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9:16:25来源:法律常识
近日,市民戴女士拨打本报热线968820反映,此前她为孩子购买了价值6980元、共计104节课的篮球训练课程,目前还有40多节课没上,培训班却通知:要求剩余课程在3月份内上完,否则课程清零且不退款。日前,厦门日报记者就此事进行走访了解。
戴女士告诉记者,2020年8月1日,她在厦门砺卓体育有限公司购买了价值6980元、共计104节课的篮球训练课程,并签署了付费合约,合同有效期至今年1月1日。
“一开始在体育路的室内体育馆上课,从去年9月底开始,孩子就转到体育中心临时的室外场馆上课了,室外场地不仅小,上课时孩子还被暴晒。”戴女士说,最初机构介绍在江头、五缘湾、文化宫及海沧等地共有7个训练点,现在只剩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开课。
此外,排课时间也从周四至周末,变成现在只有周末早晚各开两节课,中途还换好几个教练,导致课程进度停滞不前,孩子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今年2月19日,机构通知她:剩余课程要在3月31日前上完,否则孩子剩余的40多节课将清零且不退款。戴女士说,此前孩子确实有请病假或者事假的情况,但机构并未提醒课程问题,“签合同前,机构还承诺课程超期后也能继续上,直至把课程上完。”
“频繁换教练、压缩排课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正常上课,此外还遇到了疫情、接连下雨等情况,机构也没解释该如何延迟课程使用时间,如今突然要求在规定时间里上完课程,实在是不公平!”戴女士说,她曾与机构协商,但对方态度坚决。
与戴女士一同报班的其他几名家长也表示,他们和戴女士遭遇类似,部分家长表示已向12315投诉。
就此事,记者联系砺卓体育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于先生,于先生表示,签订合同前给家长承诺的“超期能正常上完课”属于课程销售顾问的个人销售行为,销售岗位流动大,他没办法管控,相关说法需要提供具体的文字性材料才能证明。
“按合同规定,因天气、寒暑假停课我们都会顺延,去年因疫情停课48天,每位合同即将到期的学员都会在原有的合同终止期上再延迟48天。”于先生说,部分学员因出勤不高、缺课太多,即使再延迟时间也会过期,“为了照顾部分学员,我们统一将有效期延迟到了3月31日,我们还要招新生,如果还要给学员补上课,公司就没法运营了。”此前公司没有承诺后期不会更换场地和教练,“根据合同,由于不可抗因素迁移至原场馆附近2公里以内场馆,公司无须承担责任。”
于先生表示,针对不同梯度的学员,教练会进行更换,同时教练离职属个人自由,在原室内场馆,工作日里只在周三固定开课,活动课是临时安排的;场馆变更后就只在周末早晚开课了,并在寒暑假正常上课,不存在课时压缩的问题。目前,岛外训练点正常开课,岛内训练点则集中在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训练地点按就近分配。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许东律师介绍,机构销售人员为了促成交易,往往做出高于合同约定的承诺,而消费者一般由于过于信任销售人员签下了合同,此类承诺一般是口头形式,且未写入双方签订的商务服务合同,在发生争议时往往“口说无凭”,引发履约风险。
许东分析,协议已经约定了会员卡的有效期,及有效期届满后课程次数和训练时间清零的明确内容。他建议,消费者应对此类售前承诺保持适度怀疑,签订协议时要仔细查看协议的具体约定。若销售人员介绍和承诺与协议不一致的,应当让培训机构调整协议内容并盖章,对口头约定的内容应及时补充至合同,并应留存好证据,尽量落实纸质合同,如发生争议,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