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08:46:34来源:法律常识
低头深渊丈万千,抬头林石插云间,耳闻对面鸡犬叫,车走还得绕两天……这就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人民法院洒鸡口法庭的法官们,在下乡调解矛盾纠纷时的真实情景。
可这样的情景,不亲身感受一次,便永远无法理解洒鸡口法庭传承至今的坚守与担当。
5月10日,《法治日报》记者随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全省三级法院新闻宣传走基层”活动,走进洒鸡口法庭了解到,这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最高法庭”的地方,在老一辈法官的心中,老法庭位于中山镇最高点,几座简陋的砖房便是法庭的全部建筑,春夏时,风极大,秋冬时,天气极度寒冷。
同时也获得最多荣誉的法庭之一,“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诸多国字号荣誉背后是法官们用双脚丈量着辖区每一寸土地,坐堂于农家火堂旁、彝家村寨里与法同行的艰辛付出结果。
他们虽疲惫却不觉辛苦,仍说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现2名法官、2名助理,年办理诉讼、执行案件600余件左右,巡回开庭高达90%以上,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会有法官来调解,用法治力量守护千家万户和谐安宁。
不管案件大小
法庭都是说理的地儿
这是一个仅有11人的山区小法庭,却管辖着1860平方公里的7个山区乡镇14万人口。一大早,记者从楚雄市出发,驱车3个多小时,经过128公里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的颠簸,来到了位于哀牢山深处的洒鸡口法庭,亲身感受着法官们平凡的工作和生活。
刚步入洒鸡口法庭,正赶上该法庭负责人李瑛正在开庭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
可一开庭,双方便争执不休,在山区法庭,被告和原告方言和普通话混用,互相向李瑛称述着自己的诉求,为了听清诉求,李瑛必须极专注。原告和被告均是教师职业,因长期分居导致纠纷,原告方执着的认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要求法庭判定离婚,被告认为自己很委屈,时而沉默、时而争辩几句,双方律师剑拔弩张,开展着一场法与情的辩论。
李瑛主持的庭审可以用“精彩”一词来形容,即便双方方言和普通话夹杂的诉求十分混乱,李瑛却能十分专业地引导原告、被告双方合理表达诉求、提交证据,其中,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十分专业细致,有时候,原告和被告听不懂法律条文,李瑛甚至会在庭上向他们举例普法。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了解清楚原被告双方诉求后,李瑛宣布休庭,进行调解。
十分钟后,原告被告双方接受调解,一起离婚诉讼案件,随着双方握手言和而结束,“谢谢法官的语重心长。”满面笑容的当事人双双走出调解室,表示今后将互敬互谅,共同经营好婚姻家庭。
“化解婚姻家庭纠纷,要根据不同案件给予不一样的人文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在法律和情理间端稳天平。”李瑛告诉记者,多年来,像这样的小纠纷、小案件、不管案件大小,法庭都是乡亲们说理的地儿,法官就在群众身边,化解着家长里短的小纠纷,发挥着促进和谐、强边固防的大作用。
晕晕乎乎进村寨
“授之以渔”化纠纷
在哀牢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小雨淅沥,时而浓雾笼罩。比起当初背着国徽下村寨,此时的洒鸡口法庭的法官们终于不用攀山越岭,走上7小时去百姓家中解纠纷了,然而,“晕车”依然是法官们彝乡走访必吃的一道“前菜”。
“老人家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身体还不好,做儿女的还能尽几年的孝心是福气呀。”5月12日上午,李瑛带领法官助理李天奋来到中山镇大自雄村调解一起赡养纠纷。
该村一位83岁的老人有5个儿子,却没人赡养老人。村委会了解这一情况后,把老人的儿子请到村委会,同时邀请洒鸡口法庭、中山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调解。
李瑛和司法所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兄弟二人释法析理,经过1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老人的生活有了着落。
巡回开庭、调解、看现场、以案释法……法庭每天的行程,李瑛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面对广袤的7个乡镇,李瑛和同事们总说来一次不容易,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办点实事。
除了办案,他们总要抽空挤出时间给乡(镇)、村调解员讲一讲当地民间纠纷的常见类型、常用法规、调解的方法。同时利用办理的典型案例,配合相关法条进村窜寨进校园入山林解读,潜移默化中,既丰富了法治,也铺就更加多元、广阔的基层纠纷解决的路子。
“晕晕乎乎进村寨,‘授之以渔’化纠纷”是洒鸡口法庭的法官们日常工作写照,长期以来,“法庭成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司法前沿岗哨。”法庭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依托辖区司法所、综治办、村委会调解委员会互动、联动,实现基层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化解在早、处置在小,积极探索在辖区内打造诉源治理“无讼村委会”。其中,中山镇法鲁古村连续9年没有到法院打过官司,这得益于洒鸡口法庭法官们的坚持。
