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20:48:40来源:法律常识
东莞阳光网讯今天(6月29日)上午,东莞市房管局正式下发《关于严厉打击伪造社保证明规辟我市住房限购政策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园区)房管所要严格做好购房资格证明材料把关工作,并对限购政策以来购房人提交的社保证明材料进行排查,对确实通过伪造证明材料违规取得购房资格的购房人,取消其购房资格并报公安部门处理。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楼市政策持续收紧,其中购买社保的时间,更是作为各地限购政策中的一项硬性指标,可以很大程度上将“炒房客”等群体划分出来,从而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然后,近日有媒体曝出,东莞竟有楼盘以代买社保的方式规避限购政策,从而达到卖房的目的。
6月27日,《中国经营报》在微博发布暗访调查视频,视频内容显示东莞海伦堡.松湖湾、颐景湾畔等楼盘联合中介,以代买社保的方式为不具有购房资格的人群办理社保。目前,东莞市住建局等官方已介入此事。
中国经营报微博截图
中介声称10天办理社保 规避限购政策
在短短2分18秒的暗访视频中,分别有不同的开发商和中介表示,他们有规避限购的办法,就是通过为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人通过购买社保的方式进行规避,但购房者需要交纳3万元左右的费用,最快的可以在10天内完成购买。
在视频中,标注为“乐有家中介”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东莞在售的百分之七八十的楼盘都可以代买社保的方式办理。更出乎人意料的是,标注为“东莞颐景湾畔项目开发商”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可以找到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去解决这些问题。
中介称专门做代买社保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视频中开发商与中介介绍的代买社保的方式共有两种,一种为购房者可在缴纳定金后自行寻找社保机构,在此期间开发商帮其保留房源,待买满社保年限后便可正式签约。另外一种形式则为办理虚假参保证明,即通过伪造个人参保证明以达到缴纳社保年限规定,从而在短时间内规避限购政策,达成购房者买房的目的。
视频截图
开发商表示此举为中介行为 官方介入调查
在暗访视频中,有中介表示代买社保为开发商行为,中介只是负责带客看房。就此事有记者联系了东莞海伦堡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首先,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东莞限购政策规定进行销售的,视频中中介的说法,不能代表我们公司的,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司也一直要求代理公司严格管理其销售人员,要求销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销售,并对相关政策清晰准确的解释说明,避免造成误解。接下来,我司将继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海伦堡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视频截图
该视频一经曝出,引起了东莞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东莞市住建局已经就此事正式介入。东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暗访视频的录音部分的真实度有待核实。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联合调查,了解具体情况。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会从自身检讨做起,从抓漏洞做起,将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讨论调查,解决该问题。“待核查清楚,我们将会尽快第一时间给予具体的回应。”
视频截图
东莞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东莞市房管局在审核商品房合同备案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部分开发商、中介及购房人为规避我市住房限购政策,通过伪造社保证明取得购房资格的违法行为。29日上午,东莞市房管局正式下发《关于严厉打击伪造社保证明规辟我市住房限购政策违法行为的通知》,对伪造社保证明购房行为加码处理,确实通过伪造证明材料违规取得购房资格的购房人,取消其购房资格并报公安部门处理。
此外,记者从东莞市社保局获悉,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获取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资格;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开户和缴费单位应当是“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如果劳动合同与公司签订,则社会保险也应以公司名义缴纳,如果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社保缴费的行为并不符合法律规定。
东莞市社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在东莞范围实际工作却虚假购买社保,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一经查实,取消购房资格并依法处理,记入个人征信不良记录。
代买社保风险大 市民切勿轻信
早在各地限购政策之初,代买社保规避限购的事件在各地均有出现,由于代买社保存在较大的风险,也有不少消费者吃亏上当。东莞市社保局工作人员表示,与社保代理机构签订的代理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很多代理机构也不会与个人签代理合同,全凭信誉。这时一旦出问题,公司卷款跑路,投入的社保费就可能打水漂。
此外,“先行购买,补办社保”的做法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有律师表示,未在东莞范围实际工作却虚假购买社保,本身就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或信息骗取购房资格,此外,由于楼市贷款及购房政策频繁变动,根本无法预测后期的政策变化,购房者很容易由于政策变动导致经济损失。
有业内人士也提醒广大购房者,购房者在购房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限购政策,慎重做出选择,如果试图通过其他方式规避限购政策,很可能在交易中出现新的风险,建议购房者理性选择,避免造成损失或违约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