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7:57:42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东莞法院通过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调解成功的案件数,从2018年的8772件,到2019年上升到了48322件,2020年更是达到了82191件,调解成功率65.22%,新收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06%,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
东莞市诉调对接“1+2+3”模式打造两周年之际,交出漂亮答卷。2020年,超六成的一审民商事案件通过诉调对接成功化解。东莞市诉调对接“1+2+3”模式,在2019年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第二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日前,该机制还获评2020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
新收民商事案件首次实现负增长
今年1月28日,东莞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当天,黄某与某银行在协商了半小时后,便签订了调解协议。这起涉及120万元房贷逾期的案件,在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协调下,从递交资料到完成调解,仅花费了几天时间。而如果按常规的司法程序,从立案到结案,这在过去大概需要耗时半年。
东莞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联合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金消协等部门共同搭建的调解平台。在这里,金融纠纷当事人可一站式完成“立案+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
这样专业领域的调解室在东莞还有许多,如东莞市商事调解中心、婚姻调解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等。自2019年东莞法院开始探索构建诉调对接“1+2+3”模式以来,类似的专职调解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东莞中心支行、市银保监局及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工商联等46家单位纳入了全市诉调对接工作联动机制。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化的解纷平台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优质资源和专业人员,更了解所在行业纠纷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涉及人员的真正诉求,更深谙所在行业纠纷化解的途径与方法。”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陈东超表示,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纠纷化解方式,不仅可以发挥不同平台、机构的专业优势,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资源,让群众便捷、快速化解纠纷,“这种多元化解决纷争的探索,正是共建共享共治精神的落实和体现。”
在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中,东莞法院全面强化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三大调解队伍,有效推进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
2020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69171件,同比下降6.06%,这是近年来东莞法院新收民商事诉讼案件首次实现负增长。
调解成功案件中超七成线上完成
“你的劳动报酬一定会按照法律法规结付!”
日前,在凤岗雁田村“红姐调解工作室”,经过“红姐”近3个小时的耐心调解,企业离职员工张先生最终和企业达成了和解,如愿拿到了薪水。“心里很开心,拿到钱肯定高兴。”张先生事后表示非常满意本次调解。
类似的场景也是我市一站式多元解纷场所里常常出现的画面。搭建诉调对接“1+2+3”机制以来,我市法院先后建立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化调解工作室,以及以法官、调解员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并在律师事务所推广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这些标准化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场所,让双方当事人一站式完成“立案+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大大节省了解决纷争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此外,东莞法院还在全省率先开发“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管理平台”,将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等纳入同一个平台管理,为当事人提供在线咨询、风险评估、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当事人、调解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调解。
2020年4月22日上午,正值疫情期间,身处湖北的文小姐与同样身处湖北的某派公司代理人,借助网络庭审平台,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刘冬虹的调解下,花了不到10分钟签订了调解协议。当天下午,文小姐终于拿到了被拖欠三年的4万元工资提成。“ 非常感谢法院的工作人员,让我身在湖北也能顺利拿到工资。”文小姐通过视频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法院进一步拓展完善线上调解平台,开展“云调解”“微庭审”,当事人在家也可享受“指尖调解”“掌上调解”的便利服务,实现纠纷化解“不出门”“零跑腿”。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法院成功调解的各类民商事案件,超过七成通过线上完成,实现了疫情期间诉讼服务不打烊、多元解纷不停摆。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诉前调解的全覆盖,促进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
实现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诉调对接“1+2+3”被纳入市委中心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分解表。我市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主动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建设,不断探索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新方式,并发挥示范的作用,推进诉源治理。
“你们之前有个买卖合同的纠纷,现在告到茶山法院那边,我们接到法院通知,正式将文件交到你这边。”这份诉讼文书是茶山镇超朗村网格员送达到被告手上的。查人找物,一向是司法工作中的难点,茶山采用“诉调对接+网格”的工作方式,利用网格员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聘请网格员协助法院诉前调解、送达、查人找物。
目前,茶山的这一做法作为示范经验在我市被积极推广。除此之外,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创建“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实施意见》,全市各人民法庭已建立15个诉源治理示范区,完善了社区法官工作室、社区法官助理机制,实现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历经两年,被称为“枫桥经验”东莞样本的诉调对接“1+2+3”模式日趋完善,不断升级,新的一年,东莞法院将继续着力于孵化调解组织,打造更专业的调解队伍,进一步提升社会化解纠纷能力,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文字:尹金钟
摄影:记者 陈栋 通讯员 刘伟乐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