农村的离婚率也要赶上或远超城市了。

古代结婚的流程详细介绍


在古代大家都知道结婚的时候有很多的讲究,还有一定的规矩和流程,是属于我国一直流传着一套属于我们国家的婚礼习俗,那么古代婚礼仪式中几个大的步骤是什么呢,其实三个步骤就可以概括结婚的流程。

古代结婚仪式流程一:

亲迎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队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花轿抵达女方家门前时,女方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古代结婚仪式流程二:

拜堂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古代结婚仪式流程三:

进洞房,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的意思,也是让新人能够有孩子的意思。

古代结婚六大礼节

古代人们举行婚礼大约要经过六道程序,它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其一,纳采,即相当于现代的求婚。由男方托媒人向女方发出求婚的意向,若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请媒人携礼物去女方家正式行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男方要设宴款待媒人,而且女方也要以酒热情招待媒人,以促进双方的“天作之合”。在古代,媒人带往女方的礼物,因地位、身份不同也有所不同。西周之前,公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西周以后均用“雁”。汉代以后,又用“酒”。

其二,问名,这是订婚程序的开始。由媒人到女方家问清女方的名氏、排行、出生年月日,然后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与男方的生辰八字相对照,如果相克,便就此作罢,如果是相生便开始进入“纳吉”程序。

其三,纳吉,就是男女双方正式确定的婚姻关系。这时正式交换“婚帖”,要摆宴设席,宴请女方的主婚人。

其四,纳征,就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之后,男家往女家送聘礼,称为“纳币”、“大聘”和过年大礼等。只有这项程序完毕后,男方才可以将女方娶过来。据史书记载,纳征的礼物越来越繁杂,愈演愈烈,以至于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或猥婿在门,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狎”的局面,这就是封建时代买卖婚姻结下的恶果。

其五,请期,就是男家送聘礼后和女方确定合婚的日期(结婚日期)。确定日期后,要准备礼物请媒人通报女方,民间叫做“提日子”、“送日子”、“探话”,在请期程序中,以“占卜”的迷信方式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举行合婚仪式的最佳时辰以及合适的迎亲送亲人选。

最后是迎亲,又称之为“娶亲”,是整个婚姻礼俗最热闹、最隆重、最繁琐琐细的部分。在古时,一般要用三天的时间;第一天早上,男家要祭拜祖宗神位,到黄昏时分迎娶新娘进家,所以称为“昏”,这是“阳往阴来”、“迎阴气人家宜于夜”。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中后,便进入了结婚的最高潮——拜天地,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古代多大结婚生子

从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古代平均寿命短,夭折率高(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要珍惜生育时间,所以提倡早婚。

古代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六及笄就算是成人,也可以谈婚论嫁。出于鼓励生育的原则,汉代明文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要缴纳五倍的赋税。而实际上,古代早婚现象比较严重,宋代曾有“男年15,女年13,就可以婚嫁。”的规定。

另外,中国历代的法定婚龄的统计是这样的:

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

唐玄宗开元令:男权十五,女权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古代结婚有什么讲究

一、为什么叫婚礼

首先婚礼的”婚“本为“昏”,因为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婚礼都会在黄昏举办仪式。在阴阳五行中女子为阴,黄昏是“阳往而阴来”,黄昏举办婚礼,意味着迎阴气入宅的含义。为了区别黄昏,在左边又加了“女”字旁,变成了如今的婚礼。

二、多大时候才能结婚

古代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六及笄就算是成人,也可以谈婚论嫁。出于鼓励生育的原则,汉代明文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要缴纳五倍的赋税。而实际上,古代早婚现象比较严重,宋代曾有“男年15,女年13,就可以婚嫁。”的规定。

三、婚礼的仪式有哪些

最开始男女是没有区别的,双方互赠俪皮(成双的鹿皮),告之父母就算完成了婚礼。但到了夏商,又出现了“迎亲”的仪节。而到了周代则更加完善,形成了“三书六礼”的整套仪式,

三书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而六礼则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婚礼的仪式从此基本固定下来,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只是细节变化而已。

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古代出于优生考虑,同姓不婚);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双方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从此女方到男方家居住。

四、彩礼有多少

这个就很难有准数,时代不同,彩礼也在不断变化,但基本上和双方家境保持一致。以清末民初北京大户人家为例。彩礼要准备绸缎衣料四至六件,布料若干匹;金戒子金耳环金镯子等金饰一套;大洋七十二块;食品六十四对,如酥饼糕点若干样,每样64只。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送“过书”给女方作为定亲凭证,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

女方以油包及自做的绣品作为回礼,送“回贴”表明认可这场婚礼。而后双方择吉日迎娶,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和现代一样实际),讲究的还会送“百年好合”等喜庆字样的喜轴。女方陪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和现代依然一样),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到如今还是这样)。迎亲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2只鹅、半扇猪肉、两条大鲤鱼。女方将嫁妆摆放在家里供亲友观看,称“晒嫁妆。”所有嫁妆都会被披上红色彩线,薰以檀香,衣柜底放数枚银元压箱钱。

五、大红花轿的来历

传说南宋(高宗逃难至明州,被金兵追赶,得一女子相救得脱,从此下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披坐花轿。也就是俗称的“大红花轿”。坐花轿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坐一次。所以古代两口子吵嘴,女方常说: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以此来表面自己是明媒正娶。

古代结婚有没有结婚证

据《周礼》记载,在周王朝政府就设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官员,职务叫媒氏。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为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书写颁发结婚证书(古时称婚书百)。

古代婚书分为两种,即:官方婚书和民间婚书。民间婚约是指缔结婚姻没有到政府部门办理婚姻登记,只是男女双方通过中间媒人私下签署的婚约(也叫私约)。基本各个朝代的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缔结婚姻必须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婚姻登记,并领取结婚证书。否则法律将不予保护。可是知各朝政府对待私约的态度也不竟相同。有的明令禁止,不予承认。有的则视为有效证件。事实上,民间私约在各朝社会就没有停歇过,一直盛行不衰。

古代人通常介绍自己的妻子为结发妻子,自称为结发夫妻,其实传统婚嫁习俗中的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只是到了现代这种习俗早已消失,但是我们人将“结发夫妻”这个词铭记于心。在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未婚前通常都不会发生性行为。而结发意为“第一次”的意思,因此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结婚的时候都流行闹洞房,相传在民间有一种传说,人们认为洞房中会有狐狸精或鬼魅作祟,因此闹洞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吓走这些打算闹事的妖魔鬼怪,趋逐邪灵的阴气。闹洞房是婚礼进行的高潮项目,通常都是对新娘进行戏谑,方式花样各有不同。只是在今天一些地方,闹洞房这个环节有点过火了,在尺度上没有把握好分寸,导致在一些地方,闹洞房变成了一种陋习。

古代结婚是什么时辰

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古代人们举行婚礼大约要经过六道程序,它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在古代,结婚更是百需要很多讲究,而且他们一般都要选择吉时,这样才能保证夫妻二人一生都比较顺利。古人的婚度礼大多都是在傍晚举行,晚上举行婚礼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

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在古知代,中国迎娶花轿娶婚都是在黄昏以后,就连《白虎通》都说:“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意思就是说在黄昏时昼夜道交替,阴阳相合之刻,是结婚的最佳时间。另外,傍晚结婚比较接近洞房花烛夜,尤其是在清朝,在洞房之前内,新郎容一般都要先去向宾客敬酒,而且去接新娘也要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傍晚举行婚礼。

古代结婚誓词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3、群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羔鴈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6、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8、爱世间三物。昼之日,夜之月,汝之永恒。

9、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10、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