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02:25:35来源:法律常识
作者:项苏农
高考已经结束了。
说起高考,总会让人联想到高考是个敲门砖的说法。
在说敲门砖之前,先说说敲门的事情。
长庆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的六月,唐穆宗李恒升任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其中的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
一向飞横跋扈的神策军,也就是京师卫戍部队,上上下下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都不敢在京师地面上犯法了。他们一致认为韩愈这个人不得了,是一个不信邪的狠角色,在信佛拜佛的本朝,竟然敢建议宪宗先皇帝,将供奉的佛骨放在水里火里销毁。由此可见,他对由凡人肉胎组成的神策军,根本就不放在眼睛里了。
这一年,在国家的层面上,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大事情发生。
这一年的秋天,在京城长安,有一个叫贾岛的人,有一天下午,正在自家院中的一棵树下闲坐,看见落地的树叶在秋风中旋转,心中顿生一种秋风起兮思故人的念头,猛然想起了一个叫李凝的好朋友,已经有好多天没有见面了,不知道他的近况如何?就决定到他的住处去看看他。
说去就去,贾岛趁兴就在家门口附近的一个饭店里,雇了一头毛驴,顺便买了两块胡麻饼,又将从店里借来的一只装满水的葫芦,挂在驴的脖子上,然后翻身上驴,拍了一下驴屁股。
毛驴在贾岛的引导下,贾岛在凭着的记忆里,顶着阵阵卷起的秋风,晃晃悠悠的穿过长安城的西门开远门,迎着落日的余晖,来到了城外的西郊。
道路是越来越偏僻了,由于人迹稀少,两旁的野草纷纷向路中央生长,农家也是越来越少了,几乎看不见袅袅炊烟。
天开始暗了下来,一弯残月慢慢的升向中天。
夜风阵阵的吹着,云彩时不时的在月亮下面飘过。
当他走过了一座无名小桥,终于看到了李凝居住的庭院。
庭院东院墙的边上,长着一棵柳树,朝南开的两扇柴门,紧紧的关闭着。在庭院的西面,有一个很是方正状的池塘,池塘的岸边,也同样长着几棵大大小小的柳树。池塘的西面,是一座寺庙,有一个夜归的僧人,正在一会儿明一会暗的月光下,轻轻的敲着山门。
贾岛推开庭院的柴门,径自来到李凝的房门外,先是轻轻的敲着,后是越敲越重,敲门声惊动了栖息在柳树上的鸟儿,在渣渣的叫了几声后,很快的又恢复了平静。
李凝不在家。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他在沉思了好长的时间后,慢悠悠的写出了下面的一首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早上,在李凝家的灶间里,胡乱的睡了一夜的贾岛,醒来后看着杳无人声、又没有多少烟火气息的屋子,心中很是落寞,禁不住的自言自语道:李凝真会玩哪,找了这么一个鬼都不上门的居处。他想起了昨天晚上写的那首诗还没有诗题,不如就称作《题李凝幽居》吧。
他吃完了昨天剩下来的半块胡麻饼后,将李凝家庭院的柴门重新关上,然后就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城了。
一路上的他,都在想着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题李凝幽居》的五言律诗。除了在想诗的平仄和字的韵脚,有没有可以进一步斟酌以外,想得更多的是这首诗的颔联。总觉得这一联诗中的“僧推月下门”句,存在着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犹豫:到底是僧在推门好呢?还是僧在敲门好呢?
