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婚姻家庭律师一般怎么收费,五斗米道和道教

时间:2022-11-20 23:38:11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宜良婚姻家庭律师一般怎么收费,五斗米道和道教】,以下3个关于【宜良婚姻家庭律师一般怎么收费,五斗米道和道教】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道教门派(二):五斗米道、太平道、帛家道、北帝派等
  • 事关昆明200多万车主!这项费用要涨,就在下周
  • 云南宜良“两新”组织捐资出力 谁也不甘落后
  • 道教门派(二):五斗米道、太平道、帛家道、北帝派等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重要派别。东汉顺帝时(126—144)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即张道陵)于西蜀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一说为四川剑阁县境)创立。他托言太上老君降受道法造作《正一经》、《天宫章本》等道经符书二十四篇,自号“太清玄元”。所创此派本名正一道或正一盟威之道,由于道教徒尊道陵为天师(一说他自称天师),又称天师道。又因入道者须交纳信米五斗(汉时的一斗约等于今日的二升),故世俗称之为五斗米道(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和斗姆而得名)简称“米道”。信奉“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太上老君”为主神的众多天君、神官,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经,以济世救人、长生成仙为宗旨,教人奉道守诚,诚信为善。其道术主要是召神劾鬼,符咒驱邪,兼及导引、行气,房中,炼丹服药等。通过给山村农民治病,获得民众信仰。“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葛洪《神仙传》卷四)。于是设立祭酒,分领其户,在信徒集中处“立治署职”,作为基本组织单位和宗教活动场所,也就是分布各地的传道教区。到汉安二年(143)设二十四治(绝大部分在今四川境内),首治阳平治县有中央教区性质,张陵以阳平治都功印、三五斩邪雌雄剑为掌教信物及传嗣法器。张陵仙逝(156)后二十余年,汉灵帝光和(178—183)巴郡人张修,于巴郡、汉中传播五斗米道,其法基本承袭张陵而又有所发展。设奸令、祭酒负责讲习《老子五千文》;除用符咒治病外,还“加施净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设鬼使,专为病者祈祷。承袭古代关于天官(天帝)赐福,地官(地祗)赦罪,水官(水神)解厄的神话传说,祷时书写病人姓名及服罪之意的文书三份,一份“上之天,著山上”,一份“埋之地”,一份“沉之水”,叫做“三官手书”(《三国志》卷八《张鲁传》注引《典略》)病者常出五斗米以谢,俗称“五斗米师”,时人“竞共事之”。中平元年(184)响应黄巾起义,“寇郡县”,后败亡。张陵之孙张鲁,承袭祖传道法,利用刘焉的权势,据有巴郡、汉中,不置长吏,以祭酒为治,建立教政合一的政权近三十年。他以“鬼道”(即五斗米道)教民,初学者皆为鬼卒,入道较久并受到信任者为祭酒。是统领部众的骨干,统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各治头大祭酒统属自号“师君”的张鲁领导,建立宝塔式的教阶级制和官阶制。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诸祭酒统辖区内皆作义舍,内备米、肉,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食宿。有小过者,责修道路百步以抵过。对犯法者,宽有三次而再犯,才处刑罚。史称“民夷便乐之”,朝廷“力不能征”。从张陵到张鲁宣讲《老子五千文》的讲义是为《老子想尔注》。《想尔注》从宗教神学解说《老子》,如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道设生以赏善,设死威恶”;“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悉如信道,皆仙寿矣。”宣扬信道、修道、行道,治身可得仙寿的教义,在道教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建安二十年(215),张鲁投降曹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大量道徒随之北迁,五斗米道发展到中原地区,随后更向东南传播。两晋时期世家豪族也纷纷加入,王羲之家族即“世事张氏五斗道”。四川和江浙地区农民多有利用五斗米道起事者。孙恩、卢循领导农民起义,转战十余年(397—411),“八郡一时俱起”,有众数十万人。南北朝时,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建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的新天师道,称北天师道;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道教经书,编著较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称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与上清、灵宝、净明等道派逐渐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张道陵三十八代后裔张与材,受封为“正一教主”,统领三山(茅山、阁皂山、龙虎山)符箓,始正式公开称为正一道,并为此后各符箓道派的总称。元代以后,与全真派同为中国道教的两大派。故所谓五斗米道,乃汉魏两晋间世俗对张道陵所创正一道(即天师道)的称呼,此称呼只见于官修史书而不见于道教典籍,自南北朝以后不再有此称谓

    太平道

    早期民间道教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年间,冀州钜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184)创立。崇奉黄天(中黄太一)和黄帝、老子,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称“黄天太平”,故名。张角是“黄巾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东汉中叶以后,朝政为外戚,宦官轮番把持,互相倾轧,政治黑暗,横征暴敛,有增无减,加上水旱频仍,疫病流行,农民四起反抗。“诸明图谶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立”(《三国志.魏书.武帝》注引《典略》)。时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李贤注谓“良”或作“郎”,即郎中医生。)其弟张梁、张宝自称大医。兄弟三人皆行医业。“太平道貌岸然师持九节杖,为符咒,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宣传《太平经》“乐生”、“好善”是天下人所受天地之性的思想;斥责少数富豪“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主张自食其力,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的太平世道,深得广大农民拥护。史载: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遂以“方”为单位组织道徒,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共置三十六方,各方均立首领统帅,而统一服从自称天公将军张梁角、地公将军张梁、人公将军张宝弟兄的指挥,实行教、军结全的临战体制。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用白土在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门上书写“甲子”二字,大造甲子年要取代汉王朝的舆论。到了甲子年即中平元年(184)初,开始调兵遣将,大方马义数次到京师策动宦官封諝、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事被张角弟子唐周告密,汉灵帝下令车裂马元义于洛阳。搜杀在京道徒千余人;命冀州追捕张角等。张角等被迫提前于二月起事。“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起义者皆著黄巾以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奋战十余个月,张角病逝,张梁、张宝先后战死,太平道组织领导农民反抗东汉王朝的斗争,在官军的重兵围剿下归于失败。但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并对后世农民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有重要影响。

