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6 23:59:35来源:法律常识
2021年8月9日下午2点,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召开了《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调研报告》线上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央广网等24家媒体参会。会议中,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介绍了本次报告的研究背景,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强就调研报告中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综合画像、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危害后果、主要原因、家长对于国家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呼吁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最后,佟丽华就应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六项具体建议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就相关媒体提问进行了现场答疑。以下为本次发布会的详细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手机网络游戏已经深刻影响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62.5%的未成年人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两小时的达到13.2%。不可回避的是,在上述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人中,已经有部分未成年人严重沉迷。那么,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面临怎样的困境?手机网络游戏给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为了解真实情况,促进国家、社会及企业正视并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难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开展了关于“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的深度调研。
1
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综合画像
本次调研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深度访谈了全国各地向我们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103位家长,同时详细整理了49封来自各地家长给中心的信件,归纳分析了共计152份材料。其中,83%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家孩子沉迷《王者荣耀》,15%的家长因为对游戏不了解,并不清楚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但大多描述为“打打杀杀的手机游戏”,另有2%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玩的是其他游戏。
调研发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以男生居多,占到93%左右,女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些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11岁,年龄最大的即将满18岁,14~17岁的最多。
其次从家庭结构来看,3%的家庭属于联合家庭;3%的家庭属于隔代家庭;94%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其中14%的家庭属于单亲家庭。
从父母的工作性质上来看,这些未成年人的父母工作多为“务工”,即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占比69%。其中夫妻双方均在本地的占比35%,夫妻双方均在外地的占比21%,夫妻一方在外地的占比13%。父母属于城市上班族的,占比15%;父母工作在体制内的,占比3%;父母已经退休的,占比3%;父母进行个体经营的,占比6%;还有一些父母并未提供具体的职业类型,占比4%。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受访谈的家庭中,同一家庭中的多名子女同时沉迷于《王者荣耀》这一款手机网络游戏的,占比8%。
2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危害后果
(一)对于未成年人个人的负面影响
1.打乱未成年人的作息和饮食
家长们大多以“全天、通宵、没日没夜”等词汇来描述孩子们每日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时长。安徽赵爸爸反映,“孩子睁开眼就玩游戏,玩到没有精力了就去睡觉。现在吃饭也不按时,全都乱套,一天一顿两顿。身体不是很好,干活也没有力气,也不运动。之前家人亲戚都劝过,都没用……”山东段妈妈的儿子今年17岁,已经辍学在家了,段妈妈表示“他经常晚上开着灯,一宿一宿的不睡觉,通宵打游戏,房门都是关着的,谁也不能进去……”
我们经过梳理后发现,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个小时,其中8%的孩子超过15小时,目前我们知晓的连续玩游戏时间最长是38小时。据安徽江妈妈反映,她的儿子今年刚刚16岁,“现在要连续玩游戏30多个小时,最长连续38小时,睡觉都得强迫他……”
2.导致未成年人情绪暴躁易怒
在本次调研中,90%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后,脾气和性格较之前大不相同,甚至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安徽李妈妈介绍,“我儿子现在打游戏经常开着语音,我就听见他们打的激动了也会骂人。现在,这游戏把他搞的特别冲动,情绪也不稳定,别人跟他说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河南胡妈妈的儿子今年11岁了,她在访谈中讲到,“孩子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以前喜欢看书、打球、踢球,之后也不看书打球了,整天脾气很暴躁,口头禅是‘神经病’,我都被气出病了……”
3.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学业