进入了长安城里,走在了朱雀大街上,贾岛还是在驴背上,分别用两只手,先后在半空中,来回比划着敲门的动作和推门的动作。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在路上行走得好好的行人和马车,突然纷纷的向两边回避。沉浸在苦思冥想中的贾岛,全然不知道京兆尹韩愈出巡的车队,正迎面向他浩荡而来。
路上的行人,都紧张的看着贾岛,他们知道韩愈对不守规矩的人,处罚起来是很严厉的。
五代十国时的何光远,在《鉴诫录》一书中写道:“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贾忤旨条)”。
骑在毛驴上的贾岛,耳朵里根本没有听见鸣锣开道的公差喝道声,在不知不觉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行进中的车队。于是他立刻就被一众公差,七手八脚的从驴背上强行的拽了下来,并被押送至韩愈面前问罪。
韩愈一看是认得的,是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的贾岛。
他记得这个贾岛,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他因为向宪宗皇帝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的奏表,因为其中有“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的内容,从而触怒了一心礼佛的唐宪宗,被从京官刑部侍郎的位置上,一下子贬到了八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潮州当刺史。
还是这个贾岛,为他被贬一事,不怕政治打击,曾专门写了一首《寄韩潮州愈》的诗给他,开首的“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两句诗,很是给他一种雪中送炭的温暖。
韩愈在问明了事情的缘由后,不但没有惩罚贾岛擅闯车队的不法行为,反而在路中央索性停住了乘坐的马车,在皱着眉头想了很长的时间后,用肯定的口气对贾岛说:“要我看啊,还是用‘敲’字好啊”。
何光远的原文是这样写的;“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1、用拳头敲门的鲁智深
同样是敲门,唐人贾岛作为一个文人,最终确定夜归的僧人,在月下之夜,是用翘起兰花指的手指,对着庙门文文雅雅的敲门。
经过韩愈的首肯,敲门敲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推敲”佳话,这真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啊。
宋朝曾经有一个军官,却是把手指攥成拳头恶狠狠地敲门,尽显一介武夫的草莽本色。在《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书中,施耐庵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那个军官的敲门细节:
门子听得半山里响,高处看时,只见鲁智深一步一颠,抢上山来。两个门子叫道:“苦也!前日这畜生醉了,今番又醉得不小可。”便把山门关上,把拴拴了。只在门缝里张时,见智深抢到山门下。见关了门,把拳头擂鼓也似敲门。两上门子那里敢开。智深敲了一回,扭过身来,看了左边的金刚,喝一声道:“你这个鸟大汉,不替俺敲门,却拿着拳头哧洒家!俺须不怕你!”
一句描写敲门动作是“拳头擂鼓也似”的比喻,极简极形象的勾勒出鲁智深不拘小节的率性和任性,一声对金刚“你这个鸟大汉,不替俺敲门,却拿着拳头哧洒家”的怒喝,顿时将鲁智深这个莽撞汉子的性格,入木三分的写活了。
(鲁智深)
2、用马鞭敲门的薛嵩使者
《太平广记》里有一则“红线”故事:
说的是在唐朝代宗的时候,代宗皇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为了笼络安史旧部,将再次归唐的安史旧将田承嗣,重新任命为魏博节度使。
这个田承嗣拥兵自重,在住所地的魏城,表面上听命于李唐朝廷,实际上却将管辖之地搞成了割据之地,自任官吏自组军队自取赋税自管司法,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田承嗣肺部患有疾病,天冷还好,但只要天气一热,病情就会加重,常常是喘不过气来。因此他就对人常常说道:“山东天气比较凉快,我若能驻守山东,还能多活几年。”
他不但是这样说的、这样想的,还准备这样做,他从他10万人马的部队中,精心挑选了三千勇士,组成了特种部队,准备选一个好日子,出兵吞并潞州。
当时的潞州节度使是薛嵩,薛嵩虽然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的孙子,却没有祖上薛仁贵那样的威武霸气。他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日夜忧愁却无良策。
