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刑事律师找哪家,闸北刑事律师找哪家律师

时间:2022-12-31 05:12:34来源:法律常识

刑事审判参考[第 1151 号]沈海平受贿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沈海平,男,1973年5月15日出生。2015年2月16日被逮捕。


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沈海平犯受贿罪,向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沈海平及其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


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3年至2014年间,被告人沈海平在担任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安全保障部部长期间,利用其负责公司后勤保障、采购、供应商选择等工作的职务便利,在与新昌县羽林街道羽林茶厂(以下简称羽林茶厂)、上海粤珍小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珍公司)、广州百利文仪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公司)的业务往来过程中, 非法收受羽林茶厂上海地区业务负责人黄淼给予的人民币(以下币种同)2万元、粤珍公司总经理陆海峰给予的2万元、百利公司上海分公司经


理彭东升给予的7万元,为上述三家公司谋取利益。2015年2月4日,沈海平主动向上飞公司纪委交待其收受粤珍公司陆海峰、百利公司彭东升给予好处费的事实,后在公司纪委陪同下,主动向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投案,并如实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实。在审理过程中,沈海平在家属的帮助下退还全部违法所得。


二、【裁判观点】


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沈海平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受贿罪。沈海平具有自首情节,可以减轻处罚;能退还全部违法所得,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和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以受贿罪判处沈海平有期徒刑五年; 退还的违法所得依法没收。


一审宣判后,沈海平不服,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审理期间,沈海平的辩护人提交了证人百利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彭东升于2015年8月25日所作的证言,意图证明2014年11月左右,沈海平在得知彭东升的父亲患癌症,彭要回老家后,给了彭2万元钱款。沈海平及其辩护人对原判认定沈海平犯受贿罪的主要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但提出如下意见:(1)根据二审审理期间辩护人提交的新证据以及沈海平在二审庭审中的供述,2013年至2014年9月至10月间沈海平收受彭东升给予的7万元后,及时退还给彭东升2万元,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九条“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的规定,应当从沈海平的受贿总额中扣除该2万元;(2)沈海平具有自首情节并在一审审理期间全部退赃,且没有索贿情节,应当对沈海平减轻处罚,原判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法院予以改判。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二审期间辩方提供的证据存有很大疑点,未达到证明其主张的“证据占优势”,结合本案事实、证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刑法理论,难以认定上诉人沈海平在案发前给过彭东升2万元。而且即使沈海平给过彭东升2万元,由于之前沈海平在主观上具有收受彭东升钱款的故意,客观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7万元,且实际为彭东升所在的百利公司上海分公司谋取了利益,已构成受贿既遂,故不宜从沈海平的受贿总额中扣除该2万元。沈海平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11万元,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且诉讼程序合法。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刑法溯及力原则,对上诉人沈海平的行为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的相关规定予以改判。沈海平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其家属在一审审理期间帮助沈海平退还全部违法所得,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六十四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4月29日判决如下:


维持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2015)闸刑初字第634号刑事判决的第二项,即退出的违法所得依法没收;


撤销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2015)闸刑初字第634号刑事判决的第一项,即被告人沈海平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上诉人沈海平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三、【裁判理由】


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沈海平收受彭东升给予的7万元贿赂之后,在彭东升之父患病期间又给了彭东升2万元,该2万元是否应当从沈海平的受贿数额中扣除。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当从沈海平的受贿总额中扣除2万元,认定其受贿数额为9万元。主要理由如下:(1)根据辩护人提交的新证据,彭东升于2015年8月25日所作的证言与沈海 平在二审庭审中的供述基本一致,证实2014年11月至12月,沈海平得知彭东升的父亲患重病,彭要回老家一次,遂给了彭2万元现金。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被告人及辩护人必须在某一时间段内提供证据,否则不予采纳的规定,因此本案应当根据二审出现的新证据认定案件事实。(2)《意见》第九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沈海平于2013年秋天至2014年9月至10月分三次收受彭东升给予的贿赂共计7万元,其在收受彭东升给予的最后一笔贿赂款后,并非为了掩盖犯罪而于11月至12月归还了2万元,应当认定为及时退还,该2万元应当从沈海平的受贿总额中予以扣除。


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宜从沈海平的受贿总额中扣除2万元,应当认定沈海平的受贿数额为11万元。主要理由如下:(1)虽然表面上根据二审期间出现的新证据,上诉人沈海平与证人彭东升关于沈海平曾给过彭东升2万元的说法一致,但仔细审查沈海平、彭东升之前未作相关陈述的理由,二审期间两人的陈述细节,结合分析沈海平系自首,且明知其家属为他退出了11万元贿赂的情况,辩方提供的新证据存有很大疑点,未达到“证据占优势”,故不应采纳辩方提交的新证据。(2)沈海平具有受贿的故意,收受彭东升7万 元贿赂已经既遂,即使其因彭东升父亲生病而给予彭2万元,也不能表明沈海平之前没有受贿故意,故不宜从沈海平的受贿数额中扣除2万元。