法鲁古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多民族地区,有汉、彝、瑶、白族四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748人。村内地势陡峭,海拔高低差距较大、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2750米,是一个干旱缺水的行政村。这里的村民,时常因为水源、土地产生矛盾纠纷。
法鲁古村村委会主任普金花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洒鸡口法庭的法官们坚持走村入户普法,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提升调解员的调解技能。此外,法官还将电话公示在村子里,只要村民有需要,就能及时联系法官。
下足功夫
让巡回审判巡回一次影响一片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你们知道会给她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吗?”法官、调解员、村委会干部都动了起来,从不同角度分别做起当事人的工作。这是洒鸡口法庭巡回到辖区西舍路镇开庭审理一起婚姻纠纷中的一幕。
西舍路镇是楚雄市最远的山区乡镇,170多公里的环山公路绕山弯盘旋,从高山冲向河谷,再从河谷爬向高山,即便是熟悉路况的驾驶员,单程需5个小时才能到达。
上面这对夫妻婚后不睦,巡回审理中双方就女儿的抚养权争执不休,甚至当着11岁女儿的面吵了起来……
法庭调解中,法官分别与女孩父母耐心沟通,让双方都冷静下来,有条有理梳理情绪,以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重,互相让步;调解室外,法官助理悉心安抚,让年幼无助的女娃感受到爱与温暖。
这天上午,巡回法庭进行了四起“磨破嘴皮”的调解。
简单便饭后,法官并没有休息,紧接着开始了下午的庭审。六点半开完庭,大家又马不停蹄赶到镇政府为晚上的“送法进机关”讲座做准备。
一天的工作井然有序,忙碌和充实让他们心里漾开了花儿……
据了解,洒鸡口法庭与辖区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及村调解组织形成合力,定期参与村委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重点关注失独家庭、婚姻关系、征地拆迁、家庭矛盾等情况,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台账,实现纠纷早发现、早调解。
依照“巡回审判+指导调解+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的工作模式,洒鸡口法庭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在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时,法庭尊重民族风俗,宣传民族政策,切实增进民族团结融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庭坚持开展巡回审判,达到“巡回一次、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同时定期深入基层调解组织开展培训,传授法律知识,讲解调解技能;在学校、村委会、田间地头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增强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能把时间利用起来,山里群众路途艰险、往返不易,我们披星戴月也值得!”14小时,11件案件,通过耐心倾听、释法明理和情绪疏导,终于冰释前嫌。有点时间空隙,李瑛就对身边的法官助理说着办案心得。
久在深山,远离城市的喧嚣,法庭是一方净土。多年来,洒鸡口这个大山深处的法庭,成了楚雄市法院人才培养的摇篮。
走出校门、跨进院门,楚雄市法院人的第一站都是到最接地气的洒鸡口法庭。在法庭工作刚满三年的95后法官助理周晓梅,亲历了法庭的工作、生活,深知坚守基层的不易,更传承了法庭人的品格。离开法庭回到院机关工作的她,一直对那段经历心存感激:“法庭就像家一样,我们一起办案、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我为曾在洒鸡口法庭工作过而自豪。”
“作为楚雄市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机关新进人员一直坚持安排到法庭跟师傅,到审判一线,使他们尽快转变角色,增强群众观念,锤炼司法作风,适应法院工作。”楚雄市人民法院院长景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法庭先后走出“办好每一件案件,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的全国最美公务员段莉萍、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邱德英、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赵建新、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个人杨柏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法庭是联系群众的窗口,干警培训的基地,干部培养的摇篮。这个传统丢不得。”李瑛表示,作为直接“接地气”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庭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干警换了一拨又一拨,案件审执结一批又一批。一直以来,在庭干警无一人违纪违法,保持了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将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