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工资分配,律师单干还是授薪的选择

时间:2022-11-28 00:30:35来源:法律常识

执业就失业,青年律师是选择授薪还是单干?

文 |申文波律师

  •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有句话说:“在你想要评判别人之前,要知道很多人的处境并不如你”。

给别人提建议,实质上是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灌输到别人身上,极有可能伤害别人的“尊重需求”。

本文试图从一个经历者的角度谈谈对律师行业的看法,希望读者有所判断,各取所需。

实习律师执业就失业一点不夸张,甚至来说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律师行业对实习律师并不友好,低工资、低保障、钱少事多是常态。

当然这种实习状态往往被冠上“实习不要考虑挣钱、学习本事才是正道”的行动尺码,即使实习律师自己感到焦虑、无力,但又好像说不出哪里不对。

实习期间有案件做、收入可观、前途无量的概率,还不如网路小说霸道总裁遇到我概率大。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律师,实习期间不积攒力量,领证的那一刻很高兴,随之而来的是时刻侵袭的焦虑感。

有些人顶不住压力,选择考研读书、有些则考公彻底远离律师行业。

青年律师执业之后面临的选择其实并不多,要么咬咬牙做个体户,自耕自吃,要么是选择做授薪,拿固定工资旱涝保收,但在收入上有所突破要困难的多。

至于合作拿提成、boss分配案件的模式则可遇不可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事业上的贵人,执业前期碌碌无为仅能养家糊口是常态。

做个体户和授薪律师各有利弊。

个体户,要承受收入随时清零的风险,除了生活上的房租、卡座费、律协会费等压力外,还要拉下脸宣传自己搞案源。

拉案源的途径有很多,同学、老乡、商业推广、抖音等自媒体以及参加各种论坛讲座等活动,目的无非是让更多人认识律师,扩增获客流量。

这些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且很多是长线投入,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这个等待期最磨人心性,最痛苦难捱。当然,个体户意味着时间自由,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事务,有些人野蛮生长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合作律师和授薪律师。不过,今年应该不是选择单干的有利之年。

自由对于个体户而言,除了时间自由外,其他都不自由。

相对于个体户而言,授薪律师旱涝保收的特点似乎更诱人,毕竟相对于冒险者的高回报的不确定性利益而言,追求确定性利益更符合人的原始本性。但疫情正在改变/打破这种确定性,降薪、裁员的风也刮到了律师行业。

授薪律师做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boss或团队的业务、非诉业务、交通事故保险业务、银行催收业务等等。虽然业务分类不是特别科学,但大致可以分为重复性的拧螺丝钉、独立办案的业务员两类。

对于前者诸如银行催收、保险业务,虽然短期内可以快速积累财富,但长期来看对个人发展并没有多大帮助,有心人可能会尽量扩大这类业务的边际效用也确实做出来名堂了,但实际上成功的不多。

还有在非诉团队审合同、参与商务谈判之类的,除非老板给的多,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可能干了四五年出来一样没有案源。

就像某位前辈所说的那样,有些红圈所的青年律师在高端写字楼喝着咖啡,领着月薪几万的工资,大部分一眼望到头了。

因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和随着执业年限的增长,拧螺丝的角色注定被顶替,到时候多少人免不了经历独立的阵痛。

对于团队或boss也是什么案件都接的情况,确实能够借此提高办案能力。团队或者boss承办什么案件、交办什么类型的案件,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相对于个体户而言,短期内会接触到不同的案件,执业经历短期看是占优势的。

选择授薪则意味着选择自己的时间被工作填满,对于拓展案源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又或者有些团队禁止/变向禁止律师个人接案,有些团队给的很多让律师看不上个体户的野路子等等,都影响个人的发展。

对于实习期间没有积累案源,拓展案源渠道,又没有或很少参与案件的办理,业务能力不行,不妨先做授薪提高个人的办案能力。但不建议长期做授薪,最好一年为限,两年最多了,毕竟菜鸟是一时的。

独立并不意味着原先的团队不会和你合作了,反而现在很多团队希望青年律师能够尽快独立,这样既有利于后期合作案件,也会极大的减少用工成本。

要做自己,要有专业人设,要成为身边同事不可多得的王牌,合作的机会则会越来越多。

对于纯授薪固定的银行催收、保险类的业务,真的不建议长期做。当然如果管理比较宽松,可以决定是否承接案件、承接多少案件,也可以作为前期困难时期的过渡。

希望每个前行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走下去。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