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找婚姻家庭律师法律咨询,七十周年婚姻是什么婚

时间:2022-12-04 15:54:16来源:法律常识


穿越《婚姻法》七十周年 感受“执子之手”背后的历史变迁

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吗?

70年前,被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简称《婚姻法》)正式实施,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它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70年时光流转,《婚姻法》也在变迁。70年来,在《婚姻法》的框架下,东阳的婚姻家庭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婚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反家庭暴力成为社会共识。一个个婚姻故事,一幕幕家庭场景,折射出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与此同时,东阳市民政部门不断完善婚姻管理制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为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幸福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打碎“枷锁”,妇女迎来新时代

几千年来,封建婚姻制度以夫权为中心,要求妇女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并剥夺男女婚姻自由,包办、童养媳、一夫多妻等畸形婚姻因此长期合理存在。

曾经流传的有童养媳、纳妾、典妻、卖妻、换婚、插花婚、抢亲等,其中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一生幸福危害最烈的便是“童养媳”。“童养媳”在东阳俗称“养媳妇”,指女子未成年便被卖(送)到夫家生活,有了名分上的丈夫。沦为童养媳的女子,除少数得到夫家善待外,多数度日凄惨。有经常被呵斥打骂或不给饭吃的;有被视作牛马使唤的;也有未成年就被强迫“圆房”(东阳俗称“并铺”或“合枕”)的;甚至有的被折磨至死或自寻短见。

婚姻不自由是封建桎梏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对《婚姻法》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也就不难理解,新中国百废待兴,但第一部法律并不是经济或政治类,而是《婚姻法》。

在经历了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后,1950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终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于5月1日正式实施,一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时代开启了。

《婚姻法》共8章27条,通篇贯穿四个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这部法律不仅动摇了封建婚姻制度和旧有家庭关系的根基,造就了许多幸福美满的家庭,还将广大妇女从封建落后的思想意识和陈规陋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婚姻法》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从1951年至1952年8月,东阳县离婚1856对,解除婚约333人,童养媳回娘家393人,寡妇改嫁518人,自由结婚1852对,尼姑还俗10人。

两次修改,关注离婚和家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婚姻法》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至今,这部法律已在1980年和2001年进行过两次修改,并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多个司法解释。为了保障《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国务院先后于1955年、1980年、1985年、1994年、2003年批准出台了五部行政法规。其中,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婚姻登记时提交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证明的做法,是婚姻登记制度的重大创新。

每一次修改,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例如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颁布时,结婚自由已经基本实现,因此,这部法律更加重视离婚自由,第二十五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是我国《婚姻法》第一次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标准,对实现离婚自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部法律将法定婚龄从“男二十岁,女十八岁”,修改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2001年,进行了多项修改的《婚姻法》实施,并沿用至今。其中“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尤为醒目,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级立法中对家庭暴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此后,2005年,“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法不入家门”成为了过去式。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民法典草案。相较于现行《婚姻法》,这版草案有诸多新增亮点,例如,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设置离婚冷静期等等。

穿越《婚姻法》七十周年 感受“执子之手”背后的历史变迁

开设专展,婚姻登记“有看头”

婚姻登记是执行《婚姻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国家指导和监督婚姻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问题的重要法律程序,也是婚姻当事人必须履行的法律手续。1950年5月1日,《婚姻法》公布后,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浙江省婚姻登记暂行办法》,明确1951年1月起实行婚姻登记。结婚、离婚和复婚登记,城区由县内务局民政科办理,乡镇则由区公所办理。1955年,婚姻登记由乡镇人民委员会办理。1959年1月起,东阳县内务局民政科不再办理婚姻登记,城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婚姻登记改由吴宁镇办理。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以后,东阳原53个乡镇调整为26个乡镇,新建制乡镇婚姻登记工作由民政办公室负责办理,民政办公室同时增挂“婚姻登记处”牌子。