我们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是:


(一)在辩方提供的证据存在很大疑点,未达到“证据占优势”的情况下,不宜采纳辩方证据


目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理论中尚未就控辩双方承担的证明责任适用差别证明标准进行系统研究。立法仅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应当达到的证据证明标准作出了规定,没有涉及被告一方承担相应责任所应达到的证据证明标准。司法实践中,一般也只关注控方的证明责任承担应当达到的证据证明标准,对被告方承担有关责任的程度如何把握则比较混乱。因此,在我国,控辩双方承担相应证明责任是否要适用不同的证据证明标准,以及具体适用何种标准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因此,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所要达到的证据证明标准是客观标准,即“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谓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指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和情节,都必须查清,而那些不影响定罪量刑的细微情节,则无须都要查清。所谓证据确实、充分,是对证据质和量提出的总体要求。证据确实,即每个证据对案情必须具有证明力,也就是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充分,是指足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要有多个证据证明或提供印证,与证据不足或证据不充分相对立,但也不能将其简单量化,要视具体案情而定。证据确实和充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刑事案件中,对被告人实行无罪推定,且在绝大多数公诉案件中,公诉人是诉讼程序的启动者,处于举证的便利位置,而被告人在追诉过程中明显处于身受限制的不利地位,因此证明责任无疑应当由控方承担。被告人可以提出相反证据反驳控方证据,或者从逻辑、经验角度对控方的证据提出质疑。如被告人针对控方的指控提出了新的主张,这一主张提出与否将可能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或者罪行轻重的认定,然而其却并未被控方所掌握,辩方对这些主张的证明标准只要达到“证据占优势”的程度即可。在学理上,这些主张被称为肯定性辩护。辩方提供的用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或者反驳控方的证据不需要达到与控方一样的证据证明标准,只要使裁判者相信辩方的主张及相应的证据存在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不可能性即可,也即学理上提出的“证据占优势”。


这里的“证据占优势”与民事诉讼中的“优势证据”在对证据证明标准的要求上基本相同。即如果相关证据显示某一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其不存在的可能性,使法官有理由相信它很可能存在,尽管还不能完全排除存在相反的可能性,也应当允许法官根据相关证据认定这一事实。当证明某一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据的分量与证明力比反对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或者比反对的证据可靠性更高,由法官采用具有优势的一方当事人所列举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辩方也不需要证明控方证据存在的不可能性大于可能性,而只需要使裁判者产生合理的怀疑即可。如果将“排除合理怀疑”表示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确信”,那么辩方只要表明控方证明结果也许在“百分之十”以上有可能不存在即可。当然,并不是说辩方否定了控方提供的某一个证据,就意味着否定了控方的整个证据链。是否破坏控方形成的证据链,要综合全案证据予以认定。


具体到本案,公诉机关根据上飞公司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沈海平的任职证明、相关采购合同、协议,证人黄淼、陆海峰、彭东升的证言,以及沈海平的供述等证据起诉指控沈海平收受贿赂共计11万元,公诉机关已完成了其证明责任,指控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审法院据此认定沈海平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为11万元。二审期间,上诉人沈海平及其辩护人提出了新的主张,即沈海平收受彭东升给予的7万元贿赂后,给过彭东升2万元钱款,并提供了相应证据。二审法院应当对该新证据进行审查,衡量辩方的主张是否达到了“证据占优势”的程度。经审查,发现辩方的证据存有很大疑点,未达到“证据占优势” 的程度。


首先,沈海平之前未供述曾给过彭东升2万元且其关于为何未作供述的理由与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常理不符。二审庭审中,法庭讯问沈海平为何不向纪委、检察机关、一审法院反映上述情况,沈称在纪委谈话的时间很短,所以没说;检察机关打断了其关于如何使用受贿款用途的供述,所以没说;一审开庭时因害怕会影响对自首情节的认定,所以没说。经审查,在侦查阶段,检察机关讯问过沈海平是否将收受的钱款归还百利公司和彭东升,是否与百利公司和彭东升具有借贷关系,沈海平均回答没有。检察机关也讯问过沈海平将收受的贿赂用于何处,沈海平回答将贿赂款用于个人的理财及日常开销。因此,沈海平关于之前为何未作供述的理由与二审查明的事实不符。如果沈海平因为接受纪委调查的时间短,来不及供述给过彭东升2万元的情况,则其在一审审理过程中完全可以向一审法院作供述,其一审期间聘请了专职律师为其辩护,经咨询辩护人就会知晓即使作了相关供述也不会影响对其自首的认定,而沈海平未向辩护人提及曾给过彭东升2万元的情况。


