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17:18:02来源:法律常识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自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城管执法首创“律师驻队”并在全市推广后,目前已覆盖深圳全部74个街道执法队,这一以法治思维破解城管执法难题的做法获得肯定。9月4日,记者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的“深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获悉这一消息。
社区驻点律师由个人变成法律顾问团队
为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圳近年来依托各级法律援助实体平台和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立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4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670个,基本完成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实体平台建设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律师服务供给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除了市、区、街道三级城管执法部门聘请驻队律师132人,“律师驻队”已在街道执法队实现全覆盖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值班律师由每周一天值班改为每周5天、每天7小时,打造“AB角+统筹”团队模式,驻点律师由个人变成了社区法律顾问团队,全面设立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
同时,深圳律师行业也率先在全国推出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向市民提供了包括23个模块、200个产品的法律服务“菜谱”,并组建公益性律师志愿者队伍。
此外,深圳还创新法律服务推送方式,与腾讯公司合作,利用微信平台,率先在全国上线“法治地图”。2015年以来,26051人次通过“法治地图”找到了法律服务资源,接受了服务。而针对深圳176万庞大的创客数量,去年深圳还成立创客法律服务中心,开发线上服务平台,建立线下服务中心,为创客创业初期、发展、上市等全流程提供个案辅导和专业的、公益的法律服务。
无统一购买服务标准致公益类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
不过,报告也指出,尽管深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但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品质不高、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与市民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比如,公共法律服务的顶层设计还在研究中,标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而市公共法律服中心目前仅依托深圳市法律援助处服务窗口设立,场地、服务系统和软、硬件设施均难以有效承载公证、调解、司法鉴定、司法考试和其他多元法律服务的需要,对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形成一定制约。
再比如,公共法律服务大多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证供给,但深圳还没出台购买这一服务的统一标准和动态增长机制,导致部分公益类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同时,也受制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范围还限于较小领域,需要引导律师更多参与信访、调解、群体性案(事)件处置和社区工作。“深圳即将加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力度,引导法律服务资源向市重点工作、民生领域布局。”报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