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梦找律师事务所,简牍的发现

时间:2023-01-03 10:02:52来源:法律常识

3月18日,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的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入选2021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使“简牍之乡”云梦及简牍出土大省湖北,再次受到瞩目。

出土简牍文献,使尘封多年的古代文明得以重新再现。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博物馆、荆州文保中心等简牍发掘研究与保护单位,以及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该中心推出的《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等书籍,对楚地出土简牍进行了系统梳理。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封面

“简牍之乡”云梦频现重要简牍

2021年,郑家湖墓地战国晚期墓葬出土长文木觚(一种多棱体木牍),木觚正反两面各七行,每行约50字,全文约700字,字体是典型的秦隶。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介绍,该觚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形制罕见,内涵丰富,学术价值重大。觚文载有谋士筡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纵横”色彩浓郁,展现了一幅东方国家与秦争斗、斡旋的历史画面,同时涉及了春秋战国之际魏、越、吴之间的战争关系,其中所载的“魏越宿胥之野之战”等事件为首见。觚文不见于传世记载,提供了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丰富了战国后期政治史资料,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长文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早在1975年,距离郑家湖墓地约3000米的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就因出土秦简震惊天下。该墓共出土秦简1155枚,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如《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封诊式》《为吏之道》等,是秦国基层官吏“喜”在日常工作中抄录的,共4万多个工整的秦隶汉字。专家认为,这批秦简所载秦律,已形成体系,相当完备,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在2017年央视《国家宝藏》第一季,主持人撒贝宁化身秦简主人“喜”,上演一出穿越时空的“秦朝版‘今日说法’”,受到广泛关注。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出土楚简红外扫描照片

2021年底播出的《国家宝藏·展演季》,则以情景演唱的艺术方式,再现睡虎地4号秦墓出土的中国第一封家书“黑夫木牍”的传奇故事。该木牍为两面书写,墨书隶体,为士卒黑夫给家里的私信,叙述出征情况及索求衣物,从中可窥见秦统一中国大背景下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湖北是当之无愧的简牍大省

“湖北出土简牍数十批,约万字,是当之无愧的简牍大省。”陈伟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出土简牍以湖北、湖南、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居多,就内容而言,楚地出土简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究显示,湖北出土重要简牍众多:1978年出土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竹简,记载了用于葬礼的车马及车上配件、武器、甲胄、驾车官吏等,是国内所见最早的竹简文物。1983年出土的江陵张家山汉简内涵丰富,《算数书》与《九章算术》相似,把算题分门别类归于每章之中,并说明其求解方法,但比《九章算术》至少要早一个半世纪。1993年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涉及大量儒家、道家典籍。其中,郭店简《老子》(甲、乙、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战国抄本,是研究战国时期《老子》成书及流传过程鲜活的资料。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位置图

近年,湖北仍有多批重要简牍出土。2018年,荆州胡家草场墓地出土一批西汉简牍,是迄今所见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共4642枚,创造了若干个“最”。如:发现了最早的医方汇编文献,部分医方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在药物组成和功用主治上十分接近,把传世经方的临床应用历史提前300余年。医方涉及治病、保健、育儿、种植、养殖等多方面,简名为“令齿白方”,记载“以美桂靡之百日,而齿白矣”,是古人使用中药桂枝或桂皮让牙齿变白的方法。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椁室平面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竹笥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西汉简牍

2020年,荆州枣林铺造纸厂墓地出土楚简,涉及齐桓公与管仲治国、吴越争霸、墨家思想、相马术等,部分可与传世本及清华简对读,对研究先秦古籍的传播、修订、辨伪等提供了新材料。2021年,王家嘴墓地出土楚简内容有《孔子曰》《诗经》,对认识今本《论语》《诗经》的体例、成书时间等提供新材料。首次发现的“双列字符”,推测可能与音乐有关。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西汉历谱简红外扫描照片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西汉编年记简红外扫描照片

陈伟称,湖北出土简牍众多,应与保存条件有关。考古界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长江中游地下水位高,相关区域水的pH值近于中性,利于漆、木、竹器的保存。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委会主任白云翔也曾指出,云梦出土包括简牍在内的漆木器,在全国地位非常明显和突出。一是因当时的人们大量用漆木器作为随葬品;二是因这一带发掘了一批饱水古墓葬,漆木器泡在水中与氧气隔绝,时隔2000余年才可能完好保存。

越人记事还原古人日常生活

简牍文献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脉络中具有重要地位。

陈伟称,就文化典籍而言,不少简牍文本与传世文献相同或相当,有助于了解传世文献的早期文本面貌及其形成年代和流传过程,或订正传世版本中的讹误。一批再现佚书,如郭店竹简讲述早期儒学观念的《六德》、讲述宇宙起源的早期道家文献《太一生水》等,也十分珍贵。研究这些“地下之新材料”,对战国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就司法而言,从睡虎地秦简、汉简,到张家山汉简,大量秦汉律令简牍的出土,为复原中华法系的早期面貌提供了依据。这也改变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秦汉时期没有系统律法的观点。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就历史而言,2019年,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出土楚简,全面呈现楚国军事礼仪,涉及楚国祭祀礼仪及楚国车马及兵器装备等记录。这些资料对认识楚国军事制度及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又如,秦汉安陆县治向无定论,通过对睡虎地汉简梳理,可确定其在今云梦城关。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位置图

