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州市找律师写遗嘱多少钱,在盘州市找律师写遗嘱多少钱一份

时间:2022-12-24 01:05:44来源:法律常识

李书泰 【庸国荒史研究】

原著作者 李书泰

题记:

著名文化学者苏三女仕说:“相同的意见说一万条也只等于一条。假如我与别人的意见一致,我根本就无需发言。一旦我说话,肯定是为了发表不同意见。”

李书泰 「庸国荒史研究」

生命之舟.人类摇篮.文明古国——总论大庸古国诞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生命繁衍最昌盛的地区才是人类的摇篮。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才是文明的起跑线。北方中原是文化汇聚地而不是发源地。中华文化五千年只说对了一半。先庸时期有着灿烂的崇山文化。先楚时期存在神奇的大庸秘史。崇山文化代表一个时代。大庸古国本是一代王朝。

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曾把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高度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糸,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百余名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签名赞同中华历史一万年之说。

人类最早诞生于何地?多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185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赖迪就认为人类最早是在亚洲出现的。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北方的西瓦拉克山发掘出来的腊玛古猿化石。但20世纪20年代,非洲发现了南猿化石,许多人又认为人那里是真正的人类起源地。而我则认为:人类只可能诞生于生命繁衍最昌盛的地区,文化只可能孕育于人类诞生最早的地区,国家只可能出现于文明形成最早的地区。以古庸都张家界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大武陵地区 ,地处北纬30度两侧对称线内,是地球上生命繁衍最昌盛的地区,也是洞庭三苗国、长沙厉山国、崇山驩头国、武陵大庸国等人类历史上最早文明古国的发祥之地。这一推断早为民族史诗、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所证实。

——1957年和1958年,在中国云南开远小龙潭,也发现了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化石。有人把云南开远的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化石、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与元谋猿人化石和贵州桐梓猿人化石、四川资阳人化石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考察,有人提出了“亚洲高原说”,主张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

——1985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

——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至此,人类最早诞生于云贵高原的大武陵地区基本已成定论。

(1)地球三极与世界之中

中国地处世界之中,是名符其实的中央之国。

整个青藏高原实际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地处世界中心位置。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4000~5000米。而亚、北美、南美、非、欧等世界五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依次只有:950米、700米、650米、600米、300米。北极圈内最高峰贡比约恩峰海拔只有3700米,即使南极最高点文森峰,海拔高度也只有4897米。而我西藏珠穆朗玛峰高度达8844.43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主宰地球重心的“第三极”,真正的地球之中、世界之中。整个地球以青藏高原为主轴,以珠穆朗玛峰为顶极,就像一个倒立的陀螺悬浮于宇宙空间。亚洲许多大河流,如: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等,都发源于这座冰雪覆盖的“世界屋脊”。孕育了巫山直立人、澧水石门人、崇山驩头国、武陵大庸国的大武陵山区恰在这屋檐下的第二级台阶之上,发端预演于大庸古国的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中轴之国、中心之国、中央之国。《荀子 大略》说:“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故在古庸都崇山南沿至今还留有“中央仙山”、“中央仙山庙”、“中央仙山村”等地名、遗址、碑文。而在中国远古荒史传说中又恰有“中央氏”的故事:中央氏象伟姑娘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首领,不到二十岁便当选为部落大酋长。她领导中央氏族民垦荒种田,建设家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她不仅重视农业,而且还积极发展新兴的手工业作坊,生产骨器、石器、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此时民间已经有了简易的纺织机械,能够用树皮和麻类纺织成粗布,制做衣服。象伟支持和鼓励族民搞各种发明和创造,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且提拔重用,大大地调动了族民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为促进远古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武陵山区与诺亚方舟

武陵地区为川泽陆桥,是名符其实的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是出自圣经《创世记》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他们的后[2]代子孙传宗接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此后,该隐诛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类打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并且因着堕落的本性人的怨恨与恶念与日俱增。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人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这一切,他非常后悔造了人,对人类犯下的罪孽心里十分忧伤。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消灭。"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在上帝眼前蒙恩。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诺亚也常告诫周围的人们,应该赶快停止作恶,从充满罪恶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但人们对他的话都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一味地作恶享乐。

上帝选中了诺亚一家:诺亚夫妇、三个儿子及其媳妇,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上帝告诉他们要用洪水实施大毁灭,要他们用歌斐木造一只[3]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这只方舟要长300肘、宽50肘、高30肘。方舟上边要留有透光的窗户,旁边要开一道门。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他们立即照办。