其次,证人彭东升之前未陈述沈海平曾退还给他2万元,且其关于为何未作陈述的理由与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不符。沈海平的辩护人在2015年8月25日的调查笔录中询问彭东升是否向检察机关讲过沈海平给他钱款一事,彭东升回答没有;辩护人进一步询问为何其未向检察机关提过沈海平给他钱款一事,彭回答因为检察机关没有问过他和沈海平是否有人情及经济往来,所以他没有说。经查彭东升在侦查阶段的证言,检察机关询问过彭东升关于沈海平是否向他归还过钱款,彭回答没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也询问过彭东升,百利公司以及他个人与沈海平之间是否存在借贷、投资等其他经济行为,彭东升回答没有。因此,检察机关不但询问过彭东升关于沈海平是否归还彭的钱款,而且也询问过彭与沈海平之间有无其他经济往来的情况,彭均称没有。可见,彭东升关于之前为何未陈述沈海平归还2万元的理由与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不符。


再次,二审期间,法庭进一步讯问了沈海平和彭东升有关沈、彭所称的因彭的父亲患重病,彭要回老家探望以及之后两人交往的细节,两人说法有很大出入。沈海平称彭东升打电话给他说因为彭的父亲患癌症,彭要回老家照顾父亲,所以彭所负责的厂区要更换负责人,并称彭东升回老家后没有再和彭联系。而彭东升称他只回去几天,走前和沈海平打个招呼,百利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还是他,从老家回来后经常与沈海平联系。


最后,沈海平的家属在一审审理期间为沈海平退出了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沈海平收受的11万元贿赂。在一审庭审中,法庭告知沈海平上述情况,并征询沈海平有无意见,沈海平表示没有意见。因此,如果沈海平曾给过彭东升2万元,当一审法院明确告知其家属为其退出11万元赃款并征询沈海平意见时,沈海平当即就应当提出异议,而不是在二审庭审中再提出异议。


综上,公诉机关指控以及一审法院判决认定沈海平收受彭东升7万元贿赂的证据确实、充分,而辩方提供的证据以及沈海平在二审庭审中关于曾给过彭东升2万元钱款的供述存有很大疑点,与查明的事实及常理不符,未达到“证据占优势”,故难以认定沈海平在案发前归还给彭东升2万元。


(二)出于受贿故意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又退还部分钱款的,退还的部分不能从受贿数额中扣除


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不管是索取贿赂还是收受贿赂,都以行为人收受贿赂为既遂标准。因此,《意见》第九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客观上虽然收受了他人财物,但主观上没有受贿故意的情形。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国家工作人员明确拒绝请托人给付的财物,但请托人强行将财物留下,国家工作人员事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第二种情形,在请托人给付财物时,国家工作人员内心拒绝,但基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出拒绝表示或者做出拒绝表示不合适,事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第三种情形,请托人在国家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暗地里将财物置于国家工作人员支配的场所,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第四种情形,请托人将数额较大的财物伪装成价值微薄的小礼品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以为是小额礼品便接受了。国家工作人员事后发现自己所接收的并非小额礼品,而是数额较大的财物而退还或者上交。国家工作人员以为是价值微薄的小额礼品而收受时,并无受贿的故意,发现真相后立即退还或者上交,进一步表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受贿故意。


《意见》第九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情形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受贿故意的情形,所以只能从行为人是否具有受贿故意的角度判断“及时”与否,不可能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期限或者期间。不能一概认为,1个月之内退还或者上交的,就不是受贿;也不能一概认为,3个月之后退还或者上交,就肯定是受贿。一般而言,能够表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受贿故意的上交与退还,都属于《意见》第九条第一款的“及时”。而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受贿故意,又不能仅凭退还或者上交的时间作出判断,国家工作人员在什么状态下客观收受了请托人的财物,是重要的判断依据。而且,在不同的案件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具体情况与退还或者上交的时间,对判断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受贿故意所起的作用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要准确把握对退还的财物是否从受贿数额中扣除,还要对《意见》第九条第一款与第二款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意见》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意见》第九条第一款只是为了说明客观上收受他人财物,但主观上没有受贿故意的,不成立犯罪。


《意见》第九条第二款,只是对常见的行为人具有受贿故意应当以受贿罪论处的一种列举,因此,只要行为人客观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他人财物,主观上具有受贿故意,即使不符合《意见》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也要直接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认定为受贿既遂。概言之,《意见》第九条第一款与第二款所规定的并不是 A 与非 A 的关系,或者说不是完全的对立关系。属于《意见》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的,当然应认定为受贿罪。然而,虽然不属于《意见》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但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收受贿赂既遂后退还的,也应认定为受贿罪。


综上,被告人沈海平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贿赂共计11万元,其行为构成受贿罪。鉴于二审法院审理期间,刑法修正案(九)施行,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刑法溯及力原则,对沈海平的行为应当适用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未采纳沈海平及其辩护人二审期间提交的新证据,但对沈海平以受贿罪改判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是正确的。


四、【案例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 106 集,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专刊)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打官司 合同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找律师可靠吗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期限 兵法 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