在接受访谈的家长中,81%明确表示因孩子长期沉迷游戏对学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上海的黄爸爸也跟我们说,“孩子现在虽然在上学,但是学习已经一塌糊涂,晚上让他10点多睡觉就会冲突。之前考试经常考90多分,现在也就能考50多。现在上课就睡觉,没有任何兴趣。晚上我们叫他不要玩游戏,他就会发火,前段时间还会动手……”有的孩子因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不得不休学,上海的何爸爸说,“孩子现在白天睡觉晚上玩,下午醒过来继续玩。现在已经1年多不上学了,学校、援助中心、社会机构都找过了,都解决不了,我现在是给学校写假条让孩子休学……”有的孩子因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最终辍学,安徽庄爸爸表示,“孩子本来在重点高中,因为玩游戏辍学了,也没有参加高考。当时还报了海军、空军,体检体测都通过了,就差最后的高考成绩了,结果他愣是没有参加考试……”
4.影响未成年人现实交往能力
自从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后,这些未成年人与身边同学的关系逐渐淡化,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如河北的马爸爸反映,“现在孩子回到家,只要进门就锁卧室的门,不出去、不接触人。游戏对同学关系也特别大影响,之前周末总是同学一起玩,后来就剩下一个沉迷游戏的同学,其他同学不怎么在一起了……”除了与身边同学、朋友等同辈群体关系疏离外,他们对外界的活动、运动、风景等均表现出没兴趣、无精打采的样子。福建的马妈妈非常担忧地和我们说,“以前没有游戏的时候,孩子还会看书、打球运动,孩子本来对这些运动很感兴趣,但是现在因为沉迷游戏、抖音、快手,根本就不出去活动了”。
5.导致未成年人精神萎靡颓废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后,对自己的形象、卫生一点也不在乎,很长时间不洗澡、不剪头发,甚至有些孩子也不洗脸,这让他们的精神状态看起来更加萎靡颓废。山东的马妈妈说,“现在长时间地玩《王者荣耀》,也不睡觉。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起来吃饭,或者一天就吃一顿,脸色蜡黄,头发掉一地,不吃饭、不洗澡、也不收拾自己……”安徽的万妈妈向我们哭诉,“他曾连续4顿不吃饭,夏天10多天不洗澡,孩子玩游戏时都舍不得吃饭睡觉,他的想法是尽量减少自己的睡眠,节省其他事情的时间,一切以玩游戏为主……”
6.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体健康
在接受访谈的家长中,反馈孩子因长期玩手机游戏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占比高达42%,其中24位家长提供了孩子具体的近视度数。如根据安徽的冷妈妈说,“我儿子视力本来很正常,五年级开始对手机游戏成瘾,初一检查已经近视100多度,前两天检查已经是近视程度加深,还有散光。医生说孩子的散光就是因为长期看手机屏幕导致的。”
饮食不规律导致未成年人过早患有肠胃疾病,并伴随消瘦或肥胖等问题。四川谢奶奶的孙子整天都在玩游戏,甚至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玩游戏。饿了之后就吃一碗方便面,瘦的皮包骨。“1米78 的个子,只有80斤。我之前还想把孙子弄到医院去检查身体,他全身没有一点血色,走路都不稳,我让医生随便给他安个什么毛病,主要是想医院给他输营养液,后来才把他的命给救回来……”山东的黄爸爸说,“孩子沉迷游戏后身体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他过度肥胖,身高1米8,体重200斤了……”
部分未成年人因为长期保持低头或者侧躺姿势玩游戏、刷游戏短视频或其他周边内容等,他们的颈椎、手指等关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常见的表现为颈椎病、腱鞘炎、腰间盘突出等。个别家长表示,孩子因为连续长时间打游戏,多次出现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的情况。
7.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在家长们看来,未成年人长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一些未成年人还有抑郁的表现。如浙江的沈妈妈表示,“有时孩子玩游戏会熬到夜里一两点,并常常说一些‘早死早超生、早死晚死都是死’的话,他的微信签名是‘抑郁症患者’,但是他特别介意别人说这个事。我曾找过心理医生咨询,但是被孩子知道后骂了我很久……”湖北的李妈妈也说,“我们就把他带到武汉的医院看精神科,医生说是孩子有轻微的抑郁症。医生跟我们讲,不能让他再玩游戏了,说是来他们这里看病的,很多抑郁、躁狂的孩子都是因为游戏……”河南的朱妈妈和我们说,她的孩子“平时也不接家长的电话,不和别人沟通,与游戏之外的世界联系很少。现在精神状态也存在问题,被医生说有抑郁……”
此外,也有个别家长讲述,孩子在沉迷游戏后,有时候会产生幻觉,情形严重时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如湖北齐爸爸在访谈中跟我们说,“女儿今年11岁,游戏成瘾问题很严重。去年有两次她在我们睡着后跑到阳台上,准备跳楼的,然后又突然大声哭了起来。事后我问她怎么了,孩子和我说,当时好像后面有人和她说‘跳下去、跳下去’……”他们家在农村,一些人都说孩子是不是中邪了,但在齐爸爸看来,孩子就是“打游戏打的魔怔了”。
8.导致未成年人消费观念出现偏差
一些家长表示,孩子会频繁偷用父母的钱在游戏中购买皮肤道具。在他们看来,这不仅给家庭经济带来了直接影响,也会导致孩子的消费观念出现严重偏差。如河南的王爸爸观察,孩子不仅偷偷充钱,而且一旦被家长询问便会大发脾气,“孩子背着我们偷偷用他妈妈的微信钱包充值过,预计这几年总共充了6000多,最近两三个月尤其多。前两天我问孩子你充了多少,他说不知道。我又问孩子这些钱能不能退?孩子的脾气就立马就暴躁起来了……”
还有一些未成年人会通过每天少吃饭,或者不吃饭的方式,将父母给的生活费节省下来进行游戏充值。山东的牛妈妈担心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吃饭,所以会把生活费直接充进饭卡,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为了买游戏皮肤,以各种理由管我要钱,甚至不惜让同学消费他的饭卡,然后套现来买皮肤。他一充值就是连贯的,要知道,他在学校连饭都舍不得吃,要省下每一分钱用到游戏上……”
9.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报复社会”的风险
部分未成年人除了因为家长管控他们玩游戏会与家人发生严重的语言、肢体冲突,有的甚至还流露出了想要“报复社会”的想法。安徽的白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孙子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爷爷万分揪心。他在给我们的来信中提到,“因为沉迷游戏,我孙子如今是骨瘦如柴,近视达700度,暴力倾向突出,自私自利,六亲不认,毫无敬畏之心。亲戚、邻居、教师、凡是所谓得罪过他的人,他都扬言要杀哪些哪些人。为了他,我曾气得昏死、休克,我曾想以死施罪,但太不值得。我一生搞教育的人在孙子身上以失败而告终……”四川的罗妈妈说,“现在游戏给孩子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激发暴力倾向。孩子现在有报复社会的倾向,他说要把哪栋楼烧了,要去街上砍死一批人等……”
10.彻底毁掉一些人的一生
游戏沉迷不仅给未成年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彻底影响了很多成年人的一生,有些人上了大学以后更是痴迷网络游戏。山东的马妈妈在我们的访谈时说,“我儿子今年19岁,从小学习优秀。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985大学,全家都很高兴。但是现在他却十分沉迷《王者荣耀》,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已经出现挂科。如果再这样下去,甚至都有可能会被学校劝退,这是我和我爱人所始料未及的,这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全家倾尽所有才换来的啊……”
