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律师专门找小卖家,职业打假人生态调查

时间:2022-11-30 11:29:47来源:法律常识

◎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辽

职业打假人是一种特殊群体,在中国存在了近30年,一直以来,关于他们的争议从未停止。

前不久,重庆市忠县一女子卖150碗熟肉,因涉嫌“三无”产品,被判赔10倍,使职业打假人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为何有人走上职业打假之路?面对不断变化的舆论环境,他们生活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法人》 记者6月7日采访了“国内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和曾是职业打假人的律师柴欣。

打假27年,该上当还是上当

王海被称为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1995年,因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两副山寨索尼耳机,他开启了“打假之路”。虽然过程曲折,但他最终拿到了加倍赔偿款。之后,他在北京各大商场横扫假货,协商或投诉后均获得赔偿。当年,王海被中国消费者协会颁发了中国第一个“消费者打假奖”,奖金5000元,一举成名。当年,王海凭此成为“3·15”晚会的年度人物。

“职业打假人”生态调查

▲CFP

王海的打假,使人们意识到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作用。此后,全国各地出现许多类似“王海打假”的行为。在获得正义与金钱双重收益后,王海嗅到了“打假”的商机,于1996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如今,49岁的王海从“台前”转到“幕后”,虽低调了许多,但公司事务让他更加忙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每天主要从事管理工作,公司有近30名律师,主打知识产权类案件,也帮消费者维权。”为让“打假”更专业,王海还投入了1000多万元开了一家检测公司,“但我们还要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复检,成本很高”。

就目前全国职业打假群体的现状,王海告诉记者,“全国真正的职业打假人有几千人,但‘假打’‘瞎打’的人多达数万。毕竟‘假打’容易操作,好上手,但这会触及一些法律问题。”

王海曾在媒体上公开谈起他对“假打”和“瞎打”的定义:假打是指栽赃陷害和敲诈勒索。有的人明知厂商没有欺诈行为,却故意栽赃陷害,调包、投放异物等骗取赔偿。还有的人采用“钓鱼”购物方法,诱使原本没有售假的商家售假。

“瞎打”分两种,王海认为,一种是商品确有瑕疵,但购买者主张销售者欺诈,按照欺诈的标准打;另一种是在商品完全没问题的情况下,依旧滥用诉权。还有人则要求国产食品卖家提供进口报关单。

以“打假”闻名的王海,也遭遇过“假打”。王海告诉记者,“当时我投资了一家餐饮外卖公司,有人在食品里放了头发,向我们索赔。真的防不胜防。”王海说,前两天他又被骗了。“我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了山东大樱桃,页面产品信息显示品种是‘美早(樱桃品种)’,发过来却是‘红灯(樱桃品种)’。”不过他准备放弃维权,“成本太高,不值当。”

职业打假人多“抱团取暖”

柴欣曾是武汉“打假”名人,现在改行当了律师。大学期间,他进入打假人行列,读研究生时还与6名朋友组建过打假维权公司。

职业打假之路并非如柴欣想象中的那样顺利,随时可能遭遇“报复”。“我曾数次针对某个卖场‘打假’,但也因此影响了我正常的消费。我去该卖场正常购物时,卖场会派人跟着我,并通知收银台消掉商品码,导致我无法购物。”柴欣对记者说。

毕业后,打假的经历以及家人的反对,让柴欣改行成了律师。由于具有丰富打假经验,对相关法律法规熟谙于心,一些职业打假人会将不太好处理的案子委托给他。

“我认识的职业打假人多是全职,有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稳定工作。”柴欣称,“他们入行的机缘,部分是维权,但更多是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职业打假人一般选择抱团,经常线下聚会,讨论案子。”

柴欣手机里有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武汉当地的职业打假人。“这个群现在差不多有60人。”在鼎盛时期,武汉职业打假人有两三百人。“这些人流动性较强。可能某段时间某座城市的法院发布了支持打假的判决,他们就会转移到这座城市。”