    李家道

    魏晋时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个道派。李家道的创始人是蜀人李宽。葛洪《抱朴子.道德》记载,吴孙权(222—252在位)时,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善以颜色占吉凶险,号称八百岁公,后不知所在。后有道士李宽,到吴国而操蜀语,能祝水治病,信奉者颇众,以为李宽即蜀中神仙李阿,就共称他为李八百。李宽创立的李家道,创建修道斋戒之室,称之为庐,其道法有祝水及三部符导引日月行囗,服食神药,吞气断谷。信奉李家道的公卿官吏,云集其门,避役民为李宽弟子者近千人。李宽死于瘟病,弟子称其化形尸解成仙。后李宽弟子“转相传授,布满江表,动以千计”。(《抱朴子.道德》)晋代李家道传人李脱,亦自言八百岁,自中州至建邺(原吴国都城,今南京),以道术为人治病,发展道众,署人道职,信奉者颇众。其妹李真多,也随兄修道。李家道是蜀中道人在在江南创立的一介道派,影响及社会上层,教徒布满江南地区。它是巴蜀五斗米道在江南的发展,是魏晋时期有一定影响的道派。李家道东晋以后即不见活动,徒众大约融入天师道。

    帛家道

    早期道教派别之一。以尊奉仙人帛和为祖师而得名。葛洪《神仙传》载,帛和,字仲理,辽东(治今辽宁辽阳市)人。入地肺山事董奉(三国吴孙权时人),教以行气、服术法;再去西城山事王君(王方平),命其于石室中熟视石壁,视壁三年,见古人所刻《太清中经神丹方》、《三皇天文大字》及《五岳真形图》。义有所不解,方平乃授之诀。后入林虑山为地仙。大约在西晋时,即有一批尊信帛和的道士组成一个道教小集团,活动于中国北方。《抱朴子内篇.祛惑》:“有一人于河北自称为白和(即帛和),于是远近竞往奉事之,大得致遗至富,而白和子弟闻和再出,大喜,故往见之,乃定非也。此人因亡走矣”。至东晋南北朝时,该派再传至南方江浙一带,江南许多士族信之。陶弘景《真浩》卷四:丹阳许迈“本属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卷二十:“华侨者,晋陵寇族,世事俗祷。侨初颇通鬼,常梦(与鬼)共同飨囗。”俗祷即俗神祷,为世俗对帛家道的称呼。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陶弘景弟子周子良,寓居丹阳建康,后又迁会稽余杭,世为胄族。其注:“周家本事俗神祷,俗称是帛家道。”子良“素履帛家之事”,后得病,其姨舅“咸恐是俗神所假”。可见在东晋南北朝时,丹阳许氏、周氏,晋陵华氏等豪族,都曾信奉帛家道。帛家道信奉的经书,主要是帛和所传的《太清中经神丹书》、《三皇文》、《五岳真形图》等,也传习《太平经》。其所习方术为行气、炼丹、召劾厌胜等。该派又祷祀俗神,有较浓的厚的的民间信仰特色。帛家道在创立和传播过程中,受到太平道、五斗米道影响较大。如太平道所奉的《太平经》,史载为东汉干吉、宫崇、襄楷等人所传,而后出世之道书则将帛和列入传人之一。一说该书由老君于周末传干吉。干吉传帛和君(见南北朝所出《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序》等);一说由金阙后圣帝君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传西城王君,王君传弟子帛和,帛的传干吉,使其演为甲乙十部,170卷(见隋唐所出《太平经复文序》等)。这些传说虽不可信,但也反映出帛家道与太平道有某种渊源。另一方面,帛家道又与天师道有广泛联系。如江东帛家道信徒中,常有兼信天师道者。如许迈师事天师祭酒李东,华侨曾诣祭酒丹阳许治受道,周子良的外氏徐家为天师道祭酒等。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杨羲、许谧创立上清派,南北朝时,传播渐广。此后帛家道渐次融入上清派而绝传。

    干君派

    又讹为于君道。魏晋时道士托名汉代高道干吉而组成的道团。干吉为《太平经》的传人,后世道书或讹为于吉。《后汉书.襄楷传》:“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仙苑编珠》卷中引《神仙传》:“吉受之乃《太平经》也。行之疾愈。乃于上虞钓台乡高峰之上,演此经成一百七十卷。今太平山干囗在焉。”干吉传早期道书《太平经》,招致不少信徒,其传人则令信徒读道书,烧香,以符水治病,形成道团,称作干君道。至三国时,尚有以干吉的名义布道者。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被杀后,“世中犹有事于君道者”(《云笈七签》卷一——引《洞仙传》)。可见干君道在东吴信徒甚多,它大概是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演化而出的民间道派。

    清水道

    道教组织之一。天师道支派。传说为张天师家奴所创,实即一种符水道教。魏晋时期开始流行。《三天内解经》:“今有奉五斗米道者,又有奉无为囗花之道及佛道者,又有奉清水道者。”“老君使中国人奉无为大道,胡人奉佛道,楚越阴阳之薄,奉清约大道。”清水道专以清水行法治病去灾。又据《三天内解经》:“其清明求愿之日,无有道屋厨覆章符囗仪,惟向一瓮清水而烧香礼拜,谓道在水中。”《道学传》中还有清水道法师王濮阳以清水濯足治足疾,浇树使枣树复生之事,据说晋文帝即曾师事王濮阳。

    尊奉上清经系的道派。上清派创始人是东晋天师道士杨羲、许谧、许逊。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杨羲扶乩降笔,称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上清真经》31卷,命杨羲用隶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及其子许逊,二许又传写上清经,并修行上清经法得道。东晋末,王灵期至许黄民(许逊之子)处求上清经后,又增删润色,造作上清经法至五十余篇。江东道士慕上清经法丰博,争相传抄,故在江东地区形成传授修习上清经法的上清派。上清派以晋代女道士魏华存(南岳魏夫人)为第一代宗师,杨羲为第二代宗师。杨羲以下依经法传授次序,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师是许穆、许翔、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陶弘景齐梁时居茅山传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上清派遂为茅山派所承袭。