“透过出土简牍,从中观、宏观层面对历史进行解读,不容忽视”,陈伟说,“同时简牍内容也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作是古人文化生活的浓缩。”

“质日”类似于在日历上记事,属私人文书类简牍。过去发现年份最多的“质日”,是岳麓书院藏秦简有三个年份的“质日”,但云梦睡虎地汉简的“质日”,竟连续记录十多年。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椁室平面

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睡虎地77号汉墓时获得2000多枚简牍,年代为汉文帝末年。陈伟等通过对“质日”类竹简深入研究,了解到古人的鲜活生活。“看这些简册,就像在看自称‘越人’的墓主人的日记。”陈伟介绍,越人很可能是安陆一名勤勉的基层官员,简牍显示他在乡里工作时总被借调到县里去,就连父亲去世当天,他还在今黄冈地区出差,办完丧事又马上返岗。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头箱随葬器物

“质日”除记录越人公务外,还记录私事,如,具体记录了墓主之母从发病到去世再到安葬的过程。部分竹简还记录,越人姐姐去世时,有81人来送丧礼,一位叫“熏”的人送来“酒食脯”,越人记录在案,等到“熏”去世,他也前往送礼,如此“礼尚往来”记录了十几年。而当时有的年份初伏多达20天、中伏多达30天,前所未闻。

“不同于传世文献的大事记,简牍透露的人间百态,为传世文献所鲜见。”陈伟说。睡虎地秦墓出土书信简牍中,出征士兵向家人索求衣物时,连用三个“急”字催促,在今天看来好像十万火急,其实属秦人表达急切的普遍用法,在其他出土简牍中也有类似运用。同样在这封家书中,士兵还问候了一大批人,从母亲、哥哥,到新婚妻子,甚至邻居,“这样看来,秦人写信习惯反复问候,同时说话稍稍有些夸张。”陈伟笑称。

秦简中还大量发现九九乘法表、买卖时所用的“券”及大型交易中用到的刻尺,还有账本、酒令、情书等,都与古人生活密切相关。陈伟介绍,里耶秦简以官府文书为主,但也发现了“酒席邀请函”,“愿意参加的就在上面写姓名加‘诺’,可以说是最早的‘跟帖’”。他认为,简牍文献的多样化,可以反映出当时一般性书写、阅读能力已相当普及。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西汉律令简、经方简红外扫描照片

出土简牍,重现“尘封的文明”

图为: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西汉律令简、经方简红外扫描照片

借助红外技术开展古今对话

古文字与简牍学研究属“冷门绝学”,要对出土简牍开展学术研究,首先要过释读关。老一辈学者传统治学难免坐冷板凳、下苦功夫。陈伟对出土文物“鄂君启节”的研究,就伴随其学术生涯数十年。他曾通过大量研究,对“逾”进行新的解读,进而确定此处的“鄂”不在今武昌,而在南阳盆地。该观点纠正了郭沫若等大家的偏颇,而将“逾”解读为“顺流而下”,也为后来学术界所广泛采纳。

近年科技发展给出土简牍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陈伟称,出土简牍历经千年洗礼,难免字迹不清,以前靠肉眼鉴定,鉴别难度非常大。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引入红外技术,透视渗入简牍内部的墨迹,在表面字迹模糊、脱落的场合,很多时候也能帮助研究者看清原有笔画。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一件木板地图,根据常规照片,将表示方向的字释读为“上”。但在红外影像的帮助下,一个倾斜的“北”字跃然眼前。陈伟说,中国唐代以前的地图,基本是上南下北,将放马滩地图中的“上”改释“北方”后,可知该地图和唐代以前的其他地图一样,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古地图方位的认识。

数据库也是该中心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借此对海量古籍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录入。据介绍,该中心开发了中国古代简帛字形、辞例数据库,包括已发布的全部楚简资料、部分秦简牍、汉简牍资料和古代字书数据,可实现对单字、偏旁以及辞例的检索,目前已录入139000条单字图形和相关文例数据,发布在“简帛网”上供研究者共享使用。此外,该中心还与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武汉数文科技合作,研发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计划把国内迄今出土的大约30万枚、300万字的简牍图像、文字和相关文献全部收录在内,将出土简牍上的“中国记忆”用数字形式永久保存,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古今对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田佩雯 通讯员 张君 李静)

来源: 荆楚网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打官司 合同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甲方 找律师可靠吗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拆迁人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期限 兵法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