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00:48:56来源:法律常识
央广网北京8月18日消息(记者郭佳丽 汪宁)近日,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在其运营的微信小程序“YH永辉生活+”中,对每笔订单收取1元钱包装费,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8059.2元,罚款3万余元。很快,永辉方面在官方微博中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诚恳接受并立即整改。
记者近期对国内其他一些知名外卖平台的多个商家调查发现,外卖打包收费问题远不止永辉公司暴露出来的这么简单。
同等的包装物 不对等的打包费
奶茶品牌“蜜雪冰城”自称拥有上万家门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在北京,记者通过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随机选择了几家蜜雪冰城饮品店分别下单,发现在同一订单中,每选一杯饮品,都会自动产生约1元钱的打包费或包装费。记者最后分别在这两家外卖平台的蜜雪冰城线上门店下单,选购了珍珠奶茶和杨枝甘露两种饮品。这两家外卖平台生成的订单显示,同样的饮品总价均为19元,其中珍珠奶茶售价7元一杯,杨枝甘露9元一杯。此外还要收取2元打包费和1元配送费。
蜜雪冰城饮品外卖产品及订单(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
随后,记者找到了这家提供外卖的蜜雪冰城线下实体店,同样购买了珍珠奶茶和杨枝甘露两杯饮品打包,不但没有任何打包费用,而且珍珠奶茶售价仅6元一杯,杨枝甘露卖8元一杯。和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上的售价相比,每杯售价都便宜了1元钱。购买同样的两杯饮品,在蜜雪冰城线下店实际花费只有14元。
蜜雪冰城线下店产品及账单(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
据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订单显示,蜜雪冰城外卖比线下实体店多收的5元钱,除了每杯饮品多出的1元(合计2元),还有1元的配送费和2元的打包费(注:纸质单据显示为餐盒费1.98元)。
记者注意到,这三份来自同一家蜜雪冰城店的珍珠奶茶和杨枝甘露饮品,不论是从线下实体店买来的,还是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订购的,其包装物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普通的塑料杯子和袋子。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蜜雪冰城同款奶茶杯,每个杯子的成本在0.2元左右,每个塑料袋根据不同规格,价格在0.1~0.3元不等。
某商家:打包费名目由外卖平台设置
事实上,作为这种预包装食品类的饮品,塑料杯是最基础的产品包装物,线下店打包销售时分文不加,然而到了外卖平台,一杯售价几元钱的饮品,竟然多收了近1元的所谓打包费。在整个商品售价中,打包费占比高达10%以上。
记者随后又对周边其他几家蜜雪冰城分店进行了调查,发现额外收取打包费的情况如出一辙。其中一家店的店长告诉记者,客户在外卖页面中看到的“打包费”或“包装费”这一名目,实际上都是由外卖平台设置,系统自动生成的,他们作为商家无法取消,但打包费和商品售价的具体数额,则都是由蜜雪冰城总公司统一制定,全国都一样。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不仅仅是蜜雪冰城,其他一些制售奶茶等预包装饮品的商家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无论在实体店还是在外卖平台销售的产品,其包装材料几乎都是一样的,然而在外卖平台销售的时候,每个单品却要多收取一份打包费。这究竟是外卖平台设置的“打包费”无法取消,还是外卖商家对消费者的一种变相收费?