    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为最高神灵。上清派最具特点的修炼方法是存思。认为通过存思,天地之神可以进入人体,人体之神与天地之神囗混融,即可长生不老,飞登上清。上清派的存思、服气、咽津、念咒、佩符等修持方法,对道教斋醮仪式影响甚大。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上清经186卷,有127卷流播于世,其代表性经典是《上清大洞真经》和《黄庭经》。上清派宗师出身江东士族,其造作和传播的上清经,使道教理论更趋成熟。上清派是东晋南北朝江东地区最有影响的道派。

    灵宝派

    因传《灵宝经》而形成的道派。古《灵宝经》自汉末传到晋代,不断增益繁衍。《真诰叙录》称:“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刘宋初年,《灵宝经》增至五十五卷之多,陆修静将其中可信者三十五卷加以增修,立成仪轨,使灵宝派信徒日益增多,灵宝之教大行于世。灵宝派重视符箓科教和斋戒仪轨,加强了劝世度人的宗教功能宣扬普度一切人。灵宝派在修持方法等方面吸收天师道和上清道的长处成为晋末宋初很有影响的道派。金元以来,灵宝派以阁皂山为本山,成为经箓派道教的的重要分支。

    三皇派

    信奉《三皇经》的经箓派道团称为三皇派。三皇经源于三皇文,是一种召劾鬼神的符书。《抱朴子.遐览》:“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瘟疫气、横殃飞祸》。”《云笈七囗》卷一百六《鲍靓真人传》:“靓学明经术纬候,师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神,封山制度。”三皇经传至陆修静,被立成威仪。其道派传诵三皇经,习炼召劾鬼神的法术。唐代一度遭禁,但仍有流传。元代再度遭禁并有焚经之祸,三皇经被焚,三皇派遂绝。

    天师道

    张陵于汉代顺帝安元年(142)在鹤鸣山声称受太上老君之命,封为天师之位,得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创立天师道。天师道创立是中国道教创立之始,天师道为张陵教团自称,因其传正一盟威之道,故后来亦名正一道。张陵本人为太学生,于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始学道,为黄老道徒。黄老道奉事太上老君,习老子五千文、黄帝九鼎丹法、长生术等,又传《太平经》。张陵于汉顺帝朝带领弟子入蜀,创立天师道。当时四川盛行巫鬼道,由巫觋为魔王统领鬼兵,以巫术装神弄鬼聚敛财物,欺诳百姓。张陵的天师道,是传播《太平经》的黄老道异端教团,又结合了四川民俗进行了改造。他以符水为人疗病,传行气、导引、房中术等长生术布道,用太学里学官“祭酒”的名号设置道官,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以三官手书劝道民悔过,修道铺路,轮番供应米绢、器物、纸笔、樵薪、什物等。张陵的天师道在蜀中盛传,受到当地巫鬼道的抵抗,但张陵以道法降服八部鬼帅、六大魔王,迫使巫觋归顺天师道,不敢与天师道争道民。张陵制定禁科戒律,崇祀太上老君和太清玄元之神,禁祀淫邪之鬼,他以清约治民,不但救民疾病,又断绝淫祀淫盗,整饬社会风气,深得民心。天师道在蜀中扎根,迫使巫觋改换门庭,当了天师道的祭酒、道民。连“俗好巫鬼”的少数民族也纷纷信奉天师道。张陵于桓帝永寿三年(157)去世,其子张衡行其道。张衡高风清节,闭门修道,教团无甚发展。张衡于灵帝光和二年(179)年正月去世后,巫鬼道复兴。巴郡巫人张修篡夺了教权,将天师道和当地巫鬼道结合,道民称鬼卒,道官称鬼吏,教令称奸令,简化了布道手续和道资,一律收米五斗,故亦被称为鬼道、米巫、米贼。张修的道团迅速扩大,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秋七月,组成号称“五斗米师”的道民军队,攻夺郡县,呼应了中原太平道的黄巾起义。益州牧刘焉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入蜀,镇压了蜀中的黄巾军,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封张修为别部司马。当时汉室大衰,群雄并起,刘焉亦有异志,借口“米贼断道,不得复道”,不向朝廷纳贡。张衡之妻以道术养生,有少容,往来刘焉家布道。刘焉悦其姿色,遂任命其子张鲁为督义司马,令其与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苏固后,断绝斜谷,复袭杀张修,利用其祖、父两代的威信,夺回了教权。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立,因张鲁不顺,遂杀其母及弟。张鲁于是自立于汉中,朝廷力不能征,遂拜主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利用军政权力在巴蜀建立了一个道王国,划分为二十四治为政教合一的教区。他沿袭张修的一些旧章法,又作了增饰,仍称天师道。张鲁教团仍有收五斗米的教规,尊其祖张陵为天师,父张衡为嗣师,自号“师君”。平学道者,初仍按张修鬼道习惯称“鬼卒”,受道已信才按张陵教规称“祭酒”,以治头、大祭酒统帅道民,以三张为师,以《老子想尔注》教化道民,还实行建义舍、宽刑、禁杀、收租米、编户著籍等教规。张鲁的教团保持了张陵的黄老信仰,是张陵天师道和张修鬼道的结合体,但比张修教团提高一个层次,比张陵教团更适合四川民情。张鲁教团自称天师道,社会上俗称为五斗米道,或仍称为鬼道。张鲁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降曹,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诸子皆封列候,率道民北迁,次年亡,葬邺城。张鲁道团北迁后,信徒遍及全国,许多豪门士族纷纷入道,天师道教名始显,五斗米道之号遂不用。南北朝时,北朝寇谦之和南朝陆修静分别对天师道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成熟的教会式宫观道教。天师之名,来源于《太平经》。《隶续》载汉末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已自称“天师道”,但社会上对三张教团多称为“五斗米道”。《晋书.郗鉴传》称郗鉴“奉天师道”,《晋书.何充传》亦称何昙“奉天师道”,说明魏晋时史家对除对孙恩、卢循等民间天师有米道之称外,已承认了天师道的教名。据说张鲁之弟张卫因不肯降曹而战死,张卫之第四子张盛夫妻沿江入吴,定居江西龙虎山修道,传至唐末,渐渐发展成为龙虎山天师道团,宋代受朝廷囗封,称正一道。《张天师世家》载张鲁子孙传龙虎山道团事,唐宋以前世系于正史无征,有待考证。

