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23:49:35来源:法律常识
曾经听过TED的一个演讲,叫做《20岁到30岁,是你最不可挥霍的光阴》,里面有一个叫艾玛的女性的故事。
25岁的艾玛,正在经历一个身份危机。她说她认为她想从事艺术或者娱乐,但她还没决定,所以前几年她花在做服务员上了。因为比较便宜,她和她的脾气比志向更频繁的男朋友住在一起。她在会面时经常哭,但会说“你无法选择你的家庭,但是你能选择你的朋友。”然后平定下来。
有一天艾玛走进来,把头放在膝盖上,然后哭了近一个小时。她刚买了一个新的地址簿,然后她花了一个上午填她的联系人,但是她只能呆呆的看着,“在紧急情况下,请拨打…...”这一串字后面的空白。她近歇斯底里的看着我并说:“如果我出车祸了,谁会照顾我?如果我得癌症了,谁会照顾我?”
艾玛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关心她的治疗师,艾玛需要的,是一个更好的生活,而且我知道这是她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演讲者告诉艾玛三个无论男女都应该听到的东西:
首先,我告诉艾玛忘了她的身份危机,然后开始积累身份资本。我说的“身份资本”就是为你自己增加价值,做一项对你接下来想是什么样子的投资。
其次,我告诉艾玛城市部落被高估了,找好朋友来搭车至机场很棒,但20几岁的人若和思维方式相似的同龄人聚在一起,他们所知道的人,他们所知道的事,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讲话方式,以及他们的工作地点就会受到限制。
那个新资本,那个新的可以约出去的人,几乎总是从内部圈子之外来的。新的事物从我们所谓的微弱联系中来,比如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是的,大概有一半的20几岁的人未就业或者未充分就业,但有一半不是这样的,而微弱的联系就是把你自己加入那一个团体的方式。有一半的新职位不会被张贴起来,而联系到你邻居的老板就是你拿到那份未被张贴的工作的方法,这不是作弊,这是关于信息如何传递的科学。
最后,艾玛相信一个人不能选择家庭,但可以选择朋友。我告诉艾玛,选择家庭的时间就是现在。
那艾玛,后来怎么样了?五年过去了,她是一些博物馆的特殊活动规划者。她和一位她有意识地选择的人,结了婚,她爱她的新职业,爱她的新家庭,她还给我一张上面写着,“现在紧急联系人一栏,似乎不够大了”的卡片。
每个你认识20几岁人的想法:30岁不再是新的20岁,所以把握好你的成年期,积累一些身份资本,利用你的微弱联系,并且选择好你的家庭,别被你不知道的事或者没做的事定义,现在,你就在决定你的生命。
如果你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你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专业,同时寻找这个领域你一直在追随的人,最好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深度思考。这是最好也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而在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真地思考工作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这里,就引出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弱关系。
格兰诺维特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怎么衡量呢?他列出了四个维度,分别是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还有互惠交换。
认识时间长,互动频率高,彼此之间关系比较亲密、互相信任,经常互相帮忙,这样的关系就是强关系;相反,认识时间短,几乎没有互动的关系,就是弱关系。
弱关系的第一个优势:传递范围。
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想要找到对方,并且进一步了解对方,但通过大众渠道能传递信息是有限的,而且城市越大、社会越复杂,这种信息传递的难度就越高。每一个人身边,关系亲密的朋友、家人,数量是有限的,但弱关系却可以有很多。
因为弱关系只是有那么一点点联系的人,维护关系的成本比较低,而且这样的关系建立起来也很容易。弱关系的数量和触达的范围是成倍增加的,相应的,你获取工作信息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弱关系的第二个优势:差异性。
强关系之间,因为生活圈子的高度重合,很多信息都是雷同和多余的。但弱关系就不一样了,弱关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经常能跨越阶层和团体传递信息,远远超过了强关系一般可以接近的领域。
弱关系的第三个优势:更高的流动性。
在动态的层面上考虑,强关系一般是我们身边固定的亲戚朋友,长时间内是不会有变化的,所以他们带来的信息也是比较稳定和固化的。而弱关系带来的信息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往往会将获得信息的人带到不一样的平台和圈子,这个圈子里面,就会有让你地位跃升的机会。
弱关系的价值:不仅是一种资源,还能够形成跨越社会距离的管道,让整个网络都变得活跃。
如果一个人换了工作之后,从社会流动的角度讲,不仅仅他自己从一个网络跳转到了另一个网络,还导致原有的网络和新的网络也建立了某种连接。这种切换越频繁,网络的连接性也就越强。信息意味着资源,资源意味着财富。
那这种理论适用于中国吗?在不同的社会传统文化和制度下,“强关系”和“弱关系”的力量发挥得并不一样。
在中国,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强关系而不是弱关系来找工作,即便中间出现了介绍人,介绍人和两边的联系也多是强关系。准确说应该是这样:只有关系亲密的强关系还不够,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强关系找到掌握实权的人。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强关系下降,弱关系上升,虽然在小城市里,强关系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但在大城市,这样趋势尤其明显。整体上来说,靠弱关系获得工作的比例整体上一直在上升。
那我们如何用身边的微弱的弱关系找工作呢?
