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钱包逾期找律师去公安局,我从来没有在百度找过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2-12-07 08:14:48来源:法律常识

我从来没有在百度找过律师


今年以来,2030 年全国律师人数将达到 100 万、律师收费进一步规范等行业动态,业内普遍观点是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持悲观预期。但我看了下相关文章,无非是制造焦虑罢了。


虽然我不清楚竞争是否会越来越激烈,毕竟谁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我认为国家培养 100 万名律师肯定不无道理。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几十万律师就业困难,这个可能性就很荒谬。


如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那只能是存量市场,增量市场的竞争并不大。从整体上看,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还是一个增量市场,法律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就是个明显的信号。如果整个行业还是蓝海,做一个法律服务平台都还有机会,那么律师个体的机会只会更大,因为中低端和高端市场都在增长。


基于以上判断,如果还存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问题,那就只可能是自身的原因,比如律师的获客效率和交付效率低,其中「案源」就是青年律师面临的最大压力。


事实上,市场竞争是个系统问题,并不只是获客问题。但很多律师以为这只是个获客问题,而且在获客问题上,现有的解决方案也有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律师的获客方式都是搜索引擎(如百度)竞价排名 —— 俗称网推,以及线下陌生拜访 —— 简称陌拜,但是这两种获客方式都很低效。深圳律协发布的《青年律师执业状况调查》也显示:第三方平台推荐的案源,对青年律师的收入增长影响不大。


我们公司「易参」在成立初期也尝试过一段时间百度竞价排名,但很快就放弃了。原因有几点:


第一,我们的目标客户很少用百度找服务商。


我们公司的业务是股权激励 SaaS 产品及服务,决策者是老板,老板可能会授权他的减一层或减二层去执行,比如 C 字头的高管、HRD 等,我姑且把这些人都统称为老板。


那么,老板会用百度找服务商吗?


会。


但主要是对股权激励认知比较低的老板。


他们会自己买书、买课自学,他们可能很有钱,还愿意去上非常贵的培训班 —— 这个费用通常已经足够请专业的服务商来做了,但是他们觉得自己能学会,然后自己就能做。


那这种客户是我们想获得的理想客户吗?


不是。


我们的目标客户有一个标签:「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老板不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理念,就不会认可我们的价值。


对于这种客户,服务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幺蛾子,第二年续费或者增购也是个问题,非常不利于我们 SaaS 的商业模式,所以即使他很有钱,我们也可能会战略放弃。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挑”客户的。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有的客户也会用百度找服务商啊,你不做不就等于放弃这部分客户了吗?


确实会有,这点我承认。但是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老板,我是绝对不会用百度找律师的,因为百度的信息质量太差。我们希望服务的是像“我”一样的优质客户,创业公司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杠杆效应最强的地方。


我们做出了这个取舍,这是我们的选择。


因此,虽然我们的竞争对手会在百度买“易参”的关键词,但是我们根本不 care,因为用百度找服务商的客户,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另外,这种购买竞争对手关键词的行为,非常愚蠢。


一是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法院也有了判例,我们完全可以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这说明他们对合规意识太低;二是用脑子想一想,能打出“易参”这个关键词进行搜索的客户,必然是对易参有过一些了解,这时你还买“易参”关键词,不就等于承认易参很好吗?


所以,我们根本不管。与其花时间争这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如多花点时间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由行业本质决定的。


专业服务靠什么胜出?


口碑。


口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好的口碑传播的快,坏的口碑传播的更快,所以优质的服务商最终总会胜出。


第二,搜索引擎获客缺乏建立信任的过程。


众所周知,「信任」对于客户做出法律服务购买决策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找熟人律师的原因,这也是搜索引擎获客的致命缺陷,尤其是百度这种充斥着各种垃圾广告的平台。


设想一下,搜索引擎获客是怎么进行的?


