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大同律师靠谱,微信脱单盲盒违法吗

时间:2022-11-26 02:36:04来源:法律常识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实习生 潘雅颖

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盲盒”衍生出了新玩法,成为一种新型的交友方式。近日,一些“脱单盲盒”的摊位出现在广州街头夜市,顾客只要花一块钱就可买到一位异性的联系方式,或在摊贩处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脱单盲盒”真的靠谱吗?对此,有专家指出,“脱单盲盒”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强烈的社交需求,为年轻人提供了社交新选择,但另一方面,消费者盲目出卖自己的社交账号,如果商家保管不当,也可能存在个人隐私和信息泄漏的风险。

购买群体以“95后”居多

“一元留一个(微信号),一元拿一个”“网络一线牵,珍惜这份缘”,8月25日17时许,在天河区五羊邨某座过街天桥的一头,一个摊位打出的“广告语”吸引了不少过往年轻人的目光,顺着众人的视线看去,便携桌板上,一支笔、两个筐、几页纸就组成了这个名为“脱单盲盒”摊位的全部。

一块钱就能买到异性微信号,“脱单盲盒”靠谱吗?

见有人上前咨询,摊主连忙解释:“‘一元留一个,一元拿一个’就是你可以花一块钱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或花一块钱购买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包括微信号、QQ号。购买时可以选择同性或异性,但一个人最多只能买走一个联系方式,获得方法为随机抽取。”一位刚留下联系方式的顾客表示:“留下联系方式后很好奇谁会抽到我,整个过程像拆盲盒一样,感觉很刺激。”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激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和尝试的欲望,大家都觉得好玩、有趣,对这种新的交友方式比较好奇。” 摊主告诉记者,除了线下摆摊,她平时也会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脱单盲盒”信息,“很多人通过网络联系我,让我帮他们留联系方式,或者让我替他们抽一个。”据摊主统计,购买群体中“95后”居多,女生人数比男生多。

“一般男生选择抽的比较多,女生大部分都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在天河区天河南步行街的路旁,一位“脱单盲盒”摊主告诉记者,这里不限制抽取和填写联系方式的次数,并且抽取方式除了随机“摇号”,还可以进行挑选。“我每天从晚上7点摆到10点,目前虽然只摆了两天摊,但效果还不错,昨天赚了五十多块钱。”

一块钱就能买到异性微信号,“脱单盲盒”靠谱吗?

警惕“脱单盲盒”的法律风险

个人信息的买与卖之间,“脱单盲盒”真的靠谱吗?

婚姻家庭咨询师孙浩认为,“脱单盲盒”背后隐藏的是当代年轻人强烈的社交需求,它给那些热衷于网络社交的年轻人提供了社交新选择,他们可以通过“脱单盲盒”结交有同等社交需求的朋友。孙浩提醒,虽然“脱单盲盒”会带来一些未知的新鲜感,但从精神消费的层面看,消费者要保持理性,“要理智地对待这一消费行为,不要轻信陌生人社交。”

从法律层面看,消费者提供给“脱单盲盒”的个人信息还存在着泄漏和被打包出售的风险。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朱永平指出,对于“脱单盲盒”的参与者而言,自愿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一对一获得他人信息,不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或者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的问题。但是,微信账号在实名认证之后,就间接地和身份证信息关联。“如果将盲盒里大量的个人信息贩卖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脱单盲盒’本质上是为了盈利,但运营方往往不具备鉴别他人信息真伪的能力,并且有将个人信息打包出卖的风险,最终后果将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朱永平建议:“微信账号关联了个人信息,盲目出卖自己的社交账号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不建议参与这种行为,消费者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安琦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