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在哪里可以找律师,宜章在哪里可以找律师咨询

时间:2022-11-27 15:00:50来源:法律常识

文/何立波

2008年10月24日以102岁高龄谢世的萧克上将,是最后一位辞世的红军方面军首长级领导人。萧克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作为军团长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1936年,29岁的萧克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在萧克将军的戎马一生中,红军时期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时期。

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乞讨找党

萧克,1907年7月生于湖南嘉禾县小街田村,1926年2月,萧克在县立简习师范还没毕业,就借了7块大洋,来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这时,黄埔军校第四期招生已经结束,萧克就报考了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宪兵教练所第二期(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10月,萧克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补充第五团辎重队当兵器员。

1927年2月,萧克耳闻目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愤然离开蒋指挥的北伐东路军,从浙江返回武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任师长的第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三连,任中尉指导员。5月30日,上级鉴于萧克在战场的表现,调萧克到第四连代理连长。临行前,朝夕相处一个多月的三连连长郑鸣英告诉他:“你想加入共产党,共产党同意了,今晚就举行入党宣誓。”萧克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而又坚定地宣读誓词:“努力革命,服从组织,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参加南昌起义,是萧克革命生涯的光辉一页。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萧克所在的部队奉调从九江出发,7月31日到达南昌。萧克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八连指导员,驻扎城南松柏巷天主堂附近,该团任务是消灭驻扎在匡庐中学内归附汪精卫集团的第六军五十七团。晚上,萧克带着十几名官兵,以逛街为名摸清了敌人的情况。当晚,萧克的心情十分激动,没有睡觉。

8月1日凌晨2时,起义战斗打响。萧克率部在营长廖快虎的指挥下,向五十七团发起猛烈进攻。守军支撑不住,仓皇涌向城墙,企图翻墙逃跑。城墙上早已布置好工人纠察队和公安局的警士,立即进行阻击,逼其退回原地,又被萧克所在部队紧紧围住,至天快亮时全部缴械投降。萧克向俘虏兵宣讲革命道理,争取了不少人参加起义队伍。

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南昌,取得伟大胜利。由于决策的失误,南昌起义部队在南下中惨遭失败。由于萧克重视政治宣传和思想工作,在严峻的险恶环境以及失败情绪的笼罩下,四连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兵败潮汕流沙后,部队被打散,萧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1月初,萧克辗转流落到广州。这时的广州已经没有昔日的革命气氛了,街上军警林立,岗哨森严,一片白色恐怖。萧克在广州寻找往日的亲友,一无所获,更说不上党的组织关系了。两天过去了,党组织关系没有找到,萧克却已是囊空如洗,饥肠辘辘。为了生存,为了找到党,萧克不得不放下尊严去讨饭。萧克写了一个哀怨真切的自述,介绍自己的出身、学历,在北伐军中做过什么,然后讲:“前不久我还是一名北伐军的军官,由于政局变化,不幸流于楚囚……如今,我肚子饿,身上冷,病未愈,想找工作,又无处可找,难道老天要绝我生路不成?请问,这是我的罪过,还是社会的罪过?”萧克拿着这篇自述,到书店去给人看,争取有文化的人同情。果然,不少人看了萧克的自述,都唏嘘不已,有人掏出点钱给他。这样,萧克有了几块钱,暂时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1927年白色恐怖下的广州街头。

几天后,萧克乘火车离开广州回湘南,继续寻找党组织。当时的火车从广州只通到韶关,到韶关下车后,他得到消息,曾任黄埔军校代校长兼代教育长的方鼎英,此时正担任第十三军军长,就在韶关。萧克来到第十三军军部,负责接待的副官告诉他:“你先在这里候差,等以后有缺位再安排。”他随十三军军部在湘南的宜章、郴县辗转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得到党组织的消息。在此期间,萧克目睹新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愤恨难耐,请假离开了第十三军。

萧克找到了湖南临武县沙田圩一位叫萧亮的亲戚。萧亮是萧克的高小同学,当年萧克离开嘉禾去广州投考军校,就是从萧亮家走的。更重要的是,大革命时期,萧亮曾在长沙求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久别重逢,他们越谈越深,最后互吐真言。原来,萧亮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从萧亮那里得知,离沙田圩10公里的牛头汾,有临武县中共支部的联络点,萧亮就是那个支部的成员。第二天,萧亮带着萧克前往牛头汾,与党支部负责人贺辉庭接了头。贺辉庭郑重地对萧克说:“临武支部研究决定,恢复你的党籍和组织生活。”听到这话,萧克激动万分。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听了这句话,我激动得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只对贺书记说了一句‘我终于找到党了!’”当天,萧克就留在了牛头汾,参加临武中共支部的工作。

