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社会学著作有哪些,三八妇女节推荐书目

时间:2022-10-30 12:08:04来源:法律常识


20世纪初,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中国在1924年首次公开庆祝妇女节,截止到今年,是我国第99个妇女节。


追溯起来,女权运动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人权概念的提出则有200年的历史,在此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包括女权。


我们已经来到了21世纪,关于女性主义的争论仍然在继续,从上个世纪至今,这些争论到底有没有结果?


首先我们要问出一个问题:有没有女人呢?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此进行了探讨。她说,当下人们不太清楚,女人是否还存在,是否将来会始终存在,是否应该希望她们存在,女人在这个世界上占据什么位置,女人本应在世界上占据什么位置。她认为首先要先问“女人是什么?”喜欢公式化的人会回答,女人是一个子宫,一个卵巢;她是雌的;这个词足以界定她。美国女性作家多萝西·帕克在评论《现代妇女:失去性别的人》时写道:“那些将女人当作女人来对待的书,我不敢苟同……我的观点是,所有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被看做是人。”


《第二性》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那么究竟什么是女人?男人永远不会在一开始就自称是某种性别的人,他就是男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波伏娃表示她在抽象概念的谈论中会听到男人对她说;“您这样理解,因为您是一个女人。”她唯一的捍卫方法是回答:“我这样理解,因为事实如此。”她不能这样反驳:“您意见相反因为您是一个男人。”


埃·莱维纳斯在他的随笔《时间和他者》中明确表达:“男人是主体,是绝对,女人是他者。”


在《小世界》这本书中,作者在“每个人都该知道一点女性主义”章节谈到了 “语言标签”,如“女汉子”“三高女”“剩女”,激发她探讨女性主义的是一篇知乎的问答,她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在科研圈里,为什么一些学科的女教授尤其少?”她回答道:“这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现象,而是世界各国难以根除的旧患。Harriet Zuckerman和Jonathan Cole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就指出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受着‘三重歧视’:第一层是社会层面的,在父系社会中,科研是被看作非女性的;第二层是心理层面的,即社会偏见带来的女性信心和雄性不足;第三层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女性被给予的机会及奖励也相对较少。”


《小世界》 作者:张悦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这个回答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反对,其指出“不是社会偏见,就是女性自身问题”,“女性天生相对更偏向感性、情绪化”,“男性更偏向理智,偏爱成就感。”后面则是作者记录的和网友们的对答“博弈”,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虽然已经来到了21世纪,我们貌似生活在一个科技先进经济稳定的社会里,但是仍然有这种刻板印象,关于对女性的偏见从来都没有停止。而探讨女性主义的声音也从来都没有消失。


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我们精选了一批聚焦女性议题的书单,其中有困境,有觉醒,有行动,在此与书友们分享。




女性主义:困局




《使女的故事》


【当她失去生育自由】《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发表于1985年的经典作品,小说中探讨的女性生育自由、代孕、人口衰退、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当今美国重又引发热议,媒体和公众纷纷宣称,“阿特伍德的小说正在成为现实”。




《82年生的金智英》


【一万个普通女孩的瞬间】从小,金智英就有很多困惑。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上小学时,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愈是喜欢的女生就愈会欺负她。”上了中学,常要提地铁、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在学校也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重新解读社会】很多有厌女症的男人其实喜欢女人,与其说是“厌女”,不如说是“女性蔑视”。本书对于日本社会、文化里的“厌女症”批判,一针见血且有理有据,勇敢地向东亚文化骨子里的性别歧视开撕。



《女性贫困》


【日本女性“看不见的贫困”】《女性贫困》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中国读者了解、反思并引以为戒。




《回归家庭? (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精英女性亦身不由己】她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本该在职场上大展身手,但是——性别歧视与职场天花板阻断了女性的上升空间,高强度和高要求的职场文化吞噬了个人生活。主妇生活进一步削弱她们的职业竞争力,重返职场变得困难重重。她们最终回归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实则没有选择。





《爱说教的男人》


【沉默的女性】 《爱说教的男人/知更鸟系列》是一本旨在打破女性被动沉默角色的散文集,索尼尔特有力地印证了男性如何长期霸占说教者和审判者的位置,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女性的声音和观点则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甚至不可信,这种错位和扭曲导致女性几千年来的被动噤声。从触目惊心的强奸文化,到结构性的家庭暴力,再到桑塔格和伍尔夫在“不可知性”上的分歧,作家通过犀利的论述,审视了针对女性的制度性暴力是如何通过厌女语言、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对性别暴力的美化等而持续得到强化。



《少女的沉默》


【失语的《伊利亚特》】《少女的沉默》以靠前的女性视角重新书写《伊利亚特》,透过布里塞伊斯敏锐的双眼,再现了特洛伊战争的残酷,以及千万无辜妇孺的悲惨命运。英雄史诗背后被压抑千年的女性声音,在派特·巴克的雄健文笔下复活、发声,诉说被世代继承的悲剧命运。



《生育制度》


《生育制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只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形影不离》


《第二性》作者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的小说手稿首度面世,以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友谊。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蕾。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两位严肃的女士》


两个不安于现状的女人严肃地挑选着她们的人生冒险。两位出身中产阶级的女士各自走向各自的“堕落”:

