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04:22:42来源:法律常识
一个月2000?
早有思想准备!
今年27岁的李华是安徽南方人,从小对律师职业很向往的他顺利考上了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深造,考上了安徽一重点大学的法律硕士。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校期间通过了司法考试,毕业后也很顺利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
毕业后,他进入了合肥一家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实习律师。对于刚起步阶段的煎熬,李华早有思想准备,“听学姐学长们说过”。与大多数实习律师一样,进入律所实习之后,指导老师一个月给他差不多2000元的生活补助。
经济困难,是李华刚步入社会遇到的最大难题。李华的父母是农民,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无法给予李华经济上过多的帮助,他只能靠着自己渡过眼前的难关。
律所靠近市区,李华就在离单位不远处租住了一套房屋,每个月租金1500元。除去房租,微薄的收入已经不够李华日常的花销了。
社保全由个人缴
公积金更是没有
实习期间,对于是否需要购买社保,李华所实习的律所没有要求。李华没有购买社保,将工资省下来交房租。
一年的实习期间,李华每天跟随指导老师学习,帮老师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加班也是正常的事情。
李华说,毕业之后因为收入不好,有一次实在缺钱,他也不得不找父母资助一些。但他认为最需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落差。“父母供我读书这么多年,结果一毕业只能拿个2000块钱工资,而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公司法务或考了公务员,收入要比我多很多。”
合肥青年律师李华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广大青年律师们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合肥的10多名青年律师,实习律师多没有购买社保,而正式执业,按照律所要求均购买了社保。
“按理来说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购买社保,用人单位出大部分,自己出小部分,但是绝大多数律师都是自己出全部的费用,律所只是有个统一账号,实则都由本人自己购买。授薪律师除外。”一青年律师称。
另外,记者采访的青年律师,都没有公积金。“律所要求买社保,所以自己花钱买社保,至少工伤生病有个保障吧。”
公积金也是需要单位立户,由于目前没有政策要求,几乎各律所都没有公积金。青年律师无奈地表示,合伙人大多已有很多房产了,无所谓公积金,青年律师因为个人收入低,又没有相关政策,所以也不提了。
缺案源的苦日子还要熬上几年
李华结束实习,顺利拿到律师执业证,按照要求也自己交钱购买了社保。跟大多数刚执业的律师一样,缺案源是摆在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家里亲戚多在农村,基本上帮不上忙,刚执业没啥经验,没有名气,也没有人脉资源,所以很焦虑。”李华说,执业没有多久,律所分给了他一个系列案件,每个案件的基本费用也只有1000多元,但总算是有事可做,“还不包括交通费住宿费,有的案子还得贴钱。总体来说能挣点。好的案子也不会分给你。”
除了支付社保,自己的代理费要向律所支付30%左右,李华刚执业的几个月内,收入也只有几千元,只够勉强维持自己的开支。
“这段苦日子可能是两三年,也可能是更长的时间。”说到未来的打算,李华称,与爱人一起在合肥买一套房子是他未来5年的目标。
5000元的司机难找
但2000元会开车的律师好找
近年来,我国青年律师队伍数量快速增长,青年律师,业内一般是指执业年限不满3年且年龄在40周岁以内的专职律师,以及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律师)。从省城合肥的律师数量来看,截至2021年底,该市共有律师6699人,符合上述条件的40周岁以内的青年律师达到了60%以上。
“公司想雇一个每月5000元的司机难找,但是律所找一个2000元的会开车的实习律师很容易。”在青年律师群体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律师行业‘二八’现象很明显,甚至是‘一九’现象,少数金字塔顶端律师掌握着案源和信息,而他们也成了大多数律师奋斗的目标。”已执业两年多的小庞仍然面临缺少案源的压力。
“90后”的程亮毕业后在合肥一家律所实习,大约1年半的时间,他每月拿着2000元的收入,最终在他实习结束获得执业资格的时候,他选择去了一家大型的电商平台做法务。“老家父母一直在催婚,刚买了房子房贷压力大,所以只能从我喜爱的律师行业暂时离开。”
合肥青年律师小汪说,从她身边的同学和同行来看,因为经济压力等原因,入门后不久就选择改行的占到十分之一左右,“改行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
律所为律师购买社保
法律早有明确