萧克独立营是第一支与毛泽东会师的湘南起义部队

1928年1月至4月底爆发的湘南起义,是我党领导农军参加武装起义规模最大的一次,各地的工农武装发展到近10万人,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2个独立团,建立了6个县的苏维埃政府和湘南地区苏维埃政府。

因为临武县党支部与宜章崎石彭家党支部有联络。宜章年关暴动(湘南起义的一部分)的消息传到临武,临武党支部开会研究,决定派萧克等人去宜章联络,其余的人留在家里进行暴动准备。1928年1月27日,萧克从临武牛头汾到达宜章县的毫石村参加暴动,任石奇石独立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这支独立营在石奇石党支部领导下,由营长龚楷、萧克指挥,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劣绅,组织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政府。

1928年4月上旬,湘南起义部队在强敌的合攻下向井冈山撤退,萧克奉命率独立营翻过骑田岭山峰向东转移。4月中旬的一天,独立营进入资兴县的龙溪洞。而在此前,毛泽东根据湘南特委指示,分三路往湘南接应领导湘南起义的朱德、陈毅部队。在资兴龙溪洞,毛泽东没接到朱德,只接到萧克率领的独立营。萧克独立营成为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会面的第一支队伍。当时萧克不知道对方底细,下令准备战斗。毛泽东发现对方是湘南起义部队,派第一连连长陈毅安过来联系。陈毅安把萧克领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与萧克握手,风趣地说:“好哇,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

萧克后来回忆说,大革命时期他就读过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其中揭示的真理深深折服,心中仰慕已久。龙溪洞巧遇毛泽东,可谓天意。其时双双都打红旗,毛泽东率领的部队是“大红军”,彼此见面欣喜若狂,如见兄弟。

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龙溪洞巧遇,为萧克辉煌的革命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萧克后来回忆道:“在龙溪洞休整了一两天,就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向井冈山前进。”“起先并不晓得什么井冈山,只知道在湘赣两省交界的地方有片大山,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就在那一带活动。”这次会合,犹如东流入海,使他们找到了归依。萧克曾深情地回忆道:“与毛泽东接触了短短的几天,他那轩昂的气度,敏捷的谈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朱毛会师后,萧克又在砻市见到湘南暴动领导人朱德和陈毅。朱德对萧克说:“现在革命力量在湘赣边大会合,今后,会有一个大发展。”朱德这番话让萧克激情满怀。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1928年5月4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初时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萧克率领的独立营编在第二十九团,萧克担任连长。9月间,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牺牲。毛泽东和朱德商议继任人选,朱德遗憾地说:“可惜肖劲在老七溪岭牺牲了,能找到这么一个人不容易。”毛泽东提出:“萧克这个人怎么样?”朱德回道:“萧克的文才武略都很不错,只是他一贯在二十九团,对二十八团不那么熟悉,要么就让一营长林彪担任吧。”毛泽东表示同意。接着二人议定调胡少海到一营接替林彪,王展诚到三营任营长。第二营则由萧克任营长。萧克调到二十八团,实际上是回到老部队——叶挺第二十四师就是二十八团的前身,而第二营恰好是萧克所在的七十一团保留下来的建制。该营在萧克的指挥下,回到井冈山后参加了11月9日击败敌周浑元旅1个团的战斗,带领部队第四次占领永新县城。

萧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显露出来的军事才干,其后在更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得以展现。红四军进入赣南闽西后,他担任了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被闽西的群众称为“闽西萧司令”。1930年10月上旬,红军打下吉安后,地方党动员农民参军,部队扩大了,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决定纵队改为师。红四军第三纵队改为红四军第十二师,萧克任师长,后改任独立五师师长。1932年,萧克被任命为湘赣苏区的红八军军长,成为一个独立战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1933年6月,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萧克任师长,全师共4000余人。

