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04:40:54来源:法律常识
【编者按】本文由作者刘济华授权,“秦安战略”头条号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平民心声”,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小学儿童读物《中华经典故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102个经典故事,700个创意动漫,文字出自著名教育家易中天,绘画出自著名美术家胡永凯。
该系列丛书中,不少插图的人物形象及对话相当低俗,引发热议。根据网友上传的图片显示,书中不少人物形象和对话粗俗不堪,还涉嫌侮辱历史人物。
解读传统文化方式可以多元,适度调侃,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度,过头了就变质。有些插图打“荤段子”擦边球,是庸俗,甚至是恶俗。有网友说:“我是家长,坚决反对这种插图。”大部分家长觉得插画不雅观,不适合小孩看,传统故事和人物不该被抹黑,历史需要尊重。
其中,反响最大的是插画和画中对话,粗俗插画的共性是,借用社会不良现象比喻历史人物。就像孙子犯错了,却去抹黑爷爷,这不仅逻辑不通,而且违背常理。
绘者胡永凯194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研究员,香港新美术学会创始会长。1988年移居香港,1992年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
一滴水可以见阳光,同样,一滴水可以测试其中的毒素。
我们就选一张漫画进行解剖,可以充分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上图将汉高祖刘邦进行了恶意的贬损和丑化,其用心险恶,没有底线。
首先,刘邦是公认的美男子,而且以“美须髯”闻名,而图中对其形象严重丑化,美须髯竟然变成了丑陋的胡子。
其次,刘邦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皇帝,却描写成只会“泡妞泡吧”的浪荡之徒。
再次,给孩子们传递的信息是,“泡妞泡吧”可以成为伟大人物!
作者这样做的真正目的不便揣摩,但造成的后果很坏。
一、刘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1、英俊豁达,心地善良
刘邦外貌隆准,美须髯,面呈龙相。出身农家,且为人豁达大度,性格豪爽,本性善良。
他攻进灞上,秦王子婴手捧玉玺来降。手下将领主张把子婴杀了,他说:“楚怀王派我攻咸阳,就因为相信我能待人宽厚,再说,人家已经投降,再杀他不好。”
当初,他带领一批徭役去咸阳修建骊山陵墓,走了几天,很多人就逃跑了。他把剩余的人召集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愿意走的话,就逃命去吧。我们的人数已经不够了,估计到了咸阳,大家难逃一死,不如大家现在就此散去吧。”明知放走徭役是死罪,刘邦却把他们放了,这等大事不是一般人所能干出来的。当然,除了善良和仁慈,还有勇敢和担当。
他无畏于世俗、无愧于黎民、无违于本心,这是真正的仁义,真正的良善。
2、独立思考,志向远大
刘邦从小就厌恶种庄稼,他有非凡的理想,曾经的偶像就是信陵君。
在秦都咸阳服徭役时,见到秦始皇出游的气派场面,他发出感慨:“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充分看出,他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有生当作人杰的抱负。
3、虚怀若谷,善听建言
在和秦军交战中,他用郦食其策,攻陈留,破秦军,得粟。
他采纳属下的建议命人守函谷关,占据有利地形。
在论功行赏时,他听从关内侯鄂千秋进言,顺理成章地将萧何排在首位,并奖赏了敢于进言的鄂千秋,加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在商定都城时,身边大臣都是关东人,劝刘邦定都洛阳。
当时,一个叫娄敬的士兵,正去西北戍边,路过洛阳,听说此事,就向自己的将军求助,给刘邦提建议:“都关中。”刘邦对此有疑虑,张良赞同娄敬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刘邦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定都关中,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4、顺应民意,体恤百姓
刘邦军队进了咸阳,皇宫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后宫美女数不胜数,面对如此境况,有几个男人能把持住?刘邦胸怀江山,定力超群,在樊哙、张良的提醒建议下,严明纪律,严令手下不准抢劫,不得淫乱,不得骚扰百姓,封了仓库,回到灞上。召集咸阳附近各县的百姓,对他们说:“你们被秦朝残酷的法令害苦了。我跟诸位父老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父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必惊慌。”正是如此体恤民众的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百姓拥戴。并令吏人仍守旧职,同时拒绝秦人犒劳,不扰民众。此举大得秦人称颂,赢得民心。
平定天下后,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徭役减轻人民负担,“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解放生产力,迅速振兴国民经济。
他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深知民间疾苦,了解商人的贪婪,所以,有意压抑商贾,改善民生。
5、知人善任,重用贤能
称帝后,他宴请群臣,叫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和项羽进行比较,说说他为什么能赢,项羽为何失败。面对群臣的发言,大多数当然是说恭维话的,他并没有完全认同。他富有自知之明,中肯地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广纳贤才,征召天下“贤士大夫”到京师任职,共同治理国家。
他深谋远虑,善于用人,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6、闻过不怒,知错即改
他早年放荡不羁,轻视儒生,称帝后,仍认为读书无用。儒生陆贾在他面前必言《诗经》、《书经》。他不耐烦,陆贾据理力争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后来,他接受陆贾的观点,并对他说:“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命陆贾论述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共写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刘邦,他无不称赞,称这部书为《新语》。
7、完善制度,重视法律
他注重制度建设,具有超前的法律意识,深知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从建国开始,建立完善的制度,定律令,定军法,定历法,定礼仪,定度量衡。
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统治效果。
鉴于全国新形势,他感到:“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令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萧何在保留《秦律》六章的基础上,补充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章,史称《九章律》。
8、看透人生,直面生死
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他为流矢所中,伤得很厉害,病情恶化。吕后请良医医治,他询问病情,医生说:“病可治。”他并不高兴,还训斥医生:“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不愿治疗,赐医师五十金,令其回家。很少有帝王不贪恋帝位,不惧怕生死的,而他却坦然面对。
9、深谋远虑,遗训安邦