上帝看到方舟造好了,就说:"看哪,我要使洪水在地上泛滥,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子、儿子、儿媳都要进入方舟。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这些都可以留种,将来在地上生殖。

2月17日那天,诺亚600岁生辰,海洋的泉源都裂开了,巨大的水柱从地下喷射而出;天上的窗户都敞开了,大雨日夜不停,降了整整40天。水无处可流,迅速地上涨,比最高的山巅都要高出15肘。凡是在旱地上靠肺呼吸的动物都死了,只留下方舟里人和动物的种子安然无恙。方舟载着上帝的厚望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汪洋上。

上帝顾念诺亚和方舟中的飞禽走兽,便下令止雨兴风,风吹着水,水势渐渐消退。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上。又过了几十天,诺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去探听消息,但乌鸦一去不回。诺亚又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处,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黄昏时分,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橄榄叶,很明显是从树上啄下来的。再过7天,诺亚又放出鸽子,这次鸽子不再回来了。诺亚601岁那年的1月1日,地上的水都退干了。诺亚开门观望,地上的水退净了。到2月27日,大地全干了。于是,上帝对诺亚说:“你和妻儿媳妇可以出舟了。你要把和你同在舟里的所有飞鸟,动物和一切爬行生物都带出来,让它们在地上繁衍滋长吧。”于是,诺亚全家和方舟里的其他所有生物,都按着种类出来了。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这就是“诺亚方舟”故事的由来,本来只是个传说,但前些年却有很多报道,说《圣经》中记载的很多事情都被证实是真实的,譬如,在一次战争中,一位军官根据《圣经》中的记载,成功地找到了大山里的一条秘密小道,并通过这条小道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取得巨大胜利。如果能证明“诺亚方舟”也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发现肯定将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所以,很多年以来,许多国家的圣经考古学家 都希望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其实真正的谜底并非西方人所说的“方舟是一只排水量四万三千吨的巨大木箱”,不少方舟被发现的传言出现,都仅仅止于传言。

但学界公认,人类历史上确曾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全球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只有少数人躲过这一特大劫难。那么这批幸运的人们是在哪里躲过这一劫的呢?答案就在我们居住的大武陵地区。

武陵山区地处云梦洞庭大沼泽和四川天府大盆地之间,也就是中华著名大典籍《山海经》所说的东海和西海之间,以崇山、天门山为核心武陵大陆桥,在冰盖、冰川融解暴发初期,由于四川大盆地的承载和缓冲没有受到特大冲击,今天以桑植县八大公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冰川孑遗植物和孤高壁立的武陵源3000奇峰就是最有力的现实证据。而在洪水后期,随着海平面升高、海水漫溢、泛滥成灾的时候,又于以脉发崇山、嵩梁(天门)等武陵主峰为核心之大武陵地区的阻隔和承载,被洪水追赶的湖区幸存者有了一块相对安全的栖身之地,今天遍布于大武陵地区一系列古人类化石遗址就是毋庸置疑的铁证!这就是中国古代“救命葫芦”传说和西方《圣经》中“诺亚方舟”神话的故事之源和历史真相。历史和科学同时证明,高海拔地区排斥生命,低海拔地区淹没生命,中海拔地区承载生命;武陵地区为川泽陆桥,是名符其实的诺亚方舟。

据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先生考证,沅澧流域张家界一带在3亿8000万年以前处于浅海近岸地带,附近是茂密的大森林,是恐龙活跃地带,大约2亿年前灭绝的恐龙留下了大量化石,恐龙之父——芙蓉龙化石就出土于今桑植芙蓉桥乡。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沅澧流域正处于地球上生命繁衍最昌盛的北纬30度生物圈内,而古庸国自南至北正处于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之东经110度分界的轴线两侧,这一座标系内,正是人类文明发生、繁衍最密集的地区。

李书泰 「庸国荒史研究」

武陵山区自然条件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环境条件下创造。”武陵山片区山峦叠嶂,河谷幽深,地势险峻。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森林覆盖率达60.1%,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呈现温暖、多雨、多山、多洞的特点, 地理空间结构独特、自成体系,林木茂盛,物产丰富,干果杂粮遍布,飞禽走兽多样,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对人类的生存极为有利。同时,矿产资源品种多样,锰、锑、汞、石膏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极具创造的条件和开发的潜力,构成了人类最理想的栖息之所,百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处发现。

