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20:57:49来源:法律常识
欢迎来到小政Radio
与居民群众打交道
是她的“必修课”
哪里有矛盾
她就把人民调解的触角
延伸到哪里
她为群众开辟法律学习园地
把法治理念和法律服务
送到百姓家门口
她创新社区矫正对象
管控和教育工作方法
确保地区安全稳定……
她就是
“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
获得者
北京市西城区
西长安街街道司法所所长
谭秀云
大家好,我叫谭秀云,来自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司法所。西长安街司法所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展示首都形象最直接、最集中的一个地区,承担着法治宣传、人民调解、依法行政、行政诉讼、社区矫正等14项工作职能。2013年,组织调我来司法所。刚开始,我以为司法所的工作简单顺手,给居民做法律咨询就行了。但是随着对业务的逐渐熟悉,我发现:司法所的每一项工作都很有挑战性,特别是经常发生的邻里矛盾纠纷,剪不清理还乱。可是,没有小家的安宁,哪有大家的平安。
2020年6月的一天,居民张女士冲进司法所,声泪俱下地哭诉。原来,张女士居住在和平门社区,父母去世后,法院按照赡养情况以及老人的遗愿对价值900万的房产分割进行了判决,但兄弟姐妹7人中有部分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拒绝履行,多年来该矛盾始终无法化解。几家人经常到住着这套房的张女士家里吵闹。昨天晚上家门口又被人泼了粪便,还砸坏了门锁。
我找到社区和左右邻居,具体了解情况,然后和同事逐个走访7位当事人。他们白天不在家,我们就晚上去;他们平时不在家,我们就周末去。我们运用专业知识,站在对方的角度帮助分析,站在大家庭的角度劝导,用法律知识帮助当事人分析法律关系,利用血浓于水的亲情让7兄妹之间做出合理的退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和同事五个月不懈的努力,我们的执着打动了他们,7名当事人最后终于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几年来不断恶化的矛盾得以顺利解决。其中一位大姐抱着我落泪了,“谭所,没想到你把我们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没有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太感谢您了。”事后,当事人还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除了调解矛盾,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维护地区的稳定,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内容。2018年3月,我们所接收了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张某21岁,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精神类疾病常年不在家,张某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特殊的成长环境让张某严重缺乏社会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2016年9月再一次经历面试失败后,张某竟用打火机将应聘单位所在的高档写字楼厕纸点燃。
接收张某后,他情绪极不稳定,眼神中带着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我试图跟他谈心,但他非常抵触和冷漠。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我召集社区主任、民警、精防医生以及楼门院长一起分析,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迅速为他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通过身体、心理、教育、生活、工作不同方面对他进行引导,帮他一点点剥离成长中的心理阴影。通过矫正阶段的不断推进,张某脸上有了笑容,对我们也慢慢建立了信任,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逐步地融入社会。
看到他的改变也让我倍感欣慰,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阳光矫正、个性矫正,树立规矩意识,敬畏法律威严,有效预防和减少再犯罪,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就是我们的责任。
在我看来,服务百姓无小事,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是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标公共法律服务定位,我推进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可行性方案,率先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三级网络全覆盖,并在地区整合法律服务职能,打造“黄南精品公共法律服务室”,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精选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等法律专家,全方位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公证程序指引等综合法律服务。自2019年以来,共发放宣传手册4800余份,审核、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5件。
我在地区内开辟了三条普法文化街和一个普法公园,用群众喜闻乐见、漫画和故事的形式阐述法律,将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让百姓能够出门见法、饭后议法、遇事找法、办事靠法,引导百姓形成法律思维,依法表达利益诉求。
一面面锦旗代表着群众对我的认可与激励,未来我会继续努力践行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最安全、我的岗位无隐患。”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法治政府建设保驾护航。
特别鸣谢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