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12:39:17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 | 汤森路透ALB
入围奖项
年度债务重组律师事务所大奖
Insolvency & Restructuring Law Firm of the Year
SSQ二零二二年ALB中国法律大奖入围名单已于近日揭晓。炜衡律师事务所入围了“年度债务重组律师事务所大奖”单元。此次专访中,炜衡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张小炜律师向ALB揭秘了这支“又大又专又强”的债务重组业务团队,并分享了他对于后疫情时代债务重组业务的思考。
困境企业的刚需
从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两年,不少企业陷入困境。张律师告诉ALB,根据他和炜衡团队的研判,债务重组法律服务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刚性需求。
他表示,首先,本次疫情所影响的范围基本覆盖全行业和全部企业,因此,由疫情所引发的债务重组企业类型将更为全面,不局限于以往受特定市场环境影响的光伏、钢铁、教育、房地产等行业;其次,由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数量庞大,有债务重组需求的企业数量也将特别巨大,对司法、律师以及其它机构的资源与服务都将存在巨大的需求。
此外,债务重组业务类型还呈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张律师说:“2007年《企业破产法》实施后,曾经出现过破产受理案件七连降的情形,是因为市场化的破产理念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现在伴随着市场化破产理念的普及,一同被接受的还有庭外债务重组、预重整,这些一起构成了处理债务困境企业的统一债务重组理念。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困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债务重组程序,会体现出庭外债务重组、预重整、破产和解、破产重整、清算式重整等不同的层次。”
律师迎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前述的背景下,专长于债务重组的律师迎来了非常大的市场机遇,但张律师同时也指出,挑战和机遇是相伴而生的,并且,在这一领域,对律师的挑战和要求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对律师专业复合性的要求。” 张律师表示,债务重组的工作内容涉及尽职调查、方案设计、谈判、执行等方面,既要求律师在合同、担保物权、劳动、公司、破产等法律业务领域达到精通的专业程度,也要求律师在财务、税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律师在谈判、协调、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统筹能力。
“具有复合化业务能力的债务重组律师现在是业内的稀缺资源。”张律师说。
其次,由于债务重组项目往往需要律师进行团队化作战,所以,对于团队协同性也提出了高要求。张律师坦言:“特大型企业驻场的律师团队人数可能要达到百人甚至更多,团队负责人律师要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
此外,除了法律服务,债务重组还需要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信托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非法律资源的参与,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生态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债务重组律师的工作越来越接近于投行的工作性质。”张律师告诉ALB。
炜衡业绩
炜衡早在2005年就正式组建了破产重组业务部,深耕至今已有17年之久。张律师用“又大又专又强”来形容这支团队,并解释道,“大” 是指炜衡的规模。炜衡北京总所共有80多名优秀同仁长期稳定从事破产业务,还有近40家分所、4家海外机构,都能及时提供队伍支持。炜衡南宁所、炜衡石家庄所已编入省级一级管理人名册,炜衡上海所、炜衡深圳所、炜衡宁波所、炜衡西安所、炜衡沈阳所、炜衡合肥所均已编入当地管理人名册。这意味着炜衡能够提供相当大规模的专业团队,完成各种类型案件的服务需求。
“专”则是指炜衡一直专注于在债务重组领域的探索,并且已经形成专业化的团队和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炜衡作为发起机构,与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中国破产法论坛”第一至第八届,现已成为国内外破产法律实务与学术交流的顶级平台。
“强”则是指炜衡在债务重组领域拥有强大的品牌。张律师说:“首先,在重大的债务重组案件中,炜衡可以说是‘无役不与’,海航集团、雨润集团、东北特钢、重庆钢铁、广西有色、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重大案件中都有炜衡人的参与;其次,经典案例的办理方面,炜衡所担任破产管理人的北京利达海洋生物馆破产清算、北京理工中兴公司破产重整、北京联绿技术、新奥混凝土公司预重整及实质合并重整、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公司重整4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合计40起破产审判典型案例,这个比例在全国律师事务所中也是名列前茅。”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业绩,炜衡连续多年多次受到包括ALB在内的国际法律服务评级机构的认可。
展望未来
聊及未来发展,张律师表示,炜衡在债务重组领域的奋斗目标是——更大更专更强。
张律师说:“所谓的‘更大’,是指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债务重组业务,让服务更具广度,我们不光要集中力量做好大案件,还要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债务重组服务。‘更专’,是指我们让现有的团队提升专业深度,在品牌培养、工作规范统一、业务分配、团队搭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我们的律师团队更专、更精、更有创造力。‘更强’,是指我们整合炜衡总所及分所的律师资源,完善层次分明、管理得当、工作有序、分配合理的合作机制,提升债务重组工作的质效,努力做出更多精品案件。”
*本文同时还刊登于《亚洲法律杂志》中国版2022年6月刊,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