据不完全统计,大武陵及西南地区古人类化石有18处:蝴蝶人、巫山人、元谋人、建始人、陨县人、大洞人、水城硝灰洞人、桐梓人、穿洞人、桃花洞人、水城人、兴义人、柳江人、资阳人、丽江人、桂林人、长阳人、石门人。

“蝴蝶人”,又称“蝴蝶腊玛猿”,据今400~500万年(云南元谋蝴蝶梁子与竹棚豹子洞);

“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

“元谋人”,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

“建始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恩施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麻札坪村巨猿洞);

“郧县人”,距今100—35万年(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

“大洞人”,距今30万年至数万年(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

“水城硝灰洞人”,距今10多万年(贵州省六盘水市);

“桐梓人”,距今18.1正1.1、负0.9—11.3?1.1万年(贵州省桐梓县岩灰洞);

“桃花洞人”,距今一万多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城区桃花洞);

“穿洞人”,距今1.6万年左右(贵州普定县城西约4千米的穿洞)

“水城人”,打制石器的方法与众不同,考古学上把它称为“锐棱砸击法”,当是贵州古人类的一大创造;

“兴义人”, 距今约1.2万年左右(黔西南州猫猫洞);

“柳江人”,距今约22.7万年~10.1万年或距今已有四到五万年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南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

“资阳人”,距今7500?130年,有人据此认为资阳人属于新石器时代(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

“丽江人”,距今10—5万年的晚期智人(云南省丽江县西南木家桥村);

“桂林人”,距今公元前10000-9000年(广西桂林市南郊的独山西南麓);

“长阳人”,距今年代约为19.5万年(湖北省长阳县西南下钟家湾村“龙洞”);

“石门人”,距今约5—2万年(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凤堡岭西山角的燕尔洞);

武陵山片区湖南占37个县(市、区);

区体的学发展观、区、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11个县(市)、湖南37个县(市、区)、重庆市7个县(区)、贵州16个县(市、区)。

武陵陆架肩挑四川大盆地和洞庭湖平原,至今仍然是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区。

渝鄂湘黔武陵山区位于北纬30度附近,是地球上没有经过四纪冰川侵蚀的地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18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45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类13种、鸟类60种、鱼类47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鲵(娃娃鱼)、山溪鲵、水獭、金鵰、猴面鹰、穿山甲、五步蛇等。植物种类370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有珙桐、水杉、银杏、贵州紫薇等;中医药植物400多种, 主要有治癌植物红豆杉, 以及金银花、五棓子、桔梗等;经济林木100多种,主要有杜仲、猕猴桃、桠柑、淡竹、油桐、油茶、吴萸等;用材林上千种,主要有松、柏、杉和各种阔叶林木等。可以说,武陵山区是全国物种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之一。通过武陵山区各区县的通力合作,是完全可以将之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区和动植物的基因库。

事实证明,云贵高原是古人类的摇篮。张家界一带是洪水时代人类真正的诺亚方舟。

至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人类从高山走向平原。迈上一条由征服森林到征服沼泽,由征服沼泽到征服海洋,由征服海洋到征服极地,由征服极地到征服太空,由征服太空到征服宇宙的生生不息的探索之路。

(3)彭壶双山与盘瓠之祖

彭壶双山繁衍盘瓠部落,是名符其实的三苗祖山。在澧水流域有两座著名的文化之山。一是澧水上游的崇山、天门山,合称天崇山,又称壶头山;一是澧水下游的澧县彭头山。

彭头山是世界最早的稻耕遗址,距今9000—10000年(道县玉蟾岩12000年)

彭头山附近有城头山,被称为中华第一城。距今6500—7000年。武陵山脉与洞庭湖之间已发现原始社会遗址400多处,是中国原始社会发展遗址最多、脉络最清晰、内涵最丰富、价值最大最完整的地区。

壶头山(天崇山)北麓有五方城(年代待考)、联城村(年代待考)、古城堤(7000年多年)—庸都三古城。古城堤,距今7000年多年,出土文物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长方形磨光石锛、打击石片刮削器、石器半成品等文物;上层为大量木牍和竹简等文物,最有价值的是九九乘法表和充长之印。

我认为崇山南北的盘瓠族就是彭壶族,即盘古族,是人类开天辟地的创始先祖。盘瓠即彭壶的同音异记,盘瓠族指居住、生存、繁衍于彭头山和壶头山之间的澧水先民,即祝融、伏羲、驩兜等“三苗族”、“三苗国”先祖的简称。也是古代山岳崇拜观念支配下所产生的最原始的族称。彭头山和壶头山可以说是盘瓠族最早的祖山和国山。

