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工作一年找律师助理,达辉律所怎么样

时间:2022-12-21 21:25:30来源:法律常识

从达辉律所事件想到的关于法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一名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2017年考入清华的法硕毕业生,刚刚在上海达辉工作2年,因为一些工作失误被辞退后,8月31日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太让人痛心了!我本人也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毕业后也进律所做了几年律师助理,深知其中的苦与累,其实回过头看我当时跟的团队和合伙人已经算是比较优秀和友善的了,但是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当时工作的苦闷现在也是记忆犹新的,所以对于校友在一个那么苛刻和冷漠的律所氛围和一个热衷于PUA的合伙人底下工作的艰辛与压力我完全可以想象。但是律所又是法学院毕业生就业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选择,本人想结合自身在律所以及后来在金融机构当法务的工作经验,给刚毕业不知道以哪个行业的工作作为自身事业起点的法学院毕业生谈谈关于律师助理和金融机构法务的职场真相。

01.从理想国到黑暗森林,刚毕业后适应职场的过程绝对是你人生中要打的最大怪之一

越是名校出身越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落差会越大,因为不管是在哪个职场,不管你是多么优秀的毕业生在职场里也只是一个没有实践经验不懂社会规则的菜鸡(学校教的真的不是工作直接要用的),而且往往越是名校的优秀学生,身上的理想主义越严重,越是不能随机应变,适应的过程会更长更痛苦。

我是说大多数,当然不排除总有些人天生就是为人老练,熟谙人情世故,我记得我刚毕业跟我一同进律所实习的同学里就是有那种仿佛已经社会大学毕业的同学。所以,进入职场后心理就不要再呆在象牙塔,不要过于理想主义,自由平等是在不涉及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探讨的,涉及资本的就是**主义,涉及等级的就是**主义,甚至**社会。

02.律所和公司法务哪个容易进

我个人感觉如果是TOP的律所和大的金融机构比的话,其实门槛不存在多大的出入,但是有一点就是律所招人的频率和数量肯定是要比金融机构要多的,因为金融机构一般都是整体批发式招聘,所以统一招聘的机会就那么几次,错过了就没有了,而且要知道金融机构还有很多岗位是留给社招的,特别是有几年大律所和四大经验的熟练工在金融机构特别抢手。

而相对于大机构批发一样的招聘规模,律所的招聘往往是零星而且小规模的,而且律所的招聘中校招还是多数的,这其实就多出来很多捡漏的机会。因为大律所里面实行公司制统一招聘的律所真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律所各个合伙人的团队自行招聘的,但是这个就具有不可预测性了,团队随时缺人随时就要招,不会像机构一样有一个集中的时间,但是这样其实对个人来说是有好处的,只要善于发现职位,竞聘的程度是没有大机构那么激烈的,像我之前在律所的时候有一个同事就是通过给各个大合伙人邮箱发送简历和求职信而恰好被我当时的合伙人给招进来的。

03.薪资待遇

如果是国企或者央企的金融机构的话,起薪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要低,但是其实很多毕业生,特别是名校的毕业生可能更看重工作的氛围和归属感,有些红圈所的起薪可能比金融机构的起薪要高一截,但是对于员工的心理需求肯定是没有金融机构考虑那么周到的,不PUA就已经算是氛围良好了。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大所起薪也不高,但是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你如果在律所工作三年再跳槽到金融机构的话可能比你一开始就在金融机构工作三年后的工资要高。这个你懂的,因为律所一年工作经验可以抵一年半(加班加的),所以什么问题都需要辩证的发展的看吧。

04.律所和金融机构的打怪升级难度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律所的升级难度绝对是hard级别的,而且进律所当律师助理的工作内容主要看跟的合伙人的执业方向,而且跟的合伙人的执业方向直接跟你之后的跳槽和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像我之前进了一家金融业务为主的律所又跟了一个金融业务为主的合伙人,后面才顺理成章的跳槽到金融机构当法务。

而且,你跟的合伙人不仅只是影响你的职业发展而已,像这次达辉事件中的这位校友,进了一家擅长PUA的所跟了一个苛刻的合伙人,结果对其造成了如此毁灭性的结果。所以如果要以进律所当助理的职业起点的话,大家一定要对律所和带教的合伙人慎重选择,如发现呆的团队不合适一定要舍得放弃沉没成本,尽快抽身。

不过当然自身也需对律所工作的困难程度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免判断失误。就算是优秀级别的律所和优秀级别的合伙人团队,对于刚毕业的新人来说的话工作强度和各种需要学习的新事物的难度肯定是超过你在学校的任一阶段的,毕竟出了社会就会发现有题目有答案的考试是人生最好应对的考试。

相对于律所的话,大机构的岗位对新人其实是友好的多的,就算是最苛刻的金融机构都会比律所会更让人有集体感,因为机构的校招一定是批量的,你总能找到几个同辈,而且机构内部的联系会比较紧密,在一个岗位上也会接触到整个公司的人员,还不时会有各种破冰团建,比在律所的话是会少一些孤独感的。

而因为律所基本都是小团队招聘,有时候就只招一个人,去了之后就自己一个新人,团队内部就是工作上的联系,除了工作,高年级律师和合伙人其实没什么时间关注怎么你融入得怎么样,压力大不大,甚至就连工作也得靠你自己多看多学,全靠自己野蛮生长。

但是能在律所呆下去的话成长速度肯定也是惊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机构的社招特别喜欢三四年级的律师和四大的员工。如果错过了金融机构的校招,但是还想找机会去金融机构工作的话,方向对口的大律所和四大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

05.关于成长路径

我刚去律所的时候就听到合伙人说的一个有趣的定律,那就是从企业出来做律师的往往能做出来,而一开始进律所的后面都去当了法务。可能这就是围城吧。

不过可能也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刚毕业进律所当律师助理,特别是像金融业务这种非诉业务,最后要自己独立执业难度太大了,因为干的活跟独立律师需要掌握的技能根本不搭界,而是与in house的法务工作性质一样一样的,转去企业做法务就是无缝衔接甚至是降维衔接。我刚从律所去到金融机构的时候就感觉难度简直不止低了一点点,而工资则是不止高了一点点。所以如果做非诉的律师助理或者授薪律师的话不要坚持太久,3-5年跳到机构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窗口期。

但是为什么从机构出来的往往又能做成大律师呢,像我刚毕业跟的合伙人就是一开始在金融机构呆了几年就出来独立执业,没几年就成了大律师,职业天花板比企业法务高了不止一点点。这是因为在机构工作的经验能把当律师的执业方向和人脉网络全都构建好,而这些才是律师独立执业所需要的最关键要素。

当然也可以来回横跳,像我就是从律所到金融机构再到独立执业。

06.说在后面

现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蛮大的,大律所和金融机构都不是那么好进了,而且待遇也都在调降,所以可能现在根本不是怎么选的问题而是一个被选择的问题。

这时候,律所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职业发展方向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大合伙人的执业方向是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的,所以先进律所的话最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就像进了律所金融业务团队,可能你最后证券、信托、基金都能选),但是如果先进金融机构的话,可能要通过跳槽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是没那么灵活的(就像你从证券跳去基金,可以是可以,但是转的比较硬,如果视为转行的话,跳槽后薪资不降就不错了)。

如果不确定这几年某个行业发展到底会怎么样可以先在律所呆着随机应变,反正几年后社招跳过去薪资是只会多不会少的。不过,律所的坑比较不透明,希望大家择业过程中都不要碰到带坑的律所和合伙人,如果遇到了,那就赶紧断臂求生吧,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刑事案件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打官司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找律师可靠吗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