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1:04:42来源:法律常识
川渝多美女,这绝不是凭空说的。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记者就见到了该院的三位资深美女。
杨飞雪,沙坪坝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9年,是集智慧、美貌、善良于一身的典型代表。胡敏,沙坪坝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开朗、大气、有内涵,是敢“遇见不平一声吼”的女中豪杰。徐敏,沙坪坝区法院民二庭法官,带着脚伤拄拐上岗也毫无怨言,是年轻人心中最想跟从学习的优秀前辈。为什么是“资深美女”?因为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60后”员额法官。“尚法,明理,守廉,慎断”,沙坪坝区法院的院训就是她们的工作写照,她们的“美”也从这里而来。
■女神杨飞雪——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尽可能让未成年刑事被告人不是一个人站在被告人席上,让他们不感到孤单。”
这个“小目标”,杨飞雪努力了15年。
那是一个聋哑少女,2015年7月被诱骗加入了聋哑犯罪团伙,扒窃了他人钱财。接手这个案件后,杨飞雪了解到少女的父母不会手语,日常就存在沟通障碍。“这样的话,无论是庭审中还是庭后教育,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几经努力,沙坪坝区法院少年审判庭通过重庆市残疾人联合协会,找到了在重庆师范大学从事聋哑特殊教育的老师郑璇。郑璇作为合适成年人,与少女的法定代理人一起出庭。
最终,经过法官们与郑璇的努力,少女表示愿意好好学习一门技能,她的父母也认识到教育子女的不足,愿意加强手语学习以便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郑璇老师不仅能够通过手语与少女沟通,也更了解聋哑人的需求。最后实践证明,郑璇老师加入判后辅导,反而起到了家长起不到的作用。”
这就是被杨飞雪常挂在嘴边的少年审判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寻找合适成年人,能够对监护人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
让杨飞雪至今难忘的还有一个不服父亲管教而离家出走的男孩。离家后他流落街头,认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听从他们的教唆,偷窃了醉酒人的钱财。庭审时间将至,男孩的父亲却不愿出庭。
“我们就联系到了男孩籍贯所在地的村委会,经过沟通,这个村的村支书作为合适成年人出庭。”杨飞雪清楚地记得,在庭审中,男孩表示“坚决不回家”。但这样他就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这时候村主任在法庭上说,愿意把这个男孩带回村里,提供住宿,并承担学费,让他接受一些技能教育。”杨飞雪说,当时男孩也表示很愿意,最终这个案件适用了缓刑程序。
“对于这样的特殊个案,我们努力找方法,做弥补,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最好的结果。”杨飞雪告诉记者,经过这些案件,发现合适成年人是一种“需要的存在”,特别是在判后矫治、后续帮教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而杨飞雪的下一个“小目标”,是继续拓宽合适成年人的相关职能。
杨飞雪的这些尝试和探索,也推动了一件“大事”。2011年,杨飞雪被最高人民法院选入刑事诉讼法修改调研小组。参与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专章及司法解释的制定和修改时,杨飞雪提交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
让她欣喜的是,第二年,获通过的刑事诉讼法草案正式纳入了“心理干预”内容。
心思细腻、思路清晰、做事果敢,在法官助理杨雪朵心里,这位和她同姓的前辈,是女神般的存在。谈起她,杨雪朵一脸崇拜。
“杨专委真的很有爱心。”杨雪朵说,有个20岁的当事人犯了抢劫罪,父母对他不管不问,庭审中当事人说自己好几天没吃饭,才抢了十几元钱买吃的。庭审结束后,杨飞雪就专门联系了当事人的父亲,让他更好地关心孩子。
还有一次,有个犯盗窃罪的当事人,在串串店打工时脚受伤了,庭审结束后杨飞雪专门告诉他如何申请工伤和法律援助。这些事让杨雪朵记忆深刻:“杨专委审理案子,会关注很多细节,用自己的热情,关心到每一个人。”
杨飞雪了解到,当地人社局对没有一技之长的偶然犯罪的服刑人员,且表示认罪认罚、请求从宽处罚的,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此后,每当遇到这样的当事人,杨飞雪都会向他们发放申请免费职业培训的书面材料。“这是提供一个路径供他们选择,希望他们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杨飞雪说。
杨飞雪审理的案件服判息诉率很高。杨雪朵说,杨飞雪都会用感化教育的方式,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更好地回归社会。
“她就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在杨雪朵看来,用这句话形容她的女神再合适不过。
“杨专委无怨无悔,每一个案件都是这样做的,我以后也想成为像她一样的法官。”说这句话时,杨雪朵眼神坚定。
■女侠胡敏——
不拿法槌也有成就感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胡敏在沙坪坝区法院有个响当当的称号——胡女侠。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这位胡女侠,在不停地讲电话。那是一口带有江湖气的重庆话,语速极快,形成对比的是她紧锁的眉头,和一脸严肃认真。打来的有信访人的电话,也有法官助理的提问。
“您喜欢现在的工作么?”