盘瓠国是古庸国在高辛时期的异称,盘瓠族就是祝融后裔中的吴回一族(见拙文《从祝融到盘瓠的嬗变》)。土著苗裔始祖为槃古(即燧人氏祝融)、女娲、伏羲、神农(炎帝)、蚩尤(最后一个炎帝)、欢兜等都是对族人有重大贡献的土苗先祖。三苗实际是祝融族蚩尤苗裔、伏羲族盘瓠苗裔、共工族驩兜苗裔三部分组成的土著苗蛮集团或部落王国。

其实盘瓠族的老祖宗就是伏羲。吴、瓠同音,盘、回同义。盘者,回也,盘回往复之意。盘,象形动词,盘回,盘曲,盘绕。回,曲折,环绕,旋转。祝融族亦即伏羲族。著名学者许顺湛在《五帝时代研究》一书中指出:“祝融氏也可以称为‘伏羲氏’之号。祝融氏可归入伏羲氏族属系统。”盘者,伏也。瓠、伏同音。其实盘瓠族的老祖宗就是伏羲。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伏”就是牧犬之人,发展成以狗为图腾的民族。盘瓠就是伏羲的同义变音,同音异记。

故祝融也好,伏羲也好,盘瓠也好,其实都是住在崇山南北古庸国的先祖。

“大”与“犬”之说由来已久,皆缘于“大”,亦即“王”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脱毛的凤凰不如鸡。鹫占鹊窠,和谐何来?清朝陆大均著《广东新语》中所说的“以盘古为原始,盘瓠为大宗”,总算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总之,盘瓠国就是上文所述犬戎国,即大戎国,亦即后来的大庸国。

《史记 楚世家》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 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

大彭国最早的发祥之地可能在湖南澧县的彭头山。大彭国先祖们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澧阳平原的彭头山创造很高文明后,一路开疆拓土,在大江南北建立了很多“殖民地”。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殖民地或根据地被后人称为彭国祖居地或发祥地。如:江苏彭城,四川彭山,湖北房县等等。大彭国在经里八百年风风雨雨之后,于商武丁四十五年被商王朝罗织罪名,趁乱而灭。据《国语 郑语》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商代晚年,怀着对商王朝的憎恨而参与周武王伐商,为“庸率八师”之一。

(4)天崇一脉与昆仑之源

天门为武陵之魂,是名符其实的昆仑之源。昆仑与窟窿一声流转,音义相通。昆仑就是窟窿。在古庸先祖看来,天门既是山的窟窿,也是天的窟窿。整个张家界就是有很多窟窿的山。故天子山上(袁家界)有昆仑峰、山下(汨湖乡)有昆仑丘、附近有昆仑寺。天门洞是最高、最大、最奇的窟窿,实为昆仑之母、文明之源。

苗族学者龙文玉说:“从舜帝开始,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融合南蛮部落,组成苗蛮集闭,世代子孙,一直在天崇山生息繁衍。崇山后来叫云梦山,苗语叫“仁云仁梦”,再后叫嵩梁山,苗语叫“召嵩召梁”,又叫天门山,苗语叫“仁大坝”最后才叫武陵山。《湘西苗族》一书曰:“从舜开始,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融合南蛮部落,组成苗蛮集闭,世代子孙,一直在崇山生息繁衍。现在大庸县的仡庸堤,又叫古人堤和古城堤,就是苗蛮集团的文化遗址。”

《山海经》所记人类最古远历史的神山昆仑,神水若水,神帝高阳,神树扶桑,神兽灵狐等文化符号,全部在我古庸湖湘境内。如桑植县汩湖乡有昆仑丘,芙蓉桥乡有高阳村,张家界永定区有茹水(茹水即若水;茹者,若之本;若者,茹之果;茹若本一物也,今引申连读为如若,即如果之意)。会同县有若水镇,沅陵县有扶桑村,桑植县芭(苞)茅溪乡有帝女桑传说,常德市丝瓜井有灵狐(仙狐)传说等等,说明远古昆仑不在今青藏高原,而在今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天子山及永定区天门山和崇山,其确切实指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今日天门山与崇山之间的仙人溪和神仙湾。

据1983年7月桑植县人民政府编印的《湖南省桑植县地名录》第242页《汨湖公社 地片》载:“黑儿垭、黑岩屋、昆仑、上天子庙、中天子庙在袁家界牧场;高溪峪、土地垭、折门塔、岩墩坡在咸池峪大队和小咸池大队。”这段资料看似平常,实则隐藏着天大的密秘,它集中记录了人类创世时期一组真实无误的历史人文地名符号,是一组改写张家界、湖南省、大湘西、大武陵、大西南,乃至大江南、大中华、大东亚历史的“地名化石”!其文化历史蕴涵,让我们不得不对革命老区、今日尚属国贫县的桑蚕之乡桑植县,再次刮目相看: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竟然隐藏着最伟大的文化!