一些勉强顺利毕业的大学生,因沉迷游戏无心找工作,毕业即失业,湖北的李妈妈来信写道:“我的大女儿今年26岁,14年高考后为了放松打游戏,结果沉迷至今7年了。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结果荒废学业、青春、事业,现在毕业三年毫无业绩,不想工作、奋斗,没有理想追求,整天黑白颠倒靠打游戏度日。蓬头垢面,多年的同学、亲友几乎断交,结识的全都是游戏网友。”
因为沉迷游戏,有些沉迷网络的成年人以啃老、网络贷款度日。安徽一位老母亲反馈,“我的儿子今年28岁,沉迷网络游戏十几年,越来越堕落,一直借网贷,每年都借3、4万。他不愿意上班,日夜在泡网吧里。有时候他没钱了就会把家里的洗衣机、电器等照片发到网上,想卖掉。亲戚过年送的酒、家里的助动车等他都要卖掉。现在因为他在一个借款平台欠了很多钱,被平台起诉,现在房子也要被拍卖了。我真的是心力交瘁了……”
(二)对未成年人家庭的负面影响
1.亲子关系紧张,与家人出现言语冲突
家长们普遍反映因为游戏问题,孩子经常与家人出现言语冲突,一些未成年人甚至经常辱骂家长。河南一位母亲说,“孩子打起来游戏,那就爹不是爹,娘不是娘,谁要说他了,那人就不是人了。谁都不行,就跟游戏最亲……”
一旦家长们劝说他们不要玩游戏了,这些未成年人更是会大发雷霆,情绪极不稳定。如广西的罗妈妈非常伤心地和我们说,“他玩游戏时就会骂人,比如‘你他妈’,和游戏队友聊天也是这样骂人,和我说话时也是这样,心痛啊,自己的孩子……”
有些未成年人在面对劝导自己不要沉迷游戏的老人,也会毫不留情地破口大骂。67岁的丁奶奶家在河南农村,因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她独自一人照顾孙子长大,结果现在孙子为了游戏不惜骂她,“为了劝说孩子不要沉迷游戏,我和孙子发生过很多冲突。我让他不要玩游戏了去吃饭,他骂我是天底下最狠心的奶奶,让我滚出去,不要在他的房间里”。
2.亲情淡漠,与家人发生肢体冲突
很多未成年人与家人发生肢体冲突,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加,拔刀相向,以致有些母亲不敢一个人和孩子相处。广东的崔妈妈和我们说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因为玩游戏,孩子曾对我出手,还踢踹、推我,脾气非常暴躁。孩子爸爸也管不了他,他也会对爸爸动手。孩子也会用‘神经病’等口头禅和我们讲话……”河南的叶妈妈在给我们的来信中写到,“平时我一跟他说话,他就骂我,还打我几次,嘴里喊着:开打、开杀、杀两个。一次他爸爸在,他说,爸爸在弄不成事。还有一次,他亲口对我说,妈,我想用咱家的菜刀砍死你。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好说话。就这样,我整日是小心翼翼地躲着他,特别是一个人在家,一听到下楼声,就往外跑,厨房的菜刀一用过就藏起来,晚上睡觉也反锁上门,平时一个人在家就不敢吱声。就这样,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访谈中云南的曾妈妈跟我们讲述了她与14岁儿子之间因为游戏引发的激烈冲突,“我把手机收了,他哭得鼻涕眼泪(一把),求求我拿给他玩。我拒绝了,他就提着菜刀,还狂笑着说要把我和小弟砍死(他爸爸上夜班去了)。几次还掐着我的脖子狂笑着叫我的名字,你去死吧!我把卧室的门锁了,他就用打火机点燃卫生纸从门缝中塞进来,说要把我烧死。他爸爸在家还好,我才敢睡个安稳觉,去上夜班我整夜不敢合眼,怕第二天床上躺着个血淋淋的我……”
3.以自杀、自伤等方式相威胁
面对父母的管教,一些未成年人以自杀、自伤或者离家出走等方式相威胁。在152个家长中,竟有超过35%的父母面临孩子这种威胁。
最常见的威胁方式就是跳楼,约占自杀威胁人数中的一半。贵州孙妈妈的丈夫两年前意外离世,她一个人照顾着孩子,在发现孩子沉迷游戏后,她曾尝试加强对孩子的管理,但失败了。“后来,发现玩游戏后,我就开始管教孩子,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然而孩子非但不听话,反而威胁说要跳楼,这样的情况大概发生过3次……”
有的未成年人以跳河威胁父母,四川的陈奶奶和我们反映,在他们当地,很多孩子会以跳河来威胁家长,如果家长不同意他们玩游戏,他们就跳下去。“前段时间,听说我们这儿有3个孩子因为家长不让玩游戏死了,其中有一个孩子从东风大桥跳河,到现在还没有捞起来。这些孩子都是班上前几名的,非常聪明。造孽啊……”
还有的未成年人以持刀自杀、绝食自杀、上吊自杀和烧房自杀等各种方式威胁父母。湖南的叶爸爸的儿子今年马上15岁了,现在已经中考结束。他会用上吊、烧房子等方式进行对抗,“他平时主要玩《王者荣耀》,被《王者荣耀》害惨了。从初一玩初三,从前五名变成倒数五名。六亲不认,爸妈不要,所有人都不理。12岁开始沉迷游戏,今年3月份左右不准他玩游戏把网断了,他要上吊,还把脖子挂到绳子里。准备把房子和自己一起烧了,我就把门砸烂,给他拉出来了……”有的孩子自残身体对父母进行对抗,不止一位家长向我们哭诉这一情况,如河北的岳妈妈说,“孩子还有自残行为,之前他划破胳膊,上礼拜他把胳膊肘烫伤……”
4.令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一些未成年人盗用父母银行账户进行游戏充值,令家庭经济情况雪上加霜,家长们为了挽回经济损失,不得不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整理材料,以期望能够和游戏公司沟通退款。在本次调研数据统计结果中显示,有超过50%的未成年人会因为手机网络游戏充值,10个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在1万元以上,最高的竟然达14.9万元。
马爸爸的孩子今年17岁,在读高二,一直跟随父母生活,并不属于留守儿童。“孩子从2018年底开始玩游戏,主要玩的就是《王者荣耀》、吃鸡”。2020年1月份,马爸爸发现孩子在偷偷充值,“那一次发现是因为孩子在手机上取钱太多了,而且他转账之后,就会很快将消费提醒删掉,就怕我们发现。到现在为止,因为买装备充值一共花了14.9万。我有消费清单、支付凭证。之前,也联系过腾讯公司,腾讯公司也说了所有的东西都提交齐全了,但是腾讯说数额太大,返还需要领导批准,不愿意返还。材料是今年5月份提交的,去年就在公安局报案了……”再如,河南的赵爸爸说,“我闺女正在读七年级,因为玩《王者荣耀》荒废了学业,现在不读书了。她偷偷拿我们的手机、银行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充了九千多。我们发现后说她了,她不听,还要打骂我们。那都是每年辛辛苦苦卖粮食的血汗钱啊,就这样都充值给了《王者荣耀》……”
3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1.无形的同辈社交压力
早在《王者荣耀》上线初期,其运营团队就不断通过各种广告渲染、强化该游戏的社交属性。游戏中设定用户只能通过微信、QQ登录,且默认授权获取用户好友信息的方式也进一步将用户的社交圈子与游戏绑定起来。如今,《王者荣耀》已然成为了未成年人课间、假期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正因如此,部分未成年人不得不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社交压力,进而诱使他们主动或被动成为“开黑世界”中的一员。如山西的刘妈妈跟我们讲述,“我多次和孩子沟通,希望他以学业为重,不要再沉迷游戏了,但是孩子说班上的孩子全都在打《王者荣耀》,百分之百,而不是大多数。大家闲暇课余,讨论的全是游戏里面的内容,自己如果不打,就会被孤立起来,连个朋友都没有。我听完非常愕然,网络游戏已经完全绑架了孩子啊……”