薛嵩家的一个名叫红线的婢女,在一天夜里,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马上就对薛嵩说:“这事好办,何必犯难?不如这样吧,这件事情交给小女子今晚去办吧。在小女子临走之前,请您现在就准备好一个使者、一匹快马、一封书信,书信的内容要这样写”,说完她就一字一句的口授了起来。
话说下半夜的魏城城内,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军人,到处都是火把,正在挨家挨户的搜捕偷盗田承嗣府中金盒的窃贼。
“红线”故事接下来的原文是:“使者以马棰挝门,非时请见。承嗣遽出,使者乃以金合授之”。
使者用马鞭敲田承嗣府第的大门,看门人认为在这非常时刻求见田承嗣,一定是有紧要的事情。
田承嗣闻讯后,急急忙忙的披着衣服出来了。
手里提着马鞭的使者,看见田承嗣后,就把一只金盒给了他,同时还给了他一封薛嵩亲手写的信:“昨晚有人从魏州来我这里,这个人说从您床上的枕头边上拿走了一个金盒。因为是你的东西,所以我不敢留下来。现在特派专使连夜送还,敬请你查收。”
田承嗣看到这里,不由得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还好脖子上的脑袋还在。在惊出了一身冷汗之后,他给了使者很多赏赐,又专门派人送了许多许多的厚礼给薛嵩,并且对薛嵩说,多亏他宽宏大量不记私仇,否则的话我已经是头颅不保了。
(红线)
3、用拐杖敲门的潘老人
下面这个“潘老人”的故事,也是出自于《太平广记》:
嵩山少林寺,元和中,常因风歇,有一老人杖策扣门求宿。
说的是在唐朝宪宗的元和(806年 - 820年)年间,有一天晚上,有一个老人,在大风刚刚停止的时候,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的山门前,用拄着的拐杖,叩门请求住宿。
寺里的僧人听到叩门声后,一面以庙门已经关闭要到天明才好开为理由,拒绝了老人开门的要求,一面告诉说寺门外面有两间空房子,请老人自行进去睡觉吧。
二更天以后,有一个僧人起床,要外出小便。忽然发现庙门外面非常明亮,犹如白天一样,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就感到非常的奇怪,于是就想上前看个明白。
他悄悄地打开一条门缝,只看见老人所住的那个空空如也的房间里,地上已经铺设了床垫子,床垫子上是翠绿色的帐幕,看上去很是美丽光彩,又看见床垫子上放着不少的菜肴,这个老人端坐在床垫子上,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神态安然的吃着喝着,还不时的打着饱嗝呢。
看见这个场景的僧人,就急忙将他看到的场面,告诉了其他还在睡觉的僧人,于是这些僧人就全部起来了。这些僧人一面对老人如此神秘的表现而感到惊讶,一面又不敢开门上前去问个究竟。只是默默地聚在一起,默默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到了五更天以后,吃饱喝足的老人,睡了一觉以后起来了,在一番洗漱完毕后,就伸手从怀中取出一个葫芦,这个葫芦有拳头那么大。
只看见这个老人,把床垫子、帐幕、以及所有他用过的物品,一样一样的全部放进了这个葫芦里,而这个拳头般大小的葫芦,也真的是很奇怪,把所有的这些东西,也一样一样的吸纳进去了。
装完东西以后,这个老人又把葫芦重新揣进怀里。这个房子又恢复了原来空空如也的老样子。
这些僧人们个个感到非常的诧异和惊异,他们就打开庙门,上前去询问这个老人。但是这个老人,除了对他们表示感谢以外,什么也没有说。
僧人们纷纷要求老人住到庙里来,但老人坚决不肯。他们又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只是淡淡的回答说他姓潘,是从南岳来的,昨天途经此地,今天要往北面的太原去。
从那以后,还有人看见过这个潘姓老人。
4、最有诗情画意的敲门
最有诗情画意的敲门,是宋朝人苏东坡写的。他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其二再用前韵》的一首诗中,有这么两句描写敲门的精彩诗句: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看见我喝酒喝多了,
醉卧在梅花树下,
就想把我抱起来,
送进房间内去休息休息,
因为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所以就叫啄木鸟先去敲门。
苏东坡写的这首《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其二再用前韵》诗,是根据柳宗元的传奇小说《龙城录》中,一则名为“赵师雄醉憩梅花下”的故事而来的:
隋朝开皇年间,有一个名字叫赵师雄的人,要到位于今天广东省博罗县的罗浮山去。
