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8:19:50来源:法律常识
手机上有多个平台可预约陪诊服务。
64岁的昆明市民李女士老伴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她曾经很害怕独自去医院,又不得不一个人去。但最近一次去医院复诊,她不再焦虑,因为身边多了一个人帮她挂号,一起找医生看诊、取药等。其实,李女士与这个人并不认识,这是李女士的儿子替她预约的陪诊人员。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陪诊服务在昆明悄然兴起,只要付费,就有陪诊人员陪同患者到昆明各大医院就诊。
298元陪诊8小时
5月27日一早,普苗(化名)到家附近的药店,指着手机里的图片,向店员询问是否有这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在前一天,有一名家住开远市的患者加了她的微信,付了订金后,请她帮忙买药。
普苗询问了4家药店后,终于找到了患者想要购买的哮喘药。拍下药品图片,发给这名患者确认并收到尾款后,普苗付款买药,并把小票图片发给患者。随后,她就近找到一家快递公司,确认第二天能送达后,把药品和小票邮寄给患者。
“这名患者常用的哮喘药在老家断货了,当地药店说至少一个星期才能到货,在网上买又担心质量问题,所以在朋友介绍下让我在昆明帮忙购买。”普苗从事陪诊工作已经有3个月,接触了数十名患者,除了帮外地患者在昆购药,她更多的是陪患者到昆明的医院就诊、检查、代排队、缴费、取药等。陪诊的费用,一个上午收费200元,代买药则根据药店或医院远近、耗时长短,收费50元至100多元不等。
普苗所学专业和之前从事的工作,与医疗并无关系。但是,在做了3个月陪诊人员后,她逐渐摸清了昆明几家三甲医院的布局和特色科室。就诊科室在哪栋楼哪层?抽血、拍CT在什么地方做?做B超、胃镜、血检前要注意什么……她都能帮患者做好规划,并提醒注意事项。每天陪诊结束后,她会简单地把陪诊工作心得发布到网络平台,在记录的同时也吸引更多客户。
在这3个月的陪诊工作中,每一单内容都不尽相同:外地患者不熟悉就诊流程,请她帮忙规划、陪同检查;有孕妇需要孕检,但是家属没时间陪同,会找她帮忙排队;有些年轻人,只想看病时有个人陪着说说话……更多是年轻人预约,请她陪着老人就诊。
在昆明,还有一些公司把陪诊服务“搬到”网络平台上,让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下单,缴费成功后会有陪诊人员联系。在一个名为“佰汇邦陪诊”的小程序上,各项陪诊服务都明码标价:代替患者到医院与医生沟通患者病情、代开检查单等服务168元,就诊前排队约号98元、送取结果80元、1小时陪诊60元等,其中下单最多的是298元陪诊8小时的服务,页面显示已售1100多次。
行业尚缺规范
普苗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陪诊记录后,有很多人询问如何从事陪诊行业。在她看来,有人关注这个行业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是否会有人扰乱市场秩序。
这样的担心,在市民熊小琴看来不无道理。今年3月,熊小琴的母亲要去医院调整慢性病药物,当时她抽不出时间陪母亲就诊,朋友向她提到“陪诊”这项服务。“这是一个新职业,陪诊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部分问题,但同时我也有顾虑。” 熊小琴说,“毕竟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我如何鉴别这个人是不是骗子、是不是医托,会不会趁着家属不在把老人从大医院骗到别的地方去看病?”
走访中不难发现,目前机构平台和陪诊人员,都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准入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管。购买服务的顾客主要靠口碑而来,收费没有行业统一标准。有市民表示,慢性病老人的就诊、复诊,加上异地就医等需求,陪诊行业能解决一些痛点问题。但是更希望能有一些规范制约,这样市民能更放心。
“陪诊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形式,能为部分患者就医提供帮助,值得肯定。但是诊疗活动毕竟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还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各方需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完成陪诊,同时避免产生纠纷。”云南安锦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健云建议,患者最好从正规平台选择陪诊员,同时应该知悉陪诊员的相关信息,发生纠纷时能找到承担责任的主体。患者和家属在寻求陪诊服务时,最好以书面形式确定服务内容,对患者病情信息严格保密,以及一旦发生损害,各方应如何承担责任等。 (昆明日报 记者张晓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