“喜欢啊!”胡敏脱口而出。
“为什么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在上小学时,胡敏就喜欢路见不平,立志做一名“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胡敏记得很清楚,2006年9月12日,她来到立案庭工作。从审案到收案,工作没有给胡敏太多适应的时间。2015年立案登记制改革后,胡敏的工作更加繁忙了。
现在作为立案庭庭长,胡敏接触了很多信访案件。胡敏告诉记者,虽然事情很杂、很多,但是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每一个案件都不能马虎,要把前因后果都了解透了,摸清症结所在,再一点一点地做工作,不能怕麻烦。
胡敏回忆起处理过的一起医疗纠纷。产妇的孩子死在了腹中,且以后难以再生育,到法院向医院索赔。而此后医院也因产妇拖欠医药费而提起了诉讼。
“当时产妇全家人都来信访,产妇很激动,一直在哭。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对于一个女人,不能再生育意味着什么。”
胡敏一边安抚产妇及家人的情绪,一边向他们解释专业的鉴定结果,一边又联系医院做工作。经过前后六次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医院同意不再向产妇收取医疗费用,并赔付8万元。产妇家人激动地向胡敏表示感谢。
“其实和以前审理案件一样,现在的工作也是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用法理疏通情理,起到桥梁的作用,维护好法律的威信和尊严。”胡敏总结自己工作岗位的变化。
在2007年,胡敏就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10年后,2017年,胡敏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人民。我所做的很平凡,但是没有遗憾。”多年来,胡敏专心投入工作,也诠释了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而说起近几年的变化,胡敏首先想到的是信息化,她经历了从不熟悉到熟练应用的过程。“现在的信息化建设确实方便了百姓诉讼,在网上就能申请立案,让他们少跑路。”胡敏期待未来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能让法官的工作效率更高。
“处理琐事,不拿起法槌也有成就感。”这就是胡女侠的江湖。
■女将徐敏——
不能给当事人添麻烦
拐杖静静地立在办公桌旁,它的主人却已坐在了法庭的审判长席上。
徐敏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便匆匆忙忙赶回沙坪坝区法院。因为这天她有一个庭要开。
“开庭时间是一个月前确定的,当事人从外地赶过来,如果因为我身体的原因更改排期,那是对当事人极端的不负责。”徐敏觉得这不算什么,因为爱人同在法院工作,并没有阻止她的“任性”。其实,医生给她开了“全休一个月”的假条。
这张假条,阻挡不了徐敏赶着去开庭的急切之心。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开庭,徐敏和一位当事人的代理律师都拄着拐杖。徐敏也说,不提倡大家这么做,身体顾好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作为员额法官,司法体制改革后办案量增加,徐敏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作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法官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因为一些小困难而给当事人和同事添麻烦。
徐敏处理过这样一起合伙协议纠纷:从2016年5月12日第一次庭审到最后一次调解,前后共进行了六次庭审活动。审理过程中,这个案件启动过鉴定程序、司法审计程序,又因种种原因审理时限达近两年。在这期间,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各执一词,都认为违约责任在对方,且对立情绪很大。证据数量大,事实复杂,处理起来很棘手。
徐敏接手后,认真地听取了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又耐心地向他们说明了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建议双方协商解决本案纠纷。
3个月过去了,在徐敏的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当庭支付原告各种费用共计50万元。徐敏笑着说:“经过我们的沟通,让当事人明白了这个调解方案能保护好他们双方的利益。”徐敏自己也很满意这起案件的处理结果,调解成功后,她和她的审判团队一起吃了一顿简餐庆祝。只有他们知道,徐敏口中的“沟通”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探索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抓住案件焦点是徐敏调解案件时的诀窍。徐敏也坦言,现在案件的调解难度越来越大,自己面临了很大挑战,“所以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新修改的法律和新出台的司法解释的学习。”
徐敏严格要求的,不止她自己,还有她的法官助理郝白冰。这个1990年出生的男孩2015年来到沙坪坝区法院工作。能和“徐老师”一起工作,他表示很幸运。
有个法院的年轻人曾对徐敏说:“徐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老师就是你了。”
有次徐敏出去送达,一开始当事人拒不见面,徐敏就对他说,我们也是为了对你负责,并和他讲清了利与弊,当事人的情绪慢慢缓和,配合了徐敏工作。当时和徐敏在一起的书记员说:“徐老师,我真是太佩服您了。以前不知道法官要做这么多工作。”
工作再多,事态再复杂,只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在郝白冰看来,徐敏是“对当事人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作者:王俏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