2.难以抵挡的游戏“魔力”
一些家长认为,《王者荣耀》的游戏设计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本身就有一种“魔力”,会不断诱导孩子去玩。在安徽冯妈妈给我们的来信中,她提到:“网络游戏以其极强的成瘾性,特别在《王者荣耀》等顶级大型网游的设置当中,教育学家、行为学家、心理学家、顶级美工都参与打磨游戏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卡,而且他们会反复打磨,会给玩家很多及时的反馈,会给你奖励。让你兴奋,让你有成就感,让你心甘情愿熬夜不睡,让你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自甘堕落。网络游戏就是对时间的黑洞,但最终孩子们除了偶尔对着屏幕傻笑几下,他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作为一款MOBA类游戏,《王者荣耀》没有终局设定,玩家可以不断重复游戏提升等级设定,此外游戏中的每日签到及平衡匹配等机制会诱导玩家不断使用该游戏。如接受访谈的一名未成年人表示,“《王者荣耀》会匹配相应的队友,让玩家保持对游戏想玩的欲望。另外玩家也会有冲排名的想法,会有成功的感觉。我晚上玩的时候总是想赢一把,但总是赢不了,所以就会一直玩,一般都得玩到凌晨3、4点。我觉得当时的心态就是我和它杠上了,我就不相信我赢不了……”
3.游戏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的漏洞
调研过程中,几乎全部的家长都反映,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长远远超过了1.5小时。我们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未成年人主要通过借用其他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注册、在网上购买成年人游戏账号等方式规避游戏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的限制。如山东的张爸爸在发现孩子用他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后,他和孩子说过不要用他的身份证号玩游戏,但是孩子的回答令他无言。孩子回应,“我也可以自己去网上租身份证玩……”
4.“手机带娃”的养育方式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并没有做到切实履行好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在孩子幼年时期常通过给孩子一部手机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解脱”自己;待孩子稍长大一点,这些父母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为了获得片刻的喘息与安宁,并不理会孩子对他们流露出的情感交流需求,选择给孩子一些电子产品以让他们安静下来。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在电子产品所充斥的大量广告与诱惑下,对其产生依赖便不足为奇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苗头时,这些父母才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然而,由于家长们往往缺乏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能力,强硬的管理手段很有可能会激化亲子间矛盾,导致家庭关系持续紧张。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带在身边,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让老人照看。祖辈一代往往并不懂得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引导孩子。为此面对孩子的哭闹,相比于苦口婆心且无效果的说教,他们会发现给孩子们一部手机往往是最“便捷高效”的方式。殊不知,这种行为无意中也为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埋下了伏笔。
5.填充现实缺失的“存在获得感”
网络游戏具有形象性、新奇性、操控性、实战性、刺激性等特点,同电脑相比,手机网络游戏玩起来门槛更低,且具有更加明显的便捷性。因此手机网络游戏成为很多未成年人获得成就感、存在感和价值感最为便捷、快速和经济的途径。访谈中,很多父母向我们表述,“孩子之所以在进入游戏世界后判若两人,与游戏带给他们的存在感、成就感和价值感是分不开的……”“孩子在游戏中有成就感,他一到玩游戏时就特别兴奋,但是如果输了他就会将情绪带到生活中来……”“孩子跟我说过,游戏最过瘾了,要什么有什么,最快乐了……”
6.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情绪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未成年人会借助手机网络游戏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如单亲家庭所造成的自卑、孤独,常年留守在家所形成的孤僻、压抑,及“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所带来的情感忽视等负面情绪和日常无法排遣的内在压力。如贵州曾妈妈在访谈中说,“我爱人在几年前意外去世,两个孩子由我一个人养育。自从丈夫去世后,大儿子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整天在家抱着手机不撒手,他还经常通过跳楼等方式威胁我。另外,他通过游戏认识了一个女生,并称呼对方为老婆,孩子还和对方讲自己要上学,放学了就会联系她的……”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部分家长也表示,疫情期间学校组织上网课,学校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发布任务等,也为部分未成年人长时间使用手机、沉迷游戏提供了“契机”。
4
家长对国家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呼吁
家长在防控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方面固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使得他们面临很多现实困境。如怎样应对复杂、充满诱惑的网络环境?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平衡外出务工和陪伴子女之间的两难选择等?面对当前这种严峻的局面,我们社会也应当认真倾听这些家长的呼声以及建议。
1.关闭游戏。调研中,高达70%的家长认为,只有彻底关闭网络游戏,才能彻底解决游戏成瘾的问题。如四川的马妈妈表示,“我觉得网络游戏说是开发智力,但我不相信,这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的借口,我希望可以关闭游戏。如果游戏仅仅是花钱,那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对一个孩子的精神面貌是有影响的。他和精神鸦片是一样的。很多成年人都是从未成年人开始就被侵害了,他成年了还是会被继续侵害啊。”