萧克率领红六军团西征,揭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被优势之敌压迫到闽赣边境。在这种严重情况下,党中央、中央军委开始作退出中央根据地的准备。1934年7月23日,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给湘赣省委来电指示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建立新苏区,并与红二军团会师。党中央和中革军委还决定,任弼时担任中央代表,并与萧克、王震三人组成六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在这个电报中,中革军委对中央红军的意图没有说明。萧克后来说:“后来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中央红军也要向西撤,中央电令我们转移,是要我们起先遣队的作用。”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九千多人由江西遂川出发,踏上了漫漫西征路。8月12日,红六军团在湖南桂东县寨前圩召开了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十七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萧克红六军团长任上照。

红六军团胜利突围的消息,震撼了湘桂两省军阀。湖南军阀何键一面急调刘建绪派两个师兵力追击,一面令一个旅四个保安团防堵拦击。广西军阀也令第七军两个师向北部边境调动。由于敌情发生了变化,红六军团改变了在湘南地区停留的计划。8月12日晚,从寨前圩出发,越过了郴宜公路,绕桂阳,于20日占领了新田县城,休息了一天。23日,红六军团到达湘江右岸的蔡家埠一带,准备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地区前进。敌刘建绪发现我军抢渡湘江意图后,急忙调重兵堵防湘江,督令敌军尾击我军。与此同时,桂军第七军廖磊部分两路向道酝、零陵运动,堵我西进。

这时,湘江西岸有利地形已被敌人占领,布防严密,渡江已不可能。在这种严重情况下,萧克等军团领导决定放弃由零陵地区强渡湘江的计划,东行到阳明山地区,打算暂时立足,酌情建立根据地。但到达阳明山方知那里的地形、民情等,不利于建立和发展根据地,他们就放弃了这个计划,进入白果市,从四倍于我的敌军包围中摆脱了出来,部队日夜兼程,到达了嘉禾县城附近。敌军继续追来,红六军团当即折而向西,迅速进至江华、道县之间,渡过了湘江上游支流的潇水,顺利地进行了湘桂交界之永安关的战斗,破坏了尾追我军之湘桂军三个师的截堵计划,进入了广西的全县、灌阳东北地区的文市。敌人又集结兵力妄图阻我军在此西渡湘江。我军一举击溃敌八个多团,于9月4日上午在全县以南的界首,顺利地渡过了湘江,进占了西延县城。

9月8日,红六军团在西延车田接到中革军委的一个训令,要红六军团在城步、绥宁、武冈山地区打击敌人,最少保持到9月20日,然后沿湘桂边境行动,与红三军(原红二军团)联系,在凤凰、乾城、永绥地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训令的主要意图是要红六军团箝制敌人,直接与即将长征的红一方面军配合行动。当日,红六军团由车田出发西进,准备攻取城步、绥宁、武冈地区,但未成功,后来准备在绥宁以西打击西进的湘敌,不料在小水遭敌五十五旅的突然袭击。这时,湘、桂、黔三省敌军也先后集结在靖绥以北地区,防我北进。红六军团又迅速改变了计划,夺路南下,占领通道县城,渡渠水,西入贵州。红六军团迂回转移,忽东忽西,运用灵活战术,使敌人难于琢磨。湖南军阀何键曾无可奈何地说,红军“时而声东击西,行踪飘忽,作圈子策略”,“我十五六师跟踪追逐数千里”,“军疲于奔命”,他还破口大骂其部下无能。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萧克与王震合影。

当时红军相互之间联络异常困难,彼此音讯常被隔绝。1934年10月的一天,正在黔东与敌周旋的贺龙和关向应从敌人报纸上看到消息: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已由江西遂川出发西征,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同行。他们分析,红六军团可能前来同红三军会合。贺龙兴奋地说:“报纸上是8月份的消息,如今已经是10月了。如果他们是来和我们会师,应该快要到喽!”他和关向应对红六军团的处境极为关切,便即亲率红三军主力沿梵净山南下接应。他们不顾湘敌陈渠珍及黔军的阻拦,10月15日就在沿河县蛟岩乡水田坝遇到了李达率领的400多人。李达向贺龙、关向应等红三军领导人详细汇报了红六军团西征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危险处境。翌日,贺龙、关向应就和李达带领的部队兼程南下,寻找红六军团主力。红六军团主力越过石阡、镇远一线后,从敌军间隙中兼程前进,于10月23日到达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主力及李达部队从芙蓉镇、锅厂赶到木黄,两军胜利会师。

