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有什么专业术语吗,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我们还有多少机会

时间:2022-12-16 14:55:27来源:法律常识

导读

司法部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中提到 —— 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 4.2 名。

可以预见的是,律师人数规模正在不断增长,未来会有更多人进入律师这个行业。不论你是新入行的,还是已经浸泡在这个行业中的,都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如果你想做法律科技创业,你还会发现各个赛道上已经有很多玩家,它们已经存在很久了,有一定名气,这意味着你要独立杀进一个非常拥挤的市场。

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我们还有多少机会?

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一共 4309 字,聊了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些细节:中国律师业的现状、客户需求路径、服务环节优化、自我迭代等等。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或者正在成为一名律师,亦或者只是想要了解律师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耐心看完,这大概需要花费你 5 分钟的时间。而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梳理与写作,这些一定会对你当下的处境有很大的启发。

同时,梳理与写作的过程本身,也带给了我无数新的认知,我相信这 5 分钟,一定能够给你带来超出预期的收获。

1. 中国律师业,一个拥挤的市场

律师这个行业,是一个拥挤的市场。

司法部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中提到 —— 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 4.2 名。

可以预见的是,律师人数规模正在不断增长,未来会有更多人进入律师这个行业。不论你是新入行的,还是已经浸泡在这个行业中的,都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如果你想做法律科技创业,你还会发现各个赛道上已经有很多玩家,它们已经存在很久了,有一定名气,这意味着你要独立杀进一个非常拥挤的市场。

但这还不是最拥挤的地方。

不论是你是做律师还是创业,真正拥挤的是这个市场 —— 客户的时间。

一个企业主或一个普通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衣食住行和工作占据,而法律需求只会在问题出现后产生。

换句话说,客户对法律的需求本身就很低频,律师要面对的,是在用户的刚性时间里,切下一块相对固定的时间。

而且,法律服务与普通商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客户买了A就不会再买B。

比如一个女生可以同时拥有N支口红,但当她遇到一个法律问题,找了A律师就不会找B律师。

这就是法律服务类产品和普通商品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这是一个拥挤的市场。

那么,拥挤的地方,真的就没有机会了吗?

2.拥挤,往往是没有差异化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经说过一个例子:对于共享单车来说,不同颜色的单车差别很大吗?

也许你会说有差别,有一个颜色的车我会骑得特别顺。那如果让你跑 500 米以外才能用上那个颜色的车,你会跑到那里吗?

张泉灵说,大概率不会。因为 500 米是一个人心理界限的一个顶值,如果过街天桥超过了 500 米,80% 以上的人一定会横穿马路。

所以共享单车这个市场,不仅要讨论差异化,还要讨论一个事情,就是这个差异化是不是有壁垒的,对用户是不是有意义的,值不值得你跑 100 米、300 米、500 米?

同理,如果我们只看到律师人数的快速增长,那机会确实是少了。但「成为律师」,这是差异化吗?这个差异化是对客户是有价值的吗?

用现在的话说,虽然律师多了,但好律师还很少,而且在中国律师业中,好律师似乎也没有一个标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个数字:2019年,服务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3.9%,超过一半了。

这一半多的经济,用传统的逻辑可以解释得了吗?体现在律师行业是怎么样的?

雕刻时光的创始人之一 —— 赵珂僮写了一本书:《极致服务指导手册》,书里提到了关于服务的逻辑,看了很受启发:

“工业的逻辑:价值产生于交换。企业生产产品(价值),然后将其成果传递给顾客。而服务的逻辑是将顾客纳入价值体系,价值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顾客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与商家一起创造出来的。”

因此,做律师,其实没有什么懒可以偷,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和壁垒。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和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为客户创造真实持久的价值。

有两个方向:“往下挖”和“向上长”。

3. “往下挖”

我在《融了4亿多的Atrium都倒了,法律科技创业还有前途吗?》中提到一个观点:律师需要承担一笔巨大的成本:交易成本。

往下挖,就是重新梳理客户的需求链条,然后从中发现可以改善的环节。

我们可以搭建一个金字塔,设想一下,客户遇到一个法律问题,他的需求会分为几层?

首先得找到专业人士,「律师」应该上场。

因为律师就是法律的专家,比如一个好的商事律师,他就要给你最合适的文本。

那什么样的律师才能提供最合适的文本呢?比如客户准备到科创板上市,那你就得提供符合科创板规定的文本。

律师的下一层是「研究员」。

研究员的职责,就是及时捕捉到资本市场的动态,深度分析监管新规,为律师提供智力支持。

再往下是什么?

研究员的下一层是「客户经理」。

他需要清晰地知道客户真正需要什么,准确理解客户的意图,因为客户极有可能表述不清楚。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印象,你说第一遍的时候,客户往往会反问你几个问题。

为什么?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没有专业背景,他对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是逐步提高的。

所以当你说出专业术语后,他就会反问一堆问题。如果他没问你,他很可能心里带着疑惑,你就没有真正准确掌握用户需求,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可能也会产生问题。

再往下是什么?

客户经理的下一层是「内容运营」。

真正要做律师一定要挖到这一层,因为这涉及到案源的问题,尤其是低成本获客的问题。

一个好律师,应该同时具备以上多种能力。

当我们清楚客户有这么一个需求路径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

以下用“股权激励”业务大概举个例子。

1)有些事情明显开始早了

客户的认知是要经过一定教育才能达到的,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希望客户看到我们写的文章、做的物料,就能 get 到我们的专业性呢?