“昆仑”:对“昆仑”源头的追溯,深深埋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为此,我们追问河流,我们追问高山。我们在最古老的文字里找到有关昆仑的记录——“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昆仑”二字已经超越了地理名称所承载的意义,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并以深厚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远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黑儿”:让我们很快想到“黑帝”。黑帝者,颛頊也。颛頊即屈原笔下所谓“帝高阳之苗裔兮”。而该县芙蓉桥乡和马合口乡分别有有“高阳村”、“青阳村”永定区阳和坪镇有青阳学校,清代安福县(今临澧县)有高阳桥等地名。那么这“高阳村”和“黑儿垭”,则很可能就是黑帝高阳出生和生活之地。据《炎黄源流图说》载:“传说颛頊生了个儿子叫老童,具有返老还童、死而复生的本领,寿命特别长,生了很多儿子,最有名的是祝融。祝融的后人分八姓己、黄、彭、秃、妘、曹、斟、芈(米)。楚国的始祖季连就姓芈。故南方都认祝融为祖先。”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经 大雅 江汉》曰:“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 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我们一般人都以为天子山之名就源于元明时期的向王天子,实际按世居天子山的彭辉毓老人说,天子山之名“老古就已存在”,现在看来所言不虚。这“天子”很可能就指高阳、老童、祝融等人,而史载祝融“祝融降于崇山,以火施化,称火神,号赤帝”,是真正的上天之子。

“咸池”:咸池,是日入之地。指万物暗昧之时“日出扶桑,入于咸池”,故五行沐浴之地曰咸池。古人认为西王母拥有很多年轻貌美的侍女,而咸池是专供仙女洗澡的地方。而“昆仑”恰为西王母居住之地,两地同处一乡绝非偶然,它们形成互相印证的信息链,进一步证明神都昆仑不在他处,而在大庸古国核心地带。

据《周礼注疏 卷二十二》郑玄所注,我们可以首先认为《大咸》当属尧乐:“《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殚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又有《礼记 乐记》:“《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

《咸池》居舜乐《大韶》之上,则应为尧或尧之前代乐舞。而《礼记正义 卷三十八》则给出了更为深入的解释,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周礼》曰《大咸》。”由此按照《周礼》《礼记》,《咸池》本为黄帝乐名,至尧之时被增修采用,并沿用旧名,故而将《咸池》归于尧乐也是有依据的。“咸池”二字,咸作皆,池作施,极言布德之广。《吕氏春秋》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援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而黄帝之乐《咸池》与天象有关。《乐叶图征》称:“黄帝乐曰《咸池》。《咸池》,五车天关也。”五车天关均是天上的星宿。

“牧场”:《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室”。《水经注 河水》中说“……南有湟水出塞外,东径西王母室。”而今天之汨湖乡恰有潢河村、潢河垭、潢河庵等地名,这“湟水”是否就是“潢河”呢?传说昆仑有牧场,牧神兽。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能够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神兽。桑植汨湖土地肥沃,水草茂盛,分48大岔、48小岔,但因潢河经常涨水,分48大岔、48小岔常常为洪水淹没,只能作为牧场。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公社组织群众疏通扩大消水地道,才将牧场改造成耕地和稻田。据说开始几年所种农作物,全因土地太肥沃而之长禾苗不结实。可见汨湖一带成为大庸帝国的神都牧场,完全是古代先贤们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明智选择。前文所述西王母拥有很多年轻貌美的侍女,而咸池是专供仙女洗澡的地方,恰与古代妇女的放牧生活和地理环境紧密相联。男子打猎耕种,妇女放牧炊洗,是古庸初民们创世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现代人无法体验和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初民记忆。

又(汉)焦延寿《易林 比之第八 姤》载:“登昆仑,入天门;过糟丘,宿玉泉;开惠观,见仁君。”