红六军团的西征,实际上成为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萧克后来撰文指出:“这次行动历时八十多天,跨越敌境五千多里,历尽千辛万苦,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的作用。”周恩来曾这样评价红六、七军团突围的目的:“红七军团北上是为了调敌,因为红军主力准备从西南面突围。红六军团西征则是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进行探路。”博古也说:“当时军事计划是搬家,准备到湘鄂西去,六军团是先头部队。”

会师时,红三军有4400多人,红六军团有3300多人。从此,来自两个战略区的两支红军,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完成新的更重大的政治、军事任务奠定了可靠的基础。12月26日,两支红军在酉阳县南腰界举行了隆重的胜利会师庆功会。会上,任弼时宣读了中共中央庆祝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会师的贺电,就当前的形势作了报告。他在会上代表中央宣布了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缩编成两个团,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红二军团领导班子兼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的军事行动。

29岁的萧克,是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在1935年一年中,国民党报纸上频繁出现“萧贺匪部”这个词。中央红军经湘江一役损失五万人后,蒋介石一度对“剿匪”的前景感到十分乐观,但红二、六军团攻城夺地打胜仗的消息却不断传来,使他不得不多次从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部队中抽调100多个团来应付,使得中央红军能够比较从容地召开遵义会议,相对从容地北上。红二、六军团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围剿”,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一带越打越强,从开始的8000人发展壮大到21000人。中央红军北上后,南方的革命局面完全由二、六军团支撑,他们成为革命群众唯一的希望。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1935年11月,萧克与参加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攻克湖南新化城区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右三萧克,右四夏曦,右五王震。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退出苏区之前,萧克等人只是想转移一下,摆脱敌人包围,保存有生力量,到湘黔边或黔东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并没有想到渡金沙江,更没有想到要长征到陕北。长征第一天的晚上,萧克就住在张家界边上一个小村子里。那一天,前卫部队行军120华里,主力行军80华里,宿营之后就休息了。直到1990年,萧克重返湘西,发现张家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而当年他根本没有心情注意这样好的风景。几天后,红二、六军团到达比较富裕的湘中地区,短暂休整了一个星期,本想在这个地方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发现大批敌人围了上来,只好撤往贵州。这时已经结束了长征的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他们:“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地”。无奈的是,这一次他们依然没能站住脚,但是部队得到了20天的休整和补充,兵员充实,士气旺盛。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越过过滇军防线,直赴滇东。在南北盘江地区,他们在长征路上第三次尝试创建根据地。这时,他们接到红军总司令部的来电,电报署名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要他们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对于张国焘另立中央与中央红军闹矛盾的事,贺龙、萧克等人还不知情。红二、六军团在盘县开会,大家认为在这里能否站住脚还不一定,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可见全国革命大势转向北方,应执行总部的指示,于是决定北上。萧克建议部队佯装逼近昆明,却突然西进。红二、六军团在丽江和石鼓等地出其不意地北渡金沙江,等到云南军阀龙云的部队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早已远去多时。后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原中央苏区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李伯钊率剧团来红二、六军团演戏,叫《破草鞋》,说敌人追到金沙江边只拣了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就收兵了。

接着,红二、六军团又连翻了三座大雪山,于1936年6月在理化与前来接他们的四方面军三十二军会合。7月2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红二、六军团在甘孜接到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了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年仅29岁的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萧克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9月间,红二方面军的部队进到甘南岷州一带。这时,萧克因患肠胃炎,在后方休息。一天,朱德给萧克打来电话,叫他到红军总司令部(设在岷州乡村中)去一趟。萧克赶到后,朱德对他说:“西北局决定要打胡宗南,以便同一方面军会合。现在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病了,你到三十一军去当军长,打胡宗南。”作为革命军人,萧克习惯了服从命令,更何况是朱总司令亲自交代的,又是为了打胡宗南,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10月20日,红军长征结束4天后,萧克正式赴任。至此,萧克成为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都工作过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萧克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在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中,他依然是最年轻的。

