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04:45:06来源:法律常识
2021年以来,福建省诏安县人民法院将诉源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抓手,争取党委支持,牵头建立县级党政领导诉源治理中心,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化解、全县域覆盖、全链条解决”服务。
数据显示,2021年,诏安法院新收审判类诉源案件3028件,比2019年同期下降13.39%,全县各乡镇矛盾排查化解成功率同比上升11.3%,“万人成讼率”持续保持全省最低位。
源头联防 做强“朋友圈”
“老胡,你不要着急。你反映的这个情况属于民事纠纷,我帮你上报给四都镇诉源治理工作室,请他们介入调处。”
日前,在诏安县公安局四都派出所内,林警官对来报案的胡某说道。
胡某与四都镇田美村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种植桉树,然而长势正好的桉树苗竟然被隔壁上湖村村委会的人给拔了。气不过的胡某来到四都派出所报案,要求公安机关予以处理。
派出所了解情况后,认为该纠纷涉及上湖、田美两个相邻村的土地边界权属及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建设等问题。为避免小纠纷引发大矛盾,派出所立即将该纠纷信息提交四都镇诉源治理工作室进行化解。诉源治理工作室工作人员组织辖区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上湖村村委会、田美村村委会及其包村领导进行实地调查,并组织调解工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促成各方握手言和。
推动多元解纷功能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合,不能单靠法院一家唱“独角戏”。2021年3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诏安法院的积极推动下,诏安县出台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党政领导的县诉源治理中心,在乡镇设立诉源治理工作室,有力构建“党委领导、政法主导、多元共治、社会协同、司法推动、为民便民”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努力将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实现诉源减量的目标。
县诉源治理中心成立后,公安、检察、司法等25家单位入驻,统一受理纳管全县纠纷。诏安法院设立分中心,在17个乡镇(园区)设立工作室,在6个行业和262个村居设立诉源治理点,并组建387名专业调解员人才库,聘用3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251名村居调解主任,整合司法部门、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及各乡镇等全面力量,联动调解属地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处处可解、时时可解、村村可解。
前端联解 跑出“加速度”
因投资失败,吴某拖欠银行信用卡本息累计达29万余元,面临抵押房产被拍卖的窘境。正在举步维艰之时,他收到县金融诉源治理工作室工作人员的电话,约其到该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
通过工作人员的多番沟通,吴某与银行达成调解协议。“这样一来,既保护了银行的债权,也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抵押的房产不用被处置了。”拿到调解书的吴某感动地说。
受益的不仅仅是吴某,诏安某银行李行长也表示:“有了金融诉源治理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与金融消费者有了对话渠道,缩减了诉讼成本,也降低了经济成本。”
近年来,为促进各类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诏安法院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健全开放共享、多元共治的诉讼前端纠纷解决机制。
近年来,金融类审判案件呈现明显递增的趋势。同时,送达难等问题也导致案件审理周期较长,影响审判效果。案件宣判后,又存在一些被告无还款能力,导致进入执行程序案件也增多的问题。为打破困局,诏安法院主动联合县人民银行、县银保监组,共同建立金融诉源治理工作室,旨在诉前化解金融类纠纷,从源头减少金融案件增量,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提供最优的纠纷解决方案。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除了在金融诉源治理方面加强联动外,诏安法院还联合县海洋渔业局设立“水产品加工行业诉非联动工作室”、联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诉源治理工作室”等。六个类型化纠纷诉源治理工作室陆续建成,打造拥有387名专业调解员的人才库,充分发挥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工作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类型化纠纷集中治理、分类推进。
为提升调解效率,诏安法院强化特邀调解,创新“无争议事实记载”和“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加强与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程序的衔接,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畅通申请司法确认渠道,努力提升为人民群众解决纠纷的质量、效率和效果。
智慧联助 优化“一网通”
2021年9月,四都镇辖区某食品企业负责人向林头海防派出所报警。原来,该公司员工翁某上班时突发疾病,在车间内死亡,因就赔偿事宜迟迟无法达成协议,企业与死者家属产生纠纷,死者家属情绪异常激动,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一接到报案,派出所立即通过“诏安县诉源治理APP”将纠纷信息上报至四都镇诉源治理工作室。工作室接收到诉求后,及时甄别研判,当天便组织法庭、派出所等相关成员单位开展联合调解,现场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由四都人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成功化解了一起矛盾尖锐的纠纷。该纠纷的高效化解,既妥善安抚了死者家属的情绪,也避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诏安法院诉源治理办公室主任江英凤告诉记者:“老百姓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不仅是希望得到法律上的结果,更注重纠纷快速化解、实质性化解。繁冗复杂的案件在一天之内就彻底化解,这很大程度归功于智能科技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充分运用,真正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得到进程、听得到反馈、感受到用心’。”
针对当前基层矛盾纠纷解决存在耗时长、效果差的特点,暴露出沟通信息不通畅、多部门协同困难、时间跟踪分析困难、基层资源薄弱等诸多问题,诏安法院推动建设全县诉源治理智慧指挥中心,开发“诏安县诉源治理APP”,推出智能化、实时化解纷新方式,实现24小时线上咨询、登记、分流、委派、调处、结案一网通调。
如今,当事人一旦有解纷需求,可随时随地通过“诏安县诉源治理APP”平台申报。平台收到解纷需求后,对纠纷信息进行甄别、指派,并实时通过短信通知当事人及承办人员纠纷处理进度,对调解过程全景监控、全程留痕。对有需要诉前鉴定、诉前保全等审判辅助服务的,人民法院也可提前介入,提供专业司法服务。对成功调解的,人民法院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第一时间回转立案,努力提升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精准性、协同性、实效性。
此外,诏安法院还依托大数据,研判23种易引发诉讼的诉求,加强专业指导和经验支持,帮助乡镇诉源治理工作室和村居诉源治理点就地化解农村常见纠纷。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等300余起,从源头上预防小矛盾引发大案件。
全程联调 打出“组合拳”
2019年5月,小辉通过剖宫产手术出生了。但两天后,小辉便出现拒奶、食少、啼哭、双脚发抖等症状,接着又出现呼吸急促、脸色发紫等问题。随后,小辉被诊断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这个消息对这个原本就经济窘迫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小辉的父母随即将医院告上法庭,但直到诉讼时,小辉仍处于脑瘫状态。漫长的治疗过程耗费了这个家庭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更让小辉的父母在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
接收到案件后,经办法官努力尝试促成双方调解,但双方巨大的分歧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案件如期开庭,但是委托鉴定的结论无法完全支持原告方的诉讼请求。为替这个不幸的家庭争取利益最大化,经办法官将该案上报诉源治理中心,请求协调政法委、司法局、卫健局等部门开展联合调解,尽量以调解的方式化解这件纠纷。最终在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小辉的父母与被告医院达成了调解协议,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得到诉源治理机制的助力,该案历时一年多后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体现了诏安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能调则调、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效果。
近年来,诏安法院坚持多方联动,先后与司法局、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消费者协会、劳动监察等科局、部门、组织建立协作机制。2021年,诏安法院通过党政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将全县25个部门纳为诉源治理中心成员单位,依托诉源治理新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大程度实现联调化讼、联合息讼。
除了注重在案件办理中的调解工作,诏安法院也注重发挥司法规范、引领作用,积极联合各部门、各乡镇,广泛开展“司法六进”活动,以案释法、以案释德,加强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有机统一。开展巡回审判,设立法官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法治宣传、法律释明、案例指导等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引导人民群众、行业组织遵守公序良俗,维护法律权威,推动形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