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同的律师好吗,最近的律师楼

时间:2022-12-12 14:08:24来源:法律常识

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之前基本没有听说过的,关于律师突然意外离世的消息,越来越多。不光是有自媒体统计的十天里5名律师猝然辞世、1月内9名律师病逝、短短一个月8名青壮年律师病逝等自身疾病导致,更多了很多律师自己选择离世的新闻。

又见年轻律师坠楼...律所,是一个不讲“劳动权益”的地方


本月中旬,法律圈都在流传消息,重庆一位年轻律师,因为进账少负债多,压力过大而跳楼身亡,留下了没有工作的爱人和四岁的女儿。之后不断转来更多的指向性信息:从业9年,年仅32岁,某政法大学毕业,具有法学、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

消息引发热议之后,所在的律所才发布《讣告》称,系到楼顶晾晒衣物不慎摔下意外身故。从留言看,律所的解释,引来了诸多的质疑声。这个法律新闻已经过去数日了一直未写,其实是不想又被人指责是什么贩卖焦虑刷流量。可是,这样的新闻一而再的出现,并没有多少人深思成因。

之前的8月底本月初,就职于国内一家顶尖“红顶圈”律所、具有人大本科,清华法律硕士学历的年轻律师被辞退后的跳楼自杀身亡,因为其姐姐和研究生导师的发声质疑,实实在在的冲上了热搜。事后人们赫然发现这家律所领导的“谈纪律”上有:“工作日早上9点30分人员基本到齐,10点之前已经干得热火朝天,晚上依旧灯火通明,战斗力不减;周六白天绝大部分同事在办公室奋战,周末工作已成常态;....."的工作要求。

有人将律师突发疾病去世、自我选择离世,更有近期研究生学历的律师,因为经济拮据凌晨去盗窃街边茶室的新闻传来,很多人给出的解释是哪个行业不难,只是没有人关注罢了。可是,如此突然、密集的爆出这么多从业人员去世的消息,是否跟行业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关呢?

通常,当一个行业欣欣向荣时,不断扩展的业务境遇就能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物质回报,即使存在着普遍性的行业性问题和制度缺陷,也可以被掩盖和被人忽略,可一旦遭遇到了行业性的发展瓶颈或困难时,这些行业性的问题,就会集中性的爆发出来,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行业内风险抗击力量最弱的年轻群体。

这个规律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行业,律师行业,也不例外。所谓的抗风险性,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制度性保障,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保工时等劳动权益保障。

可惜的是,在天天要求别人保证法律权益的律师们、律所们,即使是行业内的顶级律所、律师,几乎没有重视自身和律所内部劳动法律规定遵守的。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风气,进而让很多从业者甚至排斥劳动法在律师行业内的适用。

打开所有的APP,凡是涉及法律圈现状的文章,几乎都有实习律师叫苦的留言,而且越是行业内的顶尖律所,实习律师的遭遇越是悲惨。不仅招聘启事上的月薪数万,会受到层层的盘剥和克扣,而且工作任务是无休无止的加班加点,强大的招聘宣传和众多的竞争者,又让这些实习律师不敢轻言放弃。

更有各种带队律师传输各种“都是这么过来的”、“年轻人就是要吃苦”、“未来职业前景是光明的”等等职场PUA。这种环境的极致,有律师、律所打出了实习律师应提供无偿劳动、肯传授本领已经是回报的招聘启事,甚至有律师称拜其为师还要缴巨额费用。

在一些律师看来,律师行业就是自由职业者,挂名律所不过是法律规定不得已而为之。案源是自己凭人脉承揽的,工作都是自己做的,社保费也是自己缴纳的,自己团队的工作人员也是自己养活的,凭什么要受到律所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

在一些律所看来,所里的案源都是律所领导、资深律师名义创收的,理所应当的应该掌握其他人员的分配权,所谓的文书草拟、合同审核、应诉答辩,不过是可替代的工作,除非是授薪人员、工勤人员,其他人员本就不是律所的必须养活人员,让他们自收自支就行。

在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法律法规规章上,律师行业一直处于法律模糊地块。尽管按照社保法律的规定,律师、实习人员及律所其他人员,必须以律所为用人单位参保社保,但到了行业法规上,并未承认律师跟律所之间属于劳动用人关系。律所的法律属性,有说是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有说是非法人合伙组织,刻意的回避律所的经济营利性。

这样的管理模糊、属性模糊,导致了一旦发生律师跟律所之间的争议,法院的司法裁判标准也莫衷一是。有的法院裁判属于劳动关系,有的裁判不属于劳动关系,有的则根据不同律师的工作性质确定法律关系。

又见年轻律师坠楼...律所,是一个不讲“劳动权益”的地方

不可否认,从无到有,特别是法治建设的提出,律师行业在仅三十年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全国律师从国家工作人员剥离后,发展成了60多万人的庞大就业群体,后面还有每年全国十几万法律毕业生作为预备队。但是,关于律师行业内部管理的法律定位和法律属性,却一直没有明晰起来,不客气的说,基本处于混乱状态。

年轻律师被辞退后选择自杀,有律师文章提出,不是律师最擅长教人维权,主张维护公平正义吗,为何轮到自己,就宁可被挤压到选择自杀,而不进行法律维权,哪怕是公开谴责也好啊!“如果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那就仲裁、诉讼、投诉、诉诸媒体。学法律是为了用,给自己打几个官司练练手,还增加了一份当事人体验。”

以上这位律师没有认识到的是,如何是一个行业长期存在的普遍性的混乱和问题,时间久了,也就按照这种模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利益模式和既得利益者,想要出来叫板这个模式,会不会成为既有规则的破坏者?一旦被定义为行业的搅局者,还能为整个行业所容吗?现实中,六个月之内找不到律所接收而被吊销执业证的律师,不是一个两个了。

有律师在留言区写到,很多出现在这个行业内的问题是结构性的,既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运作方式相关,也与社会对律师的认识、对年轻人的认识、对人的本质和尊严的认识息息相关。我比较悲观,我不期待短期内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一个连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都无法达到的行业,出现“包身工”一样的遭遇,还奇怪吗?在经济下行到足以影响所有行业状态的大背景下,一个法律定性不清、竞争秩序混乱、大多只求各自经济创收的行业,出现接二连三的猝死事件,还是意外吗?今年的法考人员,又创了历史新高,留给律师们的,未来将是怎样的竞争环境!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刑事案件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打官司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