对于律所是否需要承担律师社保、公积金这些基本权益呢?有观点认为,律师行业性质特殊,律所和律师不构成劳动关系,尤其是在2008年之前,律所既非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又非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因此,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范畴,律师与律所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然而,法院似乎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2007年,北京一名律师起诉劳动部门,当时被称为律师讨要社保费第一案。因向劳动部门投诉律所欠缴律师的社会保险遭拒,张律师将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告上了法庭,要求判令该局履行劳动监察职责。劳动部门称,律所不属于其监察范围。
法院认为,当事律所已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了社保登记,劳动保障部门对该律所违反义务规定、欠缴社会保险费用的行为应予监督检查。而律师,无疑当属社会劳动者范畴,是当今社会劳动者群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劳动权益应当得到劳动保障部门的维护和保障。最终,法院判决劳动局对该律所拖欠社保的问题履行调查处理的劳动监察职责。
无独有偶。2020年12月,我省怀远县一名律师曾将律所起诉至法院,要求补缴社保等。律所辩称,双方不存在实质上的劳动关系。最终,怀远法院认定,该律师从事的律师辅助业务是律所业务的组成部分,双方成立劳动关系,对于补缴社保问题,法院认为,这应属于劳动行政部门处理范畴。
去年11月,北京西城区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件中,“80后”的一名青年律师将律所起诉至法院,要求律所返还应由律所负担但实际由自己支付的社保费用。律所认为,当事律师是提成律师,双方不是劳动关系。法院认为,虽然双方劳动合同中,约定该律师的全部社保由自行承担,但该约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明显侵害该律师作为劳动者的权益。据此,法院判决,律所返还用人单位应承担的社保费用2.4万余元。
显然,上述法院的观点认为,律师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肯定属于劳动者,律所与律师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理应属劳动关系,律所为律师购买社保既是理所应当,也是法律规定。
尤其是2008年9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这意味着律师、律所双方间的法律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了。双方之间是名正言顺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伴的待遇问题也有了法律依据。因此,律所需要为律师购买社保,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对于青年律师的保障工作,不管是全国律协还是合肥市律协都出台过相关指导意见。
2018年,全国律协出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扶持青年律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实施青年律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为青年律师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2019年,合肥市律协也出台了《关于扶持青年律师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律所应当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细则,确保青年律师工资标准不低于合肥市最低工资标准。律所应当与青年律师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为青年律师交付五项社会保险。
律所将义务转嫁个人
成为行业“潜规则”
合肥一名资深的律师告诉记者,也就是从2008年之后,律所需要与律师签订劳动合同,为律师购买保险成了明面上的“强制要求”和业界主流观点。
然而事实上,合肥众多律师的社保要么是从律师所得的提成金额中直接扣除,要么是律师个人将费用交至律所,本应该由律所承担的一部分也都是律师个人承担。
“这样的规则是长久存在的,而且也是律师行业公开的秘密。”这名律师说道。
这种规则将更多的压力转嫁给非律所合伙人的青年律师身上。如果青年律师为此和律所走上法院,或意味着当事律师只能走人,甚至难以在本城律师行业从业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监管部门的人社局、司法局,他们的看法与上述法院判决并不一致。合肥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和调解仲裁管理处一负责人称,对于律师和律所的关系要视情况而定,目前绝大多数的合伙人所和独立律师之间,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并不属于实质上的劳动关系。而合肥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一负责人认为,律师和律所的关系与一般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同,更像是一种加盟合作的关系,因此,律师行业的发展多遵循市场竞争规则。
对此,有青年律师愤愤不平地说,相关法律表述已经明确了,难道律师还不如私人作坊的小伙计有权益保障吗?
