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02:43:03来源:法律常识
在刑辩圈常说到一个数字就是37天,刑事案件,尤其轻微刑事案件,一定要利用好“黄金37天”,因为这很可能决定着嫌疑人能否被取保、最终是有罪还是无罪。
日前接受委托的一起涉嫌诈骗罪案件,经前期掌握的情况:公司做网络直播带货,全公司一百余人皆被刑拘,我的当事人是公司的网络销售人员。另结合在第一时间会见当事人时据其所述之实情,基本判定是因为公司的经营模式存在问题,涉嫌诈骗,全公司的人员或主观明知,或不明所以而被殃及。而我的当事人仅仅是正常手续入职的一个普通销售员,入职仅一个月,对公司经营模式的认识尚不清晰,领取的也仅是正常的工资。故从主观认知、客观行为及涉案情节等方面入手,迅速与公安机关沟通,厘清罪与非罪、够罪与情节显著轻微可免予处罚,即存在30天内取保甚至进一步撤案的可能。结果也幸如预判,第三十天通知律师办理去办手续。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会普遍存在入罪惯性思维,对取保也向来都是以抵触为开始,但在耐心沟通后亦会有所松动,待其在羁押期限临近届满要移送检院报捕时更会慎重考虑。所以,在正确的时间,做好该做的事,结果往往才能朝好的方向发展。
有的案件可能律师做了很多工作,结果却不尽如意,但该做的工作还得做到位,之后才有机会。因为决定案件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先做好自己这一份,才可能有更多的期待。
还有的案件,就如本案,涉案人数众多,案件定性存在争议,众多人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可能有的最终会被定罪,有的罪重,有的罪轻,也有的可能根本不构成犯罪。所以迅速帮助自己的当事人分析研判其属于哪一类,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才是对其最关键的。因为办案机关不一定什么都能替每一个嫌疑人考虑的面面俱到,众多涉案人员中,哪些人够罪,哪些人不够罪,这划分界限的一刀从哪里切下去,都存在主观判断的可出错风险。而律师专业的参与,就必不可少。
律师提示:无论是平时找工作还是大学生临近毕业找实习单位,都要对公司及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自己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对可能存在违规违法甚至犯罪可能性的单位,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公司涉案,即使自己情况比较轻,最终“没事了”,但被刑拘在看守所30天也是大多数人难以承受的代价。更何况,很多人最终都不一定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