(5)澧沅二水与洞庭之野

澧沅流域是名符其实的洞庭之野。据实地考察和史料记载,洞庭山、洞庭溪、洞庭岩、洞庭湖等地名均与澧沅二水密切相关。

《庄子》曰:“(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据《史记》记载:“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史记 正义》指出:“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托也。”《晋书 天文志》曰:“天潢南三星曰咸池,鱼囿也。”《宋史 天文志》曰:“咸池三星,在天潢南,主陂泽鱼鳖凫雁。”而今天之汨湖乡恰有潢河村、潢河垭、潢河庵等地名,联系邻近芙蓉桥、马合口两乡之高阳村、青阳村及永定区所辖七星山、高阳村、高阳峒、潢河村、潢河垭、天子山、天门山、天崇山、太阳坪、看日山等地名,我们不能不茅塞顿开:原来天文星宿里的“咸池星”、“天潢星”、“鱼囿星”全部原于高阳氏,源于大庸古国最古老天文观测点的原始天文活动!再联系黄帝铸鼎君山、张《咸池》之乐,“尧增修而用之”的历史传说和记载,联系澧水之源桑植“洞庭山”,慈利至沅陵“洞庭溪”,澧水之尾岳阳“洞庭湖”的铁定事实,我们再也不能怀疑《庄子》所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的历史真实性和可靠性了!

注:

据《中山经?中次十二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又《澧纪 卷之九 述制纪二 典祠》载:“宋任续《思王庙记》曰:‘ 崇山连天外,界越隽岗阜。靡迤如舞如弛,遏千里之势,於洞庭之野,屹瞰都治,兹为彭山,盖澧邦所瞻也。庙盖其巅,神曰彭山,世传为唐神尧子。’”

又桑植民间手抄本《五藏山经传 卷五注》载:“(洞庭)山在酉阳柿溪西七十余里,曰上峒,与其东北四十里之下峒并临澧水之上,水象却车就位之形,其北之零水,辰水东西分流象屋宇形,故曰洞庭,庭之义谓左右之位也。巴陵陂亦号洞庭,以为洞庭山水所潴,亦如彭蠡之水潴为鄱阳湖,因号曰彭泽也。”

又据《湖南省志》、《永顺县志》记载,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治所迁沅陵,同时置酉阳县,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之王村。因王村地处酉水北岸,古人以水北为阳,酉阳因此而得名。然而2006年湖南里耶考古发掘的秦简上,多处出现“酉阳”、“迁陵”等县名,这就意味酉阳县早在秦代已置,西汉高祖所置王村之酉阳,只不过是沿用秦制。唐人颜师古注《汉书》,所述酉阳,自然是秦汉所置王村之酉阳,绝不是颜师古之后数百年新产生的宋酉阳。王村之酉阳(即汉酉阳)于南朝梁代废,易地改为大乡县,而今酉阳(南宋初冉氏所置酉阳寨、酉阳州)产生之时,汉酉阳已废700多年。因此,今酉阳和汉酉阳不存在建置沿革关系。

据《土司在酉阳》一文载:“明代酉阳土司的疆域,东南交永顺宣抚司保靖司,腊惹洞;南接平茶洞长官司至小桥堡,邑梅司、宋农诸洞;西至格眼、也江交乌罗司,平头著可司油蓬堡与贵州铜仁府镇千户所腊耳山接壤;西北与重庆府彭水县、黔江县为邻;南至司南宣慰司,东北至散毛宣慰司,施州卫大田千户所。

湖南工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俊男先生所著《华夏上古史研究》,在对上古“三皇”、“五帝”及其它相关问题作了点评和详考后,认为华夏文明源于南方。“在夏以前,主要是南北迁徙,并以长江中游洞庭湖为中心,将文明向四周辐射。”《符子》曰:“舜禅夏禹於洞庭之野。”《管子》曰:“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於农,故先王贵之。”

据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宋镇豪教授考证,夏商时期人口总数:夏初约略为240~270万人,商初约为400~450万人,至晚商大致增至780万人左右。