从客户角度,需要执行以下动作:


打开网页 —> 搜索关键词(根据搜索精准度可能要搜好几次)—> 找到律师联系方式 —> 与律师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线上沟通 —> 通常需要约线下见面沟通 —> 决定要不要聘用。


从律师角度,需要执行以下动作:


等待客户点击网页 —> 客户点进网页后,等待客户看到联系方式并联系自己 —> 客户联系自己后,谈单,同时希望是精准客户,并且要求谈案技巧得当,不至于让客户跑掉。


这时问题就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建立信任的地方。


客户搜索律师的动作不会建立信任,人们又不傻,谁不知道这些律师都是买广告的?不知道的都是刚上网的,这些客户是你想要的客户?


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建立信任,那就是「官网」。这也是官网还值得建立和优化的原因。


但是,客户真的会花很多时间浏览你的官网吗?


不一定。


人们买东西都会货比三家,如果每家律所的官网都浏览一遍,客户的「搜寻成本」太高。


进一步说,虽然说法律服务是比较严肃的事情,客户会花更多时间在选律师上,但是客户真的有能力分辨谁好谁坏么?最后可能是官网做的漂亮的赢得了客户,专业能力反而不重要了。


再进一步说,即便客户最终还是打电话咨询了,律师的谈案能力也是个问题。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客户,自己谈案能力不行,客户跑了,但打广告的钱也花出去了,血亏。


虽然在 PC 时代,竞价排名很有用,毕竟花钱买量最直接有效,但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人们难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长期来看,竞价排名和其他渠道相比,哪个带来的价值更大?当下我们无法精准判断,但正如我在《企业官网:过时了,但又没完全过时》中写的那样,我们做出了放弃百度获客这个选择,而且截至目前,百度仍然没有优化的迹象。


线下陌拜和线上咨询的获客效果差不多,都缺乏信任,没有本质区别。


虽然线下陌拜和客户见了面,但如果前期你没有通过其他渠道建立信任,让客户了解你,你期待在线下第一次见面的一两个小时就把客户拿下,非常考验律师的谈案能力,不确定性太大。


为什么很多律师有一单没一单,案源不稳定?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作为一家优秀的法律科技公司,我们不会把希望寄托于如此多不可控的事情上。


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稳定且有复利的增长,不是有一单没一单的买卖。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更好地与客户建立信任。


在上海和北京疫情期间,我们的销售不能和客户见面,但仍然能稳定地在线上签单。


为什么?


因为我们通过长期的内容输出,客户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易参。当客户产生需求的时候,他能第一时间想到我们,从而降低了获客成本。


同时,我们通过长期的品牌建设,把专业靠谱的品牌调性落在了「易参」这个符号上,客户信任易参。当我们的销售同事跟客户在线上沟通或者线下见面的时候,客户已经对易参有了信任,当他见到我们的销售时,他不会觉得对面的是一个不专业的销售,因为他信任易参这个品牌。


第三,竞价排名无法做到「按效果付费」。


竞价排名主要有两种收费模式:按展现付费和按点击付费。「按展现付费」就是广告展现在用户面前就要收费,「按点击付费」则是用户点进广告之后再收费。对于想投广告的人来说,「按点击付费」比「按展现付费」的投入产出更可控,但也更贵,因为所有人都想拿效果,所以大家都在砸钱,这就是竞价的由来。


需要注意的是,「按点击付费」并不等于「按效果付费」。在决策周期较短的 To C 行业,比如电商,把「按点击付费」和「按效果付费」等同起来还说得过去,毕竟平台强大且成熟的算法可以精确计算你的投入产出,但在决策周期较长的行业,比如律师行业,这就很扯淡。


设想一下,一个客户在百度搜“律师”,然后点击一个投了广告的律师网页,这时就产生了费用。但客户进到网页里面,需要先找到律师的联系方式,然后和律师谈案件情况、谈价格,这过程中会有损耗,比如最后这个客户没有购买,但律师已经为此支付广告费用了。


当然,你可以说后续的谈案和运营动作由律师自己来干,百度只做获得商机的事情,但这就是新平台的机会,比如微信。


不过,搜索引擎的问题只是表象,只能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好,并不能指引我们应该做什么。


指引我们的一定是用户需求,所以第一步我们先要了解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根据目标客户画像、特点以及行为偏好,判断哪个获客渠道才是最值得做的。


这就涉及到律所/律师对自身业务的本质,以及对目标客户的洞察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刑事案件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