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09:01:25来源:法律常识
文 |申文波律师
我在公司化授薪制律所待过,也做了一段时间的授薪律师,现在是个体户自耕自吃。
对于要不要做授薪律师,我在之前的文章就提到过,如果不是家庭或者个人经济顶不住的话不建议做授薪律师,即使做授薪律师,也最好不要超过1年。
做授薪律师的好处是旱涝保收,特别是在疫情大背景下,面对律所大量裁员、客户付费能力下降、案件数量骤减、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大部分刚执业的律师期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并且,做授薪律师不愁案件练手,对于快速提高实务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做授薪的坏处也是特别明显——温水煮青蛙,不高不低的薪资待遇、跟着团队做着高端的案件,在执业初期无论是待遇、前景明显比同时期独立的个体户占优势。
但恰恰是这种舒适的环境,致使很多人缺乏斗志、缺乏案源拓展的动力。如果是做非诉业务,则犹如自断双脚,综合全面发展极度受限。
做授薪3-4年之后,对于雇主来说用工成本会增大,自然会选择刚执业的律师。此时的授薪律师则不得不转为提成律师,如果幸运的话,待遇自然也还不错。但大部分的授薪律师面临的情况都是从头开始做起。
很多做授薪3-4年的律师,脱离团队之后经常会出现案源短缺,收入短期内骤减。
脱离团队和授薪机制,相当于从头做起,与同时期执业的律师相比,在适用环境的能力上和收入方面,要远远落后一大截。
既然是拿人家的工资,自然也要预想到自己的时间会被无限填充,一天干25小时的活是常态。
有些团队还不允许授薪律师承办自己的案件,或者抽取较高的提成,这些都是负向反馈,向内促使授薪律师老老实实办理交办的案件。
特别是做非诉业务的,在高端办公楼喝着咖啡,高强度的出差搞尽调,和流水线的螺丝工没有多大区别。核心客户资料永远掌握在老板手里,做个三五年也大概率带走不了几个顾问单位、优质客源。
当然,律师行业从来不缺少奇迹。
你可能会说某某人从大厂出来带走一个大的顾问单位,吃喝不愁,某某某从大厂出来带走几个人组建了自己团队年创收几千万。
之所以这些事迹为人津津乐道,根本原因还在于其稀缺、罕见,比野外大熊猫还罕见,比野生东北虎还少。
我们不要动不动就以这些奇迹作为行动标杆,行动之前要想一想自己会不会是那个幸运的人。
如果自己足够幸运,早就遇到一个团队或者贵人,给案件、给钱,还手把手带着做案件,何必苦唧唧的拿着固定工资做授薪呢。
但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做授薪转而独立做个体户,生存便成了大问题。
如果和我一样实习期满背了一屁股账,生存压力巨大,那最好认清现实,先做授薪缓一缓。
如果吃饭没问题,住房没问题,还是建议直接独立做个体户。
稳定从来就不是律师的常态,即使做了几十年的业界大咖,如果带着团队干活,也是时常处于焦虑状态。
每个阶段焦虑的点不一样,刚执业焦虑的必然是下一个案件在哪里,怎么把刚接的案件办好。解决温饱问题,带了团队之后,助理的工资、团队的创收、卡座、办公室的成本等等,又成为了新的焦虑。
吃住没问题的情况下,还是抓紧独立。
独立意味着持续不断的焦虑,也意味着生活压力这只无形的手时刻都在推着你走,催促着你去谋求交易机会。
写文章、搞直播、树立专业人设等等,都可能成为渐渐打开局面的工具,虽然不可能说所有的路都会越走越顺,但路子越走越宽、野蛮生长是必然的。
有些大厂,大多是以团队为细胞单元,各玩各的,各干各的,业务上很少有交叉,生活上也多是见面交情。
如果有可能的话,前期尽量去一些中型的律所,人际交往更密切一些,又可以避免小厂人际关系过于密切所带来的依赖感,同事之间合作机会更多一些。有时别人找你合作,还真不一定看中你的专业,可能仅仅聊得来、人品过关。
总而言之,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模式很重要,但诚心不建议你做授薪超过一年。
我知道你 在看 哦