在夏朝以前,我们的先祖们还没有治理黄河的能力,也没有治理黄河的必要。大禹治水不是治的黄河,而是洞庭之野的小江小河,即所谓九澧、九江。

据《湖湘文库》分册――清 王先谦《湖南全省掌故备考 山川二》(56页)载:“息壤,(零陵)县南。故龙兴寺中,状若鸮吻,色若青石。柳宗元记,寺东北陬有堂地隆然,负砖甓(pi)而起,广四步,高一尺五寸,人夷之,则死。”引文中的“息壤”,是古人对大禹有效治理此处长江边上的洪灾险情(即现在所称的“管涌”)的神秘称谓。息者,乃平息之意;壤者,则泛指治理此处管涌的填充之物。息壤,简而言之,就是指平息这处管涌险情的土壤(沙石土填充物)。《玉堂闲话》对此则有更清楚明了的表述:“禹镌石造龙宫填于空中,以塞水眼。”可见大禹治理管涌险情选用沙石填塞水眼与现今的做法基本相同。这也足见大禹治理水患险情的高明。此处管涌的有效治理,使百姓对大禹更加崇敬不已,息壤也因之罩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一块似乎能呼风唤雨的神壤。如稍有不慎,触怒息壤,就有可能大雨滂沱,引发洪涝,遭至灭顶之灾。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而已,但吸取教训、小心为上的防治水患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大概也是息壤这一胜迹世世代代流传不息的原因所在。

澧水的九条支流先后在不同地段汇入澧水,自上而下分别叫酉澧、温澧、茹澧、溇澧、艓澧、涔澧、黄澧、道澧、詹澧;我市九溪一带直到民国时期还叫九江乡。故,大禹治水纪功碑立在我省南岳而不立在中原,就是历史真像之所在。

(6)崇山南北与庸国之都

据不完全统计,今全国境内共有13处与庸国文化有关的地名(四境十三庸):即云南建水县之哈不庸村;贵州德江县之庸州;重庆乾江县之庸州;四川成都市之庸部;湖北竹山县之上庸;湖南张家界市之大庸;河南卫辉市之鄘城,信阳市之庸墩村;安徽舒城县之舒庸城,宿州市之庸桥区,南部无为县之庸浦;山东青岛交州市之庸村;北京昌平区之居庸关等。那么,哪里才是古庸国最早的都城呢?

从这些地名来看,唯我大庸位居中央地带,且史料最丰富、最系统、最完整,从理论到史实最有说服力。北京“居庸关”(又曾称居庸塞、居庸县),恰在“幽陵”;云南“哈不庸村”,恰到“交阯”;四川“庸部”,恰近“流沙”;青岛“庸村”,恰近“蟠木”。这与司马迁笔下的颛頊国的四至高度吻合。由此推断,颛頊国与大庸古国很可能是同一个古国的不同称谓,或者是同一地区、前后相承之古国的前称和后称。《太平御览》引《尚书》曰:“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念帝道也)。”“思庸”,即所谓“念帝道”,太甲以“思庸”来比喻自己立志图强,表明要象大庸古帝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可见大庸古国,早就被古人尊为“帝道大昌”的伟大帝国。

《诗 鄘风 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旧注谓“揆之以日”,是“树八尺之臬,而度日出入之景,以定东西,又参日中之景,以正南北”。测度日影的方法由来已久,殷人已能运用自如,甲骨文中有一字作嵲,象手持立臬(音nie,古代测日影的标杆)于山上,日影投之地上,本义是揆日度影以定方位。“鄘风”为何要“作于楚宫、作于楚室”?庸楚一家也。可以说,楚国领土大多是庸国领土之故地。著名史学家张良皋先生说:“‘楚’的国号是‘蚩尤’之疾呼,(庸国子族)楚人很可能自称为‘蚩尤之国’。”而笔者早已论证,大庸国有一代帝王就叫“蚩庸”。可见,楚是庸国的子族。楚,又称荆、荆楚。其族首曾随庸国出征伐纣,周成王时被封为子爵,称楚国。无论称“楚”还是称“荆”,都是古庸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子族,由于他是大庸国实力最强的子族,世人常把它作为庸国的代称。之所以用“楚”或“荆”作为庸国的代称,可能因为古庸国曾是桑蚕之国,筑城之国。密秘就隐藏在这“荆”、“楚”二字之中:

