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2:40:30来源:法律常识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为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安岳县始终坚持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切实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全面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硬化好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一幢幢设计新颖、外观雅致的乡村别墅显得格外气派……这是8月29日记者前往护建镇大力村看到的秀美田园画卷。
“以前农村办酒席的多,垃圾扔得到处都是,房前屋后污水到处流,村里是乱糟糟的。现在宴席少了,道路干净整洁了,村子变漂亮了,大家的一些不良习惯得到改变,文明乡风应运而生,村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大力村第一书记陈金龙感慨地说道。
“很难想象曾经脏乱差的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生活条件好太多了,要是放在过去想也不敢想。这些年乡村发生的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一切都得益于村民自治。”获评该村“最美家庭”的村民代表贾洪广如是说道。
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乡村自治做好了,才能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乡村共建共享新格局。
为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在《村民自治章程》的影响下,该村村民之间自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带动下,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红袖标”义务巡逻、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志愿活动20余次。
“为强化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护建镇坚持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为抓手,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注重引导、强化宣传等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护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永红说。
8月30日,记者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隆镇金龙村,一股浓郁的法治气息扑面而来,村委会的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标语、法治图书室等法治元素格外醒目,法治氛围特别浓厚。
“你们咋还吵上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乡里乡亲的,吵起来不怕大家笑话吗?有什么事大家坐下来好说好商量嘛。”在金龙村调解室,村干部一行立马化身“和事佬”,在他们的努力调解下,一起邻里纠纷便轻松化解,当事人握手言和。
在该村科普法律室,该镇司法所所长蒋百盛正在与村民开展法治大讲堂宣讲。蒋百盛主要围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内容展开宣讲,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编的婚姻家庭相关法、第六编的继承相关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村民们纷纷就宣讲法律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蒋百盛逐一进行了解答。此次活动使村民们受益匪浅,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法律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有时遇到事情,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这样的法律宣传很有必要,对大家很有用,非常感谢村‘两委’干部。”村民冉光品说道。
兴隆镇党委书记申科说,法治乡村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为全面深化依法治理,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兴隆镇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党建“三红”工程引领,不断强化政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深入创建“全国法治示范村”,大力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兴隆”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此外,在岳城街道办事处,记者向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社区法治建设,促进社区治理,增强社区居民法治意识,提高居民依法维权能力,今年以来,岳城街道办事处联合县司法局、岳阳法律服务所在各村(社区)组织开展了普法教育活动。
在南山社区,岳阳法律服务所主任方旭东向辖区居民宣讲了《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婚姻家庭、房产继承等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耐心细致的法律讲解。活动中,还为大家发放了宣传资料3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0余人次,60余名社区群众参与。
在奎星阁社区,这里建立了“法律诊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法律诊所”所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副所长由街道司法所负责人担任,一名社区干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法律服务志愿者由县法学会统筹协调安岳本地法学专家、知名律师、政法各部门业务骨干及退休干警组成,均是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我们设置‘法律诊所’,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服务,指导、参与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法律培训、宣讲法律知识等,着力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水平。”岳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法治治人,德治治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只有不断强化乡村治理的道德涵养,发挥道德的导向性作用,才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厚实的道德支撑。
在安岳县护建镇双庙村,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所作所为,在村里是有口皆碑,她的故事,温暖、感动着身边的许多人。她就是曾经的贫困户、现已70岁高龄的应国莲。
多年前,应国莲的丈夫便离开人世,儿子为养家糊口在外务工,留下两个孙女在家。村“两委”干部经实地走访,了解到应国莲家里的困难情况,在2015年的时候便将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应国莲没有“等靠要”,而是借着精准扶贫的政策,自强不息,加倍努力,靠着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年迈的应国莲身体虽然没有以往硬朗,但是精气神仍在。在这个年龄本应享天伦之乐,但是她依旧忙里忙外,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是同往常一样,每天坚持照顾眼睛不好的邻居杨云芝,帮她收拾厨房、打扫卫生、买东买西……直到现在已有整整14年。8月31日,记者来到时,她正在杨云芝家帮忙打扫厨房的卫生,忙完后还不忘搀扶着杨云芝在院坝里走一走。
“她这个人为人太好了,为人处世大家都看在眼里。”“说实话,她也是个苦命人,丈夫去世得早,儿子又不在家,还自己带着孙女。”“尽管生活百般苦,但都没听她抱怨过,这么多年还是走过来了。”“她明明也很困难,但她还想到去帮助别人。”……讲到应国莲,村里的人都对她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应国莲自强不息、乐观向上、默默守候、助人为乐,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点滴善举尽显温度,在新时代的安岳,像应国莲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德治正在安岳基层治理中润民心田。
吴双桂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记者 饶尉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