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9:52:46来源:法律常识
融合
今年来,高密市司法局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转变法治思维,创新服务方式,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为抓手,以法治政府创建为目标,做好法律服务“融合”文章,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
坚持党建引领与法律服务融合,打造“法助民生”品牌。
//
首先,探索推进“党建+律师协会”做法,通过党建“1234工作法”,在全市律师行业设立5个党支部,覆盖14家律师事务所,实现了律师行业党组织和律师行业群团组织党组“两个全覆盖”,配套落实制度,规范队伍建设的同时,凝聚起了行业力量。实行“一支部一品牌、一党员一面旗”机制,探索“微+”智慧平台建设,发挥党员律师模范作用,带动律师团队通过微信群、网络视频调解等,在线解答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1-9月,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120余次,既促进了业务发展,也提升了法律服务质效。高密市法学会在山东子伦律师事务所、山东春杰律师事务所率先设立了“党建+智慧民调”律师实践基地,成为高密市“法助民生”工程的亮点品牌。
其次,依托三级法律服务诊所,加强了品牌调解室建设,充分发挥党员人民调解员的“头雁”作用,带动广大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参与矛盾纠纷排查,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1-9月,已在全市规划建设15处个人品牌调解室,已建成3处,其中,东北乡河崖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凤调愈顺调解室”,在李超主任的带动下,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法律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法律服务,组织开展了“德法大讲堂”“法律援助在行动”等活动2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
推进法律服务与行业调解融合,设立“行业法律服务诊所”。
//
坚持“融合化、实体化、信息化、专业化”原则,按照潍坊市法学会深化基层法治服务的要求,加快三级法律服务诊所建设,并在全市交通事故、消费维权、劳动争议、医疗纠纷、建设行业纠纷5处调解中心,推动设立行业法律服务诊所。
首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做到场所、制度、流程、人员、簿册“五个明确”,利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派驻各调处组织的人员力量,实现行业优势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提升纠纷化解能力;整合行业内的资源力量,建立专业调解团队,对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集中“会诊”调解,调解不成的,引导进入法律程序,对接市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利用服务中心的力量,引导行业纠纷繁简分流、快速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其次,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趋势,依托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平台和“智慧凤城”APP等,与三级法律服务诊所进行互通互联,有效利用资源,对各类矛盾纠纷梳理分析,提前介入,公正调解,精准施策,将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一线和萌芽,对行业内“息访维稳”发挥了积极作用,1-9月,共调处行业纠纷70余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
注重社区建设与法治理念融合,建设“法治家园”。
//
顺应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发展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园(法治家园)建设,在全市15个镇街区着手建设“法治家园”25处。其中,在密水街道南关社区方圆美墅小区,创新打造了“党建引领+红色社区+ 法治家园”示范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小区的休闲长廊、景观石、宣传栏等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法治宣传,设立法律服务场所,开展便民服务,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浓厚氛围,《民主与法制时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首先,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在党群驿站设立法律服务诊所,借助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整合网格长、社区民警、法官、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承担社区、村居法律咨询、矛盾诊断、普法宣传等任务,定期“会诊”,为小区群众解疑释惑,释法明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提升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水平。
其次,贯彻社会治理现代化“五治”理念,推动法治、德治、自治融合,设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解忧堂”等,整合社会新阶层中的律师、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力量,定期到小区值班或通过“法治在线”智慧化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疑释惑。1-9月,该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共解答群众咨询80余人次,提供法律服务40余次。另外,在小区楼道入口均设立普法宣传版面,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法律宣传,定期更新内容,结合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涉及未成年保护、婚姻家庭、物业管理等宣传小手册发放到户,真正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目前全市29个中心社区已全部建设法律服务诊所,其余社区实现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去处,社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