    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南北朝时,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仪废弛,民间道教起义不继。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宣布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和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至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寇谦之又称李普文降临嵩岳,授他《录图真经》六十余卷,以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劾召鬼神,传授弟子。寇谦之改革传统道教。其一,以“礼”为标准,按照忠孝原则,反对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并对道民以李弘、刘举称号进行的“叛逆”行为大加指责。其二,按照儒家唯贤的原则署立道官祭酒,废除祭酒道官私署治职的作法的世袭旧制,改革三张祖孙世袭天师之位的传统。其三,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其四,废除三张时期的租米钱税制度和男女合气之术,道民只岁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治表救度之用。又用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增订道教戒律和斋仪。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举措,获得北魏太武帝的支持,“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魏书.释老志》)经冠谦之改革后的北方天师道,学术界称之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

    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在北魏嵩山道士冠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后,刘宋道士陆修静也对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和整顿。针对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的情况,他提出一系列整顿天师道的办法,即整顿过去的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制度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执行道官论功升迁制度等,从而加强和完善道教组织。与此同时,他还充实和完善道教的科仪规戒。他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道教斋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的斋醮规仪,如九等斋十二法的斋醮系统。他把上清斋法视为上品,次为灵宝、三皇斋,将天师道的传统斋法列为下品,并对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斋法的具体仪式予以详细说明。使道教斋醮仪式初具完整体系,成为道教斋醮仪范的奠基人。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以后道经之编目与《道藏》之分类,皆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和改革,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使道教在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亦日益宠信道教。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道教,学术界称之为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遂渐合流,元代均称正一道。

    茅山宗

    以茅山为祖庭形成的道派。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茅山宗的开创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许囗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真浩》、《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数十年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茅山已成为上清派的活动中心,故此后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陶景弘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影响日益扩大,至唐宋时期,走向兴盛。唐代最显要的道士多来自茅山,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茅山高道极得唐宗室的尊崇,他们不时被礼请入京,讲道德醮,出入禁中,备受礼遇。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之誉。宋代茅山历代宗师多得皇室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刘混康曾治愈皇后孟氏心疾,哲宗于绍圣四年(1097)敕命将其所居茅山潜神庵扩建为元符观。宋徽宗即位又敕命扩建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净经》、《六甲神符》赐之。时茅山已形成三宫五观,“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茅山华阳先生解化之碑》,刘大彬《茅山志》卷二六)茅山宗从齐梁至北宋,鼎盛百年,成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渐趋衰微,但仍传承不绝,时有高道名于世。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其后茅山道士张雨,以能诗善画,享誉于元后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茅山上清宗坛归属于张天师正一道。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魏华存称太师,第二代杨羲称玄师,第三代许谧称真师,第四代许囗至四十五代刘大彬皆称宗师。茅山宗传承以杨、许上清经箓为凭,刘混康得御赐印、剑后,传承信物增加了印剑。茅山宗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骗撰人神并列的上清神谱《真灵位业图》。茅山宗的修炼理论在陶弘景时已基本形成,后经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的弘扬而趋成熟。茅山宗传承、修习上清经,也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及天师道经戒法箓。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倡行从术合修,结合导引、服食、药饵、外丹和气功养生诸术,以得长生之道。茅山宗著述宏富,为前期诸道派之冠。清笪蟾光《茅山志》著录《上清大洞宝经篇目》一百部,《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箓》一部,《上清大洞宝箓篇目》三十五部,及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六十二部。茅山宗是中国道教的重要道派。它不仅在隋唐时期成为道教主流,而且有系统的道教理论和组织制度,对修炼方术和斋醮仪规也有较大贡献。茅山宗与龙虎、阁皂鼎立为符箓三宗,合并入正一道后,又以小宗单独承传,直至近现代。

    阁皂山派

    即灵宝派。汉末以来,葛玄传古灵宝经,经葛洪至葛巢甫,创立经箓派道教的灵宝派道团。灵宝派在宋元间以阁皂山为本山,主要在民间活动。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四十六代宗师杨伯,元代曾被封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宋元间灵宝派主符咒斋醮和度亡祭炼之术,但亦掺合进雷法和内丹术。参看灵宝派条。

    楼观道

    亦称楼观派。南北朝至隋唐间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道派。该派的创始人为谁,现已难于稽考。《楼观本起传》称,该派由周康王大夫关令尹喜所创,历秦至汉,传承不绝。此说自然不可信。据现存资料看,魏晋时已有道士住楼观,但在南北朝以前,其道士一直很少,对社会影响也不大。楼观之开始形成为一个道派盖始于北魏太武帝时。《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载:始光(424—428)初,尹通事马俭于楼观,“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其后,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余名。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又从姑射山将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大修观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数百。楼观坛宇,一皆鼎新。王道义又“令门人购集经书达万余卷”。置楼观。再后,西魏文帝又恩遇楼观道士陈宝炽,召入延英殿问道。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试以法术。此时大约是楼观道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楼观道鼎盛时期,是在周、隋之际及唐初。北周至隋朝间,楼观道士王延与严达皆谙悉经典,博通法术,很受朝廷尊崇。北周武帝废佛、道后,曾选王延、严达等数十名楼观道士入通道观习道。隋文帝开皇初,严达又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满120员,楼观道的规模和影响更加扩大。至唐代,因皇室认道教教主李耳为始祖,楼观道士岐晖在李渊起兵时,又赞助过李渊,李渊为皇帝后,对楼观特别青睐。武德初,敕修楼观宫宇,并赐田十顷以充基业。又令改楼观为宗圣观,以岐晖为观主。至高宗时,以尹文操为昊天观主兼知宗圣观事。安史之乱前,楼观道因王朝支持,一直比较兴盛。安史之乱后,渐趋衰落。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此尹喜已非春秋时之思想家,而是被改造后的老子弟子。据称,当老子将出关时,他曾请老子写下《道德经》;在老子出关后,又随老子西去化胡,成为老子化胡的得力助手。他在南北朝激烈的佛道斗争中,被道士们塑造成十分显赫的化胡人物,其形象相继出现在继《化胡经》之后的《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书中。楼观道士将所尊祖师造成如此形象,表明该派是坚持老子化胡说最力、反佛思想最浓的一个道派。楼观派以《道德经》为主修经典。《老子化胡经》和与之相关的《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亦受重视。《道教义枢》和《甄正论》有尹喜从老子受《道德经》、《妙真经》、《西升经》的说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韦节传》说楼观道士韦节曾“注《妙真》、《西升》等经”。另外,据《楼观经》佚文,许多楼观道士又传习上清经。如《黄庭经》、《太上隐书》、《灵书紫文》、《天关三图飞行之经》、《采服日月黄华法》等十五种,足证楼道受上清派影响颇深。楼观道士的修炼方法,与其他道派不同,不限一、二种特别方术,而是杂采众家,符箓、丹鼎样样皆习。如行气、导引、断谷、服食、吞符箓,但以服食丹砂、丹药最为普遍。