1998年7月起,城区及吴宁镇辖区内婚姻登记由市民政局集中办理。

2004年3月29日起,全市的婚姻登记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民政局窗口办理,5月1日起,启用新的结婚证。6月,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成立。7月1日起,结婚证实行电脑打印。镇乡婚姻登记机构全部撤销。

2018年10月8日,婚姻登记处搬迁至市总部中心,使用面积超1000平方米,内设温馨的婚姻登记大厅和颁证大厅,并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法制宣传走廊等。

2019年,市婚姻登记处以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体现东阳特色的婚姻文化展厅。展厅采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通过东阳婚嫁习俗展示、十里红妆摆件、各个年代结婚证件、东阳市部分名人夫妇结婚照、婚姻史料拾遗等板块,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结婚照、结婚证、陪嫁物品、结婚礼俗等一一陈列、场景再现,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东阳婚姻文化的历史变迁,展示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

穿越《婚姻法》七十周年 感受“执子之手”背后的历史变迁

从“十里红妆”到“三机一表”“64条腿”东阳婚姻习俗的变迁

婚姻是一辈子的人生大事,自古以来我国就讲究婚嫁礼仪。

东阳的婚嫁习俗相当讲究,明清以来婚姻礼仪主要包括托媒、相亲、定亲、迎亲、吃喜酒等。

东阳传统嫁妆十分丰富,木制家具有大橱、八仙桌、衣橱、脸盆架等;竹器有挈盒、梁龙篮等;锡器有酒壶、烛台等;瓷器有碗、盆等。清末民初,最豪华的嫁妆为“十里红妆”,竹木家具皆为双份,日常所需一应俱全,发嫁妆的队伍绵延十里,故称为“十里红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嫁妆时兴“三机一表”即缝纫机、收录机、自行车、手表,还有“64条腿”即大衣橱、五斗橱、床头橱等,加起来有64条腿。改革开放后风行组合家具、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组合音响等。近年来,大多数父母会为子女结婚购置汽车、红木家具、金银首饰、豪华电器等嫁妆。

社会上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婚恋条件的演变:五十年代嫁英雄,六十年代嫁贫农,七十年代嫁军官,八十年代嫁文凭,九十年代“孔方兄”。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择偶标准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如今,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正在形成,三乡大地上正确的婚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婚姻登记服务不停步

东阳市婚姻登记集中办理后,登记范围扩大,日均办理人数大幅增加。每年2月14日、5月20日、农历七月七等特殊日子,东阳市婚姻登记处经常会出现排长队现象。

为方便准新人登记结婚,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从2008年起,东阳市婚姻登记处推出预约登记。特殊日子提前发布告示,通知新人们预约排号,登记日按号办理,保证有序登记。

与此同时,为减少夫妻一时感情冲动而草率离婚,2013年1月起,东阳市婚姻登记处推出离婚预约登记服务业务。2013年至2017年7月,预约离婚11008对,实际办理5396对,预约了离婚却没有办理的达51%,成效明显。

2019年,东阳市婚姻登记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东阳市爱盟社会服务中心安排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为婚姻当事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在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为当事人开展婚前辅导,提供心理疏导、矛盾劝解、离婚劝和等服务,最大限度保护婚姻、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020年一季度,线上辅导85对,线下辅导271对,劝和171对,离婚185对,劝和率48%。

东阳市婚姻登记处先后被评为东阳市十佳服务窗口、金华市十佳服务窗口、浙江省最美民政窗口、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2008年11月,东阳市婚姻登记处实行全省婚姻登记联网。2009年,建立婚姻登记信息、数据中心,实现在线实时登记和信息资源共享,并将1990年后的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录入电脑,完成历年婚姻登记数据录入88205条。

据统计,东阳市登记结婚最多的年份是1988年,达8639对;2018年全市办理离婚1918对,为历年之最。

东阳日报 记者 陈云 通讯员 周志伟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刑事案件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当事人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