“楚”字从“林”从“疋”,“林”代表桑林,“疋”代表桑蚕丝织成的布疋(pi),且“楚”与“祝”一韵相通,因此“楚”即代表古庸部落里的桑蚕族群;“疋”,又读shū,即“脚”的意思,亦可理解为行走于桑林中的人,与上一种解释既相通又互补。这又使我们想到,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僰(bo)人”。僰人长期雄据西南云贵川鄂湘交界的咽喉地带,是一个很难驯服的族群,历来是被中央政府视为心头之患。这“僰”字怎么看都象那“楚”字,它就是一群行走在荆棘丛林中的猎人和开荒斩草、刀耕火种的“烈山氏”农民,可谓真正的“先农”。著名史学家张良皋先生说:“‘楚’的国号是‘蚩尤’之疾呼,(庸国子族)楚人很可能自称为‘蚩尤之国’。”“荆”字从“草”,从“开”,从“刀”,表示荜路蓝缕、开荒斩草,且“荆”与“墉”一韵相通,故“荆”即代表古庸部落里的版筑一族(所谓“版筑”就是用竹木荆条做模板注土筑城、筑堤、筑墙)。他被封立国后日益强大,终于在大庸王朝老庸君们日趋昏聵的时候取而代之,成为南方祝融氏族新的旗手,一跃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古代文字很少,一个字符往往代表一组词群,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就是古庸国因是铸钟大国而称“镛”,因是军事大国而称“戎”,因是桑蚕大国而称“楚”,因是版筑大国而称“荆”的历史真象。

请看西汉孔安国所作《尚书序》的一段记载:“倚相倚氏,名相。春秋时楚国左史。熟谙楚国历史,精通楚国《训典》,能读古籍《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常以往事劝谏楚君,使之不忘先王之业。楚灵王及楚平王期间,颇受楚国君臣尊敬。楚人遇有疑难常向其请教,誉之为良史、贤者、楚国之宝。”又曰:“《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楚)上世帝王遗书也。’”为什么独独“熟谙楚国历史、精通楚国《训典》”的楚国左史倚相倚氏“能读古籍《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常以往事劝谏楚君,使之不忘先王之业”呢?因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楚)上世帝王遗书也’”!

可见,崇山、崧梁山南北,是古庸国核心地区,天崇山是名符其实的文化之山。多方史料证实,崇山是远古三苗、百濮、盘瓠部落的祖山、国山,是大庸帝国的都城所在地,是泱泱大楚的伟大母国——斑斑历史载诸史籍、流传民间:

《尚书.尧典》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尚书.舜典》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国语.周语上》:“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竹书纪年》:“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西汉《淮南子.时则篇》:“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即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汉司马相如《大人赋》曰:“余欲往乎南矣,历唐尧于崇山兮,经虞舜于九嶷。”宋苏轼《晓登尽善亭望韶石》曰:“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嶷。圣君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和为?” 明孙斯亿《九永》诗:“云边菌簵驩兜冢,雪裹杉松犵狫村。”清金德荣《大庸风土四十韵》诗曰:“欲问大庸俗,崇山舜典详。”清罗振鹏《崇山》诗曰:“崇山万古矗层云,虞代有臣周有君。”永定区沅古坪镇,民间婚俗礼仪中的《庸人歌.告祖词》曰:“祝融佳人伴夜郎,繁衍百国围崧梁。伯庸八祖铸钟鼎,神农嫘祖植麻桑。”今崇山北麓之沅陵县北容(伯庸)乡尚有铁炉巷、钟铃巷、铸庸池、祭祝岗等地名,而且在铸钟、铸瓦、铸铃、铸钹、铸锣等铸造活动中要唱《铸钟歌》,祭祀时要唱《祭祝歌》,在《薅草锣鼓.九腔十三板请神词》中要唱《庸人歌》,写家神词时要写歌颂祝融(伯庸)的对联:“钟鼎长昭百世香火,伯庸永显千秋神明。”崇山文化和大庸帝国客观存在,毋庸置疑!它代表一个时代!

湘江,即乡江—炎帝、嫘祖、尧舜故乡之江;资水,即孳水—女娲、蚩尤、春姬孳育之水;沅水,即源水—盘古、盘瓠、辛母祖源之水;澧水,即里水—祝融、赤松、驩兜、屈原故里之水。湖湘大地是天文学、农耕学的发祥地,是三苗国、驩头国、古庸国核心地区,是东方文明最早的滥觞之地,是三皇五帝创世立国之地,人类文明从这里升起第一缕曙光!

本文原稿来自原著作者李书泰老师本人的原版文章;本文发布作者常小靠系李书泰老师的兴趣读者朋友,由于电脑版本不同可能出现对原文发布时的空格处及标点符号处留有问号,敬请各位读者朋友见谅。

原著作者 李书泰 整理发布 常小靠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刑事案件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打官司 车祸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找律师可靠吗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