对此,美团外卖客服人员的解释是,出于国家限塑令条件下,商家需使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对产品进行打包,于是设置了“打包费”这一收费项目。但具体费用数额由商家根据所使用包装的材质和成本来定。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家收取的打包费与实际包装材料成本费价格相差较大或收取太贵,可向平台进行投诉。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宝莲认为,奶茶饮品类的商品,其包装本身就涵盖于商品价值之中,到店消费与外卖消费提供的餐具并无区别,若收取多份包装费,最终进行统一打包,使得消费者支付了额外的金额,却不能得到对等的服务,那么额外收取打包费的行为则违背了公平合理的交易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对商品或服务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违背消费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服务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面对此种情况,消费者有权向商家或平台提出投诉,要求取消相应的费用设定。
菜品叠加收取打包费 背后暗藏玄机
在美团外卖,记者随机选择了5家杨国福麻辣烫店,有3家店只收取2~3元汤底打包费,另外两家则根据所选菜品累计叠加收费。其中一家店铺汤底打包费3元,此外,每增选一种菜品,打包费会增加0.2元。记者注意到,在这家店里,菜品不同,打包费也不一样。当记者选了“笋尖”这个单品后,打包费竟然增加了1元。
打包费会随菜品增加而累计增多(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顾客截图)
随后,记者在这家杨国福麻辣烫店下单,参与“满45减22”的活动后,实际支付24.02元,其中包含了4.6元的打包费。记者收到外卖时发现,所点的这些菜品最后只用了一个餐盒和包装袋进行打包。据商家透露,这样包装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但事实上,商家通过菜品叠加收取打包费的设置,一份外卖多收了几元的所谓打包费。
那么,原本用一个餐盒就可以打包的菜品,这家杨国福麻辣烫店为何要叠加收取打包费用呢?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这家店的店长,据他透露,打包费确实应该只收取“餐盒、包装袋”这些费用,但根据菜品累计、叠加收取打包费也是不得已行为,这与商家参与的平台满减活动有关。为了获得外卖平台的流量补贴,使店铺能有更多曝光,商家必须参加平台的满减活动,但现在外卖满减力度大,平台扣点多,如果不这样设置收取打包费,到手后就没多少钱了。
至于为何不同菜品的打包费会不一样,这名店长告诉记者:“笋尖太贵了,上货30多一斤,我们外卖笋尖售价低,给太少了还不好,没有办法才这样设置的。”
在记者下单的这笔外卖交易中,商品虽然标价46.02元,但是商家一旦参与满减活动后,就必须根据外卖平台制定的规则,承担包括参与平台满减活动的20元、配送费2.25元,以及每单都需要扣缴的平台服务费,即技术服务费1.52元和履约服务费3.3元。最终,商家的实际收入为18.95元,相当于打了四折左右,这个折扣力度基本上已经触及餐饮行业的成本红线。
商家参与外卖平台满减活动需要承担的成本(央广网发 被访者供图)
这家杨国福麻辣烫店的店长后来承认,商家参与平台满减活动时会预判一下自己能挣多少钱。当菜品标注的单价较低或平台满减力度过大而无法盈利时,会适度地给每样菜品加上打包费,使整体获得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外卖平台系统页面上设置的所谓“打包费”,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包费。
随后,记者又对饿了么外卖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
在饿了么外卖平台,记者随机选择了3家烧烤店。在其中一家店铺下单时,每选择一份商品便增加0.3~1元不等的包装费,点完3份菜品后,记者支付32.9元,其中包装费共计6.3元。在整个消费金额中,打包费占比高达近20%。
该商家客服告诉记者,之所以每份商品累计叠加收取包装费,是因为不同口味的烤串要分开包装,有锡纸、包装盒等包装的成本在。
一份烧烤外卖的包装袋、锡纸、塑料餐盒等(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
记者注意到,该店其中一份10串起购的牛肉烤串,需收取包装费5元,而这10串烤串会放在一起用锡纸包装。面对记者的质疑,商家客服辩称,该店是一家连锁烧烤店,具体收费项目由总公司设置,自己无法更改。
10串牛肉烤串的包装,打包费5元(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
在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这种和上述烧烤店外卖所用包装物类似的打包盒,一个价格不过三毛钱左右,一米长的锡纸才卖两毛多钱,一次性筷子一双成本也就一毛钱,整个打包物料成本加起来都不超过一块钱。然而外卖商家却通过所谓的打包费名目,一份外卖轻轻松松就能多收好几块钱。
小额打包费累计起来的巨额收费问题
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超过4亿人,按照40%左右的使用率,活跃用户超过1.6亿人。一份外卖打包费一般都是1~10元钱不等,粗略计算就已经是几亿元的收费项目。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空间,一些商家巧立名目变相增收所谓“打包费”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通过对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一些商家调查后发现,不管是同样包装的产品额外加收所谓的打包费,还是本来用一套餐具就能打包的菜品,结果点的越多打包费就越贵。总而言之,一些商家无非是想通过外卖平台设置的打包费名目,变相收费进行牟利,或者利用多收取的所谓打包费冲抵一部分参与外卖平台营销推广活动所要承担的费用。在替外卖平台赚钱的同时,商家也获取了自己想要的客户流量补贴。
最后,饿了么外卖平台在线客服承认,商家在参与一些满减力度比较大的活动时可能无法获得利润,的确会在包装费中进行一个补偿。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包装费不根据包装成本的价格计算,而根据菜品加钱计算,其实这是定价机制不透明,是不合理的。若线上和线下销售的产品属于同样包装,但线上未提供额外的包装服务,却收取了包装费,也是不合理的,涉嫌价格欺诈。如果每一个菜品都收取一个打包费,最后却使用了一个打包盒,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反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