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5:43:04来源:法律常识
本文来源:iCourt法秀
法律服务质量是律所和律师的立业之本,也是品宣工作的重要基石,不论是出于执业合规的需要,还是出于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和领先地位的需要,保障法律服务质量、优化法律服务质量,都是律所管理和运营者的“必修课”。
我们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和大家聊聊律所法律服务质量的优化路径:
一、严格立案流程管理
立案是律所承办法律案件的第一道口子,抓好了源头就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在我看来,立案主要有“三看”,一看利益冲突审查;二看专业度和复杂度;三看案件信息的完整性。
关于利益冲突审查,我们之前曾分享过《律所业务风控的防火墙——利益冲突合规》一文,如果存在利冲情形,法律服务质量其实无从谈起。
专业度和复杂度是指,对于有些重大疑难案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为了保证案件办理质量,律所应当指定具有一定专业经验和能力的律师办理,必要时成立由高伙领衔案件的项目组,甚至可以不考虑客户指定的律师(但需征得客户同意)。
在公司化律所,通常会按执业领域划分部门/团队,对于案件的分配,也可以据此进行统筹调度。
案件信息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要如实在系统上登记基本情况,如客户信息、案由、案件类型、涉案标的、案情简介、客户具体要求和委托目的等,以便律所业管能够掌握案件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是指收费审查,避免过低或畸高收费情况。
二、规范投标管理
毫无疑问的,招投标业务正在逐渐成为各大企业选择法律服务的方式之一,而这恰恰是对法律服务质量预先“评优”的过程,律所品牌、服务团队、专业水平、业绩资质、经验资源等将会被招标方综合考量。
因此,律所应当筛选出在投标业务领域最为专业、经验最为丰富、业界评价最高的律师团队参与竞标,既能提高中标可能性,又能保障中标后的法律服务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化管理的律所统筹协调较为容易,甚至能形成跨团队综合协作打造“ 1+1>2 ”的效果;但在非公司化律所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律师团队通过不同渠道获得业务招标信息后,分别进行投标,这不仅导致了内部竞争,也可能损害律所声誉。
在律所层面,制订一份《XXX律师事务所投标流程》,可以统一购买一些招标网站的账号,还可以在制度上形成投标登记制度。
由于,绝大部分投标项目递交时都需要加盖公章,律所可以采用“出口管控”模式。
三、加强归档管理
律师业务档案,是律师办理法律业务的真实记录,不仅能作为未来法律服务的学习性参考资料,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对业务督查的重要抓手。
根据归档管理的要求,业务档案一般可分为诉讼和非诉两类。律所业管部门可列出“案件归档材料清单”,供全所遵照执行。
律所业管部门应当审查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对于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案卷,应当退回重新整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案件进行电子归档,便于检索和查询。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参照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律师工作档案管理与文档命名》。
四、形成疑难复杂案件讨论制度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能够在律师办理此类案件时提供有指导性、针对性的帮助,不仅能提高律师们的业务水平,也能保证律所法律服务质量。
2011 年时,上海市律协曾发布《关于律师服务收费中重大、疑难、复杂诉讼案件的认定标准及实施办法》,律所可参照此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形成相应的讨论制度。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五、注重客户管理和满意度调查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说“捆绑客户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长期积累的深度信任”。作为服务型行业,客户的满意度也是衡量律师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反过来也能借此提高律师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律所可以根据自身客户数量和规模的不同,采用定期或不定期会见、面谈、邮件、电话的方式,向客户征询反馈意见和建议,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法律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怎么做?》。
延展开来说,巩固与客户的关系、注重客户服务体验——良好的客户管理意识才能保证优质的法律服务质量,而优质的法律服务质量又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良性循环不就 get 了?
关于客户管理的更多内容,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看这篇文章《年终业绩不好,可能是你客户管理不到位》。
六、重视团队知识管理
我们曾经多次和大家聊起知识管理的话题,也一再强调过知识管理的益处,今天聊起律所法律服务质量,知识管理自然也不会缺席。将大量无序知识有序化的过程,将大量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其实也是法律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的过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梳理、共享,挑选团队最高频的、或最典型的案件类型入手,只要从三步入手:
如此一来,既能让团队新人快速上手,又能提升律师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减少重复劳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律师可能产生的错误、控制潜在风险。
你还不知道知识管理该怎么做?《律所知识管理怎么做?》、《那些关于“知识”的获取与复用》。
七、提高人才录用标准
律师是法律服务产品的最终提供者,也是律所最核心的知识财富,其个人法律素养、专业功底和服务经验直接关系到法律服务的质量水平。
因此,对于“人”的筛选也至关重要。
从合伙人层面来说,在人和性之外,合伙人的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判断、经验、团队领导能力、行业信用和声望也是确保法律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一个优秀的合伙人更能带出一支出色的战队,为律所提供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独创性的价值。
对于非合伙人律师来,虽然很多中低年级的律师招聘由团队合伙人决策,但律所也有必要提出一些硬性门槛要求,毕竟聘用律师们占据整个律所的大部分,是律所的中坚力量。在人才的选拔、录用中,律所应当将全所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向全所进行疏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HR 应全程参与,别进行统筹协调。
八、培训制度
为律师提供适当的培训,既是律所的福利,也是一种义务。《民法典》出台后,不少法律从业者再次感叹, “终身学习,痛并快乐”!作为律所管理和运营者,也应当尽可能地打通资源,为律师们的技能加成提供助力。
一方面,可以为青年律师提供上岗执业培训。刚入职的律师助理、实习律师们,从理论到实务还需要一定适应期,法律调研、法律文书写作、合同审核等必备技能有必要通过集中培训使其快速上手。
另一方面,执业律师们也需要“继续教育”培训,律所可邀请某一领域的资深合伙人、法官、法学教授等提供专题讲座,也可统筹购买课程、组织模拟法庭、专题研讨会、学习会等,形成定期的、常态化的培训学习机制,以确保律师们及时更新自己有限的法律知识结构,保持核心竞争力。
在这方面,我们也曾分享过《律所如何开展内部培训》。
以上是我们梳理的关于优化法律服务质量的八个抓手,路径很多,但要把每一项都落到实处其实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律所管理者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还需要业管、行政、人事等多方运营的协同,但所谓的领先优势,不也正是这样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