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15:31:42来源:法律常识
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虚假借款项目,提供虚假担保;200余人受骗
新京报讯 (记者左燕燕)2016年间,时年46岁的全海晖伙同他人,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虚假借款项目、提供虚假担保等手段,骗取钱款共计890余万元。
2017年12月12日,因涉嫌集资诈骗罪,全海晖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法院判处全海晖有期徒刑十四年。
因不服一审判决,全海晖提起上诉。记者昨日获悉,今年6月25日,北京高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全海晖的上诉,维持原判。
200余人受骗 钱款共计890余万
2017年12月12日, 全海晖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检方指控:2016年间,被告人全海晖伙同他人,以中投慧德(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慧德公司)的名义,与某信息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息技术公司)签订《担保合作框架协议》,利用该公司运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虚假借款项目、提供虚假担保等手段,骗取200余名被害人钱款共计890余万元。
2016年12月20日全海晖被抓获归案,2017年1月27日被逮捕,后羁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案发后,信息技术公司垫付了应向投资人支付的投资本金及利息。
因集资诈骗罪获刑14年
2018年2月11日,北京二中院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认为,全海晖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编造虚假事实,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项目及担保事实,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鉴于全海晖系初犯,对其酌予从轻处罚。
法院因此认定全海晖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30万元;责令全海晖退赔890余万发还信息技术公司。
庭审中,全海晖辩护律师称,本案涉及的行为系单位行为,非全海晖个人行为。
因不服一审判决,全海晖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自己并不构成集资诈骗罪,一审认定的事实与实际不符,量刑过重。
北京高院认定,全海晖集资诈骗数额890余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且造成其中大部分款项不能追回。一审法院在法定量刑幅度内已酌予从轻处罚,且量刑适当。
2018年6月25日,北京高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全海晖的上诉,维持原判。
■ 案情
做假房产项目、报表从互联网平台骗贷
全海晖在侦查阶段及庭审上供述了自己实施诈骗的过程。
全海晖最初在福建福安老家教书,期间炒股,办厂赔了大概1000余万元后,2012年底来到北京。
2015年,全海晖利用虚假的房产抵押、投资项目、公司的财务报表等,给信息技术公司的风控经理李某1%的好处费后,拿到了第一笔贷款。成功之后,为了挣更多钱,他开始自己成立担保公司,并继续与李某合作。
2015年下半年,全海晖利用曹某、樊某身份证注册了营业制造,公司的名字定为中投慧德公司。用公司担保借款人,通过信息技术公司网络平台借款,全海晖负责全面工作,公司其他人负责找借款人,办虚假的借款手续。
在使用虚假信息先后贷款370万元后,全海晖等人分到了约90余万元。
2016年2月,全海晖约李某商谈,由中投慧德公司担保,通过信息技术公司平台挂标,进行贷款。找到借款人后,由借款人出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真实的手续,全海晖等人做假房产及项目手续、报表等假手续,贷出来的钱和借款人按比例分配,借款人不用还款,由全海晖及其团伙还。
“借款总额由平台拿走10%,还有百分之几的服务费,再给李某百分之几的好处费,给借款人10%。”全海晖供述称,他们分得剩余的70%左右。
2016年3月至11月间,全海晖等人共计贷款1500余万元,除去平台拿走的100余万元,共分得1300余万元,其中分给借款人100余万元,还款400余万元。后来因平台提高了要求,全海晖等人花费200余万元买了三套房作担保。租房、吃住、开支等日常花销共计100余万元,喝酒、唱歌、旅游等花了几十万元。
全海晖等人给了李某约50万元的好处费,“他知道我们提供的贷款手续都是虚假的,我们之间心照不宣,为的就是能从平台顺利骗取贷款。”
“2016年11月,钱怎么也还不上,只好跑了,我到宁德市霞浦县躲了起来,我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和他们联系,”全海晖称,其他人拿到钱后,都把钱投资出去,但没能挣回来,其余的钱,都是维持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