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13:29:36来源:法律常识
上周,郑玮律师(七爷)来易参拜访,我们聊了聊「异业合作」的事儿。
打个小广告:欢迎有股权、合规、争议解决等业务的朋友找易参和七爷合作:)
一开始,我们就聊到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做股权激励,易参和律师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我们在对接客户的时候经常被问到,现在看来很多律师朋友也不是很了解,而且大家似乎不怎么会把自己定位为做“股权业务”的律师,更愿意说自己做的是“公司业务”。
那么,易参的服务和律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易参要把股权业务做成一个产品?为了方便和大家日后交流,我对相关内容做了整理。
问:易参能为客户做什么?和律师提供的服务有什么区别?有哪些优势?
以下是易参创始人 @怡然 的回答:
首先,从宏观上来讲,企业有动力去采购一个内部使用的工具,基本上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提高效率。第二个原因是风险防控。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是这两个原因都占。
其次,从股权激励的需求上看,老板通常关心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效果不好怎么办?第二件事是做了之后万一出了幺蛾子怎么办?这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公司做股权激励需要有律师合规的层面,去做风险防控,第二个是在后续运转的层面,要求公司的 HR 团队或者其他管理的角色,一定要 follow 我们之前所有的设计理念去完全落地执行,不出现任何问题,或者说至少能够有一个预警机制,如果你发现出问题了,你可以找律师来帮你解决。
但在现实中这个模型并不存在。因为没有一家公司的 HR 部门或者其他股权激励方案的执行人,能够意识到方案出了问题,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了问题的时候他不知道出了问题。如果说他什么都知道,他知道问题他也会解决问题,但问题是他也不知道。
我们接触的大部分企业,股权激励执行到后面最大的问题不是设计的问题,不是律师设计得不好,因为律师大差不差都知道风险合规,在最初就设计好了。最大的问题是在后面执行的过程中,比如律师给客户培训,可能客户当天学会了,但第二天就还了 90%,后面就别说了,肯定都乱套了。所以现在市面上我们看到执行效果不好,或者是合规出了风险的,说股权激励没有用的,做了之后反而把公司坑了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出现在执行层面,但是你又没有办法要求公司的 HR 有这样的水平,
那怎么做?其实就是靠我们的股权管理工具。但是这个工具 HR 很难自己用起来,还是那个问题,如果我能发现问题,我喊一嗓子,和在工具上点那一下子其实区别不大。
所以我们的方案就是,前面是解决方案,中间是法律文本落地,后面是长期的维护和执行。每个阶段都有人,只不过是不同的人。
具体来说,前面我们不能找纯律师,我们还要找有咨询能力的人,给客户做策略。然后中间是法律条款的部分,这个部分只要你稍微有点律师的经验,你见过一两个模板,干了就行,不会出错。最后的部分就是长期的维护执行,这个靠我们的客户成功团队。
每个客户都有这样的几个人一直陪着他,客户在任何时候都有人提供服务。
为什么「人」这么重要?试想一下,如果各个环节没有人提供服务,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那天我们还讲一个例子,就是有一个客户老板他自己发,但他没有概念,然后就出现了一个事情。他的持股平台被列为异常了,但他不知道,因为他常年没有在当地缴税,而且当地也没有人帮他维护。被列为异常你就得去解异常,要不然你怎么用这个平台呢?平台是冻结状态,但老板不知道。那这个事情我们就可以去提示公司,说你这个平台不能再用了,因为你要先去给平台解异常,如果平台解不了异常的话,你就得换发放主体。但是老板没有这个意识,他就哐哐发。
这个公司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 HR 离职了,这个 HR 离职后也没有把股权激励方案交给他的继任者,因为他自己也不懂,所以老板不知道期权池到底还剩多少,然后他就持续地发,每一次新招的人谈谈谈。
后来我们发现老板快要发超了,我们就赶紧跟老板喊停,说你现在按照之前的策略再发下去就要发超了。因为之前比如我们一年前做方案的时候,这个公司增长没有那么快,我们当时做的是比较保守增长曲线,但后来我们发现它增长得巨快,现在就快要发超了。
这个时候我们客户成功团队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会告诉老板,你现在再发是无效的,你现在要去找你的投资人去商量增发,或者你回购一部分再发。这些动作老板和 HR 部门是不可能有意识的,他们完全不知道怎么发,他们会觉得,反正这个方案律师做好给我了,我就发,用系统发更方便。
所以,系统是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的载体,是我们方案的一种呈现形式。虽然如果没有这种呈现形式,我线下给你发文件,给你画脑图,给你做 PPT,也呈现了解决方案,但是效率就太低了,而且它的出错率非常高。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也是做 SaaS 的客户,按理说做 SaaS 公司应该信息化程度很高。其实不是的。我们当时服务那家公司的时候,对接人直接丢给我们两个纸箱,说我们所有的员工签字都在这里了,我们说你好歹给我个 Excel 表吧,他说这表来回更新了好几次,里面现在已经乱掉了,你不要看这个表,你去翻这两箱纸。这个公司我印象还挺深的,因为它是个 SaaS 公司,大部分公司还是有一个表的,但也看这个数据量有多大,以及谁来维护。
我们最早的一个客户,发了 500 多人,他们有一个跟着老板从创业,直到这个公司解散的法务,股权激励所有事情他都知道,但是当我们去把这个客户的数据系统化的时候,发现有好几个员工的身份证号抄错了。身份证号抄错,发放期权其实是无效的,拿这个协议去法院质证也很麻烦。而且对于员工来讲,如果这个事情被员工先发现了,员工的心灵肯定会很受伤,因为他不会觉得这是个很常见的事情,他只会觉得你是故意的,或者他会觉得公司处理这个事情太草率了,你根本就不是想真心做股权激励,你就随便找一个人在这糊弄我。
因此,系统既关乎「合规」也关乎「效率」。
我们是从 17 年底开始做的,系统 18 年上线,到现在我们服务了这么多企业,基本上见过了一家企业在股权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出现的各种幺蛾子。
所以,我们现在沉淀的这些方法论或者经验,是所有律所都没有的。因为律所做的大部分都是发,真正出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直接到你这了,就打官司,变成两个脱节的关系。
如果纠纷都出现了,那也就无所谓激励效果了,而且这也不符合我们倡导的「契约精神」。事实上,很多纠纷都能在执行过程中提前规避掉。股权激励是个流程很长、很复杂的业务,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好交付,才能达到「用股权激发人的价值」这个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