2.限制游戏时长。一些家长也表示,对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进行严格监管,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河南的万妈妈说,“非常感谢国家限制游戏时长,让孩子问题好了很多。不过现在他申请了很多账号,《王者荣耀》不能玩了就玩原神。”为了解决未成年人同时使用多个公司游戏问题,有家长建议应当建立统一的游戏时长管理系统。
3.人脸识别验证。一些家长表示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行之有效的前提在于严格核实游戏使用者和认证信息的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家长建议通过人脸验证的方式,以避免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登录游戏。如广东的从爸爸提出,“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借用成年人账号玩游戏突破监管,建议每次登录的时候都要进行动态人工刷脸验证,若与注册的身份证不符,就不给登录”。
4.提升游戏内容及品质。一些家长认为,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并不反对孩子们玩游戏。国家应该对游戏的内容和品质把好关,当前的游戏产品应当注重提升内容和品质,而不是脱离现实,单纯依靠刺激玩家情绪兴奋来牟利。如四川的房爸爸和我们提议,“我不反对孩子玩游戏,但游戏内容和品质要跟上。游戏公司应当开发一些对智力、反应力有益的游戏,而现在的游戏都是无脑升级皮肤道具,快速升级容易让未成年人形成攀比和虚荣心理,未成年人的游戏就不应有充值付费的功能”。
5.根据年龄进行游戏分级。一些家长向我们提议应当实施游戏分级制度。如四川的卓爸爸说,“国家应该根据游戏内容进行年龄分级,现在的游戏什么年龄的孩子都能玩,一些游戏充斥着暴力、色情、低俗的内容,对孩子影响很大……”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如果无法禁止打杀类的游戏,那么希望可以不对18岁以下孩子开放。
6.加强对游戏短视频、直播的监管。部分家长认为除对手机网络游戏本身的监管外,也应当加强与游戏相关的周边产品的监管,如游戏短视频、直播等。如福建的刘妈妈表示,“抖音上有大量《王者荣耀》的直播,有的主播说直播可以赚很多钱,这些思想对未成年人的毒害是很大的,不能让他们给未成年人传播不正的价值观……”湖南的叶爸爸也表示,“现在网上的游戏直播全部是骂人的话,我儿子一看都是通宵,都应该封杀……”
5
应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建议
中心认为,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国家关注和治理的社会问题。佟丽华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并不反对国家发展手机网络游戏产业,也从来没有说要封杀手机网络游戏,但是手机网络游戏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代价,我们希望国家游戏行业能够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的基本态度。近年来,手机网络游戏行业发展太快了,其实大家都知道,王者荣耀是在2015年才上线,到现在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近五六年以来,整个手机网络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的成长确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问题,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1. 正视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所引发的严重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已经给他们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埋下了严重隐患。
(1)从个人层面来看,因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他们的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已经出现近视、肥胖、消瘦、腰椎和颈椎等身体问题,还有抑郁、躁狂、双相障碍等精神问题;此外,他们的学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成绩下降、休学、辍学成为常见表现。
(2)从家庭层面来看,因为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引发的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矛盾与冲突频发,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3)从社会层面来看,若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关注和有效解决,极易引发一些不可控的恶性事件,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
(4)从国家层面来看,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除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也会严重影响我国的人才储备计划,从而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在发布会上阐述,“大家通过陈律师的介绍可以看到,在我们调研的这152个家长中,反馈孩子一天玩游戏超过10个小时的就达到了65%。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把自己关在屋里,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长。我们能看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已经给孩子个人、家庭和社会、国家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就是毁了自己和家庭,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国家要正视。