长征路上结姻缘

在长征路上,萧克遇到了陪伴他一生的一位红军女战士。她,就是蹇先佛。

蹇先佛出生于湖南慈利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她是老三,二姐蹇先任曾是贺龙的妻子。1934年12月26日,红二、六军团攻克慈利县城。进城的前一天,贺龙带上萧克、关向应等军团领导来到他岳父家,请岳父到一家小馆子里饮酒吃饭,妹妹蹇先佛及弟弟蹇先超作陪。蹇先佛自幼聪明活泼,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蹇先任的革命行动对她影响极大,进入长沙女子师范后,经常与一些进步师生接触,读了不少新书刊,思想逐渐成熟,决心要和哥姐一道当红军,参加共产党。参加红军后,蹇先佛因能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被分配到政治部做宣传工作。红军每到一处,蹇先佛就在墙上写标语,画宣传画,回到营房就刻蜡板,常常通宵达旦地干。她还善长讲演,在一次“扩红”动员会后,有20名俘虏当了红军,创了全军一次“扩红”最高记录。蹇先佛不仅能文,也能武,每次打仗,她从不落后。只要有机会就练习枪法。军中都称她与姐姐是现代的花木兰。在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川黔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由贺龙和任弼时、陈琮英夫妇穿针引线,蹇先佛与萧克结为夫妻,成为一对革命伴侣。这样,萧克和贺龙这两位红二、六军团领导人,成为亲如手足的连襟。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1935年10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1月,蹇先任生下一名女婴。因为贺龙正在前方指挥作战,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对着蹇先任说:“得给孩子父亲发个电报呀!”于是就拟了一句俏皮电文,发给贺龙:“祝贺主席添了一门迫击炮!”贺龙时任中革军委湘鄂川黔分会主席,所以有“贺主席”之称。此时,红二、六军团发动的东征津(市)澄(州)战役已胜利结束,捷报频传,战果辉煌。贺龙一拿到王震拍来的电报,对萧克笑着说:“你是红军的文化人,又是孩子的姨父,快给小妞儿起个名字!”萧克高兴地说:“红军此次向根据地东部地区发动攻势,连克津市、澧县,屡战告捷,军心大振。我看就叫捷生吧!”缘于此,贺龙的女儿名叫贺捷生。

蹇先佛在长征前怀孕,行军非常吃力,加上不时呕吐,几次在途中几乎昏倒,但她一咬牙却又挺了过来。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此后改称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开始穿越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而就在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蹇先佛的孩子降生了。草地上无遮无挡,哪怕是一顶帐篷都找不到。闻讯赶来的萧克在附近找到了一处藏民放牧遗弃的土围子,他们又就近挖了一些草皮,急急忙忙整修了一下,作为产妇的产房。姐姐蹇先任赶来亲自为妹妹接生。太阳快要落山时,婴儿出生了。萧克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堡生”——在草地“土堡”里出生的儿子。

生了孩子,蹇先佛没什么可吃,又得立即行走。第二天,红二方面军总务科抽调了四位身体强壮的战士,扎了一副担架,轮流抬着蹇先佛前行。走到有水处,停下来,烧点开水喝,给她冲点青稞粉充饥,又拔步前进。红军带的青稞吃完了,就吃野菜。走出草地后,有老百姓看见衣衫褴褛的蹇先佛抱着一个不满月的男孩,就拿出十个锅盔(类似烧饼的面食)想换她怀中的婴儿。蹇先佛摇头说:“给一百个我也不换。”蹇先佛以坚强的毅力,带着孩子终于胜利走完了长征路。遗憾的是,孩子被送回湖南老家后,不幸死于日本侵略军的轰炸,成为蹇先佛一生的伤痛。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1939年萧克任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时半身照。

全面抗战爆发后,萧克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副师长,1939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平西、热河和冀东地区的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率部参加和参与指挥了张家口、保南、石家庄、衡宝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克担任过总参军训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萧克:102岁谢世的开国上将,25岁担任军长,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萧克好读书,善思索,阅览过大量中外名著,即便在沙场运筹帷幄、指挥鏖战间隙,仍手不释卷。他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和诗作,主编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等书,出版了《萧克诗稿》以及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并获过茅盾文学奖的荣誉奖。萧克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展示了他是军人又是诗人的个性。萧克还是一位统领文化军团的总指挥。他率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出一部史无前例的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美国女作家尼姆·威尔斯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这样评价萧克:“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客户 当事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