青年律师:
律师大佬们更应关注晚辈们的生存
“希望广大同仁在忙于为别人维权的同时,审视下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正在被侵犯。希望律所在享有律师劳动成果的同时,做好青年律师的劳动保障问题。”合肥青年律师小庞称,律师行业规则的形成,有其历史遗留原因,从国有所向合伙人所的转变、律师与律所多样而又复杂的关系、律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以及法律不够细化等原因,让律师行业暴露出不少的监管空白。他希望律师管理部门、人社部门能够形成合力,各肩其责,以完善对律师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在记者采访中,多名青年律师都提到了相同的观点:大律师们有能力给予青年律师们更多的生存空间。业内都清楚,律师行业的人脉、财富和案源,绝大多数掌握在少部分的大佬律师手中,他们成了制定规则的人。“大律师们挣得盆满钵满,但是他们在制定规则时却忽视了广大青年律师的基本生存问题。要真正改变目前不均衡的规则,最需要的是引起大律师们的改变,从制度、规则和实践中,给予年轻律师更多的保障和生存空间。大佬们应该有同理心。”
青年律师遇到的难题并非合肥独有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均存在。但宁波对于青年律师的扶持和培养工作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早在2012年,宁波市司法局联合财政局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律所新增初次执业律师的培训补助标准为当年每人6000元,市财政每年予以安排。2018年,宁波市律协发布的《关于支持新执业青年律师成长成才的若干意见》中,创新性地规定了“市属律所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的实习律师收入应不低于5万元/年(不含律所应承担的为员工交纳的社保支出)”。2021年3月,宁波市出台政策,要求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执业初期存在较大经济压力的青年律师,在其加入宁波律师行业工作前两年,市律协专门给予每人每年一次性10000元生活补助。鼓励律所统一出资租房作为青年律师宿舍。对于外地来宁波执业、存在租房困难的且符合相应条件的优秀青年律师,市律协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年限为2年。
疫情影响困难加剧
望律协“雪中送炭”
通过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青年律师的生存不易,而受到疫情的影响,最近两个月更是收入锐减。
律师小王称,他的主要业务是跟着团队做投融资并购等。3月份疫情以来,他的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客户本来打算投的项目也暂时中止了,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了。
律师小汪称,她和身边的同事业务都减少了不少,这两个月案源和收入减少了20%至50%。小汪说,因为刚执业不久,她的客户原本就不多,而且基本是中小微企业,疫情造成客户商业行为的停滞,导致提供法律服务的她的工作也停滞不少,“一方面常规的商业行为延迟,另一方面,律师费付款能力降低,回款周期变长。我唯一的一家顾问单位,也在最近取消了与我的合作,因为企业为了生存,将法律顾问直接减掉了。”
多名青年律师都表示,疫情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很大,诉讼类的案件,因开庭、会见等限制,很多也必须延期,结案周期延长,案源和收入减产超过了3成以上,有的青年律师在最近两个月没有新的案源也没有新的入账。小张在合肥执业刚满两年,业务领域主要是仲裁。最近他处理的基本都是疫情之前的业务,最近两个月只接到一个标的比较小的仲裁案件。
值得欣慰的是,合肥一些律所最近出台了帮扶方案。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决定,给予2019年4月1日后执业的新执业律师和实习律师每人发放疫情期间生活补助1000元。包括青年律师在内的成员,可以向律所申请10000元限额的6个月免息借款。上海建纬(合肥)(合肥)律师事务所发出通知,由律所出资给予执业三年以下的律师及实习律师一个月社保补助。
“目前只有少部分律所给予了青年律师疫情期间的帮扶,所以我们希望律师协会能从全局考虑,为我们广大青年律师争取更多的帮扶政策。我们需要雪中送炭,渡过眼下的难关。”一青年律师坦言道。
据了解,最近新冠疫情在全国多地发生,对律师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深圳、上海等地的律协出台政策,包括减收青年律师会费、延期交纳会费等,为青年律师减负。(文中青年律师为化名)
对于合肥青年律师的生存现状,
你怎么看?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