    高玄派

    高玄派祖述葛玄,以修习老子《道德经》为主。尊奉老子和无上真人尹喜。同时还修习《想尔注》、《老子内解》、《老子节解》等经文,取得法师职位者,授予高玄派道德紫虚大箓。此派有自己特定的经戒和传承威仪,唐后融入上清道法中。

    洞渊派

    晋末马迹山道士王篡得《洞渊神咒经》,开洞渊道派,入唐而盛。唐代道士韦善俊、叶法善、尹愔等,皆为洞渊派道士。洞渊派道士受洞渊三昧法箓,其法上辟飞天之魔,中治五气,下绝万妖。洞渊派属于经箓派道团。

    北帝派

    上清派支派。属于经箓派道教。唐代道士邓紫阳,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开北帝派。邓紫阳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传其术。北帝派传《北帝经》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祸之事。

    天台派

    上清派支派。唐代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至司马承祯,又开天台山道派和衡山道派。司马承祯居天台山,和陈子昂、李白、孟浩然、宋之问、王维、贺知章等交游,道功甚高,传薛季昌,薛传田虚应,田传冯惟良、徐灵府、陈寡言等。天台派和衡山派皆是唐代传上清经箓的道派。

    升玄派

    升玄为灵宝支派。以信奉《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而得名。道士授升玄五戒后成为升玄内教弟子,逐次晋级,授以相应的经戒和法箓,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级的无上登天毕券,唐代后升玄派融入灵宝派。

    重玄派

    道教哲学流派。重(音虫chong),为重复之义。其意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来,该派以重玄之义解《老子》,认为老学要义在于“玄之又玄”,以达到哲学思想上的无滞。重玄哲学,始于东晋孙登,后来梁道士孟知周、藏矜,陈道士诸柔,隋道士刘进喜,唐道士成玄英、李荣、蔡子晃、黄玄颐、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杜光庭、王玄览,皆阐发重玄之义。重玄家融汇佛学的的“双遣法”,以《庄子》“无为”、“忘心”说为基础,采佛教破除妄执意,力图超越玄学,又称越佛学,将道教哲学深化为一种“重玄”哲学,这就是道教的向老庄哲学复归且深入发展的标志。道教重玄学既遣有、无,又遣非有非无;有无双遣,本迹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方入重玄之境。重玄哲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思维、修持理论上融会贯通,为内丹学哲学支柱之一。该派盛行于唐,以成玄英最为突出,后杜光庭、陈景元亦继承其学说,影响甚大。

    老华山派

    宗祖北宋道士陈抟的一个道教派别。据《宋史.陈抟传》称: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或谓四川安岳人)。少业儒,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修道。与隐士李淇、吕洞宾等为友。后周显德三年(956)被召至京,问飞升黄白之术。世宗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间,又奉召至京,甚得太宗尊崇,赐号“希夷先生”。相传年百余岁而卒。陈抟好《易》,曾著《无极图》、《先天图》、《易龙图》等,其《易》学思想对宋代理学家有很在影响。他又是内丹术的实践者和理论家,其内丹学说为宋元内丹各派理论奠定了基础。他传有弟子,但却没有开启道派。《诸真宗派总簿》载有以他为宗祖的道派,名老华山派,系后世所创,始创于何时,已难稽考。