去世前,他召集众臣,杀白马立誓:“从今往后,非刘氏子孙不能称王,没有巨大功劳的也不能封侯,如果谁违背了这个誓言,那么天下人都可以起来诛杀。”为了大汉不再重蹈覆辙,让权力都掌控在刘氏子孙手中,也为了防止吕雉篡政,他先给群臣打了“预防针”。正是“白马之盟”稳固了汉室江山。
在他弥留之际,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他说:“曹参可。”吕后问还有谁,他说:“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再问,他说:“这以后,也不是你会知道的。”
10、年少轻狂,瑕不掩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不足或缺点,刘邦也不例外。
客观地说,刘邦年少时不喜欢读书,也不喜农事,却喜欢喝酒。其父太公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哥哥。这句太公训斥刘邦的话成了历史上许多人攻击刘邦的注解,也成了给刘邦冠以“无赖”形象的证据。其实,哪个小孩子小时候顽皮时没被父亲责备过?许多伟大人物都被父亲严厉训斥过,这根本不能成为抹煞他丰功伟绩的佐证。他不喜欢农事,是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并非平庸之辈。刘邦之所以成为别人眼里的无赖,根本原因是他是有志向有理想,所以显得另类。
喜欢喝酒,并非一无是处。正因为善于交际和饮酒,他有很多挚友,比如萧何、曹参、夏侯婴等,这些人对他后来打天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邦并非一些野史上讲的是不学无术之人,他弹琴自编自唱的大风歌很有文学价值。“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何等的豪迈!
他吟唱的《鸿鹄歌》同样用意深邃。“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面对非常宠爱的戚夫人,他表达了对更换太子的无能为力和对戚姬的难为情。
反观项羽,兵力本来比刘邦强大,但进入咸阳后,杀掉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自称西楚霸王,俨然天下共主,分封群臣,大肆掳戮,放纵下属抢掠奸淫,怨声载道。还背信弃义,先尊怀王为义帝,后遣英布将其杀害。目光短浅,狭隘自私,刚愎残暴,无恶不作,自大寡谋,失去民心。
二、汉族的由来
汉族又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悠久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来源于汉朝。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慢慢成了“四个共同”的族群。(即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文化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从此,生活居住在中原的族群自称为汉人(汉族或者华人)。
随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人成型,凡认同汉文化并被汉化的人都是汉人。
汉族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多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汉化过程。不断吸收同化别族,也被他族同化,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汉族体系。事实上,汉族是多元一体种群人口的结合。
三、汉语的由来
汉族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等也基本使用或转用汉语,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转用或兼用汉语。
当然,汉语和汉朝有关。为什么不叫秦语、唐语?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
秦朝建立后,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规定了统一的文字。但是,秦朝时间太短,原六国百姓对秦国的认同很低。
汉朝国力强盛,民族交流,统一中国后,经过几百年的逐渐融合,中原不同地区的人们逐渐认可了统一的身份,即大家都是汉族。民族融合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语言随之融合,汉语逐渐成为各地的通用语,虽然各地方言始终存在,但都属于汉语的范畴。
中国话之所以叫汉语,主要在于汉人的文化共同体形成于汉朝,而不是秦朝或之后的唐、宋等时期。
四、一些伟人、名人对刘邦的评价
陆贾: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班固: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陈蕃: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
司马炎:昔汉祖以知善任,克平宇宙;推述熏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熏,藩翼王室者也。
刘渊:昔我太袓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道迈三王,功高五帝。
李世民: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白居易:高皇帝将欲戡时难,拨祸乱,乃耀圣武,奋英断,提神剑于手中,斩灵蛇于泽畔。何精诚之潜发,信天地之幽赞。卒能灭强楚,降暴秦,创王业于炎汉。
王安石: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
苏辙: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张居正:高皇帝以神武定天下,其治主于威强。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乾隆:天道远,人事迩。沛公仗义而西,三章之约,炳然应天顺人。
王正: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
梁启超:汉高祖刘邦为伟大人物。
吕思勉: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昔时民族国家,混而为一,人因以一朝之号,为我全族之名。自兹以还,虽朝屡改,而族名无改。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胡适:汉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间疾苦,是中国帝王中了不得的人,是个不易有的人物。
范文澜:汉高帝在位七年,规定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给盛大的汉朝奠定了基础。
约瑟.汤恩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不仅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而且是一个开创汉人盛世的伟大的先行者,使汉族强大于历史民族之林,使汉文字、汉语言千秋万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事实上,汉朝对国人的深刻影响深入到方方面面。
刘邦有这么大的功绩,成就了汉人的伟大,成就了汉语的伟大,却竟然被满口讲汉语的汉人无良子孙所污蔑,不仅是文化的耻辱,更是社会的悲哀!
许多人会在大众长期的追捧和簇拥下迷失自我,走向癫狂,会在无数拥趸的崇拜和赞扬声中膨胀和飘魂,从而自以为是,脱离现实。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数典忘祖,更不能干有辱祖先的事,尤其是自诩为文化人的知名学者!
当今,教育文化领域已经被外部敌对势力渗透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后果相当严重。比之军事汉奸,文化汉奸更具迷惑性、隐蔽性,危害更大。
对汉高祖刘邦的恶意贬损,就是对每个汉人的羞辱!
羞辱汉高祖,不仅对不起“汉族”,更有辱“汉语”!
凡为汉族者,凡讲汉语者,对这种辱没祖先的恶劣行径无不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必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