1,人际关系的“结构洞”
斯坦福大学曾经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相当于电线线路中的绝缘器。彼此之间存在结构洞的两个关系人向网络贡献的利益是可累加的,而非重叠的。
我们的朋友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像你的大学同学、亲戚朋友。你们聊的东西差不多,认识的人也差不多,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你的朋友。这种关系称为重复关系。
另一种关系是,你和这个人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彼此的朋友也不一样,你通过他能够认识另一个陌生圈子的各种新朋友,这种朋友关系称为非重复关系。
我们和第二类型的朋友之间,存在着结构洞。我是做茶艺的,我的圈子可能主要是茶艺师圈。这个时候,我的朋友中属于媒体圈,医生圈,律师圈的人,就和我的人际关系存在着结构洞。
你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要在你的朋友圈中尽可能多地增加“非重复关系的人”。你需要增加与你现有朋友圈关系背景不同的新朋友,这样做之后,你的人脉结构就会得到优化。
在这个网络结构下,你可要通过管理和你存在着结构洞的非重复关系人,拥有不同渠道的信息来源。从信息效率的角度看,你人脉关系中20%的非重复关系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80%的作用。
2,人脉蜂窝
管理不同圈子的人脉中心,自然能够提高人脉网络的信息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因为你和你的人脉中心处于不同圈子,才能为彼此提供新信息;但也正因为你们圈子不同,保持与维护关系的必要关系也比较欠缺。
那就需要我们打造:人脉蜂窝。
比如,你认识五个人,分别是ABCDE,但是ABCDE是彼此不认识的,你就是这个网络的中心。
同样是这五个人,如果你介绍ABCDE彼此认识,就形成了像蜂窝一样互相联系的网络关系。这个关系结构就是人脉蜂窝结构。
你有一个朋友,和你是在不同的圈子里,她是教师,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她的帮助,就可以找她。其实,打造人脉蜂窝结构,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结交你朋友的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样,你们不会彼此太陌生,但是,你们基本又不在一个圈子里。学会用自己的办法,打造属于你的人脉蜂窝结构。
《好好学习》说到:打造结构洞、关注弱关系,是增加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可能性;而蜂窝理论,是把你的非重复关系人、你的重要弱关系,主动地建立成强关系。
3,真诚,信任
“你认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认识你。”事实上谁认识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愿意帮助你。
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大多数人都会忽略的,那就是和弱关系进行1对1的深入交流。把网友转变成生产力,就必须花专门的时间和他们沟通。
你可以找对你重要的、不同圈子的人脉中心,和他们交流沟通,在彼此间建立信任、进行深入了解。
信任,是构建能力交换的基础。
能够成为好朋友,最核心的是价值观的认同。人品好,才是真的好,最后才是沟通的技巧。
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通过别人分享能力,首先我们必须愿意分享自己的能力。如果只想索取,最终将会被整个网络所排斥。它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叫做互惠原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道理,但是却往往做不到给予者的心态;或者想要做,却觉得自己没什么可以给予的——尤其是当我们期望能够和比我们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的人进行交往时。
但事实上,即使我们地位比别人低很多,我们能给予别人的东西也比自己意识到的多。
在《没有权威的影响力》一书中,作者艾伦·科恩指出:
大多数人思维过于狭窄,太看重金钱、社会关系、技术、信息等显性资源,却忽略了感恩、认可和声誉等隐性利益。
你对别人真诚地感恩,也能够让对方收获很大的价值。要做一个给予者,而不是一个索取者。
在《给予者》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作为一个给予者,在和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有三个黄金问题必须要问。
第一个是:我怎样才能帮到你?主动地去询问别人,我怎么做可以帮助你,这就是一个给予者的心态和行动。
第二个是: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我们主动向别人寻求建议和帮助,既认可了别人的价值,也为自己带来创造新机会的可能。
第三个是:你觉得这件事还应当再去咨询谁?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获取新的人脉线索。有朋友帮你介绍朋友,沟通起来信任成本更低。
在下一次的朋友聚会,单位聚餐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三个问题,询问周边的朋友和同事,扩展自己的人际。
4,建立圈子
建立圈子的几个方法:
—找一个大家认同的事情去做,不仅可以学到新的技能,还能和公司同事有所接触;
—参与某项你感兴趣的业余活动,并成为领头羊;
—加入当地的线下聚会
机会定律告诉我们,你认识的人越多,你的机会越多,以后在关键时刻得到的帮助也越多。
如今,则是靠不断提高关系质量得到的。
不论是年后是选择跳槽换工作,还是继续呆着原单位,通过“弱关系”,自己怀有感恩之心,总是会遇到自己心生满意的岗位,每天快乐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