    神霄派

    北宋末出现的新符箓派。创始人王文卿。其名盖肇于林灵素所编造的神话。政和(1111—1117)末,林灵素被宋徽宗召见,秦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洁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宋史.方技传》)宋徽宗大喜,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下令天下诸州大建神霄玉清万寿宫以祀神霄大帝。神霄之名,遂眩人耳目,该派道士引以为教名。明张宇初《岘泉集》卷一《玄问》等称,神霄派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火师汪真君为阐教之祖师。所谓神霄玉清真王,固属子虚,就是火师汪真君阐教(火师汪真君名汪子华,唐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衡岳志》人传),也难以凭信。据有关资料,此派的创始者当为王文卿,时人林灵素、张继先对创派亦有所建树。王文卿(1093—1153),字予道(或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南丰人。自称在宣和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边,授以飞神谒道之道;又遇老妪(据称是电母)于野泽,授以雷书数卷。“以是济人甚众,名闻江湖”。(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辰记》)徽宗闻其名,遣使召见,拜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再升侍宸,拜金门羽客,赐号“冲虚通妙生生”。据说能预知天数,善祷雨降妖。徽宗末年,数以修政练兵事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神霄派以传行神霄雷法,即五雷法为主要特点。此法以符箓咒术为基本内容,结全内丹术,并以内丹修炼为主,符箓咒术为辅。王文卿说:“斩勘五雷法者,以道(指内修)为体,以法(指符箓)为用。”有了内炼工夫作基础,“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以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道法会元》)卷六一《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正因此派如此重视内丹术,故与旧符箓派有很大区别,可名之新符箓派。王文卿死后,其弟子分成许多支派,继续传行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道法会元》卷八四《雷法说》:“祖师侍宸遇火师汪真君授以雷霆秘旨,冲举之后,流传至今。夫何五十六年之间,异派同名者杂出,以至好事者不得其门而入。”明张宇初《道门十规》也说:“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囗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箓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据虞集《王侍宸记》,得王文卿真传者,仅新城高子羽,高子羽“授之临江徐次举,以次至金溪聂天锡,其后得其传而显者曰临江川谭悟真云。人不敢称其名,但称之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犹在人间,传庐陵罗虚舟,再传萧雨轩和周立礼,周传其子,萧则传胡道玄,人称“神霄野客”,行法于关陕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与王文卿弟子不断承传同时,亦有宗祖林灵素和张继先的支系在传播。《道法会元》卷一九八《神霄金火天丁大法》刘玉后序云:“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次以神霄派脉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卢君化于剑江,将解,而枕中出其书以付玉(刘玉自称),法传卢君,而派继徐君。”同书卷二五三《地祗绪余论》:“地祗一司之法,实起于虚靖大师(即张继先),次显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直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后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遇曜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金丹派南宗陈楠和白玉蟾亦兼传神霄雷法,白玉蟾还撰有雷法著作多种。后白玉蟾传弟子彭相,彭传弟子林伯谦。当为神霄另一支派。元代,神霄派最著名的传人为莫月鼎。他的名、字、籍贯和生卒年,诸书记载不一。据宋濂《元莫月鼎传碑》,莫月鼎,名起炎,入道后,更名沾乙,自号月鼎。湖州人。幼习科举,三试不利,乃弃家为道士。后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观,受徐无极传五雷法。继闻江西南丰邹铁壁(或作笔)得王文卿斩勘雷书,秘而不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书。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天合。宋宝佑戊午(1258)被请为浙东祷雨,雨立至。元世祖至元己丑(1289)被诏,于囗京内殿试法术,立验。厚赐之,不受。命掌道教事,以老耄辞。后给驿南归,行法江湖间。所得秘籍,亦不轻传人。得其传者,唯王继华与潘无涯。后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周玄真著名于元明之际。此外,莫月鼎又传金善信(1273—1331)、王惟一(?—1326)。王惟一曾著《道法心传》阐述雷法理论,强调行法必须以内炼为基础,雷霆风云仅是精气神的外在表现,不能舍本求末。以上莫月鼎所传之徒,大抵传行于苏、浙、赣、闽、粤以至湖北、陕西和四川等地。据《道法会元》卷一四七《洞玄玉枢雷霆大法》载,在无代,宗祖刘海蟾、白玉蟾一系仍有承传。薛师淳纪曰:“宗师白真人,海琼人也。”“白君得法于陈泥丸,得法于辛天君,皆神仙聚会,非偶然也。继其法者,泉州马居士之女,……(其女)以法授之翁君雷室先生,乃丹元翁状元嗣孙也。家寓建宁。至元十六年(1279),……蒲相见其天姿粹美,收置幕下。得法之后,遂回故居。……一时嗣法弟子百有余人。江东则有赵菊存,时为建宁儒学教谕。……师淳侍度师翁君三载有余,凡士夫请命祈禳,必令相行。……乙未(1295年)重游建宁,是岁翁君(羽化),……师淳坛下嗣法五百余人。”末署丙申(元贞二年,1296)嗣法弟子薛师淳谨纪其实。明清后,该派转衰,但亦承传不绝。明永乐间,京师有道士周思得自称得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法术。据说王灵官在宋徽宗时先从张继先、林灵素得神霄法,继从蜀人萨守坚学符术。故请于朝建天将庙于京师之西,宣德间改庙为大德观,萨、王皆封真君,被奉祀不绝。据清顾沅《玄妙观志》,苏州玄妙观,自宋以来,为历代神霄派活动之据点,许多著名神霄道士如王文卿、莫月鼎、张善渊、周玄真等皆曾寓居于此。清代,又有施道渊一系住此传承不绝。施道渊(?—1678),字亮生,别号铁竹道人。吴县人。童真出家为朝真观道士,遇异人张信符授丹诀。年十九,从龙虎山徐演真受五雷法,能驱役百神,除崇疗病。初筑室尧峰,继住穹窿山。顺治戊戌(1658),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请于朝,赐所居额上真观,赐号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郡中玄妙观倾圮,被延主观事。晚游闽越,康熙十七年(1678)卒。传有弟子胡德果,胡传潘元珪,潘传惠远谟,惠传张资理、施神安,已至嘉庆之世。《诸真宗派总簿》又载有几个宗祖萨守坚的道派:天山派、萨真君西河派、萨祖派等,盖皆流传于明清民国间的神霄支派。

    宋代出现的新符箓派。该派自称出于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为名。又谓其教在元始天尊传法后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至十传乃由祖舒元君会四派而为一,始立清微宗派。下递传郭玉隆、傅央囗、姚庄、……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见《清微仙谱》、《清微斋法》)据此其创始人为祖舒(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祖舒传》称其为唐人),此说是否可信,尚待研究。从现存资料看,从祖舒到南毕道几代,事迹简略、传达室徒也少,那时是否形成有影响力的道派,实难断定。至黄舜申时,清微派始显名于世。据陈采《清微仙谱》,黄舜申(1224—?),名应炎。福建建宁人。幼颖悟,经史百家,靡不贯通。年十六,待父于广西幕府,遇官于广西的南毕道,授以清微雷法。宋宝佑(1253—1258)中曾任检阅,以雷法名世。宋理宗召见,赐号雷渊真人。至元丙戌(1286)应召赴阙,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他是清微派的著述大师,“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现《道藏》所收清微派著作,大多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清微派主要修持清微雷法。与神霄派一样,主张将雷法与丹法相结合,而以内炼为主,符箓为辅。《清微斋法》卷上:“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意不诚,则不足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又说:“将吏只在身中,神明不离方寸。”将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时所劾召的鬼神,意谓能劾召他们,全凭作法者有深厚的内炼工夫。故该派著《清微内诀》,专言内丹修炼之道。《清微仙谱》谓黄舜申有弟子近百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黄雷渊传》称:“其所度弟子,皆立石题名,立石之前者三十人,立石之后者五人而已”。此五人分为两支向南、北传播: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传行于南。此支由其弟子熊道辉(号真息)所传,始传安城彭汝励,彭传曾贵宽(号尘外),曾传浚仪赵宜真(号元阳),而入于明。另一支以湖北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由黄舜申传武当山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再由此三人传张守清。张守清弟子甚众,后形成与全真、正一相结合的清微支派,又称新武当派,传衍不绝。明清时期,除张守清所创的新武当派继续传衍于武当地区外,北京东岳庙又有另一清微支派在传衍。据日人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卷五《东岳庙志》,该庙灵济先祠所供之方丈牌位,除祀有东岳庙创建人张留孙、吴全节外,主要供奉明清民国时期住持该庙的历代清微派祖师。其中一牌位书“明朝清微派第一代禹祖讳贵黉神位”,另一牌位书“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讳守谊刘公霞灵之位”(第二、三代缺祀)。所尊之第一代禹贵黉(曾任南京朝天宫道录司右玄义),当为此派之开祖,约为明中后期人。第四代之后,依次立牌,直至第二十一代。从所列名中,可看出四至二十一代的派字依次为:守、全、真、道、正、德、存、诚、传、尚、贤……。叶郭立诚在1939年作过一次东岳庙调查,获该庙一首宗派诗云:“贵崇应守全真道,正德存诚传尚贤,源洁宜良明化吉,洞中清泰幕红颜”。(载《民俗丛书》之《北平东岳庙调查》)此诗与上述牌位所记之派字完全吻合,证明至民国时,该派仍在此庙承传不绝。《诸真宗派总簿》又收有派字各异的另外八个清微支派,表明至民国时,清微派所衍的支派很多。另外,据《金盖心灯》,龙门派第八代吕守璞和第十二代费阳得都曾兼传清微法,《吕云隐律师传》:吕守璞“于清微为二十四代,于龙门为八代律师。”表明清微派自元初传达室入武当时起,即与全真相融合的传统,至清代仍相沿未变。

