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07:10:48来源:法律常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樊霞 张海涛
改制20年,铸就钢铁市场传奇;纳税100亿元,彰显实业报国情怀。
作为全国首家整体改制的钢铁企业,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改制为起点和动力源,20年来走出了一条迎难而上、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生态绿色之路,实现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员工多得、股东回报丰厚的“四个统一”。
每一个济钢人,都拥有共创共享的基因;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基业长青的秘密。站在济钢改制发展20年、纳税100亿元的时间节点,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同富裕的当下,济钢的奋斗故事值得细细品味,济钢的标本意义值得深入探究。
百亿贡献源于整体改制
——产权改革激发共创共赢的持久动力
在11月2日举行的济钢“改制20年,纳税100亿”发布会上,笔者获悉这样一个事实:济钢是河南10余家、全国近200家同时期建厂同类型企业的唯一幸存者。
市场最无情,却也是最有力的证明。改制,对济钢至关重要,改制,也是纳税百亿元故事的起点。
济钢始建于1958年,计划经济年代分别隶属于新乡地区、焦作市、济源市管辖。改制前,济源钢铁仅是一家年产不足30万吨钢的地方小钢厂,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济钢也患有传统国有企业的通病,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政企不分,长期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如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时会倾覆的小舟。
“当时企业还在生产,但事实上已濒临生死存亡的边缘,不改不行!”回忆20年前那场改制,济钢董事长李玉田依旧心潮澎湃。
当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开拓了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新路径,但很多股份制改革浅尝辄止,甚至“翻个牌子就算改制完成”。李玉田认为,改就要真改,抓住产权改革这个核心,决不搞翻牌公司那种换汤不换药的假把式。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和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济钢破除重重障碍,按下了改制发展的“时代按钮”。改制方案数易其稿,最终5000余名职工共筹集股金近2亿元,以全员持股形式进行整体改制,并承担了所有债务。
2001年11月,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济钢破茧重生、振翅高飞。济钢成为中国钢铁界产权整体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改制让济钢拥有了好的机制,就是将员工真正变为企业的主人,使员工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这样评价改制带来的关键变化。
改制重组了济钢的成长基因,企业爆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决策灵活、效率提高,济钢不断改革发展拥有了绵绵不绝的内生动力源。此后20年间,济钢发生的一切变化流转,无不与此密切相关,渊源深远。
济钢退休员工郭水莲回忆,大家入股后人人心中有个小账本,都盼着企业好,加油干、创效益;济钢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时,职工把企业危机当成自家难关,几天之内竟然完成了筹款任务。
他们既改变着济钢的命运,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创造了一年等于四十年的发展速度。
2001年,被誉为济钢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的高速线材生产线破土动工,一年时间生产出了第一捆线材;并成就全国同类工程工期最短、投资最省、达产最快的三项全国之最。
改制一年后,济钢第一个百万吨钢铁扩改工程破土动工,3年后钢产量突破100万吨。企业实现第一个100万吨钢用了46年,而第二个100万吨钢仅仅用了两年,此后,又相继完成了200万吨、300万吨、400万吨和500万吨扩改项目。济钢也先后进阶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企业利润连续10余年位居河南省钢铁企业第一名。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19年济钢启动了二次股改,实施岗变股变的动态管理机制并设置了退出机制,800多名骨干员工成为二次股改的受益者,权责利愈加明晰。
20年来,济钢得到了快速发展,钢产量增加11倍,销售收入增加37倍,利润增加53倍。2016年,济钢改制15年、纳税50亿元,5年后,加速发展的济钢便实现了纳税100亿元的目标。
原冶金工业部钢铁司司长刘勇昌见过太多钢铁企业的生死沉浮,他十分肯定济钢的改制成果,认为其模式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具有“共创共赢”的持久动力,这是济钢20年长盛不衰、连年盈利的基石。
百亿贡献源于转型升级
——产品结构实现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
产品是企业立身之本,一块块优质钢产品,创造着物质财富,创造着企业利润,也为济钢回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钢铁是周期性行业,“冬天长夏天短忽冷忽热”是常态,受宏观调控因素影响大,政策“打个喷嚏”,钢企轻则感冒,重则跌倒。
但回顾济钢的发展历程,在每一次“钢铁寒冬”来临时,济钢都未雨绸缪、化危为机,抢抓难得的窗口机遇,经历多次钢企大洗牌,非但没有倒下,反而筋骨体魄越来越强健。
看似偶然的腾挪闪转,其实隐含着必然的规律和逻辑。
“搞垮一个企业,决策者一次失误就够了。”李玉田要求,企业决策团队一定要有大格局,做好前瞻性谋划,不随波逐流,“冷”时坚韧笃定,“热”时清醒冷静。
济钢不断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决策机制,紧盯市场发展趋势,持续走好转型升级之路,把每一次挑战都变成了成长的机遇,用过硬的产品将市场的口子越撕越大。
2004年,在建筑钢市场红火之际,济钢却做出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由生产建筑用钢为主转向生产难度更大的工业用钢。
李玉田是一个战略型企业家,他坚信:生产工业用钢顺应全球钢铁市场发展规律,西方以工业用钢为主,我国工业化后期消费升级,优特钢就是一个发展方向。
这一抉择引领企业航船驶向一片蓝海,也由此揭开了济钢转型发展的大幕。
2013年,填补河南省空白、全国仅有五条的特殊钢大棒生产线在济钢正式竣工投产,中国优特钢领域迎来了愚公故里的强劲生力军。
2016年以来,济源钢铁围绕着特钢战略,进入了提档升级的深度转型阶段,特钢产品的触角向国内外中高端机械装备业基础零部件领域进一步纵深,尤其是在线材改制等钢产品深加工领域实现了全国领跑,2019年投资3亿元的精品钢材深加工生产线投产,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条线材改制生产线。