社会上有些人肯定会说手机网络游戏是一个产业,是一个行业,企业要赚钱。我们并不反对游戏企业赚钱,但是我们希望他们在发展的同时,开发一些真正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游戏产品。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想类比我们国家的环境治理,其实我们能看到国家进行环境治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行业甚至一些地区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我认为这才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国家铁腕治污,短期影响了一些企业和一些地方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改善了环境,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最终促进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当前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手机网络游戏也面临这样的局面,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手机网络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听到了两个词,这两个词原来我都不知道,我发现我已经落伍了。这两个词在手机游戏方面可以说是代表了大家的共识,一个叫‘氪金’,一个叫‘肝游戏’。后来我才知道氪金就是往游戏里面花钱充值,肝游戏就是因为长时间玩游戏,要伤肝付出身体的代价。如果我们的手机网络游戏发展就是以‘氪金、肝游戏’为主要特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手机网络游戏行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2. 国家要从战略上重视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问题
国家应当从战略上重视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问题,加大对该问题的治理力度。
(1)应当尽快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网络保护的相关规定。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要求接入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等。
(2)应当加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进一步细化,它的出台将可以有效地指导相关主体落实其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具体职责,有助于构建高质量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局面。
(3)应当支持、鼓励修建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户外场地,组织动员开展更多针对未成年人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未成年人拥有健康体魄的有效方式。针对当前户外场地不足和专业活动匮乏的问题,国家应当积极支持、鼓励户外场地的修建和户外活动的组织。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去年10月17日通过,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规定了很多要求,如国家要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也对青少年模式提出了法律上的要求,包括明确提出要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管理,作出适龄提示。那么,对于未保法的这些规定,从国家角度来说,要加大落实力度”。
“应当加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原来在未保法修订以前,国家已经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过意见,由于考虑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条例的修订就要等到法律通过以后,现在未保法已经修订完成了,我们希望国家还是要尽快出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建立更多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户外场地。今天早晨听新闻在谈,从国家和习总书记的角度来说,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但是全民健身要有场地,农村要建设这样的场地,城市也需要这样的场地。只有建设更多的场地,组织更多的体育健身的活动,把未成年人从虚拟空间吸引到现实空间,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这几年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不让孩子上网,孩子应该去哪里玩,难道只是在房间里待着吗?居住的家庭附近没有健身场所,想打个篮球没有篮球场。所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建设更多的全民健身场地,组织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将未成年人从虚拟空间拉回现实社会,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4)应当支持有资格的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社会组织作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的相关职能。国家应当积极培育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社会组织,支持其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各种工作,在必要时支持其针对广泛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提起公益诉讼,以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表示,“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鼓励和支持公益诉讼,不论是社会组织提起的,其他有关机关提起的,还是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为什么?我们传统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不论是家庭暴力也好,性侵也好,校园欺凌也好,面对的更多是个体的案件,这些具体的案件通过一般的民事诉讼或刑事手段能够给予解决。但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一样,面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比如现在说的沉迷网络游戏,这些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他们的权益显然受到了侵害。如果都让这些家庭向法院提起诉讼,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加大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所以从国家和司法机关的角度来说,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是最适合提起公益诉讼的,也应该鼓励相关主体提起公益诉讼,通过公益诉讼来维护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空间”。
3. 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手机网络游戏的专项整顿