克里斯蒂娜·戈林是一位纽约实业家的女儿,生活优渥的她却卖掉奢华的家宅,去一个偏僻小岛上租住一间肮脏破败的屋子,与一群古怪的陌生人重新来过。科波菲尔德太太随丈夫去巴拿马旅游,途中她迷上了一个名为帕西菲卡的异国女子,遂与丈夫分道扬镳。

她们无法无天又难以定义,以古怪行径反叛庸常生活,宁可跳入泥潭奋力搏斗着。她们抗拒那种塑胶花式的美丽人生,渴望自由与真实,并一次又一次地冲向自己的心之所向,用尽所有的力量,所有的坦诚和虎狼般的欲望。渴望到身体化为碎片,留下一堆美丽的混乱。"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Et Dukkehjem)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提出挑战,揭露了在所谓的“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下掩盖的本质,并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女性主义:觉醒


《第二性Ⅰ》


【女人变成了“他者”】《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女性主义入门读物】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上野千鹤子经典之作】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浪漫小说与女性抗争】为什么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香蕉、沙滩与基地:国际政治中的女性主义》


【国际视野下的性别歧视】作者提出,性别歧视在今天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考察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海外务工等领域中女性的真实生活,本书展示了不同阶层的女性在维护国家和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与现代国际关系体系运作所产生的关联。



《初为人母》


【分娩与女性处境】这是一本关于“生育”的通识读物,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 用一个个问题诱导,直击生育历程的痛点:从生育动机,到怀孕感受,再到分娩一刻的痛苦与狂喜;从个人生育到家庭政治,再到现代社会体系,触及生育的方方面面。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物质之演进》


【叶嘉莹评历代女性词人词作】叶嘉莹首部专论古代女性词人及其词作的著作。书中引进西方有关性别之论述,从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女性词作的美感特质演进之路:从早期的歌伎词到不成家数的良家妇女之哀歌,再到宋代李清照与朱淑真之略集大成,最后到明代特别是晚明花散千家而自成一别流。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


【中国女性艺术百年历程】本书考察的是1920-2010年中国女性艺术的百年历程,以翔实的历史文献和作品为依据,对20世纪由女性艺术家创作的自画像、肖像画和雕塑作品展开解读,追踪其后艺术家身份确立、精神觉醒的情况,实际上做的是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史、女性成长史、女性形象史的研究工作,经由图像呈示和文字论析,显现一个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精神质地和发展轨迹,全面呈现中国女性艺术从诞生、走向成熟到角色身份转换、表达样式重建的全过程。




女性主义:行动




《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独立之始】“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本书源自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一经出版,风靡全球,感动千万读者,被誉为“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





《女人的历史》


【女人对人类演化的贡献】迈尔斯将女性史置于巨幅时间╱空间脉络下,从宏观角度切入,其目的在于肯定女人对人类演化所做贡献的重要性,以及女人在所有层面与各种领域的杰出成就。本书是世界女人的历史,从太初有道的女神、父神开始,然后是婚姻、宰制与劳动,工人阶级与贵族女性的处境,到现在的职业妇女、女同性恋、性平等,兼及各种宗教中的女性、阳物的兴起、维多利亚时期的性压抑……






《世界杰出女性人物图鉴:才华卓绝的艺术家们(精装绘本)》


【给孩子讲女性榜样(丛书共4册)】本书讲述了才华卓绝的艺术家们的故事,列述的杰出女性代表有风靡时尚界的可可·香奈儿、风格别出心裁的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在摄影界大放异彩的李·米勒……女性艺术家们用画笔绘出传世佳作,在历史中引领时尚潮流,她们在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






《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


【“50岁自驾游阿姨”自述】50+的人生,除了带娃、围着灶台打转,中年女性还有哪些活法?56岁的苏敏用一场勇敢“出逃”给出了漂亮的答案:一个人,一辆小Polo,自驾1万多公里,途径20多个城市,在帐篷里度过180多个夜晚…… 生活不设限,不论年龄多大,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万种可能,有亿万种活法。





《我的天才女友/那不勒斯系列》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一】《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萤火虫小巷》


【两个女人的友谊故事】从14岁到40多岁,两个女人的友谊,像萤火虫的微光,却足够温暖彼此的一生。人生是一段孤独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部关于女性友谊和人生的史诗力作,带你检视生命中的勇气、信仰与爱。





《因为性别:改变美国女性职场环境的十个案件》


【改变女性职场环境】育有幼儿的母亲遭遇招聘歧视,产假归来的新手妈妈被迫离职,男上司对女下属频频性骚扰,职场“女强人”因“不够有女人味”而升职无望……本书中的十位主人公遭遇不同形式的职场性别歧视,她们以法律为武器,勇敢地提起诉讼,最终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她们的故事鼓舞人心,也描绘了近五十年来美国反职场性别歧视的历史变迁。



《最好的决定(知更鸟系列)》


【他们选择不生育】本书是十六位作家对生育、家庭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书中十三位女性、三位男性作家的共性是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不生育,但每个人抵达这一决定的原因都不相同,但他们都以令人钦佩的坦诚,探讨了和生育命题息息相关的“孤独”“自我实现”“生育本能”和“童年创伤”等主题。选择不生育,不代表讨厌孩子、比其他人更自私,或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童年创伤,也不代表不能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一重大的选择是个人经历、家庭观念和社会影响汇聚的结果。




主编丨木月

文案编辑丨煮河马

美术编辑 | 煮河马

图文来源 | 网络 中图网


*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