现在很多律师做公众号,做内容营销,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但总是效果不好,背后的原因可能就是讲的太专业了,太专业的文章一般人看不进去,所以无法传递专业价值。

你不应该希望客户在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 VIE 架构”,你也痛苦,他也痛苦,还没效果。

2)有些事情明显开始晚了

很多公司的 CEO 都想做股权激励,有一部分人是觉得很简单,自己就做了,但做到后面发现很复杂,又要进行补救或调整,另一部分人总感觉很复杂,无从下手。

换句话说,法律问题的重要性和实操方法,往往是客户碰壁了才知道的,所以大众对很多法律问题的认知一直不高。

为此,我们做了《股权激励自检清单》,还上线了智能推荐系统,提前给客户建立对股权激励的认知。

教育市场,也是法律业务的一部分。

3)有些事情市场特别有需求,但开展的特别少

每个律师都会遇到客户蹭免费咨询的情况。

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客户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先从亲朋好友问起,也可能是他的需求很轻,或者重要但不紧急,所以他不想为此付费去咨询律师,因为咨询费用挺贵的。

对此,很多律师希望通过写文章来解决,但是大部分的文章讲的很专业,也没有场景。

比如讲「社保」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介绍社保知识,但很多人遇到的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入职一直没交社保,要求单位缴社保,单位不交,我提出辞职,单位又不批准,怎么办?”

对于这种问题,大多数文章都解决不了,因为不是单一场景,检索难度大;免费咨询可以解决,但不可持续,因为这会占用律师的带宽,时间成本就是律师最大的成本。

怎么办?

拓展解决方案型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选取被问到频率较高的问题,做成文章或宣传物料。

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输出内容,并反复打磨,这就是内容“产品化”,当以后你被问到这个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内容来回答。

但是,每个律师接触的客户是有限的,而且量很小,如何快速获取客户的真实问题并输出内容,单靠自己难度太大,可能需要发动律所、业界的力量,甚至跨行业的合作也会兴起。

事实上,知识服务平台「得到」已经上线了「得到锦囊」产品,知识社区「知乎」、「知识星球」也一直在沉淀解决方案型内容。

未来的竞争,或许并不来自行业内部。

4)有些事情一学就有用,但很少有人给工具

股权激励业务看起来简单,成单之后马上就可以开始实施了。但很多公司都是让 HRD 来管理股权激励,HRD 很头疼,不知道怎么操作。

我们给一个特别好用的工具,就是股权管理系统,把线下的流程搬到线上,HRD 根据系统的提示就可以完成股权激励的管理工作。

HRD 可以按照系统的指引,完成“创建公司——建立期权池——创建激励计划——设置成熟/解限条件——授予——发起/同意行权——发起/同意回购”整个闭环流程。

只要使用这种 SaaS 工具,HRD 就不可能不知道怎么操作。但放在以前,律师就得持续辅导,甚至亲自上阵,耗时耗力。

当然,如果只是律师个人,研发系统成本高,那么制作服务操作手册,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所以你看,一个如此垂直的法律业务,也有这么多可以迭代的空间。

4. “向上长”

拥挤的市场里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不断往上长,变成最高的那棵树,一马平川。

那么,怎么往上长,要做到什么样的水平才叫长得足够高?

客户找律师,都喜欢找资深的、专业的。

但这个描述是模糊的,每个客户说的“资深”、“专业”可能都是不同的,而且行业内也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比如“资深”可能意味着:

1)大所背景

大部分律师都是依附于律所的,所以客户也很容易根据律所来选律师。

在我们法律人眼里,律所可以分为红圈所、规模所、精品所、个人所,但客户并不在法律圈子里,他对律所的认知可能只分为全国知名大所、地方知名大所。

在大多数时候,「全国知名大所」、「最高院出身」等等,就是一个业务水平很专业的体现。但对于一个本地的案子,这些标签就远不如「地方知名大所」、「本地法院出身」值得信赖。

2)专注 / 擅长 / 只做XX领域的案件

客户遇到的问题都是非常具体的,因此这些问题都可以被归类。

如果你是个诉讼律师,还是个刑事诉讼律师,那么客户的问题就可以用罪名归类,比如这是个“危险驾驶罪”的问题。

如果你是个非诉律师,还是个股权激励律师,那么客户的问题就可以用行业归类,比如这个客户是“教育行业”的,那么对应的股权激励方案也是带有行业特征的。

当你知道了客户想要什么,你就有了算法,你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比如,你在一个地方所,那么你的优势可能是地方资源比较强,这是你的优势,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优势放大:这个优势对地方客户吸引力更大 ,所以你要主打的客户就是地方客户。

又比如,现在大量律师都号称自己「专注 / 擅长 / 只做XX领域的案件」,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标签更可信呢?

写文章?出书?包装客户案例?活跃在各大知识问答社区?还是和头部知识服务平台合作?有太多可以努力的方向了。

而且律师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对同一个法律问题,不同的律师给出的解决方案可能都会不一样。

这是法律服务产品化的难点,也是每个律师的机会。

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援引法律的时候,不能出错。

前段时间法官引用到假法条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库,但很多律师、法律新媒体也直接引用,而没有去核实这个法条,因为不用花时间。

为了偷懒能给你错的,你能相信他吗?虽然内容是免费的,但客户是花了时间去阅读的,以另一种方式付费了。

这就是向上长一定要长到最高处,才对得起那些把时间和金钱交给我们的用户。

来源 | 法律修音机

责 编|若 岚

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我们还有多少机会?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我们还有多少机会?

戳”,提升“专业技能”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刑事案件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打官司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找律师可靠吗 财产 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