当前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网络游戏产品层出不穷,游戏质量参差不齐,游戏内容复杂多样,相关部门应当尽快针对现有的手机网络游戏开展专项整顿。
(1)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游戏中出现色情、暴力等不适宜他们接触的内容。未成年人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色情、暴力的内容极易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他们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因此供他们使用的游戏中,应当严禁出现此类内容。
(2)控制手机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致瘾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手机网络游戏中不得含有引诱未成年人沉迷的设定。但当前手机网络游戏中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诱导性设定,如:每日签到广告、游戏活动广告和通过在线时长提升角色等级的机制等。这些设定在无形中增加了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频率,具有一定的致瘾性。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在发布会上提到,“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最近一周以来,大家都在讨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问题,腾讯也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有些举措我们认为还是有很有意义的。但是,《王者荣耀》这款手机网络游戏的致瘾性问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腾讯公司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次明确提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在手机网络游戏的开发中,互联网公司应当直面部分未成年人对游戏严重沉迷的问题”。
(3)加强对手机网络游戏周边产品的治理力度。除手机网络游戏外,未成年人也会对游戏直播、游戏社区、同人小说等产生不同程度的痴迷。由于当前缺乏对此类产品的有效管理,导致一些低俗、色情等内容掺杂其中,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整顿力度。行政监督机关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对一些长期存在违法现象,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的企业,该整改的整改,该下线的下线,该关闭的关闭,不能纵容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对未成年人的肆意侵害。司法机关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人民法院要勇于受理各类相关诉讼,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手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应当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
(1)勇于承担法律责任。针对已经严重沉迷的未成年人,游戏平台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虚拟世界,恢复其正常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佟主任在发布会上,呼吁马化腾先生应该有勇气倾听一下这些沉迷《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家长的心声。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说,“我们的报告当中写的这些家长的声音,有些人肯定会说这些家长有些话太不理智。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已经把更多的不理智的、愤怒的,甚至对此非常不满的一些声音过滤掉了。这些孩子目前的状况让人堪忧,这些父母愤怒无奈,我希望社会,尤其是马化腾先生,有勇气来听听这些孩子家长的声音,我们要帮助这些孩子和家庭恢复正常的生活。”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缺乏运动场地和户外活动的现象,手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积极推动建设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户外场地,组织专业的人员开展未成年人集体户外活动;面对当前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网络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需求,可以积极开展相应主题的公益活动,普及互联网时代下家长必需的相关知识。
(3)积极构建企业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各大手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尽快借助专业第三方的力量,开展企业内部产品的未成年人保护评估,及时纠正自身产品和服务中可能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建立企业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尽管当前一些手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开展了相关公益活动,但其本质上仍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多侧重于此类活动给企业所带来的宣传效果和企业形象的树立,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积极影响的可持续性。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在发布会上说,“无论是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也好,还是一些其他的互联网平台也好,我希望这些平台都能建立起自己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能够对目前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有哪些是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自身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去年10月17号就发布了,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到现在也两个多月了,尽管我们看到一些平台也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与法律的要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大的互联网平台没有能够做到把未成年人保护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中,该采取的措施依然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希望互联网平台积极构建企业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5. 