    东华派

    南宋初出现的新符箓派。该派经书述其传授源流为:玉清元始天尊、道君灵宝天尊、太华天帝、……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高敛之、陆修静、……王古、田思真、宁全真、……林灵真、董处谦、张嗣成。(《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玉清灵宝无量度全书》)表明该派由灵宝派分衍而来。据《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前《宁全真传》看,该派在王古、田思真的推动下,由南宋初道士宁全真所创。据载:宁全真(1101—1181),原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开封府人。幼养于裴氏家,长犹从裴姓。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凡诸子百家,医药卜筮之书,无不该贯融会。善察天文躔度,犹工于风角鸟占卜术”。家贫,无以自给。年少时,尚书王古檄充史椽。据说,王古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闻田灵虚(名思真)遇陆简寂(陆修静)得道,延请于家,命宁全真典侍抄录。宁全真心与道契,对经箓秘文,一见辄悟,“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指宁全真)根器深厚,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欲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书亦欣然曰:此吾志也。遂授焉。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后遭靖康之变,奉母到南方,得杨司命所遗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五府玉册符文,从此道业大进。母死,复为宁姓。绍兴中,以斋醮祈禳之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进“赞化”。孝宗朝,遭左街道录刘能真陷害,被囚十余日后黥隶军籍。此后,即晦迹深遁,益勤修炼,士庶归之者如市,从其学道者益众。晚年住弟子何淳真家,南宋孝宗淳熙辛丑(1181)将教务付赵义夫后逝去。东华派主修斋醮祭炼,但已融进不少内丹、雷法,表现出与旧符箓派不同的特点。如宁全真授、王契真编之《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云:行灵宝法祷禳炼度者,须常修“大定之法”。于每日清晨“静坐寂定,存心端谨,无内外想”,澄心绝虑,继而“运降宫(心)赤炁下降,玄泉(肾水)上升,心血肾精二炁交合,放丹田中孕生婴儿”,次则存想婴儿“自夹脊大度桥直上泥丸”,行周天运转。此法实际是将内丹法与上清、灵宝传统之存思想融全,以之作为行持符箓之根本。据《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载,在宁全真之后,依次为王(左谷右共)、赵德真、宋存真、张洞真、孔敬真、卢谌真、薛熙真、林灵真。前数代活动历史不详,直至薛熙真(东华先生)将教事付林灵真(南宋末)后,东华派又盛行一时。据《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前《水南林先生传》载,林灵真(1239—1302),原名伟夫,字君昭,灵真乃法名。浙江平阳人。因屡试不第,乃弃儒从道,舍宅为观,投礼提点戴煨。后承东华先生薛熙真,“乃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入元后,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命为温州路玄学讲师,后升本路道录。他以温州为传教中心,收受弟子,“在州里不下百人”,“天师门下高闲董公(董处谦)、宗师堂下闲闲吴公(吴全节)”等,亦曾受其学,“从游参妙,肩摩踵接,……可谓一时授受之盛”。据《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灵宝源流》所列名代祖师名单,在林灵真之后,为龙虎宗的董处谦,再后为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既然此两代宗师皆由龙虎宗道士担任,似可证明它在元代后期已遂渐合并于正一道。

    天心派

    宋代出现的新符箓派。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三:“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当其受印剑于玉局,荡妖异于寰区,法之济时,厥勋盛矣。”认为天心派由张陵所创,自是托古之辞,但可证明天心派由正一龙虎宗派生而来,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称: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临川县吏饶洞天受神人指点,掘地得“玉篆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然未识诀目玉格行用之由,复遇神人指令,师于谭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饶洞天遂被称为“天心初祖”。掘地得书,自是神话,它表明饶洞天写了一部天心正法之书。但天心派是否由他建成,尚难断定。至“绍兴之初,路真官再编天心法”。(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三)天心道法由此盛行起来。路真官,名时中,曾作《无上三天玉堂大法》、《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行于世,成为南宋行天心道法最著名的道士。方勺《泊宅编》卷七:“朝散侍郎路时中行天心正法,于驱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天心正法原重符印,传至路时中,亦汲取新说,强调作法者须重内炼,以内炼为本。《无上三天玉堂大法》卷一:“道在我身,修之久则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将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莫非法也。”该书卷三十论炼度亡魂须先自己成就玄功,作法时,只要“使内囗以合外囗,外神以符内神,则一瞬之间报应如响矣”。南宋时,又有廖守真传天心正法,形成一个天心支派。《道法会元》卷二四六《天心地司大法》载彭元泰《法序》:“昔宗师廖真人(廖守真)修大洞法,诵《度人经》,北帝遣殷郊护助真人修炼大丹,所到则瘟疫消灭。”《道法会元》卷二四七记其传系为:廖守真传萧安国,安国传彭元泰,元泰传史白云,白云传费文亨,文亨传陈一中。陈一中是元延佑时人,说明该系从南宋传至元代。元代,雷时中传天心正法。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雷默庵》传,雷时中(1121—1295),字可汉,号默庵。其先豫章人,后家于湖北武昌金牛镇。幼习词赋,通诗经,三领乡荐。后倾心道教。据说,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汉其在道坛诵《度人经》时,蒙路真官下降,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教他“大兴吾教”。并称此教由太上老君所授,“专以《度人经》为主”。(他与廖守真一系皆强调调《度人经》,与金允中所说天心出于正一天师似有不同。)此后,“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分布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于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发扬混元通化之妙”。据此,雷时中所传之天心派,似又可称为混元派,为天心派各支流传最盛者。明清活动情况不见记载,是否在元末已合流于正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事关昆明200多万车主!这项费用要涨,就在下周

