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21:36:56来源:法律常识
10月13号,深圳南山某路口,三名初中生蛇形骑车过斑马线,在穿过绿化带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出租车撞飞……所幸这名学生送到医院急救,生命无大碍。
点评:从监控来看:这名学生在骑车过斑马线时,并没有下车推行,而是蛇形穿过。到了中间绿化带时,又没有停留。他丝毫没有意识到绿化带右方疾驰而来的车辆。而相信出租车司机也是因为盲区,而忽略了人行道可能窜出的行人。一个不看车,一个不看人,就这么一撞,一切都改变了。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被撞的程度如何,看这个速度和冲击力,不会很乐观。在为这个孩子祈福时,我们不妨看看学生骑行过马路所带来的问题。
2017年6月12号下午,珠海一辆出租车在正常交通信号灯转成绿色后,前轮刚过人行道,突然,一辆ofo小黄车闯入视线,司机来不及刹车,发生了碰撞,骑行者被撞飞,送医后不治身亡。据悉,这是个少年。这是珠海首例共享单车发生的交通死亡事故。典型的骑车人抢交通信号灯造成的事故。
而同年早些时候在上海,3月26日下午,上海天潼路浙江北路路口,一名同样骑着ofo共享单车的少年在转弯时,因盲区遭到公交车碰撞碾压,男孩身亡。这起事故成为上海新版道交条例实施后,首例不满12岁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致死事件。
边骑车边吃东西,女学生骑车过马路被撞。
骑车,是学生出行的主要方式。尤其到了法定年龄,初中、高中生骑车上学成了常态。但,有个数据不得不令我们重视:在中国儿童意外伤害数据显示里,15-19岁青少年的第一死因是道路交通伤害。而步行和非机动车驾驶者占45%。从上述的发生的事例来看,青少年骑行的问题所在,表现在:①无视道路法,不能正确骑行过马路;比如骑车过人行道,交通法明确规定要下车推着走,而不是骑行;②对相关道路安全常识的不了解,比如骑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转弯要注意车的内轮差盲区,并提前伸手示意;③骑车陋习多。比如边骑车边吃东西,戴着耳机听音乐等。
我们曾经对上海、北京、广州的1.74万余人次12-18岁初高中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上下学时段现场观察发现,青少年的道路伤害比例和他们过马路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崔民彦认为,青少年步行时不当使用电子设备的现象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在孩子中间“传染”,“84.21%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年龄段的步行不会面临危险,更年幼或更长的学生才危险。”她说,孩子对自身行为的认知还不清晰,出于行为习惯、社交和心理等需求,有意无意地在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而分了心,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必要的控制、教育和干预。
来自上海徐汇区交警支队车宣大队负责人顾婧妮曾经表示:“有调查显示,三成以上初中生和五成以上高中生有戴耳机出行的习惯,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致死致残的现象屡见不鲜,希望从学校教育开始,加强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不要戴耳机出行,不要在公路上使用滑板车、平衡车等难以制动的运动产品等。”
上述的这些调研讯息也仅限于步行学生的出行行为状况,而非骑行者。一份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的《青少年自行车伤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报告显示:10-19岁年龄组青少年自行车伤害发生率最高,且呈急剧增长态势。大多数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危险的骑车行为造成。在传播“摒弃骑车的陋习”中,排位前6位的高频危险行为主要有双手离把、攀扶车辆、追逐打闹、骑车逆行、骑车带人、闯红灯穿马路等。其中以单手离把撑伞和骑车带人现象的学生最多。而相比于成年人,儿童头部、面部和颈部的受伤更常见。
了解了上述大数据和背景分析后,我们从教育层面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呢?
上面的这11条【教给中小学生的骑行安全警示】供您留存,用来逐句逐条规范孩子的骑行行为。安全预防,说到底就是安全行为的养成。改变孩子的骑行陋习,保障他们出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