柴欣介绍,职业打假人一般集中在北上广深或新一线及省会城市。这些城市商事主体多、卖场多,消费者买到假货的概率大,商家的经济实力和赔偿能力也强。他把职业打假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这种打假人墨镜、口罩都不戴,根本不怕报复,也知道在目前治安状况下,商家不敢采取暴力手段;另一种打假人胆子较小,或者说本身风险意识较高,买完东西后保留好证据,会全程委托律师代表自己与商家谈判,本人全程不接触商家。

“如果商家售卖商品没有问题,根本不用怕这些打假人。因为打假人顶多是去相关职能机关投诉或举报,如果商品没有任何问题,相关部门也不会立案,不会强迫商家调解。”柴欣对记者说。

据柴欣了解,线下职业打假人平时主要针对超市过期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滥用农药食品或是标签、标识存在问题的食品。如今网购频繁,出现了很多针对线上交易的职业打假人。这类人几乎足不出户,在网购平台针对存在虚假宣传的广告或“三无”产品打假。

然而,与记者预想相反的是,线上打假人并不多,因为维权困难。柴欣总结几点:首先,有的商家可能注册地、实际经营地和发货地都不同,当地执法机关不好执法检查;其次,取证难,商家可以辩称消费者开封后的食品和他发出的货不一样;最后,很多线上店铺本来就是皮包公司,即使官司打赢了,赔偿款也很难执行到位。

“前些年,职业打假人的日子过得很好。我认识的一位职业打假人,六七年前在某电商平台自营店购买了价值10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获赔100万元。”但现在的情况截然相反,柴欣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基层法院对职业打假人比较排斥,认为以牟利为目的打假,不应得到法律支持。

尽管已退出职业打假人的圈子,但作为律师的柴欣对“打假”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打假并非仅局限于“假货”,也并非必须买到“假货”才能索赔。他表示,职业打假人索赔的法律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退一赔三”及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退一赔十”的规定。“只要在上述法律规定范围内,都可以打假索赔。比如食品中添加药品或非食用物质,在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或标签存在影响安全且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食品。这些都属于‘打假’的对象。”

职业打假是否受法律保护

近年,因对“消费者”身份的不同认定,司法裁判对“打假”表现出不同标准和尺度。同时,行政监管部门指出“职业索赔”是非法牟利行为,刑事司法也打击“职业敲诈”。

6月7日,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贾志恒告诉记者,“职业打假人”一般专指以赚钱为目的,故意购买有问题的商品或服务,要求商家支付赔偿的人。“目前我国只在食品、药品领域对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有法律支持。”

对于“知假买假”行为,2021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赋予消费者要求支付货款十倍赔偿的权利,旨在通过加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引导其依法经营,净化食品生产经营市场。也就是说,即使消费者“知假买假”,也不影响商家承担赔偿责任。贾志恒认为,在食品、药品领域,以牟利为目的恶意购买的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不影响索赔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也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近期在一起案件中认定,原告虽确系职业打假人,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食品、药品领域的“知假买假”行为并不影响销售者赔偿责任的承担,消费者主张惩罚性赔偿也不以人身财产损害为前提,故不支持被告以原告“知假买假”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抗辩理由。同样,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也在一起“打假”案件中,二审以前述同样理由驳回商家的上诉请求。

针对非食品、药品领域,贾志恒认为职业打假行为涉嫌违法,甚至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但柴欣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法无禁止皆可为。“针对非食品、药品领域的打假,只要职业打假人没有使用威胁、胁迫或敲诈勒索的手段,其行为就不违法,也不会构成敲诈勒索罪,顶多是在提起民事诉讼时,法院可能判定其购买数量、次数超出一般生活消费需要,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或判定其购买时就明知产品有质量问题,经营者对其不构成欺诈,不应受消费者权益法保护,但不应涉及刑事犯罪。”

编审|崔晓林

编辑|白 馗

校对|张 波 张雪慧

本文刊载于《法人》杂志2022年6月总第220期特别报道栏目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债权 伤残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条件 鉴定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 客户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