    8月16日,

    有网友报料,

    昆明市的机动车检测费要涨价了!

    网络截图

    从随文配发的这张价目表上可以看到,这是昆明市第五机动车安全检测站正在公示的收费表,公示时间为2021年8月16日至8月24日,8月25日起执行。其中,小型汽车燃油类的检测费将调整为320元、纯电类调整为240元。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3月,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59.6万辆,驾驶人达303.5万人。那么,这项涉及200多万车主的检测费,是否如网友报料的要涨了呢?

    记者向多家机动车检测站(公司)进行了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各不相同。据了解,这是8月15日起,云南省发改委放开机动车检测类(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收费和价格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以来的首轮市场行为。

    部分检测机构已进行公示 检测费略有不同

    多家检测机构暂未接到通知

    记者先拨打了网友报料的昆明市第五机动车安全检测站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其事。这名工作人员说,8月16日至24日还在公示期,小轿车的检测费仍为160元/辆,正式执行要到25日,到时检测费则按照公示上的320元/辆执行。据介绍,公示出来后,检测的车辆与平时差不多,暂未出现排队检测的情况。

    第十五检测站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本周已经开始公示,将于下周一(23日)开始执行新的价格。届时,小轿车的检测费将为300元/辆。

    此外,从昆明市第三、第六机动车安全检测站、昆明吉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寻甸)和第十一检测站(宜良)得到的回复则是暂未接到相关的通知,目前仍按照原有的价格执行。

    检测费为什么有的是320元

    有的是300元

    费用不是统一上涨吗?

    《云南省定价目录》15日起实施

    机动车检测类实行市场调节价

    昆明机动车检测费为什么上涨?云南省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798号)和《云南省定价目录》(发改价格〔2021〕676号),8月15日起,放开机动车检测类(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生猪屠宰加工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部分律师服务和再生水5项收费和价格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省发改委明确,放开部分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价格,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体现。要有效强化价格行为综合监管,促进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妥善应对部分收费和价格项目放开后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价格合理形成,避免市场价格水平大幅度波动,确保社会秩序平稳。

    制定或调整价格时应在执行前一周将项目名称、项目价格、监督举报电话等通过公示栏、公示牌、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行业网站等方式向社会进行公示。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接受社会监督。

    也就是说,各家检测站可以自行制定或调整价格,但必须在执行前一周对各项内容进行公示,明码标价。同时,发改委等部门也会对各检测机构的价格调整进行监督指导。

    云南宜良“两新”组织捐资出力 谁也不甘落后

    云南宜良“两新”组织捐资出力 宜良县委宣传部 供图

    “我们每天即便不合眼,也要防疫好,在党支部领导下,先把自己的家园防护好!”这是曲靖市宜良县云上花下贸易有限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心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宜良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县“两新”组织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初心使命、矢志担当作为。全县“两新”组织纷纷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出资、出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撑与保障。

    云南宜良“两新”组织捐资出力 宜良县委宣传部 供图

    非公企业:捐款捐物只是个开始

    疫情面前,为了让全县的疫情防控提供支撑与保障,“两新”组织谁也不甘落后。

    云南宜良“两新”组织捐资出力 宜良县委宣传部 供图

    宜良县花木城非公联合党支部向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防控部门捐赠12000个一次性口罩、864个雾霾防护口罩、1000个N95口罩、70个体温箱、10件优氯净、102吨医用酒精。同时,发动花木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捐赠一次性口罩2000个、泰邦雾霾防护口罩(加强防护型)864个;宜良南之锦花卉有限公司、宜良蓝水星经贸有限公司、昆明振斌花卉有限公司3家商户,捐赠一次性口罩10000个、N95口罩1000个、体温箱70个、优氯净10件、医用酒精102吨。

    此外,宜良县云上花下贸易有限公司党支部向宜良县红十字会、阳宗海管委会捐赠价值6万元1667件瓶装水。云南美好愿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款5000元,发动党员及员工捐款8000元。

    云南昭宸投资有限公司向宜良县红十字会捐赠价值25.37万元的防护物资,其中定向捐赠宜良县防护服700套、N95口罩7120只、一次性口罩4000只,价值19.2万元。

    宜良博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天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宜良分公司在县物业行业党委和党支部领导下,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守护家园”行动,14名党员主动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云南宜良“两新”组织捐资出力 宜良县委宣传部 供图

    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作用出力抗“疫”

    作为社会组织的宜良饲料工业协会,发动24家企业向县慈善协会捐款11.4万元,用于全县疫情防控工作。

    宜良县律师行业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法律法规咨询25起,捐款3100元,其中党员捐款1800元。

    此外,昆明诺晓经贸有限公司捐赠次氯酸纳消毒液500公斤;宜良个私协古城分会王永华等11位理事捐款6700元……目前,全县“两新”组织积极参与县疫情防控阻击战,县“两新”组织捐资、捐物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云南网记者 熊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宜良婚姻家庭律师一般怎么收费,五斗米道和道教】,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