支持、鼓励专业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支持、鼓励具有法律、社会工作、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是应对当前互联网风险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在给未成年人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增加了他们权益受侵害的风险。尤其是手机网络游戏的出现,让一些未成年人不单因沉迷其中而浪费时间,更因沉迷于此导致其身体和心理受到严重伤害,家庭亲子关系遭到破坏。手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具有的商业属性,使他们避免不了受利益的驱使,在应对此社会问题时态度并不积极,家庭和学校抗互联网风险的能力不足,家长和老师的专业性相对滞后。在这种背景下,培育更多具有法律、社会工作、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背景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建设和发展可以吸纳、调动他们力量的专业社会组织是当务之急。这些专业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社会服务属性,可以保证他们客观、中立地处理该问题,既可以开展针对老师和家长的专业能力提升活动,也可以开展针对孩子的权益维护服务,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然而,当前专业化社会组织极其匮乏,亟待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
发布会实录
佟丽华认为,“支持鼓励专业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老问题。我们原来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面临着未成年人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在我们线下的基础服务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的时候,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现在有了法律政策,但缺乏政策落实者。谁去针对这些未成年人开展法律、心理和社工服务?我们缺乏这样的专业力量,整个国家缺乏这样的专业服务力量。所以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说,要鼓励和支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
6. 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治理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单靠个人或社会一方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因此,我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当统筹社会各方的专业力量,注重多方协同治理。家长们要主动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亲子间有效沟通的能力,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日常陪伴;学校老师也要掌握有效引导、教育未成年学生积极学习的教育方式,合理使用法律赋予的教育惩戒权,严格落实手机不得进入课堂的法律要求;学校和社区要充分调动可用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游戏防沉迷、网络素养提升等主题讲座或活动;手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要严于律己,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得引诱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国家和社会要重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将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保障国家可持续性发展。
写在最后的话
佟丽华在发布会最后总结,“其实做这样的调研,对一些家长进行这样的深度访谈,包括研究这样的问题,都是一个让人充满压力和痛苦的过程。我可以告诉各位朋友,我们做这些工作时心情一点也不愉快。我们和这些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后,听了他们讲的故事,我们和他们一样感到无奈,感到痛苦。
我读了一位家长写给我们长达十页的来信,介绍她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因为沉迷游戏可能影响毕业,最后跳楼自杀的事情。上海一个村委会的干部也专门来到我们中心,他无论如何都想跟我们见个面,一方面是表达对我们开展这些工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也向我们倾诉他的无奈。他说‘大家都在批评家长,但是我该做的,我都努力去做了。我找过心理医生,我打过孩子,没收过手机,我做了各种我想到的、能做的工作,但是手机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太大了,我真的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们在听了这些家长的心声,看了这些信件以后,尽管我们也感觉到有压力,我们也感觉到心里不舒服,但我们还是要写这样的报告,还是要把这些家长的心声向社会传达出来。我认为,我们大家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立法者也好,政策制定者也好,执法者也好,司法人员也好,企业的负责人也好,我们都应当来倾听一下这些家长的心声,不要等我们自己的孩子达到严重沉迷以后,我们再来关注这个问题。
最后我想说,其实我们自己也都有孩子。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不仅应该关心自家孩子的发展,也应该关心其他人家孩子的健康成长。互联网平台不能为了挣钱丧失了良知,要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多留下一些福报。这就是我们今天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情况提的一些建议。谢谢大家!”
来源 致诚儿童
编辑 黄品超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