20年间济钢投入资金100余亿元进行技改,先后淘汰了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的小炼铁高炉、小烧结机、小立窑水泥厂、小转炉等,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炼铁高炉、氧气顶底复吹炼钢转炉、高速线材生产线、高强度机械用钢以及特殊钢大棒材生产线等一大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产装备。
目前,济钢形成了年产铁、钢、材各500万吨的产能,优特钢占比超过70%,齿轮钢、弹簧钢、轴承钢产量稳居全国行业前五位,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特钢企业,首批全国达标准入的45家规范性钢铁企业之一,美国卡特彼勒、美国阿文美驰、德国戴姆勒、瑞典斯凯孚等全球企业的主力供应商。
20年匆匆而过,济钢步履铿锵,由生产普通建筑钢材转型生产工业用钢,产品结构实现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跻身中国优特钢企业第一阵容,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高度契合,在提高供给质量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构建新发展格局,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
济钢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先后建设了国家级实验室、省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研发基地、工程机械用钢技术研究中心、高端特殊钢新材料研发平台,全力实施“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战略转型。
济钢过往的产业蝶变,映射着钢铁中国的巨大飞跃;济钢今天的创新拼搏,正为中国制造铸牢“钢筋铁骨”。
百亿贡献源于社会责任
——以共享发展理念造福乡梓回报社会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赚钱的企业未必受人尊敬,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济钢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国家强大的宏观经济背景,得益于党和政府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区域内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李玉田在发布会上由衷表示。
深怀感恩之情,济钢树牢共享发展理念,持续造福乡梓、回报社会。
——勇担社会责任,济钢积极依法纳税,坚守诚信经营底线。
经济源、洛阳、运城等地税务部门审核认定,从2002年1月起至2021年9月底,济钢纳税总额超过100亿元,改制后20年纳税额是改制前20年的28.48倍,充分履行了企业公民的责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持。
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向济钢“改制20年,纳税100亿”发布会发来贺信称:济钢成功纳税一百亿不仅仅代表着企业实力壮大、经济效益提升,更意味着济钢实业报国、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用数字诠释了诚信守约、履行责任、服务社会的优秀企业家精神。
——勇担社会责任,济钢坚持以人为本,与全体员工共创共享。
在改制过程中,济钢兑现了改制后员工不下岗,为员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工龄连续计算以及承担原有企业债权债务、决不逃废银行债务的“三项承诺”;改制之初,面对充满诱惑的房地产市场,李玉田第一反应竟是:房地产固然回报丰厚,但企业这几千名职工怎么办?
据济钢不完全统计,改制20年来,员工薪酬、社会保险、电费附加、股东分红等其他社会贡献70亿元。员工福利逐年提高,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大学生公寓楼、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相继投入使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按时缴纳,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勇担社会责任,济钢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
改制20年以来,济钢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支援教育事业,共发放数百万元资助金,资助了千余名大专及本科学生;大力支援抗震救灾活动,2008年以来先后向四川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达1000余万元;2018年向社会捐赠3000万元的扶贫资金。
2020年,企业克服生产困难、物流不畅、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在三个月内连续两次总计捐资700万元,资助河南省新乡一中和济源一中两所高中建设数理探索馆,助力教育事业。2021年汛期河南遭遇了暴雨,济源钢铁立刻救援捐助了200万元,向济源美丽乡村建设捐款100万元。改制以来累计实现各类公益捐助6000余万元。
今年,李玉田荣获省第一届慈善之星荣誉称号,也被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十大功勋企业家”荣誉称号。
——勇担社会责任,济钢紧盯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
走进现在的济钢厂区,“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烟囱不见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
改制以来,济钢共投入30亿元,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开展循环利用。创设了“资源减量耗费—生产高效优特钢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再生利用、循环利用”的反馈式非线性发展模式,进行了生产设施环保整体改造。在新近公布的全省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排行榜上,济钢高居第二名。
改制20年,是一个里程碑,纳税100亿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位于济源城西的这座钢铁城,如同“老愚公”一样,正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向着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优特钢精品基地,向着打造百年企业的新目标奋勇前行。
编辑: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