在寒冷的一天傍晚时分,由于又冷又饿,加上长时间得不到好好的休息,赵师雄身体极度疲惫。就在他精神恍恍惚惚之时,猛然看见了路旁边的松树林里有一家酒店,于是他就将马车停下来休息。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淡妆素服的女子,衣裙飘飘的向他迎了上来。
赵师雄发现与他说话的这个女子,身上散发者一股袭人的香气,而且说话的语言非常清丽,在满心喜欢之下,身不由己的就跟着这个女子,敲开了路边的酒家之门。
他和他两人频频举杯,连饮数杯,言笑晏晏,把酒言欢。
不一会的功夫,来了一个身穿绿色衣服的小孩子,在他们面前载歌载舞又跳又唱。
很快的赵师雄就醉酒睡着了。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赵师雄在一阵刺骨的寒风中醒来,睁开眼睛一看,这时才发现天已经亮了,自己一个人正睡在一棵硕大的梅花树下。
梅花树的树枝上,有绿色的小鸟,正在欢快的跳跃鸣叫。
开始泛红的天空上,月亮已经西沉,星星也渐渐隐去。
赵师雄站在梅花树下,很是一番莫名的惆怅,梦中所见的那个淡妆女子呢、那个绿衣童子呢,现在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1、敲门最早是用瓦子的
北宋朝有一个法号叫怀深的大和尚,曾经写过这四句佛经唱词:“黄叶止啼知即已,敲门瓦子亦休留。虚空讲得真经后,解笑当年石点头”《安正阇梨求偈》。
由此可以知道,最早用来敲门的是瓦子而不是砖。
又由此可以知道,瓦子是破碎的瓦片,瓦是完整的瓦片。所谓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敲门也可用瓦砾的
南宋朝的曾敏行写了一本《独醒杂志》的书,在该书的卷五中,记录了一则苏东坡的逸事:
东坡多雅谑,尝与许冲元、顾子敦、钱穆父同舍。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有一天,一位叫许冲元的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苏东坡就问他:“你来时一路上怎么样啊?”
许冲元回答说:“路上一路平安。”
苏东坡就笑着说道:“平安地到达,可以说是托上天的福分。”
苏东坡说的这句话,原来就是许冲元曾经说过的话。他的这一句话,最早是出现在他参加科举考试时,写在一篇赋文里的一句文言文。
许冲元也笑着说道:“这种为了应付登科考试而写的句子,你怎么到现在还记得啊?”
3、敲门终于用到砖了
从字源的角度来讲,瓦这个文字的出现,最早见于战国。先秦的无名氏,在一首名叫《琴歌》的诗里,就唱道“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而砖这个文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所以说这个字出现得很晚,因此和敲门组词而成的敲门砖,有时候也写作敲门甎,那就出现得更晚了。
明朝人田艺蘅,在其代表作《留青日札摘抄四▪非文事》中写道:“又如锦囊集一书,人所罕覩。得其片纸只字,不啻大贝南金率以厚赂。购至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说的是参加科举的考生,因为科举考的是八股文,所以考生要熟悉八股文的套路,就能够在考场上举一反三。如果背熟了《锦囊集》一书中规定的七篇范文,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了。如果考到了七篇中的类似题型,就可以照样模仿,就能够登科及第。这七篇范文,就是敲开科举及第大门的敲门砖啊。
清朝人陈恒庆说得更是直截了当,在他的《谏书稀庵笔记》中,有一则名为“敲门砖”的笔记,开篇就写道:“科场时代,俗谓八股文为‘敲门砖’,门开则砖抛而不用”。
4、敲门有时也可以用石头
清朝人沈复写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其中第四记《卷四▪浪游记快》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
我于是返回到墙边。
小门紧紧的关闭着,透过门缝可以看到,有矮矮的竹篱笆,插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绿色的竹林片片相连,静静的听不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拍了几下门,也没有回答的声音。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经过的路人对我说:“墙上的洞里头有块石头,这块石头是用来敲门的。”
我于是在门边上的墙洞里,找到了一块石头,于是就拿着这块石头,连续的敲了几下门,果然有一个小和尚出来应答了。
世上真的有敲门砖耶,古之人不余欺也。
【作者简介】项苏农,苏州市人,现在苏州从事律师工作。工作之余爱看闲书,出差之机常逛街市,间或有所感,书诗文自娱。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